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文物古迹介绍

421、华祖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祖庵
  华祖庵位于城区东南隅的华祖庵,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华祖庵始建于唐宋年间,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8600平方米,庙祠内外双狮雄踞,古木虬枝盘空,殿宇辉煌,肃穆庄严,神医塑像,热诚慈祥倔强飘逸,神采奕奕,这里陈列着大量的医史文献和文物展品。西偏殿内,数组彩塑腊像,配以灯光布景,引人入胜。东院修竹门,华佗自怡亭翘首昂然,亭悬楹联曰:“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这对华佗一生写照是多么确切,穿过庙祠就是他的帮居,元化草堂立于高台之上,东厢名“益寿轩”。西厢“存珍斋”为其当年的药房和看病的地方,分别系挂着中国历代名医画像和其乡土别传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题词和绘画。整个院落迥廊相接,松苍柏老,竹翠梅寒,绿阴沉沉遭到庙祠相映后辉。绕过画廊,进入古药园,被垂柳吊槐覆盖下的药池,晶莹绿泛,至善水榭与曲桥玉立其间,碧影波光……[详细]
霞潭古建筑群
  霞潭古建筑群(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其中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三栋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原为中共旌绩县委驻地之一。1945年,旌绩县委机关以此为基地,开展军事活动及群众工作,领导游击战争,对研究霞潭红色革命历史,有很高的文物价值。邹峨新宅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平方米。一进三开间,单层,三和土地坪,人字顶,青瓦,整体无雕饰。外墙用红砖垒砌,右侧为厨房,已有部分倒塌。该宅曾是旌绩游击队居住场所,门口的空地是练兵场。邹柏林宅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4平方米。一进三开间,单层,三和土地坪,人字顶,青瓦,整体无雕饰。外墙用红泥垒砌,左侧为厨房,已部分倒塌。厨房左侧有42平方米的附属房。曾为旌绩游击队居住场所,门口的空地是练兵场。霞潭造纸坊位于板桥头乡庙山村霞潭自然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0平方……[详细]
明中都皇城
  明中都皇城,又称明中都紫禁城、明中都皇故城、凤阳明故宫、凤阳紫禁城等。明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朱元璋诏以家乡临濠府(洪武七年更名凤阳府,今安徽省凤阳县)为中都。集全国名材和百工技艺、军士、民夫、罪犯等,近百万人,经过六年的营建,到洪武八年四月,突然以“劳费”为由罢建。然而此时,一座宏伟豪华的都城已经屹立在凤阳大地之上。中都皇城是最里面的一道城,周长3.68公里,平面近方形,规模较北京故宫大一万平方米。城墙“高三丈九尺五寸,女墙高五尺九寸五分,共高四丈五尺四寸五分”。每边城墙开一门,南曰午门、北曰玄武、东曰东华、西曰西华。皇城之外二道城禁垣,周长7.85公里,平面呈长方形,“砖石修垒,高二丈”。每边城墙亦开一门,南曰承天、北曰北安、东曰东安、西曰西安。两城的东、西华门和东、西安门,位置皆设在东西两墙的南部,使得宫阙在守卫上更加严密。中都建有内、中、外三道城。外为中都城,周长60余里,开……[详细]
424、三元洞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洞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矶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素为江南天然胜景之一。三元洞得名有二: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而得名三元洞。另有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提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三官洞。2010年11月9日,三元洞被公布为马鞍山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外东南北各10米,建设控制地带:本体外东南北各20米。交通位于采石风景区内,火车站乘游1路公交车前往。……[详细]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此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向海内外开放。据《二野大事记》和二野司令部《阵中日记》记载:4月15日二野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0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号召部队:“用最大力量,进行渡江作战准备和加政治思想工作”。4月17日,刘、邓向西线部队下达了于21日开始渡江作战的命令,决定所属三、四、五兵团渡江的部署。4月19日,……[详细]
东门渡官窑址
