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塔山遗址
  在浙江省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8年发现后,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601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象山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在宁波市最南端,从历代《象山县志》记载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始有人类在象山活动,因而一直以来都认为象山的历史不很悠久,但塔山遗址的发现、发掘,却把象山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前。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城塔山南麓的缓和山坡上,面临大海,据地质调查,离古海岸线只有几十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90年在省考古所的主持下于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证实了塔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此遗址文化层堆积厚80-230厘米,分作十个地层,分属于三个大的历史时期。早期年代相当于河姆渡遗址三期,以泥质红陶、夹炭陶、夹沙陶比例较高。中期文化内涵接近了良渚文化,泥……[详细]
吴锦堂墓
  1926年1月14日,吴锦堂先生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辞,享年72岁。弥留之际,吴锦堂先生一再嘱咐子孙将他的遗体运回祖国,葬在家乡。1929年农历四月初十,其子启藩等将灵柩经上海、宁波从水路辗转运至慈北,在金仙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营葬仪式。回顾他“不欲以多金为子孙计”的懿行硕德,慈北广大群众扶老携幼,自发前往送行致哀。吴锦堂先生墓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的白洋湖畔,由墓园和墓庄二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54平方米。墓前湖堤横贯东西,东接金仙寺,西邻湖口村,东南近杜湖,西北是漾塘,适居锦堂先生生前造福乡里的重点水利工程中心。墓园平地起墩,四周条石砌筑,形成一块南北长38.3米,东西宽25.4米,高于路面的长方形大平台,其正面为石栅栏,东西北置水泥栏杆。进大门入墓园,墓道左右置抱鼓石,墓前外明堂石狮相护,内明堂石鼓对列,周围长条石兼作石凳,正中圆锥形墓穴,高4.81米,四周建花坛32个,植松柏栽……[详细]
223、吴镇纪念馆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镇纪念馆
  时代:元吴镇墓,位于浙江嘉善县,元代。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径5.2米,墓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纹,石墓以上再叠三层条石,顶上堆土植草。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是明万历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碑高1.36米,宽0.62米,厚0.22米。吴镇自题梅花和尚之塔碑,仅存下半截,现置于梅花庵内。墓前东南1米处有梅花泉,前方甬道尽头是梅花亭,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3间。亭内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陈继儒撰写的行书《修梅花道人墓记》碑,高2米,宽0.94米,厚0.23米。亭西侧是洗砚池,1986年修复。东侧回廊上置有吴镇画竹刻石8方(称为八竹碑),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钱石耕据原拓本重刻。西侧碑廊有吴镇草书心经碑石3方,刘墉、皇十一子(永瑆)、钱樾题跋刻石2方,乾隆四十五年(1780)刘臻书《重修梅花庵记》碑1方,曹庭栋书《重修梅花庵……[详细]
224、梁妃塔
梁妃塔
  梁妃塔耸立于赤城山顶,四面七级,似一柄利剑直刺苍穹,昂然与云霞相吞吐,蔚为壮观。站在梁妃塔下极目四顾,方圆几十里风光尽收眼底,东面国清寺近在咫尺,隋塔耸云;南望天台城就在脚下,古城新城,滔滔始丰;西望桐柏仙山若隐若现;北望天台山莽莽苍苍,层峦叠翠,气势巍峨。介绍梁妃塔位于赤城山,始建于梁大同四年(538),系南朝梁岳阳王萧察为王妃所建,比国清寺隋塔要早半个多世纪。萧察是我国最早诗文总汇《昭明文选》主编萧统(昭明太子)的第三子,“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大通中封岳阳王,为东扬州(辖会稽、东阳、新安、临海、永嘉五郡)刺史。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诏灭佛,拆毁天下寺院4.6万余所,史称“会昌法难”。梁妃塔、国清寺均未能幸免而遭敕废。唐咸通六年(865),僧宗立劝募修复,三塔仅留其一。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国韶禅师重修此塔,从旧塔中取出舍利子49颗,21颗安放他寺,28颗仍埋在梁妃塔下。……[详细]
大舜庙后墩遗址
  大舜庙后墩遗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新石器时代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岱东镇北二村北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石器有斧、锛、镞,通体磨制;陶片有夹砂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以素面为主,还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鱼鳍形鼎足。保存完整。 大舜庙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岱山县岱东镇北二村衢山镇培荫后墩,南临公路,背靠山,东距范家岙约100米,西距凤凰咀山坡。遗址1983年烧窑取土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出土遗物有石斧、有段石(石奔),柳叶型石(石簇)、鱼鳍型鼎足以及陶片等。陶质有夹沙红陶、泥质红灰陶和夹炭黑陶。纹饰有绳纹、划纹、附加堆纹等。石器均为通体磨制,保存完整。采集有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残片,可辨器形有釜、鼎、罐、象鼻形支座和豆等,纹饰有绳纹、划纹和凹凸堆纹,陶质较硬,火侯较高。破坏严重。出土文物与河姆渡第一文化层至良渚文……[详细]
