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吉林省旅游

吉林省文物古迹介绍

龙虎石刻
  位于珲春市中心广场旁边的龙虎碑亭。是为纪念清末爱国将领吴大澄将军而建。1840年以后,沙俄侵吞了我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领土,并屡开衅端,横行不法,致使华夏之邦的边民生计日,颠沛流离。1880-1886年间,吴大澄钦差大臣身分奔走于吉林,珲春,宁古塔之间,抵抗沙俄入侵。为了防止沙俄入侵,他与沙俄签定了《重勘珲春东界约记》,并于图们江口补立了土子界碑,在珲春中俄边界添设了啦字,萨字,二界碑和十六个边界记号,在长岭子竖立了铜柱。从而有效地扼止了俄国向西扩张,保卫了中国领土地处图们至珲春公路边的凉水镇,原名凉水泉子。当时,由于沙俄入侵,烧杀抢夺致使村民们民背井离乡。1881年,吴大澄查边至此,帮助边民整修房屋,举办”劝农所”,组织边民抗击沙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凉水之地日益兴盛。当地人为报答吴大澄的恩德,求书于吴大澄。吴大澄奋笔疾书,以“龙盘虎踞”的缩写,写下了“龙虎”耳字,意在表……[详细]
白城华严寺
  不仅可以看到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还能感受僧人们“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的清净生活。白城华严寺,始建于中华民国初年。原寺坐落于现在的市民生中学院内,当时占地面积近四万平方米。正殿三间,为砖木材料,结构精致,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等三尊坐佛,立佛四尊,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供僧人居住使用。另有四十余间庙产房屋对外出租。僧人也做道场和化缘,平时香火不断,庙会时香火更是盛极一时,是当时白城地区的佛教活动中心。文革期间,寺院惨遭破坏,僧人遣散,经像法器荡然无存,部分建筑因濒临倒塌,于一九八五年九月彻底拆除。落实宗教政策后,由于信教群众强烈要求恢复重建华严寺。一九九四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恢复重建,但该地区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草原牧区,经济落后,生活贫困,靠信众集资建庙非常困难,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现华严寺位于白城市区南部,长白公路入口处,与抗洪胜利纪念塔、森林公园、烈士陵园融为一体,寺院门前有停车……[详细]
古墓壁画
  介绍: 古墓壁画均藏于集安的洞沟古墓群中,是土墓代替了石墓后,绘于墓室土壁上的精美壁画,是研究公元5世纪至6世纪,高句丽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资料。 公元4世纪晚期的墓室壁画,也就是墓室的早期壁画内容主要以描绘社会风俗习惯为主,较有名的有反映力士角抵场面的角抵墓画及绘有巨幅舞蹈画面的舞蹈墓画。这一时期的墓画多是创作在石灰涂抹的土壁之上,整幅画面清晰优美,内容丰富,如有筵宴、狩猎、欢娱、战争等诸多的场面,除此之外,还有珍禽异兽、花卉、星象、神仙等画面。  到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壁画的内容就演变成以鬼神为主,较具代表性的有五盔坟五号墓。此墓是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构成的地下墓。墓室长4.37米,宽 3.56米,高3.94米,以白灰给墙壁勾缝,并以整体的平整巨石压顶,整个墓室以壁画为主,墓室四周均绘有四神图。东壁绘有青龙;西壁绘有白虎;南壁绘有朱雀;北壁绘有玄武,整幅图的衬底是莲花火焰网稳图案……[详细]
黄鱼圈遗址
  黄鱼圈位于舒兰市法特镇黄鱼圈村,距202国道2.5公里,距法特镇8公里,距舒兰市65公里,是清代皇宫圈养鲟鳇鱼的地方,也是一处古文化遗址,占地面积1.5公顷,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鳇鱼圈始建于清康熙初年.鳇鱼圈深丈有余,周长500米,全用花岗岩砌成,并配有晾网地。相传,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后,为保证皇宫的衣食住行,分别在乌拉街、江宁、苏州、杭州设立了与地方官府无关的朝贡衙站,直接归京城内务府管理。东北的乌拉街总管衙门负责采集东珠、松籽、蜂蜜、鲟鳇鱼、人参、貂皮及白小米等。其中,松花江特产的鲟鳇鱼个大味美、鲜嫩、尹受宫廷欢迎,一般捕鱼时值春、夏、秋三季,捕鱼牲丁从松花江里把捕上来的鲟鳇鱼放到圈里养起来,等到冬季将鱼冻好用马车送往京城,专供皇宫食用。康熙二十一年,康熙皇帝东巡吉林时,曾巡视过鳇鱼圈。鳇鱼圈随着清朝的灭亡也就荒废了。时间长了,把鳇鱼圈叫成了黄鱼圈。黄鱼圈古文化遗址对研究吉林省……[详细]