  东门渡古称符里镇,三国东吴时建镇,位于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村,境内的东门渡官窑,建于皖唐至北宋时期,是最早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包括小山、营盘山、康王山、-地、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陶瓷堆积厚达10余米,遗物主要有容器、动物造型、砂质碾槽、陶楼、蓬花钵、舀子等。“古窑址”与境内的“万佛塔”、“宝鼎庵”、“符川观”、“登亥井”、“百门潭”及“营盘山”、“康王山”等名胜古迹相映成片,与花桥镇沿山村南村的宋代9座古窑群遥遥相望,距新丰林场甚近,可建成集旅游、观景、购物为一体的休闲观光中心。东门渡窑址,为五代-宋窑址,位于花桥镇东门渡行政村,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渡窑址分布范围包括-地、康王山、营盘山、小山、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窑址表面存有大量烧造残片,发现有青釉碗、钵、盏、灯盏、执壶、……[详细]
多宝庵塔
  多宝庵塔,时代为北宋。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六角形,原有9级,第八、九级早年已毁,现存7级,残高21.6米,底层边宽4.4米,高3.9米。以上各级逐层收缩,呈锥形。多宝庵塔为平面六角形,楼阁式造型、大砖结构的空心塔,现存7级,残高计21.6米。基层每边宽4.4米,高3.9米,各级宽、高逐层缩小,呈角锥形。第七层(即现在的顶部)每边宽3.1米。塔身正面向西,基层有塔室,室门为圆拱形,高3.3米。室内地平面随塔壁转折同为六角形,其每边和角的上方都有仿木作斗拱,承托着叠砌穹窿顶。室内原设置有佛龛、佛像,于“文革-”期间毁去。塔体外部的各级平座(塔檐),均系平砖叠砌挑出,下承以砖雕斗拱。塔心(塔桩)和塔壁(外层)之间,有50至80厘米宽的砖砌梯道,沿梯可盘旋登上塔顶。 《六安州志》(清同治本)载:“多宝庵在北门外街东。内有塔,传为尉迟恭监造,贼毁其巅数尺。先年掘地得古钟,观其所载年号,知为唐之药寺。……[详细]
金寨县列宁小学
  金寨县列宁小学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基村境内。民国19年(1930年)春,苏维埃政权创办。校匾为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创办时有4个教学班,1个早晚识字班,适龄儿童和成人均可免费入学。教师4人,学生百余人。学校由苏维埃政府管理,校长由乡苏维埃主席兼任,共青团支部受委托领导学习工作,成立学生公社,下设总务、教育、卫生、宣传、音乐5股。学生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参加劳动,站岗放哨,开展政治宣传活动。吴尚慈、周百莲均在宣传活动中不幸被捕,英勇牺牲。民国21年秋,国民党军进犯大别山,列宁小学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红军长征,校舍被焚,仅存前幢瓦房6间。农民程德燊(音:shen)和周百龙机智地保存了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校匾。1957年,瓦屋基小学与四道河小学合并,迁入列宁小学旧址,复名为列宁小学。1961年,该校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附设初中班。1978年,六安地区革命委员会命名学校为六安地……[详细]
429、天寿寺
天寿寺
  天寿寺大圣塔位于广德县城迎春街北侧。1956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寿寺大圣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天寿寺创建于唐代天佑年间(905年左右),塔随寺名,故称天寿寺大圣宝塔。该塔初建五层。宋元符二年(1099年)塔为火焚,元符三年至崇宁四年(1105年)重修建成七级浮屠,体形高大,属江南楼阁式建筑,砖木结构,挑檐窜角,角悬风铃,高31.34米。明万历35年(1607年)和清康熙七年(1668年)又两次修葺。光绪26年(1900年)毁于火,仅存砖砌塔体。1983年10月,发现一“地宫”。“地宫”为砖砌直口坑,深110厘米,正方形边长32厘米。宫内有石碑一块,刻记塔之渊源。1986年重修。复修后的大圣宝塔基本保持了原来特点,七级六面,六角飞檐,铁链式塔顶,总计高42.8米,塔基面积46平方米,青砖铺地,各层檐角悬挂风铃,风拂铃摇声声悦耳,七级浮屠再现风光。塔内有转梯可登顶层,……[详细]
林散之墓
  林散之墓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街道牛渚社区采石风景区林散之艺术馆内,采石风景区大门右侧约80米处。1989年林散之先生辞世后,与其妻合葬于马鞍山市采石镇的小九华山。1996年马鞍山市政府投资将林散之夫妇合葬墓迁入采石风景区林散之艺术馆内的“江上草堂”之左,建成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中间是林散之先生和夫人盛德粹的合葬墓,墓体用黑色花岗岩砌成,墓形为印章样式,正面刻有启功先生书写的“林散之先生之墓”碑,背面刻有墓记。墓园最高处用花岗岩砌成半弧形照壁,赵朴初先生在上面题写了挽词“雄笔映千古,巨川非一源”。墓园在建造时保存了原有的名木古树,依地就势,阶梯布局,显得十分自然而不失庄重。现该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散之,自幼喜欢书画。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详细]
