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郑作民故居
  郑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中将副军长,革命烈士。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和副师长等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守卫战,屡立战功。1940年1月,于桂南会战中奉命由贵州驰援南宁。临行立下遗嘱,安顿家事,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所部抵广西昆仑关军事要地后,即指挥官兵构筑工事备战。后以左翼为日军包围,奉命转移。为阻止日军追击,亲率一个团进行掩护。后遭日军重兵包围。2月3日,指挥部队反击突围,于激战中牺牲,时年38岁。他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中将副军长,蒋介石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详细]
长沙古开福寺
  古开福寺坐落长沙城北。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为禅宗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寺院。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内外16景。明代文人李冕曾题诗《开福寺》赞曰:“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闲庭”。千余年来,开福寺历经兴衰,多次改建重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清光绪年间重建。1994年开福寺被定为比丘尼修学道场,方丈能净法师利生为怀,志存兴复,对开福寺进行了大规模修建,新修了僧堂、放生池、清泰桥、钟鼓楼等;维修了大雄宝殿、讲堂、禅堂、念佛堂、摩尼所、斋堂、,客……[详细]
陈荣信商行
  陈荣信商行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沅江路,此为洪江古商城中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经商发家的张道士修建。光绪初年,江西商人杨和继在此经营木材、布匹等,民国11年(1922)由洪江首富陈荣信购下并继续用作商行。此为以“窨子屋”为主体建筑的院落,由正房、东西配房及厢房组成。屋外有厢房、楼梯间及庭院。封火墙高11.16米,厚0.40米,敷以石灰砂浆,外面四周又以青砖墙转护,形成夹墙通道。封火墙东西长24.77米,南北宽14.37米,正屋横排居中,东、西两端为配房,两侧建厢房连接,成为并列两进式布局,组成两个天井,东头北向开八字院门,直通东侧天井。正屋坐西向东,为单檐木质穿斗梁架结构的两层楼房,面阔3间。二楼一进为库房,二进为走廊,一楼住人。屋面施小青瓦,梁架结构均为穿斗式。挑梁用料较大,置鼓形素面八方石础。楼房后层高3.94米,二楼空间高3.45米,通高9.9……[详细]
石门文庙
  石门文庙始建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丞刘登鼎领衔重修文庙。庙分三进,按中轴线对称布局,横同各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原址(今药材公司)继迁今地。由于历史数百年,文庙屡遭破坏。1983年县0决定将文庙移交文化部门管理、维修,1984年5月县0将文庙列为石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余年修缮,重建状元桥,修复钟、鼓楼,东西庑房。1999年,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石门召开前夕,重建棂星门,修复石雕栏杆,并将梁柱门窗重新彩绘,今天,文庙焕然一新,雕梁画栋,与室里陈列相映成趣,飞檐琉瓦与庭院绿荫相得益彰,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孔圣人铜像,矗立大成殿前,蔚为壮观。今日文庙,规模宏伟,格局谨严,雕梁画栋,陈列丰富,实为观光游览,求知长识的佳境胜地。石门县历史文物陈列石门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石门人民在这块富饶和神奇的土地上开垦耕作,……[详细]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
