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旅游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最多时有6000多条,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详细] |
后海是指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后海,是历经千年的什刹海的一部分,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和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详细] |
前门大街AAA 前门大街历史上的五次修缮第一次——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修缮原因:京师大地震,包括前门大街、城门楼在内的民居70%-80%都被震塌。第二次——1900年,修缮原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期间,前门大街被烧毁。第三次——上世纪20年代,修缮原因:一战后,民族工商业蓬勃发展,而西方处于大萧条时期。(人们印象中的前门大街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第四次——上世纪70年代,修缮原因:商业发展起来之后,大街上……[详细] |
文昌帝君庙是北京五坛八庙之一,位于北城帽儿胡同,又名文昌梓潼庙。文昌宫,又称文昌庙,文昌帝君是文昌星与梓潼帝君合而为一的文教之神,文昌星和梓潼帝君都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将两者合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故称文昌帝君,文昌庙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清代嘉庆六年(1801)曾大修,文昌庙有山门、钟鼓楼、魁光殿、桂香殿(祭文昌帝君)、御碑亭;还有关帝殿、财神殿、大悲殿……[详细] |
中国晚清主管外交事务、派出驻外国使节,并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派遣留学生等事务的中央机构。初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或译署。咸丰十年(1860)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后,对外交涉事务增多。次年1月,恭亲王奕訢、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奏请在京师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经咸丰帝批准,于同治元年二月(1862……[详细] |
中国革命博物馆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00平方米,基本陈列为“近代中国陈列”,以4500多件实物、文献、图片、图表、绘画、模型、雕塑等展品,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友展和人民群众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克的领导下取得光辉胜利的历史。陈列共分十部分内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开始;近代工业的产生,边疆危机;民族危机加深,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捍卫共和国的斗……[详细] |
于谦祠在东城区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于谦(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清光绪年间又……[详细] |
通教寺在东直门内北小街针线胡同19号,占地2500多平方米。原为明代太监所建,清时改建为尼寺,更名为“通教禅林”,1942年,由福建来京的尼僧开慧、胜雨二人住持该庙,对该寺进行了扩建,更名为“通教寺”,通教寺在重修后,山门3间,寺院西端为大雄宝殿,南北二楼两层共40间,北楼后有清泰寮3间,北厢房,最西为伽蓝殿,中间5间为斋堂,名为五观堂,南配殿7间,中间3间为念佛堂,西1间为祖师殿,东头3间为寮房……[详细] |
普渡寺大殿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寺前巷,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初为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的住所,称为旧睿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椽共3层,为建筑法式中少见。 ……[详细] |
南馆公园位于东直门内,明代这里是一座铜厂,1956年市规划局批准此地为绿化用地,根据当地居民的俗称命名为南馆公园,南馆公园北与俄罗斯大使馆相对,西与著名的通教寺毗邻,东与北中街相接,南是西羊管胡同,全园面积2.62公顷,始建于是1956年,1992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是一座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现代园林,南馆公园的总体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多采用植物造景的手法,有玉簪园景区、紫藤架景区、六角亭景区等多……[详细] |
礼士胡同四合院原为清末武昌知府宾俊的住宅,在东城礼士胡同129号,大宅为三开间,内有两个四合院,两院之间有回廊相通,东院花园设有垂花,砖雕院墙及停流水等,花木宜人,景色古拙秀美。……[详细] |
菊儿胡同位于北京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全长438米,宽6米,沥青路面。现胡同北侧大部分已拆建成楼房四合院。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0……[详细] |
明朝时期的北京城墙一共有3道。最内侧的是紫禁城,现在保存完好。最外侧的城墙,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被拆除,其位置在今天的二环路沿线。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还有一道城墙,称为皇城,这道城墙于上个世纪初被拆除以后逐渐被人们遗忘,不知其具体位置所在。2000年随着王府井大街二期工程的进行,施工中发现了明朝东皇城墙的多处遗址。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市民增添一处旅游休闲的景观,北京市政府决定在明皇城东城墙的遗址……[详细] |
基督教圣经会旧址位于东单北大街21号,是一座中西合璧式楼房,1926年由美国马里兰州圣经会捐款建造,是基督教会的代表性建筑。……[详细] |
翰林院遗址在北京东长安街路南今天的-内。此处原为明代鸿胪寺旧址,明正统七年(1442年)在此建翰林院。清初将翰林院并入内三院。康熙年间又在明翰林院旧址重建,并定为正三品衙门。翰林院自雍正以后,成为重要国家储才机关。雍正皇帝曾这样说过:“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之才,储公辅之器”。清朝皇帝为表示对翰林院重视,常到翰林院与王公大臣、-等举行宴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