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德阳市旅游

德阳市景点介绍

  益兰祠[和兴镇安平村北·清代·市文物保护单位]因传说明末张献忠驻扎过兵营,又名张家后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县人张怀泗(曾任宛平县令)的住宅,后转卖给张家作祠堂。坐北向南。占地3353平方米,四合院布局,石木结构,原祠堂前大门两侧为八字墙和石狮1对,现存门楼、前厅、后厅、两侧东西廊房和西侧厢房,大小石柱48根,厅堂檐柱和内柱上均有石刻抱匾楹联,石柱上方有倒塑石狮和麒麟。2003年1月被……[详细]
  广汉文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后因兵燹损毁,年久不治逐渐零落荒废。明洪武重建,宣德、天顺年间增修,成化、嘉靖、天启、崇祯年间迭次培修。清康熙元年承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嘉庆三年(1798年)补修,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建后规模倍为宏大。整个建筑群布局规范、结构谨严、巍峨秀丽、工艺精湛。戟门前一座五开间的石枋“棂星门”极为壮观,图案丰富、雕刻精细,堪称川西的石刻艺术……[详细]
  “汉晋绵竹城”遗址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北3公里绵远河西岸台地,北距德阳市区北15公里,属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中心位置在今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龙安村和袁家镇双江村结合部。以龙安村“土将台”为中心的台地上曾发现大量文化层堆积。“汉晋绵竹城”遗址为汉、蜀、西晋时期绵竹县所在地,东晋绵竹城移治今绵竹市所在地。遗址东临绵远河,位于绵远河西岸一级台地上,遗址中心海拔约534米。遗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详细]
  姜公坟是孝泉人念孝子之德修建的建于明朝,一直延续至一九六六年,那之后又就进行了复建。姜孝祠位于德阳孝泉古镇省级,龙护舍利宝塔左侧(现属孝泉师范学校范围内),又有姜诗庙、姜公祠、孝感庙、孝子祠、孝感祠等多种称呼。据史料记载,姜孝祠,飞檐斗拱,雕花木窗格扇,气派庄严,祠堂三门三进,正殿前为过厅,厅前两侧为放生池,再前为石制的高大门坊。门坊上镶有两石碣:一竖书“姜孝祠”,一横书“跃鲤名区”。门坊背面又有……[详细]
  上庸长阙,亦称高碑、司马孟台阙。大部早已损毁,现仅存右阙的母阙,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九月中旬砌砖亭予以保护。上庸长阙(旌阳区)保护范围:阙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中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民主乡桂花村响滩河北岸“塔梁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塔梁子崖墓群中的9座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批崖墓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侧室、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有单室、双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为主。在崖墓中首次发现有壁画和墨书榜题,并发现一批仿木建筑形式的雕刻和珍贵的画像雕刻新题材,大大丰富了崖墓的考古资料。根据这批崖墓……[详细]
  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即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最初是剑南春集团进行棋盘街两侧的平房拆迁工程,由于发现了历史文物,迅即转为“抢救式发掘”。2003年至2004年之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对酒坊遗址进行发掘,最终用科学方法还原了“蜀中美酒”绵竹剑南春的酿酒工艺和昔日风貌,为中国酒文化代代传承又奠定了一块基石。四川绵竹在历史上是一个酿酒大县。据史料记载,宋代中央政……[详细]
  龙护舍利塔龙护舍利塔又名孝泉舍利塔,位于孝泉镇三孝园内,始建于汉代,隋大业初仅存塔基,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安西府人赵文德发愿修塔,修至七层终止,其第赵文礼续修六层,于至正十三年告竣。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481年)僧宝印改置琉璃宝顶,故又称“龙护舍利琉璃宝塔”,该塔建于两层台座之上,为密檐式四方砖塔,外形十三层,高37米,塔檐四角挂有铜铃,塔内有盘旋阶梯可登至十一层,清乾隆、嘉庆、民国……[详细]