春晖中学
  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捐银五万元,在小越横山创办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再捐银二十万元,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今存一字楼、科学馆、图书馆、曲院等,各幢建筑均有长廊相连。经亨颐所居“长松山房”、夏丐尊所居“平屋”、丰子恺所居“小杨柳屋”、弘一法师所居“晚晴山房”等均现当年雅学风姿。春晖中学位于白马湖畔。民国十年(1921年),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策划,陈春澜捐资创建。从1921年到1925年,在这里任教的有: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刘董宇等。而到过春晖中学居住、讲学的有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吴稚晖……:今存一字楼、科学馆、图书馆、曲院等,各幢建筑均有长廊相连。当年经亨颐校长所居“长松山房”,丰子恺所居“小杨柳屋”,夏丐尊所居“平屋”等亦均完好。2013……[详细]
仓前粮仓
  仓前粮仓位于余杭仓前街道灵源村,南临余杭塘河。前身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为备赈济而设立的临安便民仓。现存4栋单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61平方米。其中2栋为老式木房作粮仓,为房式仓。二十世纪60年代,按苏联模式加建2栋平房,为苏式仓。是全国首批“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粮仓。仓前粮仓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粮仓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临安便民仓。清嘉庆年间的《余杭县志·仓敖》记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临安为南宋时杭州的府名,余杭为属县,仓前属余杭县管辖,地处县城东面;便民仓,则是用来储存粮食供朝廷赈灾济民所用。仓前,原名灵源,自古就是著名的稻米之乡,粮源丰富;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余杭塘河横贯其中,运输十分便利,离杭州又较近,一旦需要即刻到达,南宋朝廷看中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就在灵源街之北建造了粮仓,称之“临安便民仓”。粮仓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建成,……[详细]
228、石公馆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公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下了和谈的假面具,公然向全国各个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由防御转为-的战略部署,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国民党反动派乘势而入,-再度笼罩三北大地。面对中共慈镇县工委领导开展的武装游击斗争和群众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对三北地区发动疯狂的政治、军事清剿,一时狼烟四起,岗哨林立。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中共慈镇县工委在宓家埭地下党员宓信官的配合下,在梅山北坡找到了一个天然石洞,并利用该洞穴既能隐蔽疏散、又便于联络的有利条件,辟其为中共慈镇县工委的秘密办公地,在此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四明特工委组织部长薛驹同志也曾到该洞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慈镇县工委的领导人为革命栖身于此,乐观地把石洞称为“石公馆”。从1947年冬到全国解放前夕,中共慈镇县工委在“石公馆”领导各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深入开展反清剿斗争,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扼……[详细]
宝陀讲寺景区
  宝陀讲寺位于万佛塔对面,佛顶山索道下站附近,是普陀山上近些年新修的一处寺院。由于规模与普济寺相近,因此也被许多人称为普陀山第四大寺。这座新修的寺院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恢弘大气,整个寺院依山而建,仿清朝皇家风格的建筑配上大理石的台阶,壮观又不显做作。去到宝陀讲寺的交通很便利,坐岛上的巴士到索道站,再步行一会儿就能到。宝陀讲寺的中轴线主体建筑如钟鼓楼、天王殿、大圆通殿、大讲堂和大宝0等,采用的是北方明清宫廷式建筑风格,严谨中透着不可侵犯的威严;东西两侧建筑如方丈院、库房和僧寮,采用的是采用南方古建筑风格,为这神圣之地增添了几许亲和婉约的气息。寺中最大的看点,一处是西北侧的圆顿戒坛,是江南受戒第一大坛。另一处是仿照洛阳龙门石窟修建的宝陀石窟佛像,十分精美。走到寺中高处远望,视野极好。宝陀讲寺虽刚建好不久,香火已然旺盛起来。游人通常将其作为佛顶山游程中的一站,游完宝陀讲寺,正好乘索道上佛顶山,参访过……[详细]
230、汤和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和庙
  汤和庙位于今温州市龙湾区海滨街道办事处宁村(即“宁村所城”)的十字街头。汤和庙原名东瓯襄武王汤公庙,清时改称汤和庙至今。明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报经明朝廷批准,为表彰汤和筑城功绩而建。汤和庙从照壁到大殿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后殿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扩建,此后不断集资维修,直到现在。汤和庙坐北朝南,照壁在路南,上 书-巨大的“福”字。大门在路北,上悬刻有“汤和庙”三个金黄色大字的雕花竖匾。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个院子。二门分左中右三座门,均为石础红柱红门,柱上悬有木刻黑底绿字的楹联,中门上方有两道横匾:一为“永康兆民”,另一为“第一功臣”。进了二门又是一个较大的院子,坐北朝南的是一座大殿,殿上供奉着汤和的木质彩雕像,由一个巨大的镶玻璃的彩色木龛护卫着,上悬红底金字的横匾,刻有“英烈千秋”四字。殿顶有飞檐,由重重的雕梁画栋组成。殿前的月台上有两排红色木架,架上插着……[详细]
