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旅游

运城市景点介绍

  盐池禁墙及虞坂古盐道(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至清代地址: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至平陆县张店镇坪头铺南界的中条山北麓运城盐池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水经注》载:“池水东西70里,南北17里。”为防止盗盐0,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现存禁墙多为清代所筑。现禁墙主体大多已毁,但依势起伏的残墙断壁仍然存在。池神庙至盐化二厂的一段禁墙及二厂至解洲的一段禁墙保存较……[详细]
  侯村墓群(第四批省保)  时代:东周、汉  地址:盐湖区金井乡侯村东  据《平阳府志》载:河东“运司”周为郇城,郇城在猗氏县南二十里。解县西北有郇城。郇城百姓生息卒葬于此,后代因之延续至汉。  侯村墓葬区,南北宽300米,东西长500米。墓葬形制长方形竖穴墓,南北走向,墓葬大小、形制不一。出土器物多为陶器,有陶鼎、陶豆、陶壶,汉代绿釉陶楼、陶仓、陶豆、绿釉陶壶、绿釉耳杯等物。……[详细]
  张村墓葬群(第四批省保)  时代:东周  地址:盐湖区北相镇张村南  北相镇古为相城,又呼相里者,晋大夫理里者,晋大夫理克被晋献公所戮,司城氏挟少子逃避于此,因此得名,理克后裔在此繁衍生存卒葬于此。墓葬区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1500米,面积数万平方米,且有大型贵族墓葬发现,出土有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详细]
  西曲樊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周  地址:盐湖区金井乡西曲樊村北  据《平阳府志》载,曲樊村为古郇城遗址,分布较广,遗址纵横超过一公里。普通文化层堆积均超过4米,出土了大量东周、西周、汉代陶片,遗址的位置、规模、堆积厚度、出土遗物以及文化性质基本上都与文献记载相吻合。……[详细]
  安邑古城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战国  地址:盐湖区安邑办事处安邑水库  魏豹城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前446年)所筑的都城,到魏惠王十年(前361年),魏迁都大梁后才称之为安邑古城。公元前205年,楚汉战争爆发,汉将魏豹认为楚必胜,汉必败,遂找借口率兵数万,回到安邑,占据此城,自立为王,称霸一方,后人便称此古城为魏豹城。  城址四周长2500米,分前后两城。城墙残迹高5米,厚7米,夯土层厚度6—……[详细]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侧,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在外逃亡19年后归国即位,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实力强大的霸主。  晋献公墓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晋文公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详细]
    晋献公墓 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庸无道,暴戾成癖……[详细]
  周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位于中条山脉西侧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遗址50年代发现,现存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存、遗迹有灰坑和墓葬两种。遗物主要是陶器。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泥质陶以素面和彩陶为主,夹砂陶则以绳纹最常见,彩陶颜色均为黑色,花纹的体裁一般采用连续的弧线三角或勾叶纹构成图案。器型有鼓腹盆、双唇口尖底瓶、壶、……[详细]
    晋灵公墓(山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春秋  地址:山西省绛县磨里镇南刘家村  晋灵公名夷吾,耽于酒色,荒于朝政,后被赵穿所杀。墓冢如馒头状,长50米,宽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未发掘。保存基本完整。……[详细]
  绛县石碑坊,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南樊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6年1月12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详细]
  居太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绛县横水镇居太庄村南  遗址范围约1平方公里,分布集中,规模较大,包含物丰富。遗址地面暴露有灰坑及大量的陶片,陶片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红陶多以黑色彩绘,纹饰以变形鱼纹、几何纹居多;灰陶纹饰以粗绳纹、篮纹为主。从采集陶片看,器形主要有钵、尖底瓶、曲腹盆、折腹盆、罐等。另外,还发现有动物骨骼、磨制石器。文化类型为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仰韶文化中期。……[详细]
  山西绛县长春观长春观长春观(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长春观位于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始建于元延七年(1320年)。庙宇坐北向南,现存一进院落,南北长71米,东西宽24.5米,占地面积1739.5平方米。混元宝殿为元代建筑,东配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则为清代建筑。道观由南向北依次为献殿、混元宝殿,两侧保存东廊房和东配殿。混元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柱头斗栱……[详细]
  乔寺碑楼(第三批省保)时代:清地址:绛县东山底乡乔寺村乔寺碑楼位于绛县横水镇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乔寺碑楼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面宽六间,单檐歇山顶,檐下饰砖雕仿木斗栱。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高约15米,正面设五碑室立七通碑,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亦饰有各种砖雕勾栏、窗缕、垂花,构图考……[详细]
  临猗县王寮村猗顿陵猗顿并不是河东地方人,他是“鲁之穷士”。起初,他穷到“耕则常饥,桑则常寒”的程度,没奈何,就向当地的大富翁陶朱公范蠡问发财致富之道。陶朱公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五牸”是什么?就是牛马猪羊驴的母牲畜。猗顿听了陶朱公的话,就离开老家,来到河东,在水草茂盛的峨嵋岭下,畜牧“五牸”,大量繁殖。不到十年的工夫,他的牛羊多得无法计数。他由一个“鲁之穷士”,变成了百万富翁,名传天下……[详细]
  临猗龙山仰韶文化遗址临猗县系1954年由原临晋、猗氏县两县合并而成,各取县名首字为今名。根据文物发掘,临猗县东部与西部皆有龙山仰韶文化遗址。尧舜时代,临猗县地近国都,皆为甸服之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时,为“郇瑕氏之墟”。西周为郇伯封地。春秋时,猗氏、临晋均属晋。战国时属魏。秦分天下三十六郡,临猗属河东郡。西汉二年,置解县及猗氏县,属司隶部河东郡。新莽时,属洮阳郡。东汉时,属司隶校尉部。三国时属曹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