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白沙溪三十六堰
  白沙堰是指位于金华市白沙溪上的白沙溪三十六堰,三十六堰古水利工程自东汉建武年(公元27年)开建,覆盖了白沙溪的全部流域,受益农田27.8万亩,至今仍有19座堰在发挥作用。白沙溪三十六堰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堰坝引水灌溉工程。东汉时期首筑白沙堰,百余年间陆续建成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的三十六座堰。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灌溉农田27.8万亩。东汉初辅国大将军卢文台,弃官挂职,隐退到金华婺南辅苍(今婺城区沙畈乡亭久村)。面对白沙溪水势湍急,晴则旱,雨则涝,连年灾荒,百姓深受其害的惨状,继夏禹治水精神,效秦蜀郡守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之举,率部将与当地百姓,利用河流水势落差,先后建成首含辅苍尾跨古城的三十六(座)堰,成为全国稀有浙江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原来易受洪旱灾害白沙溪二州三县八都,万顷农田成为自流灌溉,旱涝保收的粮仓。白沙堰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1月20日,中……[详细]
82、应天塔
应天塔
  在绍兴市解放南路塔山(飞来峰)之颠。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为六边形,7层,高37.91米。塔身用砖石砌成,内置缘梯,外檐、斗拱用木制,各层转角处砌圆柱倚撑,每层均有门通向走廊,走廊外设木制栏杆。塔身由底层向上逐层缩小,造型庄重,色彩协调。据记载,塔在宝林寺内,始建于东晋末,久毁,宋乾德初复建,后又圯,明嘉靖间(1522至1566)再次重建,现塔上有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塔题记。塔于1985年重修。北宋名臣赵汴有《观宝林院塔隅成》诗:“宝山新塔冠山形,心匠经营不日成。突兀插天三百尺,庄严容佛一千名。下临泉窦灵鳗喜,上拂云端过雁惊。入境行人十余里,指浮图认越王城。”塔山,在绍兴城南端,与龙山、蕺山鼎足而立,同为城中名山。历史上又名飞来山、宝林山、龟山。旧有巨人迹、锡杖痕、宝林寺、圣母阁、灵鳗井等古迹,山巅之应天塔奇秀兼有,揽登临之胜。越王句践曾在此修建“游台”,是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天文台。……[详细]
何氏宗祠
  宗祠又称祖庙、家庙。武义县郭洞何氏宗祠是该村众多文物古迹中最突出的明代古建筑之一。建于明朝万历37年(1609年)。武义县嘉庆县志记载,全县有祠126座,其中建造年代确切并在明朝以前建造的祠堂共有10多座,这10多座祠堂中现在仍保存比较完好的已经不多,郭洞何氏宗祠是较好的一座,颇具代表性,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何氏宗祠位于郭下村,占地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分为头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头门(前厅)三大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厅五大间及东西回廊,厢房左右各三间;后厅五间与左右回廊及东西厢房各三间。正厅前的天井中建有宇台(俗称戏台)一座,戏台正面宽5.8米,侧面宽6.2米,面积36平方米。祠堂门廊大门边一对直径90厘米的抱鼓石(俗称户对)连同石雕底座共高1.76米。门口上方一块白色匾额-源泓派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明朝崇祯癸未年(1643年)明朝世袭靖南王、浙江抚台耿精忠题赠……[详细]
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了纪念“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管理好“一大”嘉兴南湖会址,1960年,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了。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南湖成为旅游风景区。2006年建立新馆。1991年7月,建党七十周年前夕,一座由嘉兴人民捐款350万元兴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这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步入纪念馆广场,一面长约3-4米的鲜红党旗镶在西南侧的墙壁上,广场四周筑有四个火炬形花坛,中心4个小花坛向心而抱,数千朵盛开的红花将广场映衬得异常灿烂。站在广场仰望纪念馆,只见寓意新中国度过42级台阶巍然向上,入口处状似锤柄的长廊凌晨空伸展,门前6根花岗石圆柱刚健质朴,给人以擎天柱之感。门楣上,-同志题写的“南湖革命纪念馆”七个金字熠熠生辉。面积1820平方米的主楼以黄色墙体和茶色玻璃墙组成线条简……[详细]
