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陵川崇安寺
  崇安寺,古称凌烟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崇文镇西北的卧龙岗上,大有居高临下,俯瞰全城的雄伟气魄,先有崇安,后有陵川的远古说法在当地流传甚广。崇安寺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唐初原名为丈八佛寺,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敕命为崇安寺,此外古代并有凌烟寺之称。由于历代重修和增建,从现存建筑来看基本上都是明代改建的,但也部分地保留着宋、金原作。主要建筑山门、钟鼓二楼。山门位于中轴线前,系明代建筑,面宽五间,进深六架椽,平面形制为长方形,屋顶形制为二层三重檐歇山顶,房坡为灰色筒板瓦铺制,正脊为彩色龙吻图案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山门一层檐下,南面悬有行山钟秀四个大字,北下悬有留月栖云四个大字。此楼虽改建于明代,但大门上仍用的是宋代青石门框,门框上还刻着嘉佑辛丑六月三日等字样,殿内有宋碑一通,院内金、明、清碑共十三通。钟鼓二楼位于中轴线山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均为重檐歇山顶,彩色琉璃剪边。钟楼内悬有宋……[详细]
柳林香严寺
  香严寺,俗称鸽子寺,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城东北隅山阜之处。四周幽香扑鼻的翠柏,给人一种肃穆幽静,华贵神圣的感觉。寺前有碧波潺潺的抖气河环抱,後山有郁郁葱葱的佛塔山为倚背,使寺宇幽藏在青苍如黛,蓊然毓秀之中。又有青龙宝宁山腰的明代建筑玉虚宫,与古刹香严寺交相辉映。寺座北朝南,周有堡式墙垣,内分七院十二殿,共有大小殿宇一百二十余间,占地六千一百六十平方米。寺始建於唐代,现存建筑为元代手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殿宇鳞次栉比,佛堂高低有序。主建筑分别有歇山、悬山、硬山式殿顶,各式琉璃流光溢彩,气势宏大。主轴线上有山门殿、天王殿、过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十王殿以及两侧的附属建筑,构成以元代建筑为主体,明、清建筑相配合的古建筑群体。相传寺内有三件宝,即铁杆蒿梁、风磨铜佛像和山门鸽子。风磨铜佛高约一米左右,存於正殿,只要见生锈可搬至院内,见风复生光辉,金色如新。民国初年(一九一二……[详细]
平城遗址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拓跋硅戏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京畿范围东至代郡(河北蔚县暖泉镇西),西及善无(右玉县南古城村),南及阴馆(朔县东南夏官村),北尽参……[详细]
永宁寺千佛舍利塔
  永宁寺千佛舍利塔位于亲和乡南小寨村永宁寺西院,“万佛宝殿”前边十米处,是一座八角十三层26.8米高,直径8.6米的铁质石材混相结构佛塔。塔建在1.5米高的平台上,占地220平方米,塔坐四边镶有白云石栏杆。雕刻优美精致,图案自如花石。塔体坐中央,八面八角,南面是设门可入塔室。其它七面是脚踏莲花,手持莲花台的阿弥陀佛接引像。这节一层全部是白云石建成。佛像顶是开展的经书,曰:经书飞悦,八面相同;再上一层是佛手相接,为:“八方连手必成功”;再上一层是门顶,是太阳系运转图,往东转,1.观音手持净水瓶,2.天马云中奔驰图,3.八仙过海图,4.如来讲经图,5.天宫图,6.哪吒悟空大战图,7.唐僧师徒取经图。各图背后都用绿玉石镶衬托。最上一层是佛手高兴夜明莲花灯,示以照明万特,佛光普照。斗栱茅图案清新自然,生龙活现,调值精美大方。上边十二层为铁铸工艺件拼成,共九十六个面,面上都置有金色坐佛,共1118尊。……[详细]
泛舟禅师塔
  泛舟禅师塔,位于运城市西北方向报国寺的遗址上,创建于唐贞元九年(793年),另一说,是唐长庆二年(822年)。它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亭阁式的全国名塔之一,也是唐代单层圆形砖塔的典型实例、孤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其设计之独特、建造之精巧、存世之久远,是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成就方面的真实体现。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这座国宝级的古建筑的塔身出现裂缝,塔檐破损,经盐湖区区委、区政府申请,国家文物局拨来100万元进行维修,笔者便在维修之际,探访这一千年古塔。曲环要考察泛舟禅师塔,必须先了解中唐时期的平叛重臣曲环。曲环,安邑人,生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因为父亲曲彬长期在唐西部边陲做官,曲环从小喜读兵书,长于骑射。安史之乱爆发后,曲环在河南一带抵抗叛军,因为战功赫赫,唐德宗初年,威名大震,被任命为陈(州)许(州)节度使,实际辖管13县。节度使在唐朝中期是一个了不得的官职,军权、政权、财权集一身。贞元……[详细]
北宋庄龙母寺
  北宋庄龙母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北宋庄村北宋庄龙母寺始建年代不详,坐北向南,一进院落,现仅存正殿和玄天殿为清代遗构,龙母寺现存清代壁画118.5平方米。其余建筑为村民新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门各四扇;正殿三间,其中在明间梁架下以砖砌体分割,明间为龙母殿,后檐及两山墙绘龙母及四大龙王。东次间为关帝殿,后檐墙绘有关公像,两山墙绘“单刀赴会、义释华容、活捉王忠”等三国演义故事彩绘壁画。西次间为三观殿,后檐墙彩绘尧、舜、禹三帝,两山墙彩绘为出行图、回宫图。壁画面积共105平方米。玄天殿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彩绘壁画13.5平方米。北宋庄龙母寺现存石碑一通:碑额:万古流芳,碑首:龙母寺修建简介,大清嘉庆十一年岁次榖旦立(1806年)。北宋庄龙母寺建筑梁架保存较好,其中价值最大的为清代壁……[详细]
徐继畲故居
