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峨眉山市旅游

峨眉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报国寺瓷佛
  瓷佛为明代烧制,仪容庄重,体态丰满。此像通高为二点四米,在明代瓷像上,称得上是比较少见的珍品。该像身高一点七四米,盘膝间的宽度为零点九四米,胸宽零点八三米,头部长零点三八米。整体比例适当,俨如真人。自腿至肩,有小佛十五排,大小相同,均为座式,每排小佛数量各异。其座为莲台,高零点七二米。座上莲瓣四排,底排为十一瓣,以上皆为十二瓣,合计四十七瓣。每莲瓣的长宽皆为十八厘米,上附小佛九个,共计四百二十三个。加上散布身上的小佛,全部数量不少于一千个。瓷佛共分三节,盘膝至胸部为一节,胸部上及头又为一节。其用料是带磁性的铁骨泥,所上釉质为白色,略带淡黄。此像系根据《梵纲经》“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意而作。其名为“毗卢遮那佛”,略称“卢舍那佛”。佛书《大乘义章》里有佛具法身、报身、应身三身之说。此像即为报身佛。拔云山庵在峨县城北的双福乡境内,后更名为瓷佛寺。1975年,在七佛殿莲座上供出,为掩饰其身含接……[详细]
22、华藏寺
华藏寺
  华藏寺始建于东汉,当时称普光殿,后改名为元相寺。明代在殿后最高处营建普贤佛殿,俗称铜殿。殿顶鎏金,又称金顶。铜殿及华藏寺皆毁于火。现在的金顶华藏寺,是1986年-1989年按原貌重建的。华藏寺侧为卧云庵,庵左为睹光台,可观看金顶四大奇观。“华藏寺”横匾为赵朴初书。第一殿为弥勒殿,内供弥勒穿金铜铸佛像,殿后中间有韦陀铜像一尊,殿左右为客堂。第二殿为大雄殿,两殿之间有宽阔的天井,两厢为祖堂、方丈室、厢房。第三殿为普贤殿(金殿),矗立在摄身岩畔,殿高15米,二重檐下有集唐代书法家柳公权书“金顶”横匾,殿前有月台,旁有现代名人撰书碑刻六通,两侧有回廊和通连大雄殿的廊梯,殿内供铜铸普贤骑象一尊。各殿匾联、佛像、法器、供器多为新制,明代金殿铜碑竖于弥勒殿内。三殿均在中轴线上,逐级上升,游人步人其中,登上金殿,有渐入天国之感。殿宇屋面为金黄色和铁灰色琉璃瓦,红墙朱柱,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是峨眉山全国重点……[详细]
峨眉山古建筑群
  峨眉山古建筑群(峨眉山市)1.报国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圣积铜钟保护范围:钟亭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2.伏虎寺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3.清音阁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4.洪椿坪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5.万年寺保护范围:东至万年寺东侧山门,南至大雄宝殿南道路南侧、行愿楼南墙及法物流通处南墙,西至围墙,北至大雄宝殿北僧舍北墙、般若堂北墙及贝叶楼北墙。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万年管理处以东100米,南至万年寺南侧院墙以南100米,西至万年寺西侧院墙以西100米,北至万年寺北侧院墙以北200米。6.慈圣庵保护范围:以占地范围为界。建控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详细]
24、遇仙寺
遇仙寺
  导游  遇仙寺周岩畔苍苔如乱发,缠挂古藤下垂十余丈,缕缕不断,人称“普贤线”。传说普贤菩萨在悬岩绝壁意留此线,引渡游人攀登顶峰。寺壁左右,壁陡涧深,山野林卉,景-人。介绍  遇仙寺位于九岭岗下,海拔约1680米,原为清圣怀和尚茅蓬。清代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圣怀云游归山后将其扩建为寺。相传瞿武隐此得仙乘龙。  遇仙寺雄踞长寿坡半腰,因寺地势特殊,洞处峭壁之腰,虽斗室蜗轩,与宏楼画阁相比却别有韵味。每当晨曦初照,山光明媚,猿啼鸟叫。俯视玉笋峰,闲云幻变,仰望九岭岗,雾自涧出,雅趣横生,令人陶醉。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人上峨眉山求仙,走到这里,遇一砍柴的农民对他说:“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眉山?”说罢便隐身不见,此人知道遇上神仙了,心满意足地返下山去。后来和尚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叫“遇仙寺”。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体会一下“清闲无为便是仙”的哲理。四川眉山……[详细]
