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清流县旅游

清流县红色旅游景点

罗炳辉旧居
  罗炳辉旧居罗氏家庙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1930年6月至1931年1月间,罗炳辉曾多次率领红12军进入清流里田、田口、长校一带活动,并先后帮助建立起荷坑、下谢、长校、江坊、黄石坑等乡苏维埃政权和里田区苏维埃政权。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入驻里田罗氏家庙,并在此领导开展对敌斗争和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及分田分地工作。1931年2月,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罗炳辉再次率部进入宁化西南部,并分兵直入清流、归化。在清流期间,他仍居罗氏家庙。罗炳辉旧居罗氏家庙始建于晚清时期,为单进砖木结构建筑,由上下两厅组成,面阔3间,进深6柱,面积399.64平方米。该遗址保存较好。罗炳辉旧居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舒曹红军桥
  红军桥位于清流县林畲乡舒曹村背芜自然村与子竹坪自然村交界处。1931年冬,在林畲驻防的红军独立第7师1团1部在完成任务从归化方向返回驻地途经该桥时,不料遭遇-民团伏击。由于事发突然,激战中,10余名红军指战员血染石桥,英勇牺牲。为了缅怀烈士英灵,当地村民就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以志纪念。红军桥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单孔石拱桥,红军桥长15米,面宽4米,桥面距水面高约3.4米。解放以前,这里是清流至归化(今明溪县)、三元方向的必经之路,前方不足1公里的豁口处就是镇守四县的交通枢纽──五通凹,有官道可分别通往清流林畲、永安安砂、归化城关、盖洋和宁化泉上五个方向。红军桥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赖武村赖文兴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赖武村赖文兴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赖坊乡赖武村48号村民赖文兴住宅正厅上。1934年7月,红9军团为护送红7军团北上抗日,途经清流赖坊、沙芜等地强渡九龙溪进入罗坊一带,与红7军团一道对永安守敌实施钳形包围,给敌予极大震慑。同年八九月间,红9军团完成护送任务后沿原路再返赖坊,并在这里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现存于赖文兴住宅中的红军标语,即为红9军团在此开展群众工作时所写,共有3版块,依然清晰可辨的有4条(幅),其内容分别为:“工农群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工农大众起来建设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赖文兴住宅为一层民房,为民国时期建筑,外墙为砖砌,内为木质结构,面积160平方米。……[详细]
下谢红军桥遗址
  下谢红军桥遗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下谢村前小溪上,溪一侧为下谢自然村,对岸是农田及连接宁化连城的S204省道。在红军到来之前,下谢村人渡溪都是靠放在溪中的大石,跨跳而过,老人妇孺皆极不方便,遇见河水暴涨的时候,下谢就几与外界隔绝。1931年1月间,红12军101团一部再次进入下谢一带开展工作,帮助建立了下谢乡苏维埃政权,并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在工作中,红军了解到村民渡溪之难,于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体指战员连夜组织起来为群众架起了一座简易的木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下谢的群众为了纪念红军的恩德,就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下谢红军桥原为木制结构,现为钢筋混凝土桥,全长约30米,宽3米。……[详细]
红军瞭望台遗址
  红军瞭望台遗址位于清流县嵩溪镇嵩溪村老街中心,跨街而立,距嵩溪苏维埃政府旧址100米。红军瞭望台是独立第7师等部驻守嵩溪时所使用的岗亭。嵩溪是清流东北重镇,它西屏清流城关,北接宁化泉上,东经林畲可入归化,南连永安至清流水路要冲嵩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先后建立过乡、区苏维埃政权,红军独立第7师、宁清归东南游击支队等部曾长期在此驻守,宁清归独立第7团亦在此成立。原瞭望台其上部为木质岗楼,主要供红军站岗放哨、观测敌情之用,下部为砖砌门洞,战争时设有栅栏。红军瞭望台后被战火所毁,现为新中国成立后按历史原貌重建,下部为砖砌门洞,上部为砖混结构的四角亭。……[详细]
