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延毅纪念馆坐落于盖州市内,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兴隆社区,是为了纪念一代书学大家沈延毅先生。盖州城堪称“人文荟萃,墨香书气”之意境,是因为沈老等诸名家之缘。沈延毅先生字公卓,祖籍盖州市城关镇古台村。1903年出生于盖州,其父是清宣统年间的秀才,擅长书法、诗文。沈延毅自幼聪颖,受其父影响,熟读诗书,苦练书法,博采众长。青年时又得到康有为的指授,因而诗才横溢,书-力日见深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溯本求……[详细] |
![]() | 烟筒山山城位于盖州市徐屯镇韩家沟村,为高句丽时期所建山城。出盖州市向东南行十公里,便来到了烟筒山前,烟筒山因山而得名,又有俗称如:灶突山、灶洞峪山、娘娘庙山、灶突峰、灶王峪山等。山周长约有四公里,海拔二百五十米。山颠为一南北走向的独峰,其两侧光滑似壁,山势极其险峻,在峰下半山腰平坦处有古城墙、古井、庙址及石刻等遗迹。烟筒山山城选择了这处平坦地势居险而建,北、东、南城墙依石崖陡峻处叠砌而成,西城墙凭……[详细] |
![]() | 归州城位于盖州市归州镇归南村,城址的东、南、北是居民住宅区,西是浮渡河,北1500米是渤海辽东湾,南1500米是仰山。 归州城始建于辽代,《辽史·地理志》载:“归州,观察,太祖平渤海以降户置,后废。统和二十九年,伐高丽,以所俘渤海户复置。兵事属南女真汤河司。属县一,归胜县。” 明《辽东志》载“归州,盖州城南九十里,有城二处,遗址见存”。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归胜城,在(金州)卫东北,辽置归州,……[详细] |
![]() | 崇山寺位于盖州市梁屯镇刘堡村,其又名清庙重山寺。崇山寺西邻七盘岭约一公里,北依庙后山。寺院坐落在山前平坦的台地上,方位南偏东50度。崇山寺原为两层大殿,现仅存后殿,建筑形制属清代大木小式硬山青瓦顶五脊式建筑。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阔2.55米,次间均为1.90米,进深5.75米。檐柱四根,柱础覆盆式,金柱八根,檐椽22根。探出大额枋0.55米,飞椽探出檐椽0.28米。椽枋、额垫板均有二龙戏珠……[详细] |
![]() | 丁屯汉墓地位于盖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民村,此村原名丁屯,故名。墓群分布在大清河北岸,占地面积93万平方米。 当地群众在基本建设和农事活动时,经常发现有砖、陶器、铜钱、刀币等。辽宁省博物馆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这里清理过几座墓葬。198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汉墓并出土大量随葬品。包括:彩绘陶奁、陶俑,陶罐、灶、仓、盆、釜及铜印、五铢钱等冥器和实用器。 陶器是汉墓中陪葬的大宗物品,除实用器外,冥器开始大量……[详细] |
![]() | 盖州财神庙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东市社区红旗大街路北,盖州古城东北部,西距古城址30米。财神庙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为座北朝南的一进院落,由正殿、东西配殿、五圣祠组成。正殿是建筑主体,为七架梁前后廊建筑结构,亦称五架梁前后各出1米架,复合式硬山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间,长10.5米,宽13.3米,在正殿前为六架卷棚结构的厅堂建筑。正殿与前面的厅堂间无任何隔断,墙壁把两个建筑包在一起,成为一……[详细] |
![]() | 永兴寺钟亭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头台子村学校操场,东200米是哈大公路,西5.5公里是渤海湾。钟亭为正方形四柱歇山式花岗岩石建筑,方向西偏北1度。四角由四根间距185厘米八楞形石柱支撑梁架和歇山式亭盖,下部有二级花岗岩砌筑石基座,高126厘米。有七级台阶可通其上。亭座上有190×130厘米的凹池,深22厘米。建筑整体通高530厘米。上部石檐最宽处为310米。四柱下端砌在基座内,上端袒露,高218厘米,……[详细] |