湖州子城城墙遗址
  湖州子城在湖州古城城中,原名项王城,因尊重西楚霸王项羽而得名。城始建于秦末。秦时,项羽与其叔父项梁居住在湖州太湖一村落,项羽素怀推翻暴秦的壮志,在秦始皇南巡时,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矣。”其叔父项梁急忙掩住项羽之口,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以免惹祸。后此村落就名掩浦,又名项浦。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九月,项羽发动农民起义,从太湖边掩浦率义军向县城进军,途经宋溇(今属织里镇)项王桥,项王桥东、西侧桥联的上联,各有“桥号项王,率卒经过有项王”、“当符独握虎将,从战八千辈”。桥联道出当年义军雄纠纠、气昂昂的风貌。项羽在湖州筑项王城,军队驻扎在弁山,故弁山有“项王走马埒(四周有围墙马场)、饮马池”等。由于群众对项王的敬仰,在传诵中使项羽成为传奇人物。项羽力大无穷,“霸王举鼎”是说项羽独擘可举起千斤重的铁鼎,湖州民间还传说,项羽可抓住自己的头发腾空而起,也有说项羽自己抱自己可上升数尺,乃至丈余。……[详细]
86、武山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山庙
  武山庙位于武山南麓,原为溪口镇上蒋、张、单、宋、任五姓氏族共同享用的众庙,用于红白喜事。故名武山庙,因坐落在武山南边脚下而得名。庙屋结构完整,分前后两进,东西两厢廊庑,中间天井设戏台,后进前廊增设盘龙石柱,保持清中叶前江南庙宇建筑风格。武山庙是溪口镇内重要祠庙,坐西北朝东南,轴线上为山门、戏台、东西厢房、大殿,东西有厢房各三间,建筑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戏台呈方形,歇山顶,内置藻井,大殿前檐为青石盘龙云纹柱,内部结构穿斗和抬梁相结合。武山庙原系蒋、任、宋、单、张五姓祭祖场所,现为溪口博物馆。武山庙始建年代无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集资修葺,仅在原来基础上动工、维修,没有拓展、扩大。清朝末年,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当上“庙首”,他动了许多脑筋。采取办学、收租、建立商摊等做法,使武山庙积蓄了大笔款额,庙产大增。然后,蒋肃庵召集五姓族长,提出扩建武山庙的主张,众人一致推举蒋肃庵领头,大兴土……[详细]
87、真君殿
真君殿
  真君殿明时称石真人庙,位于沃洲山之阳,前临明湖。祀抗金名将宗泽。清光绪三十年(1904)捐资重建,耗资三万余金,历四年竣工,殿堂五十余楹,构筑精致,气度恢宏,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庙宇建筑。近几年,对真君殿内的戏台、中殿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又建成六十甲子殿、财神殿、千佛殿、夫人殿、观音殿,更加丰富了真君殿的内涵。殿内有赤面严颜的真君石像,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庙会。届时民间文艺、会班、娱神、旗、炮、仪仗、布龙、舞狮、抬阁、翻船、十番、鼓亭、回头拜、莲子行、三十六行、高跷、方旗等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迎神赛会每五年一大赛,邻县天台、奉化、义乌也有“会班”前来参加,与会者常达数万人,为浙东罕见。大殿:真君殿历经沧桑,保存最为完好的大殿为风火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有一对西坑石悬雕的蟠龙石住,令人瞩目,柱高4.3米,直径0.5米,在龙身间隙悬雕八仙过海,刻画细腻,形象逼真,乃石雕艺术上品。整……[详细]
南宋墓道石雕群
  离宁波市区17公里的东钱湖风景区,历来以兼有"太湖气魄、西子风光"而著称,近几年先后在湖畔山岙中发现大批南宋(1127-1279年)墓道石雕,再一次引起世人瞩目。因为过去出版的《中国美术史》、《中国雕塑史》都没有谈到南宋的墓道石雕,而东钱湖南宋墓道石雕群的发现,则是填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白,现在已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称墓道石雕为石象生,根据墓主身分,按照当时规制进行配置。东钱湖石象生遗存之多、制作之精美不仅省内罕见,在国内也属稀有,这与特定的历史和人文条件密切有关。据记载,在南宋152年中,鄞县籍的丞相就有史浩、史弥远、史嵩之以及郑清之、魏祀5人。史氏家族为南宋最大的望族,门庭显赫,有"一门三丞相,四世两封王"和"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称,并先后出过72个进士,他们死后多数都归葬在东钱湖的周围。据初步统计,分布在上水……[详细]
钱学森故居