431、希范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希范堂
  希范堂位于黄山市黄山区永丰乡岭下村。是清朝官员、著名抗法英雄杜冠英故居。希范堂建于清光绪11年(公元1885年)间,距今有120多年历史,2004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范堂主体建筑三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左右两边有厢房,后进为3间走马楼。堂内的斜撑、雀替、梁托等均雕有龙凤、狮子等飞禽走兽和花草图案。后进正面均用格子门构成装饰,门肚板上刻有家训名言,均为劝导世人训诫子孙箴言警语,富含-哲理。前厅中堂悬有一块金面匾额,上 书--“希范堂”3个遒劲行楷大字。该堂正面宽18.8米,进深29米,檐高8.2米,建筑面积728.12平方米。杜冠英,原安徽太平县泾阳卓村(今属黄山市黄山区)人。1885年3月,法国孤拔率远东舰队进犯镇海,冠英与守备吴杰亲自指挥,督战数昼夜,击沉法军“纽回得答拉克”舰2艘,旗舰“巴麦尔”号也中弹多发,孤拔身受重伤,狼狈逃窜。清廷衔赐杜冠英“奋勇可嘉”匾……[详细]
432、共姬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共姬墓
  【共姬墓(皇姑墓)】位于淮北发电厂内的王姬山南坡。此墓覆土成阜。俨如岗峦,墓地周长324米,坡高60米,占地面积10余亩,其坟下有:“周宋共姬之神道”和“宋共姬墓”碑。“0”初期被砸坏,今无存。墓室的外廓南墙、西墙和部分东墙曾被挖开取石,在距墓室南34米的土层中发现一道东西方向12米长的1米见方的大石砌。在该墓已出土的墓石上发现有带字的墓石数十块,书体均系隶书。从墓葬结构及墓字石的书体考证此墓为汉代大型墓葬,并非共姬墓,但也可能为叠墓,上为汉墓、下为共姬墓。1966年发现带有“吕朱笔”、“看皿宋石”、“山阳玉敬”等墓字石5块。1968年2月14~16日发现有“国王季”、“山阳”、“梧李高”、“山阳文小”、“鱼目”等墓字石8块。1975年7月4日相山公社文化站在西城大队农民家中发现“山阳荫伯子”、“砀张石”、“文阳”、“山阳斋文石”、“郡戌式张沛石”、“杨田伯”、“山”、“国王季”、“须陈”……[详细]
方士载宅
  方士载宅建于明中叶,为许国府邪的部分遗构。坐东朝西,凹字形平面,一进二层,面阔13.94米,进深8.65米。大门开在左侧,两傍为廊房,中央为天井。山面穿逗式梁架,月梁雕刻华丽,双步梁端雕饰的构图下面用两朵小云承托上部的大云,有的大云前后两端作尖状。三架梁上立有脊瓜柱承托脊檩,两侧置雕花叉手,整个形状很像一条飘带。不用平盘斗时,脊瓜柱下端咬杀成鹰嘴形。1987年,曾按原样进行维修。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被辟为建筑史陈列馆。位于县城向阳路,原系明万历大学士许国“阁老府”的部分遗构。砖木结构三开间楼屋,面阔14米,进深8.65米。宅中为厅堂,两边为住房,前临小院,后背为马蹄形回廊,右侧为楼梯间,左侧为后门过道,中间为小天井。该宅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底层较低,复盆础梭形柱,月梁、密栅,窗扉外另设窗栏,置荷花柱,净瓶荷叶栏杆和方格栏板。楼上另起构架,中间为抬梁式,山面为穿逗式。金柱下端置莲……[详细]
郑之珍墓
  郑之珍墓系明代剧作家郑之珍夫妇的合葬墓,墓建于明万历壬子(1612),位于渚口乡清溪村西北三里的圣堂坞山坡上,依山面水,座西朝东,整个墓地呈椭园形,直径长14.7m,宽8.7m,占地142.6㎡。整个墓地分墓冢、祭坛、拜台三部分,墓冢直径4.4m,宽4m,墓冢后靠墙围处有高1.47m,宽0.64m,墓碑一块,阴刻碑文“明痒生高石郑公讳之珍夫妇墓”冢前祭坛及二级拜台,益附台阶,可拾级而上,皆用碎石片铺砌而成,冢前祭坛部分嵌有宽1.4m,高1m的墓志铭一块,阴刻铭文二十四行,详细地记载着郑之珍“生于正德戊寅九月二十四日,殒于万历已未正月初四,享年七十有八“及郑氏生平事迹,铭文为郑之珍之婿河南按察司知事进秩修职郎叶宗泰撰。墓地居高临下,气势开阔,墓墙四周松柏竞茂,枝枝交映,郁郁葱葱,高雅清幽,使古墓更显得庄重肃穆。虽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剥蚀,却依然完好,尤为难得的是墓志铭亦安然无恙,以无可辩驳的……[详细]
胡适故居
  胡适故居在上庄村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正屋南向,砖木结构,二进三间两厢,“回”形通转楼。占地20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门面二柱单门一楼式,上嵌砖雕等。前庭有天井,两旁有厢房,楼上为“通转楼”,楼下是堂屋。后进为内庭,栏板隔扇,精雕细刻,梁托上一对荷花仙子栩栩如生,门窗上饰以兰花雕板,出自胡开文墨庄制模高师胡国宾之,返映出胡适“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浓浓乡土之情和立出风格。辟为庵堂。大门前和正厅上各悬着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的“胡适故居”直,横两块黑底金字牌匾。厅内摆设如旧。门前黑底金字“胡适故居”横额,下挂胡适中年画像,两旁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东西分列茶几、靠背椅,壁间挂胡适直系亲属图表。胡适先生当年结婚用的房间里,西部是胡适与江冬秀结婚房间,房内有木床、桌、椅、橱、凳等。特别的是一张“月宫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