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家花园旧址
  黄家花园旧址位于桂林路128号,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黄家花园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位于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福州路与汉口路之间,现称老市府大楼,呈正方形。正大门在汉口路193~223号,面朝东北。民国2年(191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集资兴建,中途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工,民国8年重新开工,民国10年造成。占地4823平方米,建筑面积22705平方米。原设计四层,局部五层,后普遍加建至五层。由工部局打样间建筑师自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为办公大楼。沿路呈周边式布置,中央为车马广场。建筑层次较高,大楼内部设备考究,马赛克地坪,洋松、柳安木地板,钢窗,外墙以花岗石砌筑,有“石头”房子之称。底层有大型半圆形式钢窗39扇,二、三层之间有粗大的爱奥尼式花岗石圆列柱,二层窗楣上有弧形,三角形断檐山花,四楼外墙上挑伸出1米左右的廊檐。整幢大楼为仿欧洲的建筑式样,东大门前,建有凸面扇形廊,由4根花岗石方柱支撑,方柱四周又竖4根花岗石圆柱,该廊……[详细]
国祥胡同二号四合院
  国祥胡同二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区国祥胡同。清代和硕亲王那彦图府邸中路最北边的两个并排院落。占地4800平方米。东院,南为垂花门,院内正房为5开间大式硬山箍头脊,灰筒瓦顶。东厢房3间,西厢房为两卷勾连搭过厅。西门通西院,院中有两座叠石假山,转角廊环绕全院。西院,南房3间,东厢房是与东院相通的过厅。正房大式硬山简瓦箍头脊,前出轩,轩为悬山卷棚顶,面阔三间,前有月台三出陛,正房5间,明间原有“洗退斋”木匾、落地花罩、博古架等。西间为佛堂,碧纱橱的隔扇心内装裱有名人书画,上部的横披窗上有雕嵌的玉石画,以及镌刻的成亲王所写“相灵古瑟”诗一首。西北边跨院内,还有一座西式2层小楼。辛亥革命后,宅第抵押给教堂,又转至金城银行、医院。后2号院由某幼儿园使用。1987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北至国祥胡同2号四合院院墙,南至2号院围墙最突出部分的东西延长线,西至距保护建筑5米。……[详细]
484、息焉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息焉堂
  息焉堂位于可乐路1号西人公墓礼拜堂,位于上海动物园的北侧,哈密路剑河路的交界处西侧。建于1925年,造型现代,穹顶为拜占庭风格,门窗则是哥特式的,反映出邬达克的个人设计偏好及地域情结。平面为等十字形,底层和二层的地面均铺彩色花岗岩。四角有四根束柱,上承帆拱与穹隆,显示出拜占庭建筑特征。穹隆底部密排一圈尖券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钢筋混凝土穹顶外表饰以铜板,年久氧化后呈独特的铜绿色。由教友马相伯、朱孔嘉、王宝崙、潘世义、何理中等发起创建了息焉公墓,潘世义教友设计,占地约75亩,墓区建有教堂、钟楼、会葬所、追思台、苦路通功及松楸等。由哈密路过公墓桥越新泾港可入墓区,桥头入口碑坊上有马相伯手书“上天之门”、“息焉公墓”字样。1968年约4000平方米用作新泾中学校舍,1974年其余部分改作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物料仓库。2007年夏起上海市天主教教区对其进行正式修缮,2008年……[详细]
怡和洋行大楼
  怡和洋行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7号,民国9年(1920年)始建,民国15年9月竣工,为英商怡和洋行投资兴建,由英商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占地2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5976平方米,原建筑为五层,高32米,1983年加建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大楼结构坚实,底层至六层的外墙全采用花岗石垒砌,其中一、二层建筑部分饰以粗凿的花岗石,是上海采用石料做外墙面的早期实例。加建的二层用汰石子材料,大楼进门有石阶,正门为两扇包铜大门,西侧各有4个月洞形高二层的钢窗口,底层与二楼窗口间用1米宽的紫铜色金属板相连,三楼有石栏杆阳台,中间有4根圆形大石柱从三楼伸至六楼,石柱底座及顶部为四方形,石柱外侧从三楼至五楼各有一个石雕窗框,窗口四周有各种雕饰。正门两旁有一对大壁灯,二楼有1个羊头雕饰。五楼上部有较宽的屋檐,层顶有2米多高的石壁,中竖旗杆。楼内装饰考究,大楼底层四壁和地面都用大理石铺砌,……[详细]
中西女塾旧址