  钱学森故居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为纪念伟大科学家钱学森而修缮的钱氏祖宅。故居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方谷园2号,建于清末,历经百年,主要建筑仍然保存完整。经过修缮,钱学森故居重新焕发了“江南书香门第”的人文气韵,与陈列其中的各类展品,一起映衬出一代科学巨匠的成长背景和成才之路。钱学森故居于2011年12月钱老诞辰100周年之际隆重开馆。故居分为正厅图片展及二楼生活场景两个部分。正厅内《钱学森与杭州》图片展,展示了“杭州之子”钱学森的传奇人生。二楼为生活场景还原,分为卧室、书房及实物陈列室等,再现了钱家当年“古朴”、“雅致”的生活品味。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祖籍杭州。三岁时跟随父母迁往北京,1930年在国立交通大学读书时,因身染伤寒在杭州静养一年。虽然钱学森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但是他心系故乡,经常与家乡人民书信往来。他不仅是中国功勋卓著的航天之父,也是情系乡梓的“杭州之子”。钱学……[详细]
90、太白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白庙
  太白庙位于鄞州区东吴镇天童村。2002年6月13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庙地处太白山余脉之南麓,东为浙东名刹天童禅寺,西为屹立于少白岭之颠的镇蟒塔(少白塔),背山面向天童街市,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六年重建。整组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大门、主楼、戏台、厢房、大殿、观音阁等组成,共分二进院落,总长约87米,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大门位于太白庙的建筑群体的最前端,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通面阔9.83米;进深6.71米。明间用四柱,门前部设卷蓬轩廊,檐柱上部横出重栱,上施花机承托檐檩;前部出牛腿,上置插栱花机以承托檐方,前檐有飞椽。前后梁架六界,且不完全对称,梁架遍施红漆,脊柱低部有花篮形垫木落在三架梁上,上有插栱花机承脊方,后部步柱悬空,下部为花篮。大门前部梁架雕刻彩绘精美,后部雕刻较为简单,后檐无飞椽。山面梁架为四间五柱,脊柱落地。屋面为小青瓦铺就,檐口无滴水瓦;屋脊为滚筒亮子脊,两端……[详细]
松阳延庆寺塔
  延庆寺塔从塔身构造到木构出檐都没有发现后人修缮的痕迹,是江南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步入塔院,一条鹅卵石大道延伸至塔底,两边树木葱郁,鲜花怒放。前面就是那座0式砖木结构的斜塔,六面七级,中空,每层设有平座回廊;斗拱瓦镏作双卷头,出檐舒展平缓,颇具唐风,铁质塔刹相轮为卷草图案,曲线流畅。延庆寺塔经历了一千余年的风雨洗礼,眼下,塔身出现倾斜,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缮古塔时,延庆寺塔塔身已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人们将其称为东方比萨斜塔。这样一来,古塔反而增添了另一种魅力。古塔第一层最高,挑出的阁檐也最宽,越往上登塔,每层的高度越来越低,倾斜度越来越大,让人望而却步。塔顶凌空,甚有李白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据《松阳县志》记载,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到中印度,得《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以归。行达禅师历十寒暑,得大经纶八部、舍利子49粒,受到朝廷嘉赐,为此发……[详细]
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
  是宁波鄞县四明山区,峰峦叠嶂,地势复杂。在各个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在这里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这里领导人民建立了武装,与日本帝国主义、-顽匪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为了纪念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从1951年开始,宁波和鄞县人民在鄞县西部的章水镇兴建、扩建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馆。目前,郸县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已达14300平方米。陵园内,树茂花繁,风景宜人。纪念馆的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庄严肃穆。在这一建筑群中,有纪念塔、纪念碑、纪念厅、烈士事迹陈列室、烈士公墓群、烈士骨灰堂和九曲休息长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陵园正中凌空耸立的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塔项,鲜艳的红五星象征着先烈的革命精神如同日月之光,永照千秋;塔身四周携刻着4组浮雕,艺术地再现了当时郸县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的岁月。烈士事迹陈列厅是参观者流连……[详细]
