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奉化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浙江省溪口城建中心地段,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传统民间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溪口风景区涉及蒋氏祖宗祠庙和活动场所的有“武山庙”、“摩诃殿”、“蒋氏宗祠”等,而真正属蒋氏一族使用的是“蒋氏宗祠”。原规模较小,后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如果想对溪口蒋氏起源、演变、发迹等历史有所了解,当然得参观“蒋氏宗祠”。“蒋氏宗祠”建立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1930年,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地盘扩大了许多。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三房祖先安放在哪里?”蒋介石就拨出大笔资金建了一座新祠堂,面积超过他的故居丰镐房,且气势宏伟、壮观,相当有气派,族里人祭祖、看戏等活动都很方便,两边还有……[详细]
丽水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8 路公交车直达,交通便利。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空气清新,风景优美。  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现据相关史料考证,它始建于东晋大兴三年(320,即汉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毁,唐朝贞观六年(633)重建灵鹫寺,定名为灵鹫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缮了寺宇并新建观音堂,将灵鹫禅寺改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国南朝的名僧僧佑,勤业兵法,精于儒学。南唐升元中得举人,官婺州节度使,不从委压之旨,逃隐处州灵鹫禅寺,曾遭到御林军不断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时,-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宁。后逐渐趋持平静,就勤……[详细]
北岙妈祖庙
  位于北岙镇东沙村。妈祖,名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湄州岛。因经常救助遇难渔民,深受沿海人民的敬爱。逝世后,被立祠纪念。其后被敕封为“天妃”、“天后”。该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相继修葺,1929年经村民陈继牛发起维修,增设门厅和两厢。占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两厢、拜亭、大殿等组成。前后三进,五开间,通进深35.8米,通面宽11.20米,悬山顶。妈祖庙虽规模不大,但结构精巧、装饰肃穆,是我省目前妈祖宫建筑中保存较好的一座。……[详细]
志棠建筑群
  志棠建筑群位于龙游县横山镇,年代为明至民国。志棠村位于龙游、兰溪、建德三县交界处,以北面的天池山为靠山,东南以大麦山为案山,模环溪流经西南,建村选址契合堪舆布局。据考证,志棠原名“梓塘”,村前有一口很大的水塘,塘边长有一株巨大梓树,因而得名“梓塘”,后衍变为志棠。据民国《龙游县志》(氏族考)载,邵氏先人于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由寿昌迁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建村历史。南宋时期,北方战乱,迁都临安,大量移民南下,志棠因有狮象昼开夜关之祥地,被移民所看中,纷纷落脚志棠发家兴业,至明代最为鼎兴之时,人才辈出,考取功名,诸多朝廷命官回乡造厅,光宗耀祖,留下不少宝贵文化遗产。志棠古村以花台脚为中心枢纽,世称小街古里,小街巷弄相接,楼宇相通,自古为官商要道,酒肆茶店,药铺杂货,商业繁荣。四周滴水,形成一个布袋口,寓意招宝聚财,肥水不流外人田。古村从3个方向往外扩展,建筑民居村舍,宗祠大堂,遂成……[详细]
好川遗址
  好川古文化遗址位于遂昌县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畲族乡好川村。1997年夏季在好川村东部土名岭头岗的小山岗上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四千平方米,清理墓葬80处,出土石器、玉器、陶器、漆器等计1062件。经专家鉴定,属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在浙西南地区是首次发现,为1997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好川文化与周边的良渚文化、花厅基地、昙石山文化、樊城堆文化、山背文化、石峡文化、肩头弄文化、马桥文化以及松阴溪流域商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自己浓厚的个性特征。它的文化面貌新颖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多元特点明显,因此许多考古家将此命名为“好川文化”。好川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浙西南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新石器时-古的空白。相关介绍:遗址地处仙霞岭南麓的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森林茂密,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可供耕种土地稀少。距县城妙高镇约12公里。属山间低谷丘陵地貌,发源于好川西约8公里的忠……[详细]
146、施家山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家山
