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宁海文峰塔
  位于宁海县跃龙山,是建于明末的砖塔。塔高32米,是六面九层空心砖塔。每层塔檐均为菱角牙子叠涩,每面都有一道拱券门,每层都有壁龛。矗立于宁海跃龙山之巅的文峰塔是跃龙山中最为显眼的古代建筑物。它乃是跃龙山中心躯干地,也是游人步入跃龙山公园进口处、由低仰望山顶的视线终点。文峰塔建于明万历壬午年(1582),为弘扬先贤精神,重振宁海“文风”而建造。塔身为8层,高22.6米。1861年,塔顶遭雷击而塌方,清同治十年(1874),县知事王耀斌、余庭训倡修,由监生谢璇辉捐款,禀生吴吉监修,军功刘开拜为监督乃修成此塔。此时塔身增至九层,高24.5米。1915年文峰塔复遭雷击,塔顶殆毁,不曾修复,年长日久,风雨剥蚀,多有损坏,有朝夕倾圮之虞。宁海县人民政府于1982年12月,将文峰塔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拨款万余元,重新修缮。修理后的文峰塔,体形格局保持原貌,塔身焕然一新,塔顶装有避雷针,以期……[详细]
陈式纯烈士墓
  陈式纯(1903—1935),苍南县金乡镇五一村人。少年就读于金乡小学和宜山高等小学,毕业后即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投身“外争国权,内惩-”的斗争中。1922年他带头创办了暑期补习学校,建立了金乡运动场和新曦书报社。同年于省立第十中学毕业,即考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不久因革命工作需要转至天津南开大学就读一年,便结束了读书生涯。1926年在河南洛阳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在河南、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进行地下革命活动。由于他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不辞劳苦,深受组织和战友的赞许,遂被擢任为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他一生先后四次被捕入狱:前三次在汉口、武昌与上海,每次均经党组织竭力营救获释。第四次是1932年10月10日,他组织并带领群众在上海沙渡路举行规模宏大的--活动,不幸被捕,遭受两年零四个月的折磨,1935年2月18日牺牲于上海英租界工部局……[详细]
沧河巷金宅
  沧河巷金宅,亦作沧河巷金沛树民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仓桥社区沧河巷26号。坐北朝南,临街而立,由门屋、厢房、正屋等组成合院式建筑。原有三进,第三进被改建。门屋面阔五间,进深约7.2米,为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南立面为巴洛克风格。石英砂抹面,青石台基,内八字型门台嵌于墙,半圆形拱券大门罩,二层窗罩均做有卷草纹。北面中间砖砌门台,通天井。正屋五间二层,木构建筑,青瓦屋面,歇山顶。檐柱做成西式爱奥尼克柱式,一二层均带前廊,二楼机制栏杆做成几何、花草纹饰。前廊均与南侧东西厢房前廊相通,构成三面回廊。南侧厢房各三间二层,砖砌建筑,硬山顶。另外各门罩、窗罩、柱、栏杆等造型均为西式风格,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此民居建成于1935年,房主金沛树,永嘉乌牛人。有子金家麟,为早期温州-的领导,浙江工商大学教授,全国价格学权威。此民居曾在1938年间,为新四军秘密联络点与永嘉临时县委活动点。是一处蒹具建筑……[详细]
潘周家古建筑群
  潘周家古建筑群位于浦江县檀溪镇,年代为明、清。潘周家村,其实是两个村,一个叫潘家,一个叫周家。由于两个村庄已经连在一起,所以有了潘周家村的合称。据家谱资料记载,周家是宋朝时从杭州迁来,距今已有770多年。潘家是明朝时从古徽州迁来,已有410余年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潘周家村现已有500来户人家。潘周家村位于浦江和桐庐临交界的北部山区。令人称奇的是,此地却平生一块山间平原,视线开阔。当地农民称之为“大坪洋”,文人们则喜称为“盘州”,因为四周皆山、环抱如盘。有一条不大的溪,叫壸源江,流经该村。正是这片肥沃的土地,使得潘周家村留下大片宏伟的明清古建筑群。潘周家村的古建筑群全部是厅堂式建筑,一般以家庭里的每房分支为单位建造大厅堂,全村拥有几十座大小不等的厅堂,由于建造年代不同,这些厅堂,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内饰上都存在较大的不同,仅大门就丰富多彩了,有非常精致的砖雕门楼,有些则是大型的府堂式的大门,……[详细]