叶赫部城址
  叶赫部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城东南30公里处,是明末海西女真族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故城,建于明中晚期。王城有东西二城和商监府城。三城均位于梨树县叶赫满族镇西部老爷庙村附近,“相距里许”呈三角形分布。东城与西城隔叶赫河相望,商监府城位于东城之南。商监府城,又称珊延沃赫城,即白石山城。平面呈长方形,有内城和外城之分。西城称“夜黑寨”,因修筑时间比东城早,又位于叶赫河之西岸,故称老城或西城。始建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废弃,延用八十余年。古城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三面依山,一面临水,平面呈椭圆形;内城墙由土石混筑,有城门三座,西墙凿山作瓮门,东城原称“台柱寨”,因修筑时间比西城晚,又位于叶赫河东岸,故称新城或东城,呈椭圆形。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与叶赫西城同时废弃,延用七十余年。古城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外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平……[详细]
扶余龙王庙
  龙王庙地址在扶余县城南关外,据《吉林外记》记载,是乾隆四十九年修建的。这个浦平常不开庙门,也没人给他办会,如遇每年天旱,久不下雨,大家在庙前跪香上供、打表,恳求天上下雨,龙王行雨等等。旧社会迷信说雨是龙王行的,龙在大海里、大江里能腾云驾雾,天要老不下雨,就得向他哀求,雨就能下。如在芒种前后雨没有下来,地不能种,苗不能出,这时人们都到龙王庙里跪香上供,恳求下雨,以救众生。还有各家大门小户撤龙牌,龙牌是用黄千纸写的,上写: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龙王之神位。两边写: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供在各家大门口,门口放上一口大缸,插上杨柳树枝。大家在庙里跪香,打表(表是给玉皇打的),表我已记得不太完全,大意是恳求玉皇大帝发敕令,叫五湖四海,九江八河龙王诸神速行急雨,如五日不下雨则无谷,十日不下雨则无禾;请玉皇大帝早发慈悲,以救下方众生。如甘霖早下,大家杀猪杀羊,还许戏五天,以谢神灵等,还愿杀猪杀羊,大家吃素等等。……[详细]
偏脸城城址
  偏脸城城址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白山乡岫岩村白山咀子山岗南坡,前临昭苏太河,南距梨树县城4公里。古城顺山坡横下,四面高墙清晰可辨。全城地势不平,西北高而东南低,方向东斜,有如偏歪的人面,故称“偏脸城”。古城平面呈方形,城垣夯土板筑,夯层厚10~15厘米,周长4318米,东墙与西墙,南墙与北墙,大体平行。东墙长1078米,城门南侧毁圮约40米,北侧保存较好,最高处达6米;南墙长1077米,大部分已毁圮,残墙最高处仅2.5米;西墙长1077米,保存完好,最高处达7.4米;北墙长1092米,最高处7米。古城辟四门,东西两门辟在两墙正中,南北两门辟在两墙东部,各门均有马蹄形瓮城。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墙外,高于墙顶的圆形高台,是角楼,站在上面可以瞭望全城。西墙与北墙外,都有护城壕遗址。偏脸古城在辽金时代最早叫九百奚营,归临津县管辖。因九百奚营地处交通要道,为南北往来的必经之地,故在辽金时代,九百奚营是……[详细]
金日成读书纪念室
  金日成主席读书纪念室位于毓文中学旧址,吉林市船营区松江中路191号。是一个长方形院落,总占地面积2710平方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其布局属传统的三合院建筑,有正房和东西厢房,东侧有回廊相连。正门楼的门额上,镌刻着原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吉林毓文中学语文教师楚图南题写的“吉林毓文中学”6个大字。该校始创于1917年3月,创办人韩乃赓。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毓文中学全体师生于同年5月7日举行大-,5月9日召开公众演说大会,并进行--,展开-斗争,点燃了吉林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熊熊烈火。在新文化运动中,毓文师生站在吉林新文化运动的前列,积极宣传新思想,反对旧礼教,创办进步刊物,传播马列主义。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又是吉林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先后有许多革命者来这里教书育人,从事革命活动,如马骏、楚图南、尚钺等。读书室分正房和东西厢房,正房分读书室、第一展室、第二展室和外宾接待室。展室陈……[详细]
