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周田廖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秋长周田村东风小组。围屋前面有禾坪和转斗门,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为三堂、两横、院落式的小型客家围屋。居住在周田的廖氏族人,是兴宁始祖廖德源的裔孙。因“周田廖屋”是著名长征女杰廖似光的故居,在2004年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从转斗门进到院子,可看见正面有三个门,从中间大门进入为门厅,门厅上方的隔板写有“光前裕后”四个大字。穿过中厅,就可以看到上厅安放着祖先……[详细]
  三寨谷造纸遗址位于惠州市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三寨谷,时代:明-民国。三寨谷造纸遗址依山而建,始建于明代,遗址中有三处水车舂碓的石基座、石椎、地窖(山泥自然填平,地面露初灰沙质地的轮廓)等遗址,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造纸处用河石砌筑外墙,花岗岩质地的石椎和石基座。有石椎高约38厘米,外边长约50厘米,直径约28厘米,坑深约20厘米;有石基座长2.3米,宽53厘米,高35厘米。石椎和石基座尺寸各有不……[详细]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位置位于冲虚古观的东侧,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日东江纵队成立60年之际建成开馆,向世人展示了这只英雄队伍可歌可泣的动人历史。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详细]
  廖金凤墓位于龙门县龙田镇凌角塘村丫髻山白坟地。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洞社稷坛位于龙城街道办三洞村,建于清代,砖、石结构,坛身青砖砌筑,石质华表柱,是龙门县迄今为止发现的首个古祭坛,此类祭坛在广东省范围内也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都市巷9号。该建筑坐东向西,青砖瓦房,前后二进结构,中间有一个天井,共8房2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也是广东省农民协会惠州办事处、中共惠州地方委员会、惠阳县农民协会旧址。近代以来,在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下,惠州工农运动成为广东工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5月,惠州工人参加了五四-。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详细]
  梅花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金带街3巷7号梅花馆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8月,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组织的回乡服务团体开始回到东江地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0月,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入侵华南,东江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2月中旬,在中共东南特委的主持下,南洋惠侨救乡会、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和海陆丰同……[详细]
  宾兴馆位于惠城区桥西金带南街3巷10号,始建于清道光8年(1828年),坐北向南,进深三座,面阔三间,封闭式的四合院布局,占地约160平方米。是清代惠州乡绅为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而建的会馆,宾兴馆是了解科举制度难得实物。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宾兴馆坐北朝南,采用三堂四横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070平方米,局部两层,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风貌,是反映古代科举制……[详细]
  邓承修故居(壶园)位于惠州市淡水镇上拨子围。名壶园,是邓承修故居之一,总面积约420平方米,四周设有围墙。仿北京四合院作法。开东门,镶“壶园”石匾。进为大院,两边有抄手廊联通南北建筑,北面是两层楼房,南面是一座三开间的平房,正门对过(即北抄手廊)中间有一亭,造型古朴典雅。整座建筑保存了大量的艺术构件:有多种几何图案及花草纹的挂落、横披;刻有花草图案的挑檐梁、栱及刻成近似菱形的斗、栩栩如生的木狮子。……[详细]
  惠州东平窑始烧于北宋年间,是北宋广东三大民窑之一。至于东平窑为何经历160余年的兴衰发展,最后熄火,专家认为有待考证。惠州东平窑始烧於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广东四大民间窑场之一。东平窑所在的东平半岛素有“九龙、三象、二古窑”的美誉。二古窑就是指东平窑和窑头山了。北宋年间,东平乡窑头村是北宋瓷窑。据惠州市文物志记载:它由三处推满瓷片的废窑而成品刑的山岗,群众习称窑头山,山高8.4……[详细]
  谭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谭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厅置屏风门,上方悬挂一块写着“赏穿黄马褂”牌匾,但这块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时重做的。谭公大夫第原本还存放着一块珍贵的木匾,上 书-“文魁”二字。这块牌匾是当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坤一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蔡秉澄所题,而蔡秉澄正是蔡锦青的儿子,但这块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谭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