  徐继畲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东街村朝阳巷。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五台县东冶镇人。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梁州知府、福建延邵道道员、广东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广西巡抚。鸦片战争期间上 书《禁鸦片论》。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五台东冶家中。有《瀛寰志略》、《松龛先生全集》传世。徐继畲故居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占地面积428平方米。大门1座,面一间,硬山灰瓦顶,中柱安板门一合,旁余塞板,走马板书“惠迪吉”,左右砖雕看墙,门内砖雕影壁、门与门洞,进入故居。一院两厢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设廊。东厢房已改建。正北仪门1间,抱鼓门铭,石雕门坎,走马板书“居无中美”、“道光丙戌“,悬山顶,内十字卷棚,歇山顶,斗栱九踩,栱眼板透雕石榴、莲花,正面安板们。仪门左右有砖墙。二院正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上下前设廊,硬山灰瓦顶,雕栏杆。下层中门,两次间窗。两层均安隔扇。正房左右砖券……[详细]
五台山金阁寺
  金阁寺(第二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五台山台怀镇西北15公里据《资治通鉴·唐纪》载,唐大历五年(770年),代宗李豫诏高僧印度来华的三藏法师不空赴五台山修功德,建寺铸铜为瓦,涂金瓦上,饰佛阁为金阁,故名金阁寺。五代后几经重修,虽基址末变,但建筑风格已非原貌。明嘉靖四年(1525年)重修,清至民国年间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1万平方米,有殿堂房屋160余间。寺内建筑布局分两进院落,前院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左右分为钟鼓二楼,院之正中为观音阁,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四周围廊,重檐歇山顶。阁内正中塑高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一躯,后人于铜像之上覆盖泥皮一层,将铜像隐于泥层之中。观音像西南隅,塑有诏令建造该寺的唐代宗李豫像。前、后院之间有上下两层19间楼殿相连贯,下层为僧舍,上层分别为菩萨殿、罗汉殿、地藏殿、药王殿、玉皇殿、三皇殿、送子观音殿等,塑像人物繁杂,有近千尊……[详细]
中共太岳区党委阎寨旧址
  中共太岳区党委阎寨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37-1949年地址:长治市沁源县沁河镇阎寨村西岭上1940年1月,“晋西事变”后,为巩固太岳区,加强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八路军第386旅集总部特务团进入太岳区,配合决死第1纵队予进攻张家店之阎军以严重打击,巩固了太岳区根据地。6月,根据北方局黎城会议决定,成立太岳军区,由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兼军区领导机关,对外称太岳纵队。该军区组成后,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太岳区冬季反“扫荡”作战。1942年,太岳军区部队先后参加了反“蚕食”斗争和岳南、岳北秋季反“扫荡”作战及春季、夏季、秋季反“扫荡”作战和沁源围困战。太岳区党委初期称太岳特委驻沁县,特委书记安子文。1939年9月迁驻沁源县柏木村,1940年4月在阎寨村正式成立“太岳区党委”,驻阎寨所属自然村——西岭上。太岳军区区党委旧址是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窑洞组群,现存6个院落,第一……[详细]
五台山吉祥寺
  吉祥寺五台山塑的最好的塑像世上有很多吉祥寺,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其中,中国的吉祥寺主要是:山西五台吉祥寺、山西陵川吉祥寺、福建古田吉祥寺、广东揭东吉祥寺、广东潮安吉祥寺、山东成武吉祥寺、四川郫县吉祥寺、北京市朝阳区古刹吉祥寺、大唐贡院吉祥寺、福慧吉祥寺等;日本主要为:日本东京吉祥寺(购物圣地);韩国主要为:韩国首尔吉祥寺等。位于山西五台山脉中台山腰。寺址海拔二四四○公尺,气候清凉,寺外有清凉桥,遂以清凉著名。相传始建于北魏,据清凉山志载,唐时恩昙和尚重建,历代均曾重修。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县茶铺乡富庄吉祥沟。创於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明未,三昧和尚开始传戒。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钦命督理五台山札萨克大-罗藏陈盆鼎新寺宇,更教协会会长能海法师於此弘律传戒,又谓吉祥律院。寺宇坐北向南,占地两千六百平方米。北有罗汉屏,……[详细]
五台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的台怀镇,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南禅寺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教殿堂建筑,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珍贵文物所以能够完好保存下来,与它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该寺散落在五台山五座台顶之外的南端,藏匿在边远的小山沟里,向来烟火冷落,历代不被看重,因而躲过了灭法和兵灾的毁坏,侥幸保留至今,成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佛教殿堂建筑。从建筑风格来看,南禅寺大雄宝殿具有唐代建筑质朴、坚实、苍古的特点。在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它是屋顶最平缓的一座,一对高大的鸱吻矗立在殿脊两端,与周围配殿比较,显得特别巍伟雄健,俨然一副威严姿态。殿内塑像17尊,分布在一个长8.4米、宽6.3米四周刻有花纹的佛坛上。这些塑像躯体比例适度,姿态自然,是我国唐塑中的佳品,与敦煌莫高窟塑像如出一辙。其中的佛和菩萨神情严肃慈祥,金刚威武雄壮,能够在感情上引……[详细]