  中西女塾旧址江苏路155号市三女中是所闻名遐迩的百年名校,建校已有130多年了。其积聚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老上海名媛的天堂,而今才女的摇篮。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读。学校前身是188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圣玛利亚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中西女中,1952年两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曾就读于圣玛利亚女中、旧上海市长吴国桢的表妹俞秀莲回忆,当年班上三十几名同学全是上海滩显赫家族的女子,其中有位郑姓同窗是杜月笙的儿媳,每逢学生一月一次的回家日,校门口便排起汽车长队;至于班上张爱玲那样家世的学生,还是比较卑微的,她很瘦,也不好看,人很文气,穿着很朴素,学习极用功,老师很喜欢张爱玲。现在江苏路上的市三女中前身,是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创建于1892年的中西女塾(中西女中)。当年建于今西藏中路沐恩堂东侧,吸收中国信徒的女孩入学,宋庆龄三姐妹曾就读该校。……[详细]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发布命令地点位于西门路(今自忠路)361号。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军推翻军阀孙传芳的统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3月21日,上海80万工人在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参加的中共中央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整个起义过程中,许多起义命令的起草和发布,起义前的许多重要会议和准备工作,包括举办工人纠察队军事训练班等,都是在这所房子里进行的。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点。1960年就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地点。……[详细]
淮阴路姚氏住宅
  淮阴路姚氏住宅坐落于原淮阴路200号,解放后纳入虹桥路1921号的西郊宾馆内,又名紫竹楼。该住宅于1936年设计,1946年建成,从设计到建成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原先是中国最大的水泥厂老板姚锡舟的儿子姚乃炽的旧居,当时名为姚氏花园住宅。其占地约7公顷,建筑面积仅930余平方米,可见花园之庞大。总体设计按地形起伏组织布局,全部场地均有园艺布置并铺植草坪。这座别墅是近代上海很超前的现代式建筑,深受美国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影响,它采用了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原理,强调平面的自由和空间的灵活。主楼建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半地下室为大厅、餐厅,大厅挑空二层,由门厅进人大厅后,可沿着开敞式楼梯上楼,也可连通旁边的大餐厅。大厅内设小型电影银幕,还设有专用厕所。厨房、保姆房设在东西向辅楼内,由走廊连接在一起。二楼平面布置环绕中央的大起居室,安置了壁炉的一面墙用乱石砌成,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深山老……[详细]
上海书店遗址
  上海书店遗址位于人民路1025号(原小北门民国路振业里口11号),是一幢一楼一底带一过街楼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沿马路的老式街面房屋建筑。上海书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出版发行机构之一。民国12年(1923年)秋,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创办一个公开的出版机构,抽调了在浙江一所女子师范学校里任教的徐白民来沪主持,租下了这所街面店房,楼下为书店,楼上过街楼为徐白民的宿舍和党内活动的秘密场所。11月1日,上海书店开幕,中共中央所有对外宣传的刊物,如《向导》、《中国青年》、《前锋》以及《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唯物史观》,还有瞿秋白的《社会科学讲义》、《社会科学概论》、恽代英的《平民千字课》、《反帝国主义运动》等书籍都在这里出版发行。民国14年12月中共中央派毛泽民来上海,任中央出版发行部经理,领导上海书店。上海书店遗址位于黄浦区人民路1025号(原民国路振业里11号)原是一幢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的老式……[详细]
陈楚湘故居
  愚园路涌泉坊(395弄)因旧时静安寺有一涌泉而得名,总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共建有住宅16幢,建筑面积6233平方米。其中15幢是西班牙风格的3层新式里弄住宅,1幢为西班牙式独立花园住宅。全部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杨润玉、杨元麟、周济之于1934年设计,久记营造厂建造,1936年建成,是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涌泉坊由上海人和地产公司投资,业主是华成烟草公司总经理陈楚湘。弄底24号便是陈楚湘的私宅,一幢西班牙风格的4层独立花园洋房,占地387平方米,建筑面积1115平方米,东南面花园面积近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掩映在葱郁的林木之中,由于屋面的高低错落,建筑的4个立面各不相同。整幢住宅有大小不等的房间近40间。底层有起居室、客厅、休息室、餐厅、厨房、车库等;二楼以上主要为卧室、客房、书房、活动室,四层还设有诵经堂。室内装饰采用中国传统风格,吊顶有彩绘,墙面有壁画,室内布置中式家具。底层大厅……[详细]
郭棣活住宅
