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 > 醴陵市旅游

醴陵市景点介绍

  王仙镇东有大山,三峰矗立,外形似狮,下有深洞,名三狮洞。世传仙人王乔炼药于此,因名王仙山,又名王乔山。《荆州记》:“醴陵县东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三石室。室中有石床,石臼。父老相传,昔有道士学仙于此,即合金沙之臼云”。傅熊湘曾在洞口题直径一尺余“太山石室”四字。卧狮伏光洞上,洞口高、宽、深各十余米,可容数百人,洞顶清泉滴沥。民国时,曾在洞中造石像、石龛等,后毁。现内设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十八罗汉、二……[详细]
  留仙寨,又名建安山,俗名油尖寨,位于八步桥乡东端寨下村,紧邻板杉乡株树下村。山高、路陡、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宋元时,林密多蛇、鸟、走兽。但山顶较平坦。历代醴陵兵祸,元末最惨,争战频繁,烧杀抢掠,加上灾疫不断,幸存者多外出逃生。县境仅存两百来户。民国版《醴陵县志》载:“丁、李、席、闵、彭、简、黄等18姓居民,结伙避居建安山,建寨以求自保”。传说山上居民,为迷惑过往军队,编织大于常人两倍的草鞋,锤软使……[详细]
  仙岳山,又名丁仙山,海拨351.9米,屹立于瓷城之南。登山远眺,既可俯瞰全城,又见渌水如带,群山起伏,林木葱郁。春来杜鹃艳,秋到枫叶红,风光如画。相传东晋时,晋阳县令丁令威,弃官学道,云游来醴陵,筑观于城南山上,得道后,乘白鹤飞升,因名此山为丁仙山,观为丁仙观。明成化间(1465-1487),道士姚安禅重建丁仙观。清光绪时(1875-1908),在已毁观址建药王宫。民国22年(1933),改建南岳……[详细]
  云岩寺,座落贺家桥镇寺冲村九峰山麓。昙晟,俗姓王,少年出家,曾师事百丈慧海禅师。昙晟云游来醴陵贺家桥九峰山麓,见群山回护,山岩陡峭,寒林滴翠,古松参天,清泉涌流,祥云缭绕,俨然佛境,便在岩下面壁坐禅。后投澧州药山惟俨门下得法。唐大和年间(827-835)再来九峰山下,在原坐禅岩旁建云岩寺,开坛说法,僧俗云集,寺冲即由此得名。元朝,寺冲冲口陡壁石刻“古寺云岩,九峰名山,昙晟宝所,第一禅关”。至今字体……[详细]
  老百姓历来崇敬清官,民国时,醴陵县境有9处包公庙。冷水包公庙是市内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现存包公庙,位于栗山坝镇冷水村,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清朝曾多次维修。1928年,主殿部分损毁。1985年,当地群众集资,按原貌修复。庙座北朝南。主殿为砖木石结构,硬山式顶,门两旁有对联:“孝于亲,忠于君,劳心于国,施惠于民,德望重千秋,今日犹思贤宰辅;冤则雪,讼则解,弊政则除,-则赅,威名传万……[详细]
  状元洲位于城区渌水中,有横桥与渌江桥连接。明初为菜园,后为武童试马场。清光绪末,辟为桑园。石拱桥建成后建为公园。大革命失败时,状元洲是国发党反动派杀害0人和革命者的刑场。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后,回师赣南途中,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部在醴陵整休,司令部设状元洲原桥公所内。毛泽东还参加了0湘东特委会议。三楼木墙板上,保存有红军书写的标语。明《一统志》载谶云:“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醴……[详细]
  故居位于渌江乡福建围村。1891年,立三祖父元吉购置,土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座东朝西,黄色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门联为“春华秋实,日升月恒”。进柴门15米为正屋,大门石刻门额由原中央总书记题“李立三同志故居”。为纪念其革命功勋,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拨款19万余元,按原貌修复李立三故居,设陈列馆展览其生平事迹,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故居前厅过天井……[详细]
  官庄水库是市内最大的水库,位于官庄乡境。著名爱国将领、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原副委员长程潜旧居正在库区内。从涧江引水灌田,是醴陵北乡人民宿愿。1957年起,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力量,分流域开展水利普查,全面勘测,统一规划醴陵农田水利的建设蓝图及分期实施方案。1958年动工,组织两万多民工,拦截涧江水,筑坝成库----山区人工湖。1965年开始部分受益。醴陵、浏阳两地农民迫切要求扩大灌溉范围。国务院批准按大……[详细]
  仙山公园--西山,座落于醴陵河西,南接仙岳山,北濒渌水,1993年建为仙山公园,园内有靖兴寺、宋名臣祠,祠前有千前古樟,祠右为禄江书院,书院下首有洗心泉、红拂墓。相传李靖南平岭桂时,红拂随行,在醴病逝,葬于西山。自公园南大门上山,设多处游乐场所,径蜿蜒,鸟语花香。进公园北大门拾级而上,为烈士陵园,再上为左权将军纪念碑。……[详细]
  广目天山寺(原名观音寺),位于湖南省醴陵市佛祖岭观音崖之高峰,距长沙市90公里,毗邻株洲45公里,交通便利,规模初具。其巍巍屹立,旭日万状,尽扫醴城之风光。一九四一年左右,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广目天山寺惨遭毁灭。八十年代初,果妙尼师率徒众,移址募捐重建,寺址现位于醴陵市一0六国道旁。在各级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人士虔心护持下,已经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千佛塔、寮房、斋堂、广场等。寺内供奉的……[详细]
  【渌江书院】是我省著名的书院之一,是在宋元明三代学宫的基础上,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创建起来的,迄今有250年历史,是公园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院内古树参天,蔚然深秀。文星朗耀,名硕辈出。里面有靖兴寺、宋名臣祠等著名古建筑。南宋学者张南轩、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时,醴陵进士吴猎与他们交游甚密。吴猎先从张南轩学,后拜朱熹为师。朱熹任潭州知府时,曾聘他的学生、醴陵学者黎贵臣掌岳麓书院。由于醴陵学者与岳……[详细]
  渌江桥渌水桥初为木墩木梁,位于县衙前,经状元洲达城南。后毁于水。宝佑间(1253-1258),知县家遇在今渌江桥下游约50米处,建石墩木梁桥,长60丈,高5丈余,宽1丈6尺,改名渌江桥,北连今胜利路,南通今大同街,与今建国路相交处叫十字街。渌江桥是醴陵的第一大民桥,也是1949年前,全国少数几座县级民修公助的大型石拱桥之一。渌江桥建桥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古为交通要津。据《醴陵县志》记载:渌……[详细]
  先农坛——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城区东正街28号。清雍正五年(1727年),醴陵在五里牌籍田旁建神农殿。籍田为天子、诸侯和地方政府征用劳役耕种的国有田。春耕前,皇帝、诸侯、地方行政长官在先农坛开祭后,在殿前象征性执犁三耕,表示朝廷重农,为春耕开犁。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建先农坛于城东现址,占地95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石结构。前厅有兰门,过丹墀为正殿,丹墀两边有近3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