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高虎脑战斗遗址群
  高虎脑战斗遗址群(含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戏台下厅堂红军宿营地、万年亭红三军团战斗司令部遗址及标志牌、大岭隔红军战场遗址战壕、蜡烛形红军战场遗址、红军将领陈阿金烈士墓)第五次反“围剿”第三阶段期间,以彭德怀军团长和杨尚昆政治委员率领的红三军团(下辖四、五、六师),在广昌为保卫中央苏区,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激烈的殊死大搏斗,这就是著名的高虎脑战役。长达一个多月的高虎脑战役是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激战,为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的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高虎脑万年亭战斗——史称“长征前夕的激战”。1934年7、8月间,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红军实行“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红三军团,红34师、红15师奉命在广昌县南部20至40公里境内的大寨脑、高虎脑及万年亭设防,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搏斗。一个余月的阻击战使国民党军伤亡6000余人,红军伤亡近2000余人,有效地打击了由广昌向石城、瑞金进犯的……[详细]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位于茨坪店上村。为了加强根据地内的防务,确保后方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刚刚成立,就在政府内设立了防务处,军事部长张子清兼任处长。此后,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深入,同年7月,在防务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茨坪的店上村。防务委员会成立后,经常召开根据地内各县负责人的联防会议,布置检查各地的防务工作,组织根据地各县的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站岗、放哨,检查进出根据地人员的路条,严防敌人的暗探搞破坏活动;动员各县暴-动-队、赤卫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在根据地建立递步哨,负责通讯联络;动员群众筹备军需物资,修筑哨口工事,储备军粮,建设红军医院,筹建造币厂、被服厂、硝盐厂,还定期调派人员守卫五大哨口等,为确保根据地安全和发展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做了大量工作。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湘……[详细]
山口瓷窑遗址
  在孤江河畔的潭头村山口村小组的东南侧,有一处较大的陶瓷遗址,据史料记载,早在元代这里的先民用智慧和烈焰铸就了陶瓷之乡,这里的瓷具温润如玉,素有江西陶瓷之父之美称,当地一直流传这么一句古谚:先有山口窑,后有吉州瓷,再有景德镇。 山口瓷窑遗址位于山口村南侧。该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瓷土原料和燃料也很丰富。瓷器产品由水路顺流载入孤江,经吉水县驶至吉安县的张定渡进入赣江。据史料记载,山口瓷窑创烧于南宋,发展于元初,元末停烧。山口窑址堆积高大,形同山丘,瓷片堆积层厚达几米,露面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该窑东南侧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的平坦地面,与窑堆物毗连,似为制瓷作坊。山口瓷窑所烧瓷器,彩色较多,酱褐、青釉色、白色、青灰和黑色。器形、色彩和烧法与永和州窑、宁都东山坝窑相似,造型、釉色颇具晚唐瓷特征,但青釉瓷似宋代烧法,而印花纹饰以双鱼纹最为常见,当属元代典型装饰花纹,故有江西陶瓷之父一说。当地一直流传这……[详细]
饶娥祠址
  饶娥祠,又名饶娥庙、娘娘庙,位于乐平市区偏南18公里泪滩村东侧。祠长十丈、宽三丈,坐西朝东,面临乐安江,东濒虎山潭。是祭祠唐朝孝女饶娥的庙宇。祠内设有饶娥娘娘神位。祠前有一罕见古桂,树大叶茂,金桂飘香,人称:“娘娘伞。”祠前原有一方高丈二的六方七级石塔、钓鱼台、十八罗汉古迹。祠现仅存三丈见方的前半截遗址。神钟、石塔毁于1966年,仍可见遗物、遗迹。 相传唐宝应王寅年(762年),有位14岁的农户闺女饶娥,常织葛,性格懿静,深为乡亲喜欢。有一天,其父饶绩去对岸伐樵,因狂风骇浪把船颠翻,溺水身亡。饶娥闻汛,悲痛万分,在江边滩上痛哭号泣三昼夜,嗓干声咽,血泪满滩,故人们称此地为泪滩。在乡亲们帮助下,饶娥安葬了父亲,后终生未嫁。 饶娥孝烈动天,广为传颂,后人为纪念她,塑像立祠。据同治版《乐平县志》载:唐大历五年(770年)于长城乡泪滩里立庙,始称孝娥祠。历代文人学士如唐文学家柳宗元、宋……[详细]
新余崇庆寺
  自古以来,江西新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既有着比建县更长的佛教传播史,又产生了悠久的佛教文化传统。随着佛法东渐,佛教在赤县神州遍地开花,新余地区也沐浴在法雨兰香之中,以致高僧大德、法门龙象相继而起,名山古寺、宝刹禅林凌云烁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饱经沧桑的千年古刹——崇庆寺。崇庆寺原位于新余县城西门外百步许(即今新钢总厂苗圃内)。隋朝大业(611年),邑人唐兴舍宅为寺,名唐兴寺。宋开宝(968-976年)间改为安和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赐“崇庆寺”额。因近龙泉,故称龙泉山。元代中后期,崇庆寺进行了维修。诗人傅若金在他的两首纪游诗中,盛赞新修的崇庆寺“绀柱明蛛网,青莲映玉台”、“半岭晨飞锡,诸天昼夜花”的庄严妙景。元末壬辰年(1352年)寺庙毁于战乱。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前天王殿、大雄殿、后毗卢阁、花雨台、左右钟鼓楼。东接兰堂书社,西枕木鱼山冈,最为一邑之胜……[详细]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建于清末,是一栋赣南较为特殊的“一进两堂三横”式不对称传统民居建筑。