  华山路893号住宅建于1948年,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南向花园面积颇大。该建筑原是民族工商业者郭棣活私宅,解放后一度是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办公楼,现为上海市铭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使用。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该住宅具有现代式建筑风格,在建筑外貌处理上刻意追求新潮的几何造型,平面为不对称布局,形体凹凸交错。室内采用宽大的走廊,楼梯间外墙砌半圆形玻璃砖墙,圆弧状大楼梯用玻璃屏风隔断,使各部位空间融合、流畅。这一时期装饰的铸铜栏杆呈S形,做工考究,铸花细腻。住宅的设计确实深受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理念的影响,强调平面的自由和空间的灵活。住宅北立面是一个弧形和长方形的组合体,造型简洁,线条流畅,突出现代风格,追求外形立体效果完美。北入口经过道入室内,底层朝南有4间房,面向南面花园的立面上的钢窗、门宽大明亮。站在低矮的窗台前,就像站在一座风景瞭望台前,眼前的……[详细]
泰安路115弄住宅
  泰安路115弄住宅泰安路115弄1-8号花园住宅,隔泰安路与卫乐园相望,原为陈家巷乡村,系德国外侨于1912-1936年间建的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由黄迈士设计,共三排九幢。该弄原为德士古洋行高级职员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回国。上海解放后多为部队、地方干部居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周谷城,曾较长时间居住在此弄6号。该弄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心女子中学旧址
  清心女子中学旧址清心女中,初名清心女塾,它的前身是1861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及其夫人来沪创办的“清心书院”。1918年定名为“清心女子中学”。1953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改名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学”。至1969年起兼收男生,遂改称为“上海市第八中学”。1978年由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区重点中学。陆家浜路650号市八中学历史建筑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4月4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民国19年),得美国友人捐助巨款,庚午校舍(现北大楼)落成。“矞丽堂皇,美奂美仑,为全校最伟大之建筑物”。古希腊建筑风格:——正面中部有贯通2、3层的修长的、显有女性之美的仿科林斯柱子;——中间顶部山花形式,仿古希腊波塞顿神庙做法,有庄重雄伟之感。(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1921年,同门厅(现东楼南部)建成,中学部迁入。地皮——为长老会所购,建筑费——……[详细]
吴同文住宅
  今铜仁路北京西路交叉口处,也就是铜仁路333号,有一幢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花园洋房。因其主人叫吴同文,人称吴宅。这座外墙贴绿色面砖、4层楼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建于1937年,建筑面积1732平方米,老上海人又习惯称其为“绿房子”。该建筑外观犹如一艘停泊在港湾的大邮船,其优美的“船弦”弧线和直线组成的“船体”立面简洁而又有动感,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生活20年后创作设计的最后一个作品。他在吴宅设计中将流线型线条表现得十分流畅,有强烈的现代感,可称得上邬达克设计生涯中炉火纯青的作品。这座建筑内容繁多,装修考究,设备先进,在建成时称得上是上海最豪华的住宅之一。住宅四周有围墙,内有较宽敞的花园,小汽车可以在里面行驶,能从两个门出入,且有宽大的车库。建筑内部,除了有大小客厅、餐厅、日光室、主人卧室、子女卧室、梳妆间、浴室、箱子间、中菜和西菜厨间、备餐间、账房、保险库、仆人用房、洗衣房、门房……[详细]
南市公共体育场
  大吉路208号(方斜路555号)“五四”以来上海革命群众--场所—南市公共体育场在方斜路555号沪南体育场原址,是五四运动到八一三淞沪抗日战争前夕上海革命群众举行--的场所。民国4年(1915年)10月,上海县知事委托县教育会从事规划,选定斜桥北堍(大吉路方斜路和大林路之间)的26亩余慈善团体公地,建造体育场,于民国6年3月30日落成开幕,共计投资22260元,定名上海公共体育场。这是上海最早由国人自建的第一个体育场。民国8年5月7日,为声援北京学生五四爱国行动,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上海各界人民2万余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国民大会,高呼反帝和惩办卖--口号,要求释放被捕学生,会后--。当时报纸评论为“沪上民气发扬之第一次”。6月27日,各界群众万余人同集于体育场,决定于7月1日在该场召开11万人的大会,反对在和约上签字。在这期间,上海学生、市民多次在体育场举行--宣誓,追悼郭钦光烈士和反帝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