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泸州市 > 泸县旅游

泸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立石街是古驿站所在地,自古商贾云集,曾十分繁华,最早建于明代,现存神泉街和米市街两条老街,街面用条石铺成,街道两侧有民居。其中,神泉街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约300米,宽2.6至3米;米市街呈东南至西北走向,长约170米,宽2.4米。立石街对研究明、清时期的交通、经济、建筑、民俗等状况有重要意义。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岩新桥,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横跨于黑龙溪上。桥长15.28米,桥面宽1.31米,桥板厚0.5米。由西北向东南第二、三个桥墩西南端顶部各有圆雕龙头1个。龙头长0.97米,宽0.53至0.68米,高0.64米。龙头张口露牙,上唇上翘,形象生动。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薄刀桥,建于清代,为1墩2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5.66米,桥面宽1.06米。桥墩上有1条圆雕龙。龙头上昂,呈“S”形,龙尾呈缠绕状。龙头、龙尾高出桥面0.15至0.3米。从龙头顶部到龙身有一条宽约0.05米的纵向裂缝。龙雕线条流畅,雕刻技法娴熟。该桥是泸县龙桥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铁垆滩桥,建于清代,为12墩1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铁石溪上。桥全长28.52米,桥面宽1.36米。桥中部的5个桥墩各圆雕龙1条。桥墩西北端顶部为龙头,东南端顶部为龙尾。龙头短吻斜口,口微张露牙、舌。龙尾有的呈纵向卷曲状,有的呈平面盘状。其雕刻手法粗犷、简洁。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济众桥,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为8墩9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长26.25米,宽1.3米,高2.18米。由东南向西北第二个桥墩上圆雕龙1条。龙身呈“S”形,龙口微张露牙,龙须卷曲呈波浪状,龙尾粗大呈缠绕状,龙鳞怒张,甚有气势。该桥雕刻手法细腻、造型生动,且结构稳固。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和尚山高桥,建于清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跨于马溪河上。桥长23.12米,宽1.36米。从东北至西南的4个桥墩东南端顶部依次圆雕瑞兽狮、龙、象、龙。雕刻物线条流畅,形象生动,雕工精湛。该桥反映了当时的桥梁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的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元桥,建于明代,为6墩7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西走向。桥长11米,宽1米,高2.4米,桥面板厚0.3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长0.5米,龙尾长0.5米。龙头张口露牙,龙须飘逸。龙尾分别呈上翘状和缠绕状。桥中央两块桥板曾被洪水冲垮,后被人为升高。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泸县尹氏宗祠,建造于1930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由正堂、两侧厢房组成,为三合院布局。正堂设廊,走廊栏板由青石精工打造,栏板上雕刻有人物、山水等图案,左、右两幅图案合为一个整体,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泸州城风貌。正堂内的六根石质方柱分别刻有反映尹氏宗族的三副楹联。尹氏族人吉甫是周朝太师,影响深远。保护范围:以建筑外缘为基线,东北外延22米至杜德全住宅,东南外延5米,西南外延2……[详细]
  风水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南—东北走向。桥长8.84米,宽1.57米,桥板厚0.5米。两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长1.13米,宽0.45米。龙头上昂,张口露牙,上唇呈卷曲状;龙身刻云纹;龙尾呈缠绕状。中部桥板迎水面线刻三纹鱼等图案。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砖嘴屋基双龙桥,建于清代,为3墩4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长11.68米,桥面宽1米。由东南向西北第一、三个桥墩东北端顶部各有圆雕龙头1个。龙头呲嘴露牙、舌,憨态可鞠。原桥板与龙雕位于同一平面,1968年为便于行人通过,将桥板升高到现有高度。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林村十组新桥,建于清代,为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现为6墩7孔。桥长14.06米,宽1米,桥面板厚0.33米。由北向南第三、四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张口露牙,龙尾呈卷曲状,由北向南第三个桥墩龙头张口含珠。其雕刻精美、线条流畅,造型圆润、生动。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鹤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北—东南走向。现存桥长5.8米,宽1.2米,桥板厚0.39米。现可见西北向东南第一个桥墩,其上圆雕龙头1个,龙头长1.51米,斜口呲嘴,凸鼻,凸目,浮于水中,显得古朴苍劲。白鹤桥结构稳固,雕刻细腻生动。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梨园桥,建于清代,为5墩6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南—西北走向。桥长11.95米,宽1.14米,桥板厚0.32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桥墩东北端顶部为龙头,西南端顶部为龙尾。龙头长吻弧口,呲嘴露牙。龙尾为浅浮雕,呈平面盘状。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仙济桥,建于清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据江安桥碑《重修江安桥记》记载,仙济桥重修于清同治六年(1867)。桥长9.32米,宽1.4米,桥板厚0.31米。桥中部的4个桥墩上各有圆雕龙1条,雕刻手法简约而不失生动。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保寿桥,建于清代,为2墩3孔石质平板梁桥,呈西北—东南走向。桥长5.67米,宽0.78米,高1.92米,桥板厚0.22米。桥面每孔用整石板铺成。两个桥墩各有圆雕龙1条。龙头长0.5至0.57米,宽0.3米。龙雕精美,线条流畅。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