小浃江碶闸群
  东岗碶:东岗碶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东岗碶村东岗碶自然村北侧。西北、东南向跨小浃江,占地82平方米。全长28米,13孔,每孔孔距2.1米,宽2.8米。以三石柱并列为墩,西南侧呈分水形,条石为梁,每孔安闸,双重石门,上游砌左右翼墙。《宁波府帖文节略》载:“东岗碶……横截江流,内蓄淡水,外阻咸潮,鄞定丰邑,田地全赖,蓄泄灌溉,为得甚溥”。 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东岗老碶,5孔,灌溉农田1.3万余亩。万历年间,在东岗老碶西百步处,筑8孔东岗新碶。万历三十一年(1603),增筑新碶为13孔。现存东岗碶系清康熙二年(1663)重建。清嘉庆十三年(1808)三月,下游燕山碶建成后,东岗碶成为交通桥,现仍保留有碶桥的特点。东岗碶建造年代确凿,构造牢固,保存较好,1993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 燕山碶:燕山碶又称堰山碶,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长山村前头洋自然村。西北、东……[详细]
临海龙兴寺
  龙兴寺,为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区的灵江之畔,巾子山麓,古城墙内,历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来,成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之重要场所。天宝时,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讲说天台宗义,弘传天台章疏,亲制鉴真干漆夹宁坐象,被日人奉为国宝,开日本雕塑艺术之先河。贞元间,日僧最澄入唐求学,驻锡龙兴149天,研习天台教观,抄录-,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派。后代历朝,有日僧圆珍、荣西、成寻、周然等先后来求学。寺始建唐神龙元年(705年),初名中兴,后为龙兴。历代屡更其名,曾曰开元,景德,崇宁,广孝等。及元以后,均称天宁。悠悠古寺,历历千年,名僧辈出,昭著史志,突出者,元有一山,名垂东瀛。近代来,中日学者,苦苦探源,终得确证。重修之龙兴寺,为仿唐建筑,典雅古朴,庄肃大方,独具风格。龙兴寺曾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令人遗憾的是该寺在抗战时期即被毁坏,仅留始建于唐代的千佛塔,而该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胡庆余堂博物馆
  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享有“南有胡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盛誉的胡庆余堂创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中国专业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井巷。1989年10月胡庆余堂制药厂建厂115周年时在厂内建立,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于1991年开馆。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坐落着气宇轩宏、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国药号。胡庆余堂是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于1874年创立。胡庆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广纳名医传统良方,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精心制备丸散膏丹,济世宁人,因药效显著,被誉为“江南药王”。胡庆余堂旨在传承我国第一部南宋钦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规范,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中药体系。1934年,成册的《胡庆余堂简明丸散全集》,共收录了482个成药处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