  慧剑寺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五公里的回澜镇境内。寺庙占地76亩,坐北向南,呈长方型。采用古代传统建筑的庭院组群布局,运用均衡对称方式。寺庙建筑,全是木、石、土混全,工世精巧。殿宇楼阁的门、窗梁柱、卷檐枋楣,斗拱藻井、天棚壁面,均施彩绘,凌空的房檐屋背上,皆置从龙蛇虬兽,花鸟鱼虫,再衬以参天的栅楠,可谓辉煌。“宋淳熙十六年(1156年)十一月,邑人淳于震,放梦紫衣比丘,来此募化,交日随父入寺,见僧真常……[详细]
  继光湖水利风景区依托继光水库、继光河、继光故居、石马湖和铜梁村等主要资源而建,属于水库型水利风景区。继光湖是人民渠七期工程的一座骨干囤蓄水工程,总库容为9000余万立方米。继光水库距中江县城22公里,距德阳市64公里,距成都100公里,库尾横跨罗桂公路,对外交通便利。水库长21公里,有岔沟岔湾58条,蓄水最深43米、最浅35米。景区水资源丰富,因纪念特级英-继光而得名。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富,在空间分……[详细]
  时代:汉雒城遗址:[雒城镇·汉代·省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8月,在雒城镇东南角城墙废墟上发现有篆隶“雒城”、“雒官城墼”铭文砖砌筑的墙基。此后又多次发现城墙墙基、铭文砖,以及大量的绳纹筒瓦、云纹瓦当、陶豆及东汉五铢钱等。遗址范围东至外东顺城路(今苏州路、杭州路),南至房湖公园南边城墙(今九江路),西抵滨西路北邻鸭子河南岸。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文化层厚1米左右,发现有绳纹筒瓦、云纹瓦当、花边砖……[详细]
  李调元与其父李化楠,堂弟李鼎元、李骥元连中进士,李氏兄弟同入翰林院,为罗江留下了“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的佳誉。在那个时期,罗江人文蔚起,竞美祠垣,其成就在清代四川文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李调元经历了经济繁荣的雍正、乾隆、嘉庆时代,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文网密布,动辄得咎,学人跬步未蹈,便荆棘丛生,同时又在文化上开科取士,采取笼络文人的政策。我们常说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人生观。李调元对于人生价值……[详细]
  观音岩石刻总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是由清朝乾隆三十二年罗江县令-冕倡议修建,李调元曾对其进行修复,然而经过0时期的破坏,直到1992年当地政府才再次投入新的开发重建工作。峭壁上千手观音、白衣观音、送子观音、救七难、观世音普门示现图、弥勒佛等摩崖石刻造像法相慈悲,韦驼雕塑威严,二十四孝、十三忤逆报应浮雕果报怵然。堪称世界之最的百米莲卧观音已初具规模,气势恢宏的观音岩石刻艺术与自然景观和新建的景点……[详细]
  罗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养育了大批才子俊彦,其中尤以李调元“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倍受尊崇,李调元被誉为巴蜀继明代状元杨升庵之后的全才大学者。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李调元纪念馆。李调元纪念馆座落在玉京湖畔的玉京山上,是全国唯一纪念李调元的专馆。1992年,当地政府兴建李调元故里公园,1996年罗江复县后建馆,2001年6月正式开放。全馆包括“文峰函海”四李巨型雕塑、山门、诗碑林、环翠轩、桑梓楼和景乐宫……[详细]
  四川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古时剑南五关之一的白马关。白马关地处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三国时称绵竹关,隋唐时称鹿头关,五代时始称白马关,沿用至今。作为古时蜀都的最后一道军事屏障,自三国起到清代止,白马关曾发生大的战事百余次。其中最重要的当属公元263年,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张飞之孙张遵率蜀军血战魏将邓艾壮魂于此,导致关破绵竹失,刘禅降蜀汉亡。而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发生这场战争占地面积1000余亩的倒湾八卦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