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旅游

宜昌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峡口军垒位于宜昌县西陵区西北下牢溪口。位于下牢溪汇入长江处东岸的低山台地上,是“于峡口二垒以备蜀”的军垒之一。南朝梁陈时期曾设关筑城,宋代维修。军垒依山而建,南北长10.4米,东西宽9.5米,墙高2.3米、厚1米左右,以几何花纹砖、蓝纹素面砖砌筑。东、西、南三面砖墙保存较好。(第三批)……[详细]
  三游洞南宋军事遗址位于宜昌市西陵区三游洞风景区。以城门为中心,两边城墙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城门长约1.8米,宽约1.1米,墙体高约2.1米。根据三游洞后山上的摩崖石刻内容以及《湖北通志职官志》,初步推断该遗址为三游洞城之局部。该遗址是三峡区域内一处重要的南宋时期军事防务建筑遗址,是研究三峡地区军事文化史的重要实物材料。……[详细]
  五峰兴文塔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南门外稻场拗山上。清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传说五峰城及其周围地脉轻浮,毗邻长阳城及其周围地脉凝重,地气外溢难出栋梁之才,因建此塔以镇之。塔基石建,身砖砌,顶铜制,七层六角,通高30余米。底层塔门上嵌长3尺许,宽2尺余石额,镌“兴文塔”三字,左右嵌石条,刻“云梯直上欣题雁,天阙遥开稳步鳌”对联,并注建塔时间与人名。字体遒劲苍古,人多临摹。二层至六层,六面设石质圆窗,……[详细]
  兴山川汉铁路桥墩位于兴山县水月寺镇。为晚清时期兴建川汉铁路时的遗存,包括斑鸠窝铁路桥墩、三拱桥、学堂坪铁路桥礅、青树包铁路桥礅、白石湾口铁路桥墩。1903年,清政府筹划兴建川汉铁路;1908年,川汉铁路总公司宜昌工程局成立,詹天佑任总工程师;1909年12月,川汉铁路开工。武昌起义后川汉铁路工程全部停工,桥礅即废弃。川汉铁路是清代末年引进外资兴建的最大工程,因四川暴发“保路运动”等原因,动工后仅三……[详细]
  英驻宜领事馆旧址位于宜昌市西陵区红星路42号,建于1892年,欧式风格建筑。坐北朝南,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整体平面近正方形,面阔19米,进深18米。前廊宽2米,用六根方柱支撑至二楼楼顶;所有外墙墙体及立柱都是青砖拌水泥石灰砌成,外涂桔红色墙面,墙上窗为圆弧顶方形窗框;楼顶正面为三角形墙体,中间有一圆形通风口,上镶1892金色阿拉伯数字;顶错落铺盖红色大缸瓦,顶中有一砖砌的方形天窗,为室内壁炉的出烟……[详细]
  汉寿亭侯点军碑位于宜昌市点军区点军街点军公园内,清代碑刻。清光绪十一年(1885),时任宜昌总镇的罗缙绅为纪念关羽在该处点军而立。碑质地为青石,通高2.88米,碑身宽1.05米,厚0.21米,碑额宽1.13米,厚0.24米。碑身阳面刻“汉寿亭侯点兵处,乾隆丙寅岁陈镇军纶所镌字也。其地上控巴夔,下制荆襄,为侯平生据险扼要立功之所,沿古遗迹书以识之,宜矣。惜制度狭小,摩挲片石,半蚀风霜,绅惧其日销沉也……[详细]
  白羊寨及圣帝行宫碑位于兴山县南阳乡百羊村。白羊寨,建于顺治十年(1635)。是明末清初农民军首领李来亨联明抗清的重要遗址之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平面呈不规则圆形,折垒寨墙,宽1-3米,残高1-2.5米。寨东北设门,四周崖壁陡峻。寨内存多处遗迹。圣帝行宫碑,李来享部刻于顺治十二年(1655)。青石质,圭首,方座。通高4.48米,宽0.96米,厚0.20米。额篆“为建兴山县圣帝行宫碑记”11字,正文楷……[详细]
  昭君楠木井位于兴山县高阳镇宝坪村。西汉末期,由王昭君与村人共同开掘。六角形井口,边长1米,深1.5米。青石垒砌。井中置一楠木,千年不朽,故名楠木井。井水清澈透底,常年不竭。(第三批)……[详细]
  虎牙山盐运纤道位于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滩村西100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荆州知府邱天英主持修建,同治十二年(1873),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李瀚章为提高盐输入量增加税收以资弥补军费支出而重修。纤道位于长江北岸虎牙山下,东起鹰子坳,西至狮子头,全长约1500米,宽约2米,临江岸边有石柱护栏。纤道西螺丝山立有“重修宜昌府虎牙滩碑记”石碑一通,青石质,圭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通高2.76米,宽1.0……[详细]
  百顺桥碑位于五峰县湾潭镇岗坪村西南1公里。刻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1.86米,宽0.86米,厚0.23米。楷书,阳面书“百顺桥”3字,阴面碑文1000余字,记建修“百顺桥”原因和经过,容美骠骑将军田舜年撰文。桥早年被水冲毁。(第三批)……[详细]
  石佛庵佛像群石佛庵位于远安县旧县镇巷子村。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道光年间均有维修,上世纪50年代被毁。现存石雕佛像34尊,高约1米,或结跏趺坐或善跏趺坐。另存有清代记事碑十余通。这些造像数量众多,造型丰富,是研究鄂西佛教发展史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聂家河古兵塞遗址位于宜昌市夷陵区聂家河村一、二组羊岭头,明、清时期。兵塞建于孤峰岩石上,范围25公里,依地势布局,均为石块垒砌,石墙厚12-1.5米,护城墙内壁修有50厘米宽的哨巡走道,石墙每间隔3米设有了望口。塞内砌有兵室、战壕、箭垛、烽火台等军事设施。(第四批)……[详细]
  新坪悬棺墓群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新坪村,时代为战国、宋、明。共两处,分别置于棺木岩和笔架山的半岩上的天然洞穴内,共有船形棺和圆形棺数十具。(第四批)……[详细]
  李发轫夫妇墓位于长阳县渔峡口镇高峰村。建于1921年。为当地居民李发轫与妻子覃凤英的合葬墓,由墓主生前所建,俗称“生寄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5平方米。由封土、碑楼、石亭、院落四部分组成。该建筑形制独特,石刻工艺精湛,是研究土家族丧葬习俗和工艺水平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
  洋房子位于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1911年,由兴山县乡绅文氏兄弟所建,因其建筑风格具有西式风格,俗称“洋房子”。占地636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左右对称,呈开放式布局。有正屋7间,偏房各3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构架,硬山青瓦顶。门、窗均为圆拱形。该建筑是鄂西山区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第五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