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涵江区旅游

涵江区红色旅游景点

闽中支队司令部疗养所旧址
  闽中支队司令部疗养所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坂洋村顶际自然村。1948年,活动在福清、莆田、永泰边区的地下党负责人秘密在大洋带雾寺开展活动,建立据点。1949年7月,中共闽中工委副书记兼闽中支队司令部副政委林汝楠因病在此疗养。闽中支队司令部疗养所旧址为带雾寺,始建于宋绍兴元年(1131年),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528平方米。“文革-”期间被损毁,1991年按照原貌重新修建,林汝楠曾居住在带雾寺进门右边后厢房。……[详细]
下茹山储粮库旧址
  下茹山储粮库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下茹山自然村。1929年,中共莆田县委决定加强工农武装队伍建设,壮大军事力量,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为适应游击队伍不断扩大的需要,1930年,游击队在驻地附近的澳东村下茹山秘密建立储粮库,为红军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后勤供应。下茹山储粮库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因年久失修,大部分房子已倒塌,现仅存6间,占地面积650平方米。……[详细]
澳柄宫革命旧址
  澳柄宫革命旧址位于白沙镇澳东村桥头自然村。始建于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清代重建,建筑面积641平方米。抱鼓石、柱础,雕刻精美。1929年红军第23军207团在此成立,左山墙尚存红军时期墨书美术字标语:“活捉匪首蒋介石”,故此宫亦为革命文物;澳柄宫革命旧址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澳柄宫革命旧址年代:1926~1937年座落地点: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简介:旧址包括澳柄宫、澳柄桥、列宁小学、兴隆法坛和灵应法坛。澳柄宫是清代重建,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在此发生的主要革命事件有:1926年成立农会和莆田山区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成立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1929年游击队扩编为红军第23军第8师207团,1930年邓子恢和张鼎丞在此召开扩干会议等。澳柄桥是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建的平梁石桥,为红军、游击队重要哨卡。列宁小学是红军在闽中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兴隆法坛和灵应法……[详细]
上院半溪联络站旧址
  院半溪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上院村半溪自然村。1947年,黄国璋、林汝楠、饶云山经常在上院村活动,并在半溪邱元泮家建立地下联络站,邱元泮为联络员,积极参加地下革命活动。上院半溪联络站旧址是庄边望江山脚下的一间普通民宅,单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0平方米,房屋久无居住,已破旧不堪。……[详细]
闽中支队后勤部旧址
  闽中支队后勤部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1949年,中共闽中地委在洋边古厅设立后勤部,进行粮食加工、服装缝制、钞票发行等工作,为闽中支队提供后勤保障。闽中支队后勤部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详细]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中共新县镇党委在外坑村建立纪念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出30多幅历史图片,展现了1930年闽中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邓子恢的领导下,在外坑乡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莆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历程,展现革命先辈的音容笑貌。馆中还展出了当年红军使用的军号、梭标、大刀、马灯等文物。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设在外坑村村委会办公楼一层的右侧两间,坐南朝北,展室面积50平方米。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于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黄梦喜家四烈士墓
  黄梦喜家四烈士墓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东度自然村。黄梦喜(1888—1944),1929年参加革命,是白沙东泉地下联络站负责人。靠竹编、肩挑收入支持革命,掩护革命同志,后因设在家里的联络站暴露,在亲人被杀害、房屋被焚烧的情况下,坚持革命斗争,1944年被捕,关押在福清监狱,被毒打遍体鳞伤致腐烂,就义狱中。黄梦喜长子黄国榆,1908年出生,早时从医,1929年参加革命,后开设飞白诊所,为游击队伤病员治病。1938年4月随队北上,任新四军卫生队队长,抗日战争中期,因工作延误,病逝于苏南。次子黄国标,1913年出生,1931年参加革命,1942年在永泰组织村民抗敌反霸斗争中被敌包围,不幸中弹牺牲。女儿黄国妹,1923年出生,从小在家担任地下联络站交通员,1941年参加游击队。1947年4月随戴云纵队转战戴云山,同年7月在德化境内遭敌重兵包围,被捕牺牲。黄梦喜家四烈士墓背临原202省道约50……[详细]
大洋度口街岗楼战斗遗址
  大洋度口街岗楼战斗遗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大洋村洋边自然村。1948年底,中共闽中地委决定进驻大洋。为了扫除革命斗争的障碍,闽中地委领导游击队在大洋发动群众,开展反霸除恶斗争。至1949年3月,国民党大洋乡保两级政权全面瘫痪,仅剩下位居高处的度口街一座岗楼,由10多名自卫队据守。于是中共大洋区委决定以群众武装拔除这一个敌人据点。3月27日夜,区委书记蔡光宇组织民兵,带上梭标、长矛、大刀、锄头,包围了岗楼,并对敌进行起义投诚的政策宣传。岗楼被民兵包围了两天,虽未攻克,但民兵自动撤离解散后,敌人感到大洋群众的革命意识高涨,难以立足,只好自动撤出大洋,龟缩到新县镇。大洋度口街岗楼的拨除,为闽中支队司令部进驻度口小学扫清障碍。大洋度口街岗楼战斗旧址已损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