深渡桂树生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深渡桂树生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里田深渡村河背组桂树生家。标语共6条。其中一楼正厅右侧3幅,二楼右侧走廊外墙3幅。正厅3条从左至右为:“反对国民党对苏区大烧杀抢!”“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要想救中国必须打倒--的国民党。”“武装拥护苏联,扩大福建新的主力军!”以上3处落款皆为“红军进甲机5(宣)”。二楼其中2处被石灰覆盖,只能辨别“农民、军”等个别文字,清晰可见的一处为“打倒卖--蒋介石。”深渡村红军标语旧址桂树生民宅建筑建于清朝末期,为单进式土木结构的2层瓦房,中为正厅,左右厢房各5间,占地面积186平方米,建筑面积284平方米。……[详细]
李坊红军桥遗址
  李坊红军桥遗址位于清流县里田乡李坊村口。1930年9月,清流李坊农民在红军的帮助下联合其他五村群众举行武装暴-动-,随后建立起清流第一个地方苏维埃政权──李坊乡苏维埃政府。嗣后,红14军、红军独立第7师等部多次在李坊一带活动。当红军知道李坊农民常为村边李坊河泛滥所困时,全体将士便齐心协力在村口修建了一座石墩木桥。村民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以纪念军民鱼水情深。李坊红军桥于20世纪70年代末重修。2004年春,又在原址上重建,现为宽4.5米、长162米可通重型车辆的钢混桥面拱桥。……[详细]
林畲红军史迹
  林畲红军史迹1930~1931年座落地点:清流县林畲乡塘堀村简介:由毛泽东旧居(诒燕第)、工人夜校(即润晖第)、红军井、红军医院(由一座民居和一个天然溶洞组成)、红军桥、烈士墓等组成。1930年1月15日,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纵队经连城入清流,宿营林畲乡塘堀村,在此召开群众大会。次日,开赴明溪。行军期间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一词。1931年6月,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为了扩大中央根据地,部份红军由泰宁、将乐、明溪进入林畲,成立了林畲乡苏维埃政府。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林畲红军史迹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曾坊革命烈士墓
  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县林畲乡曾坊村龙背山南麓。该墓始建于1965年9月,是为纪念该乡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一家三位革命烈士而建的衣冠冢。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三位烈士均为林畲乡曾坊村人,其中曾富良与曾其应是父子,曾其应与谢玉姬为夫妻关系。曾其应于1931年6月参加林畲地方赤卫队,次年10月加入红34师,1934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与敌作战时牺牲;其父曾富良、妻谢玉姬均于1933年3月加入林畲地方赤卫队,并在1934年9月先后牺牲。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2月重修,高3.5米,墓上端中心处是两束麦穗围绕着五角红星造型,墓的左右各有一柱,柱的顶端举着万年火炬,柱身各有一联,左、右联分别为“革命英雄传千古”、“烈士英明昭百世”。墓碑正中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坊革命烈士墓
  江坊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县长校镇江坊村村口省道S204线和进村公路交叉路口。江坊革命烈士墓是为纪念该乡邹银荣烈士而建。邹银荣,女,清流县堡里乡(现长校镇)人。1904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地方坚持斗争。1935年5月在执行任务中因叛徒出卖被捕,尔后被敌杀害于江坊村。1974年1月,当地人民政府为缅怀英烈、教育后人而修建了该烈士墓。江坊革命烈士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侧刻有两副楹联,内侧联为“继承遗志,革命到底”,外侧联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人民英雄万古长青”。墓碑正中题有“邹银荣烈士墓”字样。……[详细]
长校红军旧址
  长校红军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年代为1931年。简介:1931年1月,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发动群众开展分田分地运动,设李中庆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团部,李岳亮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医院,并在李中庆祖祠及李岳亮祖祠内留下落款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的大量红军标语。其中“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农民自己的军队!”、“猛烈扩大红军武装,保护秋收!”等红军标语充分体现了红军各个时期的工作方针及内容。2018年,长校红军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