武义延福寺
  延福寺位于武义县桃溪镇陶村东的福平山旁,为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僧宗一创建,原名福田寺,宋绍熙年间(1190年一1194年)赐名延福。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观音堂和两廊。雍正八年(1730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多次修茸大殿,并增建天王殿和两廊厢楼。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建观音堂,现存的建筑群,按中轴线排列为山门、天王殿、大殿和观音堂。两侧厢楼,殿间有长生池、观间堂,后有石涧井。 大殿重建于元延枯四年(1317年),为江南已发现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早者。殿平面方形,面宽和进深均11.8米,5开间,重檐歇山顶,下檐为明代天顺年间(1457年一1464年)修耷时所增建。柱子除外檐檐柱外,其余为梭柱。柱础,一为雕饰宝相花的覆盆柱础,上加石质;一为质形柱础,前檐柱与金柱之间用乳袱,上施蜀柱,蜀柱为瓜柱形,下端刻作鹰嘴状,为国内现存古建筑较早的实例。大殿进深为人架椽(若加重檐部分……[详细]
杨柳巷戚宅
  戚宅位于鹿城区杨柳巷36号,系清同治年间温州官商冯月成兴建,后售予白累德医院戚姓医生。该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通面阔17.6米,进深30.1米,由门厅、正厅及厢房构成两进合院式木构建筑。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顶。门屋为五间单层硬山顶建筑,-墙上有花草纹砖雕漏窗,进深五柱八檩,小青瓦屋面。门屋明间外为八字砖砌仿木构门台,单间,悬山顶,门楣上置四组斗栱,小筒瓦屋面,抹灰屋脊,脊头有龙头凤尾饰。正屋为五间单层硬山顶建筑,进深七柱十一檩,中柱落地,前后分心,前带船篷轩廊,小青瓦屋面,檐口存部分勾头滴水。门屋与正屋间为东、西两厢,面阔三间。正屋之后为一小院,东西各筑两间厢房,硬山顶,旧做厨房、杂物间等。北部围墙东侧为一砖砌小门台。戚氏民居系清同治间温州官商冯月成兴建,冯氏以经营铜铺起家,1930年前后家到中落,民居院售于白梁德医院医生戚文樑。戚氏民居是较为典型的温州地方民居建筑,反映……[详细]
467、学士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学士桥
  学士桥位于大隐镇里埠头村,是座石砌平板多孔梁桥,又是一种漫水桥。南北横跨于里埠头村与学士村之间的溪河上。桥宽l.95米,全长70.3米,它不仅是余姚市最长的古桥,而且建筑风格独特,除两岸桥堍外,共有桥墩十三个,桥孔十四个,桥墩用规整的条石错缝砌叠,西端砌成分水尖,以减少排洪阻力,又不易被漂流物撞击、缠绕。桥梁两端用条石垫铺台阶,桥面由平铺于两边的长条石和长方形石板组成,桥面刻有“五福捧寿”、“平升三级”等寓意吉祥图案,以表示人们对生活寄予美好的希望。中孔桥板东侧镌刻“清咸丰四年集资重建”字样。宽阔的水面、狭长的桥梁,两侧不设置栏杆,它适用于洪水易发而时间短,又无条件或无必要造高水位桥梁的产石地区,是一种中水位漫水桥。漫水桥是我国桥梁中的一类,山洪暴发时.洪水可以无阻地漫溢桥面而过;洪水退却后,它又照样恢复通行,造福于人类。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奇妙的智慧和才能……[详细]
芦家桥遗址
  芦家桥遗址位于海曙区古林镇三星村上下陈自然村,东距芦家桥约150米,土名庵基盘。遗址东面延伸至芦家桥民宅下,西面大体以上下陈村民宅东墙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约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鱼塘和养鸡场后院,已位于古林镇三星村上下陈自然村,东距芦家桥约150米,土名庵基盘。遗址东面延伸至芦家桥民宅下,西面大体以上下陈村民宅东墙为界,南端距段梅公路约13-85米不等,北端由河北岸向北延伸至鱼塘和养鸡场后院,已探明的遗址总面积24000米2,由东、西两个区块组成,二者相距30米左右。其中西区东西长约220米,南北宽10-168米不等,面积22000米2;东区因向东北延伸至芦家桥旁密集的民居下,已探明南北长约80米,东西最宽处32米,面积约为2000米2。经2009年上半年的勘探,芦家桥遗址层位堆积共分5层,其主要文化层位于第四层,主要堆积物为各式陶片、木屑、木块、木碳、稻壳等。 芦家桥遗……[详细]