231、西洋殿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洋殿
  西洋殿又名“松源殿”、“吴判府殿”,座落于五大堡乡西洋村松源溪畔,系古代菇民为纪念香菇鼻祖吴三公而建的纪念性建筑。始建于宋咸淳元年(1265年),几经变迁,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庆元、龙泉、景宁三县菇民集资重建。1997年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洋殿依山傍水,座北朝南,建筑平面呈纵长方形,进深32米,面阔19.4米,占地在952.35平方米。该殿为四合寺观式建筑,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山门、前厅、戏台、中台、正殿等,在正殿前分列左右厢房,厢房中心间为钟鼓楼,与正殿相对是倒座。正殿中底置吴三公像。殿外东侧有一古井,为“运木古井”,相传建庙用的木材以是从井里涌出,传说颇似杭州净慈寺的“运木古井”。据《庆元县县志·人物》记载:吴三公为庆元县百山祖乡龙岩村人,兄弟间排行第三而得名,他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人工栽培香菇技术,明万历三年,与其父亲被宁神宗封为“判府相公”。关于吴三……[详细]
挑矾古道
  挑矾古道位于苍南县,年代为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挑矾古道主要起点福德湾,人文遗迹众多。福德湾位于半山腰,是当年开采明矾工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依山而建的民居,形成一条小街,民居砖石结构,典型的旧式矿区建筑。附近尚有旧式煅烧炉,旧采矿区等遗迹。福德湾山脚为矾山老街,旧称“内街”。以亭子脚为中心,曾店铺众多,过客匆匆。如今民国建筑依然完整。南宋、埔坪,地方上均信奉马仙娘娘,埔坪柯岭脚下,就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马仙宫,内尚保存一康熙年间勒禁碑,门前参天大樟树,紧挨大道,成为挑矾客的重要憩息地。溪光村历史悠久,清代南宋垟机智人物李士林旧宅即在此,李士林倡导修建吾南书院,成就清代平阳地区一大书院。南宋老街,则保留了众多民居和人文遗迹。北山下,有多座民居,分属李氏、周氏、欧阳氏,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是浙南清代山区代表性的建筑。南宋老街街中心有一老戏台,虽在街心,至今台柱和屋脊保存完好。街旁小溪跨一桥,称……[详细]
衢州文峰塔
  文峰塔,始建于宋,明修,清重建。座落在常山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暨天马镇南部的文笔峰(塔山)之巅。一九八二年二十六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载:“文峰塔”在县东南山巅,乾隆戊予年(1168)知县苏王比建,明代万历年间知县唐三屏修,清嘉庆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圮,十八年知县陈生集绅耆等重建。以关“一邑文风也”,且建筑位置选择在山峰上,故取名为“文峰塔”。文峰塔系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高29.5米,石筑弥须座塔基坚实牢固,由四层青石板构成,各层塔身三面开拱券门,另三面设假窗,每层菱角叠涩出檐并作发戗,翼角起翘,转角垂柱饰花篮,塔刹相轮均保存完好。该塔秀丽挺拨,造型优美,第二层的假窗上嵌有清嘉庆重建文峰塔碑记,塔旁原有集真观、半闲亭及魁星阁等建筑,其中半闲亭现已改作它用,集真观等古建筑已不存。说起这文峰塔,至今在常山县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据说明代时,曾官至首辅(相当于宰相)……[详细]
椒江戚继光祠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椒江城区东山西南麓。占地面积2010平方米,陈列面积640平方米,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练武,十七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曾专任山东海上防御倭寇之职,后调任浙江台(州)金(华)严(州)参将等职。屯驻海门卫。在台州四年,转战台州各地,历经桃渚、海门、新河、太平等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大创倭寇。又四年,在讨平福建、广东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明代即于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奉以香火。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多次拨专款维修,于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坐北朝南,前为照壁,上 书-“戚继光纪念馆”馆名,为已故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写。前殿为五开间重檐歇山顶,前廊柱上楹联两……[详细]
钱家祠堂
  在海盐沈荡镇中钱村,有一处浙北地区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钱家祠堂,是钱镠二十五世孙钱陈群所建。钱氏宗祠又名永思堂,俗称“钱家祠堂”,为沈荡钱氏家族祠堂。钱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放后作为粮库,而保存至今。2002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对其进行恢复性维修。前厅“钱氏宗祠沙盘”为“钱氏宗祠”等比缩小版模型,其根据原祠堂的功能进行布置,主要描绘的就是祭祖的热闹场景。前厅为“行牌厅”,东西两边设有木架,木架上插着肃静,回避,官级品位硬牌。目前该厅围绕钱氏先祖的功勋及钱氏精神内涵进行布置。花厅花厅于每年两次祭祖时,用作摆酒、吃饭、休息的地方而且也是族中大事的议事中心。中间“清芬世守”为乾隆皇帝对海盐钱氏家族的御笔题词。现布置为钱氏学堂,围绕耕读传家为主题,这里展出的是陈书的书画作品。后厅后厅为“祭祀厅”中央设有壁龛,内供各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