452、猗顿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猗顿墓
  猗顿墓猗顿墓(第三批省保)时代:春秋地址: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西猗顿,春秋鲁国人,奔走天涯,寻求致富,后驻郇瑕之地。生前以畜牧育桑,兼营盐化,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富翁。死后葬于王寮村。猗顿墓在山西省临猗县牛杜乡王寮村的村西头,陵园规模不大,但古朴肃穆。这就是古代巨商——猗顿的陵园。自古以来,富比王侯者,何止百千人,但猗顿这位布衣商人,却受到后人辈辈世世永远的纪念。这值得人深思。何时由一尊孤独的古墓逐步形成如今陵园的规模?这既无史书记载,也无专文传世,难以考稽;此处只有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所立的一座石碑。碑题名《重修周逸民猗顿氏墓记》,碑文称猗顿生前“其富甲天下”,“西抵桑泉,东跨盐池,南条北嵋,皆其所有”。“或者急公奉饷,上有利于国;或者悯孤怜贫,下有济于民”。在距此不远(约40公里)的东北方向上也有一碑,是清代咸丰年间的,是村民为一老妇立的德行碑,文有这么几句:“人有与千金而不悦者,亦……[详细]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关战役遗址(第一批国保)时代:1937年地址:繁峙、灵丘县交界处平型关古名瓶形寨,为明代内长城关隘。北连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东通西冀北,西抵雁门关,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平型关战役遗址在平型关东北5公里的山西省灵丘县小寨,老爷庙梁、关沟一带,为一条狭长的古道。沟谷全长约7公里,两边崖高数丈。抗日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据平、津后,继而向山西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进取太原。1937年9月24日夜,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3个团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狭谷古道两侧崖顶。25日清晨,日本侵略军板垣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主力数千人及辎重车辆进入伏击地区,115师发起猛烈攻击,抢占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激战到夜晚,歼敌1000余人,毁敌汽车80余辆,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八路军出师首战平型关,挫败了锐气正盛的日本侵略军,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士气。遗址内保存有1……[详细]
潞安府城隍庙
  潞安府城隍庙潞安府城隍庙(第五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长治市东街庙道巷13号府城隍庙建筑群是为祭祀城隍神而营建的,是全国现存已知的府城隍庙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潞安府城隍庙创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明弘治五年(1492年)、嘉靖、万历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均有扩建和重修。现存建筑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寝宫、戏楼、玄鉴楼等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城隍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占地面积12229平方米,建筑面积5175.03平方米。前有神道,南北向中轴线长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龙壁、宏门、木牌楼、石牌楼、山门、重楼(玄鉴楼)、戏楼、献亭、城隍殿、寝宫及各院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寝宫建筑面积181.7平方米,开间明三暗五,是城隍神与夫人休息之所,为明代遗构。后殿正脊上黑釉行龙亦为明代原物。中大殿为元代原构,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详细]
东黄水圣母庙
  东黄水圣母庙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东部。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宽32.9米,南北长53.2米,占地面积约1751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建有过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列有厢房、配殿、上院厢房和正殿东西耳房。过殿: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灰陶脊饰。前檐装修全部缺失。殿内梁架保存原有彩绘。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高0.16米。通面阔10.22米,通进深8.9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正吻缺失。原为六檩前廊式构架,后学校占用期间,将金柱间装修拆除,在廊部砌筑墙体,并装设现代门窗。殿内山尖存水墨画5平方米。下院东西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筒瓦屋面,花瓦脊。明间设窗夹门,次间、梢间装修无存。今人占用期间在室内加设隔墙。东西配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花瓦脊。装修缺失,屋面瓦件破损严重,局部塌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