  在慈云岭施家山南坡。吴汉月(912~952年)是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之妃,也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吴越备史》卷四载:“夫人钱-,讳汉月,中直指挥使吴珂女也。幼而婉淑,奉文穆王。时恭穆夫人尤宠爱之。夫人善胡琴,性慈惠而节俭,颇尚黄老学,居家披道士服,余皆布绢而已……封吴越国顺德夫人。薨年五十九。”吴汉月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六月,同年八月归葬。1958年发掘,原地原状保护。墓呈长方形,全长760厘米,宽287厘米,高310厘米,分前后两室。前室长260厘米,后室长500厘米,设门两道。门高230厘米,宽173厘米,厚43.8厘米,呈圭状,左右两侧分立方形石柱一根,石柱高172厘米,其上架石门楣,门楣高72厘米。除前后两室的门框用整块青石凿成外,其余全用红砂石板砌成,交接处用榫卯衔接。早年被盗,随葬品所存无几。墓室内的浮雕精致,保存较好。在前室两扇门扉上,雕有对称的两……[详细]
葛云飞墓(含葛云飞故居)
  葛云飞墓(含葛云飞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三泉村黄湾寺北侧,由宫保第和葛氏宗祠组成。葛云飞墓位于石板山的南麓,向南偏东五十度,用石块砌。筑围墙,石板压顶,并雕出筒板瓦。面阔五间,中部三间向内凹进,明间立碑,上刻“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葛壮节公之墓”,正脊刻“忠荩可风”前设祭桌,石板铺地。两梢间向外凸出,与明、次间前室的前沿齐,封以栏板。望柱高2.65米,柱头雕狮子。墓顶堆土,宽7.65米,深7.7米。远处丛山迭起,近处果树葱郁,环境肃穆幽静。葛云飞故居位于萧山区进化镇山头埠村,由宫保第和葛氏宗祠组成。宫保第,建于清代,是葛云飞的诞生之地,现存建筑为面宽五间带两间厢房的二层楼屋。葛氏宗祠,建于清中晚期,是葛云飞的读书地,由门厅、正厅和厢楼组成。葛云飞故居宫保第和葛氏宗祠是民族英雄葛云飞出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地方,是缅怀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两处建筑均建于清代,为典型……[详细]
宁海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宁海古戏台现存约有一百二十多处,多有戏台藻井。其中最精美者为崇兴庙和岙胡胡氏宗祠三连贯藻井、戏台,及以下浦魏氏宗祠和潘家岙潘氏宗祠为代表的二连贯藻井、戏台。单藻井戏台数量更多,也不乏有精美之作。藻井,古代多用于重要建筑上,也常见于戏台之中。在实际功用上,它起着扩音与拢音的作用,使舞台艺术更臻完美。在工艺上采用最精湛的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着重渲染它至高华贵之态。三连贯藻井往往依附在最精美的古戏台建筑中,使其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二连贯藻井也分布在较为华美的古戏台建筑中。三连贯藻井戏台目前在我省其它地方尚未发现,仅宁海三处(另一处为西店镇樟树村孙氏宗祠)。二连贯藻井戏台在宁海尚有10处,而下浦魏氏宗祠与潘家岙潘氏宗祠最具代表性。单藻井戏台全县约有数十处,而以县城内的城隍庙(即王锡桐起义遗址)戏台最为精美。宁海古戏台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历史风貌,集……[详细]
景宁金仙寺
  金仙寺,旧址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鹤溪镇金仙路中段(即景宁农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初名回向寺,旋改崇仙寺。宋咸平元年(998)重建,治平二年(1065)改称金仙寺。1314年建浮图塔于左寺,塔身七层,中空,每层铺木板,楼梯旋转而上,顶置万斤铁顶。明、清间屡加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浮图塔焚于火,铁顶坠地,只剩塔身,光绪后殿宇倾圮,现无存。殿堂于20世纪50年代改建农场,如今仅存“放生池”一口,后殿靠山一处残墙仍依稀可见,还有小量的柱石与断头石板在遗址四周。如今,金仙路原寺院四周大片农田及山地,被新建成景宁气象局和“金农”居民区,远远看去是一片现代繁华都市景象……民间传说景宁金仙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1314年建浮图塔于左寺,塔身七层,中空,每层铺木板,楼梯旋转而上,顶置万斤铁顶。明、清间屡加修建。1952年,金仙寺塔在风雨中倒了,结果压死了很多居住在塔……[详细]
150、富义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富义仓
  富义仓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由三进院落、三排仓房组成。为时任浙江巡抚的谭钟麟负责,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建成于光绪十年(1884),为大运河沿岸现存的著名古粮仓之一,与北京“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仓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富义仓讲解词游船驶过御码头我们会看到运河的一段支流,它叫胜利河,大家看,就在哪里,河上的桥是2006年重新翻建的华光桥。大运河与胜利河的交汇处华光桥的旁边,左右逢源的这块古建筑群就是大江南北有名的富义仓遗址。富义仓坐落在杭州拱墅区偏南的一处风水宝地上,这是座清朝时期营建的,那时的水运尚很发达,特别是江南一带进京的贡粮,大多数都由大运河漕运运至京城,所以,运河两端京杭两地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储粮仓,像离通州最近的北京内城东直门内就有:北新仓、南新仓、新太仓、禄米仓等国字号的粮仓,至今那里很多胡同还以粮……[详细]
151、八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咏楼