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由于都县宽田乡迁驻黄麟乡井塘村新屋组。瞿秋白在此组织了中央苏区最后一次文艺汇演,史称“井塘汇演”。项英、陈毅、毛泽覃、陈潭秋、何叔衡、刘伯坚、邓子恢等和当地军民一起观看演出。井塘汇演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汇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1935年2月上旬,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离开驻地迁往禾丰镇黄泥村。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是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关,是留守红军从掩护主力红--移的正规作战到分兵游击作战过渡时期的关键物证,是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政治中心和苏区军民一段时间内的希望所在,为保卫中央苏区,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9年10月7日……[详细]
杨赓笙故居
  杨赓笙故居,始建于1933年(中华民国22年),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石钟山西南角,距离湖口县老县委党校不远,相传叫“面城居”。“面城居”做为历史遗迹已修葺一新,由于以前没有对外开放,只能透过院墙,隐约看见它大致的模样。2018年江西省公布的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口县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榜上有名,杨赓笙故居就是其中之一。湖口县为大力弘扬杨赓笙先生、杨叔子院士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崇高奉献精神,2018年起正式启动了对杨赓笙故居的保护修缮工作,历时一年多,2019年4月29日,杨赓笙故居暨杨叔子院士事迹展正式建成开放。杨赓笙故居暨杨叔子院士事迹展建成开放,将成为湖口县当地党员干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党性锤炼的重要场所,人民群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的重要阵地,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文化、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填补了以杨赓笙为代表的湖口籍历史文化名人一直以来“有史无馆”的历史空白,也为湖口县……[详细]
御窑遗址博物馆
  景德镇御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原御窑厂遗址内,御窑厂是明、清时期专为宫廷生产御用瓷器的所在地,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据清乾隆二年《浮梁县志·建置·景德镇厂署》记载“御器厂建于里仁都珠山之南,明洪武二年设厂制陶以供尚方之用”。考古资料表明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在元朝原浮梁瓷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1643年明王朝覆亡,御器厂为清政权所有,改称为御窑厂,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御厂制度结束。它是我国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为精湛的官办瓷厂,在长达近六个世纪的时间里,为“天下窑器之所聚”,荟萃着无数陶艺精英和能工巧匠。生产烧制出了数不胜数的精美绝伦的瓷器,目前,海内外拍卖价格最高的瓷器大多出于此。2004年,因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和窑炉遗迹,考古成果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获田野考古二等奖。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御窑厂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再现往昔的……[详细]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旧址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是萍乡红色旅游重要景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西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今安源广场东侧。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胜利后,工人俱乐部部员增至12000余人。为切实保护工人的利益,发展经济事业,1923年2月7日,成立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并设门市营业,易礼容任总经理,后由毛泽民接任总经理之职。消费合作社资金来源,由俱乐部拨出专项基金和在俱乐部部员中招股,给每位认股者发放石印股票作为凭证,定期进行分红。消费合作社主要经营兑换银钱和贩卖日常生活物品业务。由于货物价格较便宜,凡是持有购物证者可到合作社购物,因此很受工人欢迎。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经济事业组织,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股票是我党领导金融事业的最初尝试,为0开展经济工作,训练管理经济的能力提供了经验,也培养了金融人才。曾在安源从事经济工作多年的毛泽民,后来担任……[详细]
470、大观塔
大观塔
  大观塔座落在县城南郊锦江河畔状元洲对面。大观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塔高46.53米,七层八角,每层四门,屋顶悬如覆釜。青砖结构,内砌夹墙巷道,有石级盘旋而上,可至塔顶。清嘉庆刘丙在上高任知县时,曾在大观塔燃长明灯,“上烛重宵,下照百里”,日夜不息,且有专人守护。燃灯之,据说是建观塔后一段时间,上高不仅“科弟”者“迈逾往昔”,而且上高人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亦超过建塔前。大观塔建成近二百年,历经沧桑,仍坚固完好。若春秋佳日,晨光夕照,塔影横斜;蒙蒙雨日工资,则云烟缭绕,情趣别致。建塔以来,登游者不断。清县令谈有本登游大观塔吟咏:“大观塔峙锦江流,佳节重登忆旧游。。。。。。。万家楼”。可见期流连忘返。在大观塔登高远望,敖山锦水,城廓村野,尽收眼底。大观塔“为一县之大观”故名。现大观塔正门上有石刻横额“大观塔”三字,为范元杨手笔。1983年8月29日公布为县保单位。可开发的项目有:在……[详细]