安吉灵峰寺
  灵峰寺位于浙江北部安吉县城西南白水湾乡灵峰山(古称北天目),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号“灵峰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时吴越王钱镠游灵峰,流连岩上之美,回杭后,赐“灵峰长兴”匾额,以光山门,并施舍修寺,梵宇一新。宋治平二年(1065年)更名为“百福讲寺”,英宗皇帝赐玉玺一方,以镇山门。清乾隆十二年,更名为“灵峰寺”。灵峰寺是江南著名寺院之一,为净土宗祖师道场。历经千载,高僧辈出,梁有义遴禅师业启始。宋有仲贤,元有如月,明末有藕益大师创灵峰派,开一代宗风。清咸丰年间,寺毁于战乱,片瓦无存。原天台山国清寺住持谛隐大师发大誓愿兴寺,历经风霜,八方劝募,不遗余力,重修大殿、山门、禅堂等。灵峰古刹现存或新修佛教建筑主要有山门、天王殿、三圣殿、藏经楼、僧寮、客房等。又有《重建灵峰寺碑》、《明道人智旭碑》、《范公云碑》、《灵峰百福寺碑记》等四块碑刻,以及藕益大师灵塔。寺前古树参天,溪流潺潺;……[详细]
张人亚故居
  张人亚故居位于宁波市北仑区霞浦街道,霞南村霞南东路19号,当地人称“祠堂后”。据房主介绍该房建于清中期,为三合院式建筑。1898至1914年间张人亚生活于斯,院内现有正房一进,东西厢房各一座。院落四周院墙围拢,朝南开门,在南墙中段有墙门一座。墙门以条石为框,上承砖作仿硬山顶门楼。正房一进,坐北朝南,为一硬山顶平屋,计有三间两弄,并两头出厍,各有厍房三间。正房梁架为穿斗式七柱七檩。东西厢房皆为两层重檐楼房,各有三间一弄,并与厍房相连而排成一列。厢房山墙檐角上翘形成三面坡。厢房屋面为悬山顶,梁架为穿斗式五柱五檩。东西厢房一层皆向后建有披屋。院内建筑皆以条石为基,并用块石铺地。其中西厢房南山墙拆除马头墙改为普通山墙,南一间一二层皆有改建,其中一层檐改建为水泥平台,二层前墙改为砖墙。南二间一层檐改建为水泥平台。南一间、二间前檐柱皆改为砖柱。正房右厍房装修改建。东厢房向外扩建。正房、厢房皆将部分窗户……[详细]
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坐落于浙江省杭州钱塘江边闸口的白塔岭上。闸口白塔位于钱塘江边,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与六和塔遥遥相望,是钱塘江的标志性建筑。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白塔全部以白石雕刻砌筑而成,是仿木构楼阁式的雕制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九层,高约10米,逐层划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廊秀丽挺拔。塔的最下边是基座,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塔座的束腰上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萨和经变故事,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刻画生动。在中国的中原和北方地区,很少见到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这种塔的建筑形式大约开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后来逐渐影响到中原以及北方地区,并成为元、明、清时……[详细]
朱程烈士故居