峨眉山雷音寺
  看点寺内有一个大天井,四方重檐,小巧雅洁。寺内岗高风大,树涛喧鸣,声音清越。大殿内正龛供脱纱释迦牟尼佛像,高2.6米。两旁文殊、普贤塑像造型精美,十八罗汉栩栩如生。1991年,殿后重建观音堂,供柏杨木雕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一尊,高4.8米,双手合十,千手并伸,成0状。全山独有,别具风格。介绍雷音寺雷音寺原名解脱庵,亦名观音堂。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由无瑕禅师创建,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重建。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的意思,改名雷音寺。峨眉山的寺庙多系明、清建筑,既保留了宫庭、官府、宅弟的某些建筑特点,又融进了民宅的建筑形式。这座小寺,居高岗,倚危崖,傍坡路,便打破寺庙建筑的正规格局,巧构虚脚吊楼,建成一座精巧别致的民间小四合院式的庙宇,隐藏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交通位于玉女峰下解脱坡,距伏虎寺约二公里。保护范围:以占地范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0米。地址:乐山市峨眉山市……[详细]
26、神水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水阁
  神水阁原为明代巡抚吴用先别墅。明万历年间易名圣水庵,清顺治年间改名神水阁。阁以泉名。有旧室五椽,布局灵活,建筑体量适当,装修简洁。原四周有“松风竹月”、“水竹居”等建筑为四川典型的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峨眉山地方色彩,现基本完好。神水阁外,有一泉池即神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终年取之不尽。盛夏烈日之下,冷气直逼人面。数九隆冬,周围山寺树木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中此池仍暖气四散,温及人心,被视为山中圣泉。神水池背靠一巨石,此即“大峨石”。上有宋代陈抟老祖草书“福寿”二字和唐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书“大峨”二字,又有明代所刻楷书“神水”二字。在神水阁后,有一宝掌峰,传为魏晋来华入蜀登山的中印度僧人宝掌和尚结庐处。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0米。……[详细]
27、中峰寺
中峰寺
  中峰寺在呼应峰下,左有宝掌峰,右为白云峰,因处于两峰之间,故称为中峰寺。峨眉山佛学院比丘班就设在此地。在这里,游人时常可以听到诵经之声,响彻云霄。每年的三月三举行的佛事庆典很壮观。介绍从圣水禅院前去1公里,在那葱郁的林中隐有一寺,即中峰寺。晋代道教盛行于峨眉山,此地为乾明观,天下道士云集。晋末道衰佛盛,观中道士迎请佛教的明果大师住寺,改观为中峰寺。北宋年间,叙州太守黄庭坚,曾来此地“习静”。中峰寺于清顺治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毁于火,后虽重建,仍不及原有规模。现存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普贤殿等,佛像庄严,一片静土。峨眉山佛学院比丘班设在这里,游人到此,常闻诵经之声,响彻庭院。……[详细]
28、纯阳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纯阳殿
  纯阳殿位于赤城山下,海拔高度940米,玲珑古雅,后倚赤诚山,前瞻金顶,可观晴云雨雾。殿前古楠银杏,遮天蔽日,凉爽之至,是盛夏避暑之佳境。从雷音寺上行约2公里,即到纯阳殿。纯阳殿原名吕仙行祠,明代御史卫赫赢创建,崇祯6年(公元1633年)四川监察御史刘宗祥增修,改名为纯阳殿。殿内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仙像,相传吕洞宾曾来此隐居-。纯阳殿作为道教宫观时,有吕纯阳立、坐、卧三种不同姿态的塑像。后道士离观,僧人居之,增修新殿及静室香厨供奉大士、弥勒,遂成为佛教寺院。清代初年,僧人又几度扩建佛堂及客舍僧寮。现今所供均为新塑。殿后左右有龛四个,分供普贤、地藏、文殊、观音。保护范围:以建筑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80米。……[详细]
29、初殿
初殿
