![]() | 明 德庆 龙山宫 位于德庆县官圩镇社咀山上。现存“龙山宫圣妃铁钟”,记载该宫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月吉日立”,属龙母行宫。历史上,每年农历五月龙母诞期间,当地有“舞旱龙”、“祀龙母”、“赶龙船圩”的习惯,活动完后,将道具放置龙山宫耳房保存。宋代,康州境内的龙母行宫达300多所。龙山宫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积441.5平方米,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及两廊,左右两侧分设耳房。前进宽9.01……[详细] |
![]() | 北宋—明德庆三洲岩摩崖石刻位于德庆县九市镇三洲岩洞内。石刻始于宋,盛于宋、明,清后少见。在原有174人次题刻中,宋明石刻占106题,其中名人石刻有60多题,大部分题刻见载于清光绪《德庆州志·金石》,因风雨侵蚀剥落及其它原因,现仅存86题。最早的为宋庆历三年(1043年)转运使马寻与皇祐二年(1050年)祖无择题刻。重要的有皇祐五年(1053年)元绛记载壮族首领侬智高攻打康州,熙宁元年(1068年)……[详细] |
![]() | 华表石摩崖石刻位于德庆县回龙镇。华表石,又名锦石山、锦裹石。明万历初年,瑶民-,明王朝遣两广总督凌云翼亲率大军在罗旁一带平定瑶乱。平息后,见罗旁对面之石山,如巨大华表直插云天。于万历七年(1579年)时已升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凌云翼,命人在石山南崖峭壁上刻上“华表石”三个大字及四行题款128字以纪功。字距为0.7米,题款小字,楷书阴刻,每字高0.24米,宽0.21米,内容为:“钦差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道……[详细] |
![]() | 肇庆小三峡位于广东肇庆市西江河道之中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称为肇庆小三峡。西江是珠江干支流之一,发源于贵州境内,从广西梧州流入广东才叫西江,在肇庆境内这段全长225公里,江面宽1000米左右,最宽处是金利海口段达1125米,最窄处是羚羊峡段330米。肇庆河段因山形奇特而呈现出特大凹槽形,形成狭窄的河段,自西向东布列着三榕峡、大鼎峡、羚羊峡,又称为“西江小三峡”。西江的风光,因有三峡而闻名。三峡两……[详细] |
![]() | 德庆县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德庆县德成镇朝阳西路26号。邮编:526600,该馆1984年7月16日成立。隶属县文化局。地点 广东省德庆县德成镇朝阳西路26号……[详细] |
![]() | 德庆香山公园是2015年初才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完成的全民健身优闲的森林公园,这是首期完成开放的工程,新建了一个约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扩阔了200平方米的山顶平台,新增了约1.5千米的登山石级步道,重建了松关亭、浮香亭、豁然亭等文物古迹。半山腰有一个叫荔枝园的休息地,还有一座小祠庙,每逢过节有免费的粥吃,很多本地人都喜欢登山锻炼,上山的路一开始是公路,后来有公路和石子道选择,山里有可供饮用的山水……[详细] |
![]() | 传说古时候,慈祥的龙母对着即将离开自己的五个龙子说:“男儿志在四方,你们都长大了,要出大海,上长空,我赞成。但有一句话,你们要记住:无论家居或外出,都不能只顾自己快乐,而要多为百姓幸福着想啊!”五龙子中的玉龙谨记龙母的教诲,离开龙母后,来到位于西江边的名叫罗洪村的大村落。玉龙看到这里地势低洼,每年常受西江洪水的侵扰,洪水漫过江边土堤,把农田变成泽国。玉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飞身来到村人身边,与众人……[详细] |
![]() | 古蓬村祠堂群古民居座落在德庆县永丰镇古蓬村。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成村于清朝中前期。村内现存15座均属陈姓的公祠和一座三层楼式砖木结构太平楼(炮楼)。公祠分别有铉望陈公祠、承天书室、翘庄陈公祠、伯甫陈公祠、宁蕃书室、位素书室、秀枝陈公祠、端岩陈公祠、宜遐书室、仲甫陈公祠、端遐陈公祠、介夫陈公祠、衡望陈公祠、陈氏宗祠、儒锡陈公祠。各祠建筑结构、风格均有同……[详细] |