瑞金武阳暴动遗址
  1930年4月3日傍晚发生的安治暴-动为全县树起了第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武阳暴-动队也纷纷要求暴-动。因暴-动队还缺少武器弹药,暴-动时机尚未成熟。恰在这个时候,县党组织派人送来情报,说县城大奸商“隆源号”的3条货船将经武阳到瑞金,船上载着赣州采购来的油盐布匹,还有几个家丁持枪押运。当夜,暴-动队在杨斗文的指挥下,分散埋伏在武阳陈埠村外河岸上,半夜时,3条船进入了伏击圈,杨斗当空一枪发出行动信号。两岸农民数百人呼喊着冲向货船,打死打伤了押船的家丁,并将货船上的油盐布匹等战利品运回了武阳。这一战,暴-动队获得了4支长枪,1支短枪。后来又用缴获的物资换回了十几支长枪。1930年4月28日,武阳暴-动队主力200余人,在队长杨斗文、党代表杨世沂的率领下,奔袭武阳圩。镇压了两名民愤极大的土豪,其余被捉来的土豪劣坤戴高帽子游街示众,群众无不拍手称快。接着,武阳乡召开了农民协会成立大会,还将打土豪得到……[详细]
杨村燕翼围
  杨村燕翼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县,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为杨村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燕翼围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墙上布满火枪眼,东南西北四座炮阁交相呼应,可形成无射击死角的火力网。进围内须经过唯一的围门,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楼上有米仓,院内有水井。相传,墙面是用糯米粉、红糖和蛋清搅和粉刷上去,没东西吃时,可剥下来用水煮充饥。墙根离地约1尺多高处,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来排污水的。进围门后,只见此楼分为四层,每层有34个房间,各层有骑楼回环相通。卧室、仓库、过道、回廊、门窗、楼梯等多变而又统一,疏密有致、通风讲究、采光合理。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防御得当,打起仗来是碉堡,放下土炮是居家的多功能建筑,充分体……[详细]
叶挺指挥部旧址
  叶挺指挥部旧址位于南昌市苏圃路1号南昌二中校园内,建筑保存完好,旧址占地面积402.25平方米。叶挺指挥部旧址是一座平面布局对称的工字形楼房,两层砖混结构,座北朝南,外墙为青砖绵砌的清水墙,屋面为木人字梁结构,上铺传统小瓦。叶挺指挥部旧址建于1925年,为心远学校教学楼。1927年7月下旬,叶挺率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九江来到南昌,将师部设在这里。7月30日下午,叶挺在这里的二楼会议室召开全师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南昌起义的决定并布置了战斗任务。起义胜利后部队改编,叶挺任第十一军军长,这里便成了第十一军指挥部。起义军南下广东后,这里仍为学校。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人民政府将旧址内两间教室交八一起义纪念馆布置陈列并管理使用。1982年文化部以(82)第569号文批复同意叶挺指挥部为“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之一。叶挺指挥部旧址对纪念、宣传八一起义……[详细]
会昌翠竹寺
  翠竹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会昌县富尾老庙下,翠竹寺香火旺盛,不少信徒都给香油钱。庙会每年大年初一,岚山岭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游客,爆竹声声烟锁寺,红花绿树喜盈盈。旧时的会昌庙会,其场面之隆重前所未有。赣州、宁都、瑞金、兴国、于都、寻乌、安远及福建武平、广东梅县等地的客家百姓,都闻讯赶来。县城内更是盛装庆典,不仅县城各商号、店铺、客栈各业早早做好准备,而且乡下的男女老少都纷纷涌向县城观礼。从七月初五日起,逛庙会的人便川流不息,络绎不绝。七月初六,人们进入县城南门开始活动,人们高擎万民伞和功德幡,各色彩旗迎风招展。整个队伍长达近百米,吹吹打打,浩浩荡荡。观众人山人海,各家商号、店铺都烧香放鞭炮。那些阔气的大商号燃放鞭炮不是论多少串、多少盘,而是多少担(用箩筐装)堆在商店门口像烧草木灰似的,整条街道震天动地,硝烟满街弥漫,吹鼓手们昼夜不停地吹吹打打,一直喧闹到次日黄昏落日。翠竹寺 地址: 江西省……[详细]
樊城堆遗址
  位于樟树市区西南约24公里刘公庙镇庙下村东侧,雌溪上游。据清同治九年《清江县志》记载:“樊城樊将军旧宅”,因以得名。1975年,在距该遗址几公里的横塘村出土了著名的商代龙足虎耳青铜鼎后,樟树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扩大调查范围时发现了樊城堆遗址。后来,通过樟树市博物馆、江西省文物工作队、广东省中山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先后三次发掘,出土文物丰富,遗址的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到商周时期。它的文化面貌,不但与樟树市境内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属同一类型,与新余的拾年山、九江的神墩、永丰的尹家坪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也属同一类型,并且与湖南东部的岱子坪、广东北部的石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有许多相同之处。可见,它是一支分布在赣江中、下游,并与湘东、粤北有联系的原始部落。考古学者称它为“樊城堆文化”。该遗址高出周围稻田1至3米,南北长124米,东西宽101米,周长380米,面积1.2万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至4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