万发拨子遗址
  万发拨子(俗称“王八脖子”)遗址位于吉林省通化市郊金厂镇。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是生活居住区,东部则发现相当数量的墓葬。其墓葬非常有特色,分为土坑墓、积石墓、方坛积石墓、阶坛积石墓等,还发现了以女性为主体的40余人的合葬墓。其中积石墓、方坛积石墓反映出高句丽时期的一种特殊葬俗,与这两种墓葬同期的生活居址的发现对于研究高句丽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介绍时代:秦汉万发拨子是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上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之一。貌形态较为独特,西部为圜丘,东接平缓的漫岗山脊并与连绵的高山相连,形态近于俯卧的乌龟,山体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遗址南侧为现代村落,向前半里许,金厂河经遗址东南部注入浑江。遗址年代跨度长,分别相当于新石器、商周、春秋战国、西汉、魏晋及明代,大致涵盖了吉林省东南部、辽宁省东部及朝鲜半岛西北部的文化序列。万发拨子遗址对研究东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详细]
城四家子城址
  城四家子城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南4公里的洮儿河北岸,是辽泰州故城。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城墙由夯土板筑而成。古城周长5748米,现城墙除西墙被洮儿河冲去半边残留483米外,其余三面均保存完好。东墙长1340米,南墙长1375,北墙长1150米。墙现均高5~7米,顶宽1.5米~2米,墙基底宽约20~27米不等。此城有四门,南北两门都设于城墙中部;东西两门分设于东西两墙南段中部,城门外均设有翁城,四角设有角楼。四面城墙上不等距离之间,筑有稍高出墙顶的马面。在辽金元及明初几百年间,这里一直是吉林省西部乃至于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东部地区辽金元三代方圆数百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1981年出土的“中书门下之印”一方,对研究辽、金、元几百年历史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和历史科学价值,为研究这里与中原的关系提供了依据。城内外还有多处寺庙遗址,曾出土泥佛、铜佛、铁佛多件。还有历年出土的唐宋时期的……[详细]
报国普乐寺
  报国普乐寺位于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内,在秀丽的七星山环抱中,殿堂雄伟,佛像生动,是一座庄严辉煌的佛教道场。此寺由刘秀真居士于1993年8月倡建,仿照浙江普陀山普济寺的格局修建,广大信众在没有机械设备、没有完整图纸的情况下,艰苦、顽强地奋斗,历时五年,于1997年农历九月十三日举行开光大典。寺院面积六千平方米,山门、圆慧宝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是主体建筑。三圣殿上层是藏经楼,两侧是普门殿、地藏殿;圆通宝殿左右有文殊殿、普贤殿。此外还有眼光菩萨、0堂、功德堂、药师殿、祖师殿、钟楼、鼓楼、念佛堂、僧舍、斋堂等。圆通宝殿约五层楼高,占地五百平方米,可同时容五百人拜佛。殿内供奉毗庐遮那佛、观世音菩萨,旁边侍立着善财童子、龙女菩萨,周围有三十二尊观世音菩萨化身像。全国除了普陀山普济寺,这是第二处供奉三十二尊化身菩萨像的地方。普门殿内供奉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像,又根据《大悲咒》塑了八十八位菩萨像,……[详细]
大荒山抗日根据地