  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原名玄畅楼。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登玄畅楼》、《玄畅八咏》诗、《八咏》诗等,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八咏楼自创建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中,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唐代的崔颢、严维,宋代的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孟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了不少绘景抒情的诗文名篇。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了《题八咏楼》诗。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期间,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塘革命烈士陵园
  金塘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舟山本岛西南部风景秀丽的金塘岛大丰与山潭交界处东风岭。走进革命烈士陵园,这里显得安静而肃穆,为解放金塘和保卫金塘而英勇牺牲的144位人民解放军官兵的忠骨就埋葬在纪念塔的四周。金塘革命烈士陵园南北长4.5米,东西宽3.7米,革命烈士纪念塔底座占地面积26.5平方米,塔身高12米,塔上置五角星塔刹,塔身正面镌“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金色大字,背面刻有碑文,记载着解放金塘岛的经过。1949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夺取全国解放事业全面胜利,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为解放舟山群岛,拔掉这颗国民党在舟山定海以西最大的钉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决定攻打金塘岛,铲除据守金塘岛的国民党第七十五军之一0二师和军属炮兵营,为攻打舟山本岛作准备。1949年10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第六十六师之一九六团、一九七团、一九八团和六十四师一九0团共四个团的兵力为登陆突击梯队,第六十五师一九四团为预备队,待机参战,对……[详细]
153、拱宸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宸桥
  拱宸桥位于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m,合大孔的1/15.8;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桩基础结构,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据《古今图书集成·杭州桥梁考》和康熙《杭州府志》载,由明末商人夏木江所倡建。此桥在清代几经毁坏重建。顺治八年(1651年)桥身曾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率捐筑,云林寺的慧辂竭力捐募款项相助。雍正四年(1726年)右副都御史李卫率属捐俸重修,把桥加厚2尺,加宽2尺,并作《重建拱宸桥记》。同治二年(1863年)秋,左宗棠率湘军及“常捷军”向杭城的太平军猛攻,由于拱宸桥桥心设有太平军堡垒,经战火洗劫,桥……[详细]
《民族日报》社旧址
  《民族日报》旧址为晚清时期宗祠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939年元月5日,《民族日报》在此创刊。《民族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的,实际上是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爱国抗日宣传阵地,其创刊誓言、办报原则、宣传策略坚守我党团结抗战的正义主张,其发行量和发行面是国民党《浙西日报》的3倍,被誉为浙西抗战的一面旗帜。旧址曾一度成为中共浙西特委的秘密住地,领导各地区开展党的工作。《民族日报》的作用和影响,刺痛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神经,1940年夏、1941年12月,浙西行署两次下令改组《民族日报》社,大肆搜捕报社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先后有19名地下党员和新闻工作者被捕,12名遭杀害,血染报旗。1945年10月,《民族日报》停刊,历时6年10个月。报社设在於潜鹤村何家祠堂。从创刊到休刊,前后不到七年,而和日寇、汪伪汉奸及国民党投降势力斗争最激烈、最残酷的五年是在鹤村渡过。有十九名……[详细]
西栅乌将军庙
  在乌镇市河西岸剧场北面,原来有一座古庙,叫做“乌将军庙”。庙内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如今,庙已不存,而那棵银杏仍然巍然矗立。这棵树又高又大,要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古朴苍劲,远在在十里外就可以望见树顶。古人有诗云:“从祠日暮鸦呼群,访古人说乌将军。将军遗迹不可见,一棵大树撑青云。”讲的就是这棵树。说起唐代古银杏树,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祠日暮鸦呼群,仿古人说乌将军。将军遗迹不可见,一棵大树撑青云。这是古人参观乌镇唐代银杏胜迹时留下的诗句。在乌镇市河西岸,剧场北面,原先有座古庙,叫做“乌将军庙”,庙内有棵古老的银杏树。如今,庙已经不存在,而银杏仍然参天耸立。这棵古朴苍劲的银杏树,又高又大,三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十里外就可以看见树顶。茅盾曾在《可爱的故乡中》写道:“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镇上古迹之一由唐代银杏,至今尚存。”说起这棵银杏,又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1000多年前唐宪宗元和年间,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