![]() | 牌坊石棚群位于盖州市什字街镇牌坊村南团山上,共20座,依次排列,向西南方向延伸。 石棚群分地上、地下两种。地上石棚坐落在团山顶向下排列,编号为石棚1处在最高点,东西向。盖石、东壁石已缺失,北壁石上部断毁,西壁石长2米、高0.75米、厚0.35米,南壁石长2.3米、高0.75米、厚0.2米。石棚底石长2.7米、宽1.7米、厚0.2米,石棚整体的长宽与底石相当,高与壁石高度一样。出土遗物包括:人骨、青……[详细] |
![]() | 南关明清一条街位于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前进社区,是盖州市的优秀近现代建筑群。 南关明清一条街在盖州钟鼓楼以南,长约265米的辰州路两侧,其中东侧为17栋古建,西侧为8座古建,两侧共有9座江南二层0式建筑,占地面积约为4800平方米。结构为大木架砖石,有石制或木制挑檐,青瓦顶。据文献记载,历史上的盖州是东北第一个港口城市,河船可溯大清河直达盖州的南关外,南方商贾云集盖州,城内商铺相连,会馆兴建,成为……[详细] |
![]() | 五美房遗址位于盖州市九寨镇五美房村东的一块临河台地上,也叫东甲石地,其上建数处民宅,南部被河水冲刷成断崖,所存遗物散落遗址各处。 遗址呈方形,分布面积约有25万平方米,在遗址南河岸断崖处可看到1.5米厚文化层,内有滴水瓦、布纹板瓦、陶器残片等。据村民介绍在耕田时曾挖出灰坑、烧土、沟纹砖、陶罐、马下额骨等,还发现约有1米多宽的墙基等。该处遗物丰富,有辽代白釉米黄色胎质的瓷器口沿、碗底等残片,定窑白釉……[详细] |
![]() | 宝泉山老爷阁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正黄旗村宝泉山上,建在海拔82米的顶峰。老爷阁为正方形四柱式四角攒尖花岗岩建筑,高二层共10.52米,分基座、一层、二层和刹杆四部分组成。基座边长为530米,四根八楞形石柱立于台基之上,全部建筑便承在其上,基座四面各有四级石阶通往台座之上。一层檐盖斜坡无瓦垅雕琢,石板上抹水泥斜面,四角有龙首垂脊,龙首稍稍翘起,下挂惊雀铃(只存挂环)。二层四根八楞形柱坐于石梁之上,柱内……[详细] |
![]() | 曲茔汉墓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九垄地村西北,占地面积达一百余万平方米。原为曲家墓地,故名。曲茔汉墓地原为较高的土岗,后因取土夷为平地。当地群众使用汉墓砖砌院墙、套猪圈。1972年秋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曾来此地发掘,出土陶耳杯、陶盆、五铢钱、铜带勾、银杯及大量文字砖。砖文为小篆或汉隶,多是一些祈祷及怀念之词,纹饰为太阳纹、羽毛纹等。此处墓群时代大约从西汉中后期至东汉。两汉时期,受战争的影响,居于营口境内……[详细] |
![]() | 八道河刺槐山遗址位于盖州市杨运镇八道河村,在村南约460米的刺槐山东坡台阶地里。 该遗址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在遗址的土层里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灰陶残片,夹砂红褐陶残片。据当地村民说,挖果树坑时,时常发现这样的陶片,并在几年前在此遗址里发现有磨制石刀、石斧等石器,遗址内丰富的遗存物代表了新石器时代的历史特征,在本地区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亦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为研……[详细] |
![]() | 西堡子遗址位于盖州市万福镇西朝阳村西堡子屯,坐落在两条河流交汇处,高出地表的一个台地上,南500米为碧流河,西临西沙河。遗址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为一盆地的中央,当地民居建在遗址之上。从古至今,这里是人类生存的风水宝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60米,分布面积3.2万平方米。文化层距离地表约1米左右,层位薄厚不均,在0.1~0.5米之间。遗址内遗物有红色夹砂陶片、红褐色夹砂陶片、褐色夹砂陶片……[详细] |
![]() | 连云寨双石棚坐落在盖州市什字街镇连云寨村西封地屯。两石棚东西相对,距离32米。 东石棚东西向建造,面对西石棚,由石板搭建而成,缺西壁石。石棚所形成的石室上长1.65米、下长1.75米,上宽0.8米、下宽1米,地上高0.98米。底石板埋于碎石之下,整体出现下沉现象。西石棚东向偏南20度,保存较好。石棚成对修建的形制不多见,这样遥遥相对是否意味两者有渊源,或是有某种联系? 1983年公布连云寨双石棚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