  朱程(1910—1943),字公行,苍南县矾山镇人。他小学毕业后,先后就读于永嘉私立建国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厦门集美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1934年赴日本留学,1937年5月回国。“七七事变”后,他投身于晋冀豫抗日战场,任河北民军十一大队大队长。1939年9月,率部投奔八路军,任华北抗日民军司令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任抗日民军第一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1943年夏,调任鲁西南新五分区司令员。抗战的6年(1937—1943)中,他率部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王厂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同年11月18日,冀鲁豫军区在第五军分区菏泽地区安陵集为朱程举行了追悼会。军区司令员-在悼词说:“朱程同志的牺牲,使我中华民族失一将才,使边区部队失却了一位良好的指挥员,我党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布尔什维克!” 朱程烈士故居,位于苍南县矾山镇内山……[详细]
长兴大成殿
  大成殿位于今长兴中学内。原名孔庙,又称学宫、县学、庙学。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 庙址在县城东门外。建炎中,被金兵焚毁。南宋绍兴十年(1140),县令黄伟迁治所至东太平桥。明嘉靖九年(1530),又以县学偏于东隅且陋,遂迁建到治所之西,箬溪(按廿字河)之北(即今址)。嘉靖年间告成,隆庆和万历年间曾扩建。现存大成殿、明伦堂及西庑殿。大成殿是庙内最主要的单体建筑,为祭祀孔子的场所,故又称孔圣殿。重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系歇山顶双层重檐式结构,周围原有修廊,民国初,修中山公园时,把修廊围筑在殿内,现存门窗亦系民国时所装。殿前有台阶,阶级五出。屋面为泥脊瓦当,屋脊阳面书有“竣极于天”,背面为“文光射斗”等八个大字。1963年、1980年,长兴县人民政府两次拨款修缮。 明伦堂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后有维修。系硬山顶砖木结构,明、次三间。西庑殿也系硬山顶砖木结构,明、次、梢九间……[详细]
东阳户宅
  东阳户宅坐落于浙江省东阳县县城的东郊。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卢氏族人卢睿成进士及第起,到清代中叶一直是科第不绝、人才辈出,被首推为婺州望族,并在此地相继兴建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宅第,是户宅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来又经过了三百多年的陆续兴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再加上雅溪缓缓地环村而流,与古老别致的宅第建筑相映成趣。东阳户宅是一座由许多轴线组成的建筑群,主体的部分被流经的雅溪所环绕。用鹅卵石铺成的一条大街贯穿东西,街北的“肃雍堂”轴线是主要的建筑,堂的东侧与之平行的有“世德堂”轴线和“大夫第”轴线,西侧与之平行的是“世进七第”轴线,靠北与肃雍堂平行的有“五台堂”轴线,南面临街有“柱史第”、“五云堂”、“冰玉堂”等轴线,其中有不少是明代的建筑。雅溪以西的主要建筑还有卢氏相堂、善庆堂、嘉会堂、宪臣堂、树德堂、惇叙堂等,厅堂的主体部分是用硕大的木材作为梁架构建的,装饰华丽,富丽堂皇,大多……[详细]
碗窑村乡土建筑
  碗窑村乡土建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年代为清。碗窑古村落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桥墩镇,距苍南县城约20千米。明万历三年(1575年),福建汀州府连城县巫人(传称黑人老)开始在此建窑制瓷,至清中后期鼎盛时,有龙窑18条、作坊数百间,人口上万人。1958年因为建造水库,大部分村民移民桥墩。2010年位于保护区范围内的有40户、76人。碗窑古村落依山傍水,融明清民居、古庙、古戏台于一体,并保存有较完整的古陶瓷生产线,是“明清时期手工业制瓷的活博物馆”。碗窑古村落地处玉苍山脉南麓雷石湖山和车水贡山之间,村落坐北朝南,前临碧水盈盈的桥墩水库—玉龙湖,山光水色,景色迷人。西首三折瀑布气势恢宏,飞流直泻。碗窑古村落以水作为陶瓷生产动力,沿山势山涧而筑,形成“山、水、村”的聚落格局。引水渠自上而下流水淙淙、曲折穿梭,流经各民居、水碓作坊,供村民生产、生活、消防三用。碗窑古村落原分顶窑、下窑、半岭三部分,下窑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