  大荒山抗日根据地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二批 1981.4.20地址:珲春市英安乡大荒沟村年代:1932-1943年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单位:珲春市文物管理所是否开放:否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珲春县英安、密江两乡北部,包括中岗子、三安(下中沟)、上中沟、清水洞、荒沟、东沟、北沟、大槟榔沟、小槟榔沟、徐大马沟、杨木桥子等自然屯。主要遗址有:北一学校遗址、荒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十三烈士殉难地、头道岭军事筹备会议遗址、中共珲春县委遗址、北沟村苏维埃政府遗址、兵工厂遗址、被服厂和医院遗址等。1932年1月中共珲春县委派15名党团员到大荒沟头道岭建造密营,成立了珲春县第一个抗日武装别动队。同年9月,中共珲春县委把各地武装队伍统一编成岭南、岭北游击队,大荒沟别动队为岭北游击队,从而创建了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3年12月,日本侵略者推行“第二期治安肃正计划”,大荒沟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19……[详细]
延吉边墙遗址
  边墙是指西起和龙县土山乡,向东绵亘150余公里,终止于龙井市长安镇鸡林山的防御性墙垣。当地称“长城”、“边墙”、“边壕”等。边墙跨越和龙县、龙并市和延吉市的9个乡镇。边墙起点在和龙县土山乡东山村二道沟的山坡,这里东北距西古城(渤海中京显德府)约2.5公里。南岗山脉与英额岭山脉在边墙起点南稍偏西约35公里处交汇。这一带山势陡峭,南临海兰江,形势十分险要。边墙从东山村向北延伸,经西城乡之西北山,沿亚东水库边缘,越过和龙县人参场后进入龙井市境内,与细鳞河乡果树农场的边墙相接。边墙继续向北至日新乡长城村、小辉洞村、小北村,再过老头沟镇桃源乡之东山、官道、官船,然后向东北于铜佛乡的泗水村、朝阳乡的石山与八道乡的馒头山边墙相连,后东折,越双凤村,进入延吉市境内烟集乡台岩村西北5公里的平峰山上,再东南接台岩、新岩之南山、兴农村南山、兴安乡(清茶馆)后,边墙再次伸入龙井市境内,东行于长安镇的磨盘。此段与城……[详细]
帽儿山墓地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分布面积约8平方千米,是汉代扶余国都城附近的大型墓地,已知墓葬约4000座,推测墓葬总数应数以万计,这些墓葬是从西汉晚期延续到西晋中期,历经了600年左右的时间。墓葬多土坑竖穴,为木椁与青膏泥加封土的汉式墓葬。出土有陶器、漆器、铜器、铁器和丝织品等。有少量岩穴墓和积石墓,后者为高句丽墓葬。墓地出土的马具等具有草原骑马民族的特征,可以看到扶余族与鲜卑、高句丽、东-民族的文化交流线索。附近有战国时期和汉代遗迹多处。1996年,帽儿山墓地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西汉初年,秽貊族内的貊族部落,索离国王子东明,因不甘受排挤率众由嫩江下游南迁至现在松花江东岸东团山下的平原,与当地的土著涉人(秽貊族内的涉族人)结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夫余族,并于汉武帝原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乃于“南城子”(吉林市东团山南麓的平地城)建都,国号夫余。夫余是我国东北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时……[详细]
丸都山故城
  丸都山故城在吉林省集安县城西北2.5公里的山脊上。城址始建于公元3年,是高句丽前期的都城国内城的守备城,平时用作储放兵械粮草,战时可恃险固守。209年,山上王移都山城。244年,曹魏毋丘俭攻伐高旬丽,丸都山城遭到洗劫,此后,山城荒芜了近一百年,至公元342年,故国原王再次移都大都城,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前燕的军队又一次攻陷了高句丽,故国原王只得仓皇逃命,丸都山城几经盛衰,终于成了历史陈迹。山城周长约7公里,气势宏伟,工程浩大,整个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平面呈椭圆形。城垣以方整的石材垒砌,东部的完整处高达6米。墙垣的顶部新修有宽阔的通道,外侧筑女墙。城门遗址共有五处,南门是山城的主要城门遗迹,向内凹入,便于防御进攻。城内至今尚保存有德望台、蓄水池和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殿址位于东坡,顺坡修成两阶,地面上布列有整齐的柱础石,饰有兽面纹、莲瓣纹、方格纹的瓦当及瓦片俯拾即是。瞭望台位于南门北侧中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