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革命烈士墓在武昌洪山东部北麓山坡上,进省军区八一路北门即到。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为反对慈禧-,以求改良中国政治,自立军准备在汉口起事。事泄,首领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遭清廷杀害,唐才常等7位烈士被草葬于洪山北麓。1912年4月孙中山来鄂,为了表彰自立军的历史功绩,安抚烈士遗孤,将唐才常等21位自立军烈士合葬于此,立“铁血精神庚子革命烈士之墓”石碑,并建陵园。庚子烈士墓座南朝北,依山而……[详细] |
田桐墓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南麓。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蕲春人。曾任武昌起义战时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华革命军湖北总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江汉宣抚使。墓坐北朝南,墓冢用花岗石砌筑,圆形穹窿顶,高2.8米,直径约3米,冢周围有高1.2米的红砂石砌筑围墙。该墓是研究辛亥首义文化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
凌云塔在应城市区南3.5公里大富水故道东岸。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兴建。初为3层,以“文峰象征”之意称文笔塔。同治十年(1871年)重修,取“高耸入云”之意,易为今名。七层六面,高30余米,砖石砌筑,楼阁式,门窗、柱枋、斗拱、檐角等多仿木结构,铁铸塔刹,凌空卓立,风格古雅。内置旋梯,登顶环眺,远山含黛,近水漾蓝,田园流韵,扑面而来。 ……[详细] |
徐大章老屋位于郧县五峰乡上塔村,清代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528平方米,二进三重合院式,均面阔五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硬山屋顶,小青瓦覆顶。石质花窗及格扇门、栏板、斜撑等装饰精美,雕饰有夔龙、蝙蝠及花卉卷草等。徐大章曾任陕西耀州州官。该老屋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州官旧居,富有地域特色,为研究我省传统居住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详细] |
高公村桥位于枣阳市太平镇高公村。清代建筑。平梁式石桥,青石垒筑,浆米汁拌石灰沟缝,六墩七孔。桥通长15米,宽3.1米;桥面由五块平均宽0.6米,长2.2米的长石条拼成;桥墩高为3.2米,两端为椎形。桥两端砌有厚0.8米,长约20米的青石护坡,呈“八”字型。桥旁保留有记事碑一通。该桥结构简洁,设计合理科学,在枣阳交通桥梁史上具有较大意义。……[详细] |
万家岭墓群位于仙桃市剅河镇左脑村,汉至唐代墓群。东西向分布于一处较高的岭地上,面积约3.2万平方米。东部地表现存一座较大的封土堆,直径约40米,高出地表3~4米,俗称“仙女山”。采集到汉代的四耳网纹瓮、晋代的青瓷罐、唐代的双耳罐等珍贵文物,其中四耳网纹瓮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墓砖一般为素面,也有带菱形花纹的。该墓群面积较大,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详细] |
李家咀墓地位于黄冈市黄州区东湖街余家湾社区,东周时期墓地。平面形状略呈三角形,面积3万余平方米。1993年至1995发掘墓葬6座,皆为土坑竖穴墓,墓口长3.7~5.8米、宽2.7~3.5米,其中三座带斜坡墓道。葬具均为单椁单棺。出土铜器有剑、箭镞等,陶器有鼎、敦、壶、豆、盘等,漆木器有镇墓兽等。该墓地面积较大,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详细] |
阳春台赋碑位于钟祥市。明弘治十年(1497),兴献王朱祐杬作《阳春台赋》,以示对先皇圣德以及册封后对钟祥古今奇胜的感慨和先人圣哲的怀念。嘉靖十年(1531),由世宗将该赋刊刻于阳春台上。碑高3.83米,二龙戏珠碑首,须弥座,额题“大明恭睿献皇帝圣制阳春台赋”。该碑对于研究明恭睿献皇帝朱祐杬的生平及诗赋造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
[麻城市五脑山林场五脑山南麓·表代·省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紫微侯庙、帝王庙。始建于北宋,明嘉靖、清嘉庆、同治年间先后重修。现在建筑为清末重建。依山势而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清心亭、一天门、二天门、紫微宫、玉清宫、威灵宫、拜殿、帝王殿、祖师殿、娘娘殿及钟楼、鼓楼等。主体建筑均面阔三间,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封火山墙。……[详细] |
瓦窑咀窑址位于鄂州市凤凰办事处司徒村瓦窑咀,东汉、六朝窑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1·1米。发现2座圆形窑炉,底径约2·1米,炉壁厚5-8厘米。窑炉内采集有施黄褐色釉瓷碗和匣钵。窑炉周围采集有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褐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布纹、铜钱纹、棱形纹和划纹,器形有罐、钵、盆及筒瓦、板瓦等。(第二批)……[详细] |
汉口上海路天主堂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上海路。原名圣若瑟天主堂,建于1876年,二层砖石结构,建筑面积1273.45平方米。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平面呈十字形,巴西利卡式立面。内部半圆形拱券与交叉拱券构成天穹,取得了较大空间,既满足了使用功能需求,又赢得了宗教意义上的向上感。该教堂作为天主教汉口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武汉近现代宗教史上的重要建筑。(第五批)教堂平面呈传统拉丁十字形,两层砖木结构,后侧左右各有……[详细] |
桃源塔位于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冲村,清代砖塔。坐北朝南,六角七级楼阁式,高约15米。塔门面南,拱形,门楣上方刻“古桃园”三字,落款:“陈姓、黎姓修建于清同治三年”。门内有阶可上至第六层,除第一层设大门外,每层在不同的方位各开一小窗。塔顶六角均吊有铜铃。该塔是目前秭归仅存的两座古塔之一,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秭归古代塔类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
李家祠堂位于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有前厅、正屋。均面阔14.6米,分别进深7.2米、4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二层楼。前厅为穿斗式构架,正屋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山墙设有侧门。该建筑是鄂西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祠堂之一,对于研究鄂西宗祠建筑形制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第五批)……[详细] |
应城文庙位于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中心街。始建于宋淳熙末年(1189),明成化七年(1471)重建,后屡有废兴,现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9米,进深三间11米,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砖木结构。清末以后,应城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曾设于此。该文庙是研究应城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遗存。(第五批)……[详细] |
李家堡民居位于阳新县龙港镇龙港村李家堡湾。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3.25平方米,整个建筑风格为仿徽派建筑。五进七开间,砖木结构建筑。室内采用木板壁隔断,壁板下部全部采用条石防潮。该建筑整个建筑外观雄伟壮观,雕刻精美,具有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是研究徽派建筑文化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