  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军兵工厂旧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和万坪镇。1934年12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军区迁到塔卧后,在塔卧涂家台办起了临时修械厂,厂长是当时能造步枪的铁匠马立盛,政治指导员曾陆生,经理田端武,管理员周锡鹏,工人来自红军和当地的铁匠、木匠,共50多人。1935年春,红二、六军团从慈利缴获敌保安团兵工厂的两台车床和一些原材料,俘获 40多名兵工人员,连同涂家台修械厂迁到龙家寨多士坪,扩充为兵工厂,共380多人,厂内设有红炉、翻砂、修理、木工等车间,主要生产刺刀、火药、子弹、炸弹、手榴弹和0零件,修理和组装一些0。厂里还有负责保卫的警卫连,共50多人,连长朱曹文。工厂原材料的来源,一是缴获战利品;二是收购破铜废铁;三是发动学生、儿童收捡弹壳;四是设法从白区采购。1935年1月至4月,约生产刺刀450把,子弹22500发,修理长短枪2700支。工厂都是以产品直接支付的方式……[详细]
466、鹿峰塔
鹿峰塔
  东塔又名鹿峰塔、德星塔,位于鹿峰山顶。宋治平年间,进士孙颀为桂阳监使时始建,后倾覆。明嘉靖十年(1531年)复建,万历元年(1573年)竣工。塔为砖石结构,七级八面,高30.18米,第一层直径11米多,塔身中空,有阶梯可绕行至顶层。每层每面有券门或假券门,层与层之间飞出短檐,转角处嵌有石枋,似檐之翘角,每一翘角上吊一铜钟,微风吹拂,钟摇铃响,叮叮悦耳。塔顶有铸铁相轮及宝瓶。在湖南省明代砖塔中,东塔别具一格。现为湖南省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如今,与鹿峰寺、鹿峰晚照、拙翁岩、欧阳海塑像等景点合为东塔公园。东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宝山脚下住着一个穷苦青年,名叫周郎,常于舂陵水捕鱼为生。有一天,南海龙王三女龙梅到舂陵水戏水,见周郎生得俊秀,便化作在河边寻猪草的村姑,天天给周郎提鱼篓,一同游玩。日久生情,龙女便出一上联要周对下联,试探周郎的才华,上联是:“峰上栽枫,风卷枫动峰不动。”周郎思索……[详细]
长沙玉泉寺
  长沙玉泉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据光绪三年《善化县志·卷之三十·祠庙》关于天妃宫记载:昔名玉泉寺,建自明初。雍正九年,藩宪张创修,改名天妃宫。乾隆五十四年,众姓重修,四抵均以墙基为界。嘉道年间,累有修造。咸丰二年,兵焚复修。光绪三年,柱栋被蚁。众复捐建,轮焕一新。详察玉泉寺(天妃宫)易名沿革,即1731年(雍正九年),长沙府布政使张凤仪(下属尊称藩宪)维持玉泉寺时,增塑天妃圣像,并按其所好,将玉泉寺更名为天妃宫。玉泉寺一代又一代的僧人,秉承佛祖慈悲济世精神,-利生,普度有情。历经了600多年钩沉风云,仍佛号绵延,焚香绕梁,正法久住无息,香客络绎不绝,使之成为长沙市一座具有重大影响的佛教古寺。2004年,因为城市建设需要,市委第十届135次常委会议作出易地重建的决定。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在新开铺铁路桥处过渡,并恢复玉泉寺原寺名。经过住持坚愿法师的不懈努力,2005年9月,市民宗……[详细]
郭亮墓和生平业绩陈列室(郭亮陵园)
  郭亮墓和生平业绩陈列室(郭亮陵园)位于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郭亮村刘家坡。郭亮于1901年12月3日出生于长沙县临湘都文家坝(今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郭亮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毛泽东介绍,成为湖南最早入党的党员之一,并成为毛泽东领导湖南工人运动进行革命实践的得力助手。1922年,郭亮从第一师范毕业后,组织发动了粤汉铁路全路大罢工。随后,当选为湖南工团联合会副总干事。1923年3月成立陶业工会,发展第一批工人党员,建立中共铜官支部。马日事变后,代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尔后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鄂赣特委书记等职,并被选为第五届中央委员。在任湘鄂赣特委书记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28年3月29日被杀害于长沙司门口,时年27岁。1928年郭亮英勇就义后,群众用木匣子将无首遗体抢回文家坝,将偷回的头颅与尸身缝合在一起后,安葬于郭亮旧居的后山刘家坡,与早年亡故的大哥郭砚章合……[详细]
益阳白鹿寺
  白鹿寺,位于资江南岸白鹿山,距离资江一桥仅200余米,始建于唐代宪宗元和年间,曾是益阳最大的一座寺庙。据明《一统志》载:唐裴休讲道于此,有白鹿衔花出听。传说唐代名相裴休,贬任荆南节度使时,曾来益阳,在古木葱郁的江边山上小住。裴休博学多能,喜欢佛学,夜深人静,他便在山上秉烛夜读,朗朗的诵经声,引得一只仙白鹿驻足聆听,每晚只要经声响起,仙白鹿就飞来听经。一天晚上,白鹿听经的秘密被人发现,仙机泄露,再也不见白鹿复来。山民们认为白鹿驻足听经之地是块风水宝地,遂命名白鹿山,并在山下建了一座庙,取名为白鹿寺。古白鹿寺香火鼎盛,名气很大,尤其叫人称奇的是寺内的那口一千公斤重的古铜钟,声极洪远,堪称古城钟王。夜晚,和尚上香的钟声,响彻古城十五里麻石街。悠扬的钟声,飘逸清盈,震撼心灵。“白鹿晚钟”便成为了古益阳的十景之一。古白鹿寺几经沧桑,如今荡然无存。今白鹿寺,是1987年落实宗教政策,经政府批准同意,群……[详细]