![]() | 光裕堂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201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据村中老人回忆,光裕堂是民国22年(1933年)由罗阳村人李宝霖兴建,1944年11月,抗日自卫中队曾以此为据点击退日军进攻。解放战争时期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主攻据点。光裕堂建筑为中西合璧风格,砖木结构,坐西向东,总面阔23.3米,总进深49米,建筑占地面积1141.7平方米,面阔五开间,房高二层,原有大厅、……[详细] |
![]() | 横街民居座落在德城街道办事处城南居委会,是旧城区的中心地带,横街南北走向,南起东豪路,北至胜利东路,全长250米左右,街道宽3米至3.95米,原以石条作路面,现改为水泥路,街道两旁有商铺、民居,是清末至民国德庆县城最繁华的街道。清代中期,横街分成谷墟街、回龙街、文会街,又称“三街”,是当时德城的主要墟市。至今横街还保留有旧古民居、庙宇及作商铺的楼宇共10多座。是德庆县城保存较完整的旧街道。2001……[详细] |
![]() | 惠积街民居座落在德城街道办事处城南居委会。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是旧城区中心地带,惠积街是县城开埠以来有名的街道,东西走向,东起通津北路中段,西至解放中路0汇处,全长约210米,宽2.8至3.4米不等,街道两旁民居多为姓族民居,有梁、陆、戴、石、罗、李等,有一座建于清晚期的基督教礼拜堂。民居以青砖、木、石结构镬耳屋为主,属清代建筑。建国后特别是近年来,改造改建较多,但至今仍保……[详细] |
![]() | 江村故砖城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红光村。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建,砖城城高3.76米、厚0.35米、周长539米,城内总占地面积15375平方米。砖城座南向北,呈长方形,东西城墙长度与南北城墙长度比例为1:2。现城墙仅存南城残墙180米,残高1.2一3.7米,砖城共设四座城门,南城墙设一座城门,称“仁和门”。20世纪60年代拆毁,门前留有石龟碑座一只,上面原立有“恩……[详细] |
![]() | 金林村祠堂群座落在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群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宋代中期,清朝乾隆年间为鼎盛期。现存丽先谈公祠、应业谈公祠、清轩谢公祠、金波谢公祠、他民谈公祠、松岩谢公祠、协一书室共7座祠堂(书舍)。7座古祠及书室总占地面积24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1938年抗战期间,肇庆中学曾迁址金林村办学,以此7座祠舍为校舍,以丽先谈公祠作肇庆中学校本……[详细] |
![]() | 李氏大夫第位于德城街道办事处城西社区。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中期。座北向南,为砖、木、石结构,总面阔12.52米,总进深50米,占地面积626平方米,原为三开间五进(现最后一进已塌毁),每进中间有天井及两廊,次间为厢房,头门面阔三间,凹斗门,地台较高,门前有5级台阶。二堂深三间十五架,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梁架,梁架为瓜柱,驼墩木雕缠枝花卉。该大夫第是德庆县城一李姓人氏在清……[详细] |
![]() | 鹿鸣书院位于播植镇镇政府大院内。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民国年间重修,座东向西,为砖、木结构,总面阔21.6米,总进深8米,占地面积172.8平方米。原建筑分前、后两座,现仅存后座,外观为中西合璧。后座面阔9间,深三间十七架,楼高3层,每层楼的前部为方柱券廊,内为木板,每间用方形砖柱石托梁架。书院在民国时期曾是一所私立学校,又称鹿鸣中学。1941年抗战时期,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