  导游  初殿海拔1740米,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文殊及普贤菩萨像,殿后左右供观音和地藏菩萨像。 看点  初殿一带有一奇妙的自然景观:每天白云从这里升起,飞到骆驼岭上然后慢慢地飘落下来,故名云窝。到了冬天,周围已是白雪皑皑,唯云窝一片葱绿,兔子、松鼠、雀鸟等都来这里觅食,这一奇异景观称为“云窝不雪”。 介绍  传为东汉蒲公舍宅为寺处,创建年代不详。宋时称初殿。位于九岭岗下的骆驼岭。清康熙、乾隆年间寺院逐步扩建,后又日趋衰落,现存五间木结构建筑,大部为清乾隆年间遗物。惟有八枚石础为明代遗存。殿的中心檐柱石础,有牧人圆雕狮蒙,造型古朴独特。建筑风格雅朴、简朴之中寓藏了宗教丛林的机巧。 ……[详细]
30、牛心寺
牛心寺
  牛心寺后有药王洞,传为孙思邈隐-丹之处。牛心寺在清音阁后,牛心岭山腰,海拔高度958米。牛心寺原名延福院,唐慧通禅师改名卧云寺。宋代继业三藏法师重建,后几经改建,现存大雄殿、观音殿、厢房和斋堂。牛心寺深居密林,环境幽静,昔日高僧多来该寺居修,研习经书。清乾隆以前,为清音阁去洪椿坪必经之道,当时殿宇规模宏大,后因游山道改至白云峡中,寺庙逐步荒废。牛心寺后山脚下有个“药王洞”,传说是“药王”孙思邈在峨眉山采药炼丹的地方。洞高约5米,宽近3米,深5米多,洞底和洞口均有明显的烟熏火烤痕迹,洞壁上至今寸草不生,据说是久经药物熏烤的原因。……[详细]
“天下名山”牌坊
  “天下名山”牌坊是峨眉山的山门,于1993年4月重建。正面“天下名山”是郭沫若1959年题写;背面“佛教圣地”四字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坊的左侧有大小自然石三块,大的足有5米多高,上刻“峨眉山”三字,系宋苏东坡书。牌坊高17.8米,宽22米,四列三跨,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的仿木建筑形式。飞檐翘角古朴典雅,具有明、清建筑风格,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牌坊之一。牌坊两侧,古榕相衬,雄伟壮观。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整齐葱郁,如仪仗队恭迎佳宾。从这里向纵深望去,萝峰岭、虎头山,层层叠翠,祥云缭绕。交通前行两公里,即到报国寺。……[详细]
无梁砖殿
  导游  为万年寺第二殿,又称普贤殿。该殿全以砖块砌就,无一木一柱一瓦,雄伟壮观,颇具古印度建筑风格,其设计思想源于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介绍  殿内正中供为铜墙铁壁铸普贤骑象像,系北宋年间作品。通高7.85米、共重62吨。壁龛列小佛三千,与普贤骑象像,构成了普贤集弟子讲经说法的宏大场面。顶上飞天图案,人物体态轻盈,舞姿婀娜,构成天上人间完美结合的场景。四川眉山……[详细]
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
  峨眉山圣寿万年寺铜铁佛像坐落于四川省峨嵋县城西南的峨眉山上。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约7公里,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另三处为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山西的五台山)。因为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故而得名。峨眉山峰峦起伏,重岩叠翠,气势雄伟、磅礴,向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山上的寺庙始建于东汉,后来历代陆续又有增修。开始的时候这里流行道教,唐、宋以后佛教日益兴盛,明、清时处于极盛时期。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原名“普贤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由明彻和尚创建。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重新建葺,并改名为“白水普贤寺”。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住持僧茂真和尚奉诏入朝,受到了太宗赵光义的嘉誉,派大夫张仁瓒携黄金三千两随同茂真和尚回到成都,购买了三十万斤铜,铸造了一尊普贤骑白象,象高7.35米,重62吨;象为白色,足踏三尺莲台,双目炯炯有神,栩栩如生……[详细]
峨眉山广福寺
  介绍清音阁的左边便是广福寺,原是前牛心寺别院。这座寺庙初建于明代,清朝初年重建。“广福”即“广种福田”的意思。此庙现仍是清音阁的一座属庙。若从报国寺景区而来,广福寺就是进入清音阁景区的第一座寺庙。四川眉山……[详细]
塘房陈氏民居
  塘房陈氏民居(峨眉山市)保护范围: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