永州古城门、城墙遗址
  据史书记载,零陵古城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时为泉陵侯城,后为泉陵县邑。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为零陵郡城。唐代建子城,城厢格局形成。宋嘉定间,刺史赵善谧增修里城,绍兴、开庆、景定年间三次修葺,筑砖质城墙,增两廓。明洪武六年(1373年),拓建砖石城,城厢周九里二十七步,高三丈余,阔一丈四尺五寸,雉堞2942个,城门七:东、南、西、北及太平、永安、潇湘,增建镇永、望江、德胜、五间四座城楼。古城历2139年,至今格局清晰。从零陵大西门城门外向右,有一条僻静小街,其街长不过150余米,宽不过3~4米之间。那青色的石板路、周边斑驳的老墙,渗透出一股老气横秋的景象,这就是紧靠着零陵古城墙的内河街。站在内河街,一眼望去,深色油漆的金属护栏内就是那尽显历史的古老城墙。沧海桑田,朝代替换,斗转星移,时代的风雨没能湮没它,岁月的痕迹更为她添了几分斑驳神秘的色彩。这片宋代古城墙称为永州古城墙遗址,零陵区在……[详细]
新宁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此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古代建筑,对于研究建筑史具有一定价值。 刘坤一所建刘氏宗祠前后三进呈纵向排列,依次为门廊、前堂和神主堂。首进两侧为厢房。门廊面阔3间,进深1间,与西侧厢房的前廊构成“凹”字形通道连接前堂两侧,以丹霞石筑成天井。天井左上方有光绪皇帝御赐高4.2米的表功碑,右上立刘氏3米宽的谱系刻石。前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明间直通神主堂,两次间为客厅、议事堂,其后中建廊亭,两侧为两天井与神主堂相接。神主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内设先祖牌位、香几供案、方桌坐椅等物。额枋上有“严肃整齐”四字。其平面布局、前堂与神主堂沿纵深排列,按其功用主从布置有序,显得通畅古朴。 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外墙上大门及两侧门一字排开,两侧有两垛封火山墙,脊上四角麟凤起翘。前堂、神主堂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青瓦布顶,抬梁式穿插枋榫卯连接。梁柱全部采用大木做法。前堂……[详细]
兵书阁与文星桥
  兵书阁与文星桥 兵书阁位于通道县西北50公里的戈冲乡占字岩村。它的始建年代,以遗存迄今的0梁记载,为清朝嘉庆十五年(即1810年)。与兵书阁一箭之隔,遗存一座三亭式廊桥,名叫文星桥。清道光五年(1825年)和清道 光二十七年(1847年),兵书阁和文星桥相继进行过维修,属于集桥、亭、阁、殿为一体的古建筑群系。兵书阁和文星桥坐西朝东,南北通面阔19.2米,东西通进深15.4米,通高14.72米,西侧建有一座祠庙,总面积为420平方米。 兵书阁系穿斗与抬梁混构纯木件楼阁式古建筑。清嘉庆年始建时为双坡屋面单层民居建筑。清道光五年(1825年),村民集资,重建兵书阁和文星桥,并在原阁殿的明间伸出二座高14.2米,三层六角翘角檐攒尖葫芦顶式楼阁,使其“整新俾宇,巍峨再出冲霄之像”。文星桥也颇有建筑特色,东头是双肩庶殿顶盖八字门坊入口;西端与山欹侧,建单檐庶殿顶门坊作出口;桥中部建重檐歇山顶式0,构成……[详细]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位于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五罗村芦基湾。1935年12月13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由溆浦县金鸡垅进入隆回境内,驻黄金井、五罗一带,并在芦基湾陈家大院设立战斗指挥所。15日晚,担任后卫任务的6师奉命派一个连队往鸭田方向警戒,在鸭田附近遭到敌保安团的袭击。原来敌人害怕贺龙部队再次攻打湘中重镇新化县城,令第六区保安司令员晏国涛、副司令谭友晋带领保安1团、5团从新化县城赶到鸭田一带阻击红军部队。16日早,贺龙命令红6师发起攻击,从老鸭田的三板桥沿河而上,一直把敌人赶到卿家庄。中午,敌人增援部队赶到,红军才向金石桥方向撤退。为确保主力部队后方安全,17日凌晨,贺龙命令红6师兵分三路,奔袭鸭田,围歼保安团。在当地百姓特别是孙家垅游击队的支持下,贺龙指挥的鸭田战斗取得了全面胜利,消灭保安团1个营,活捉敌兵100余名,缴获重机枪3挺,无线电发报机1台及许多0弹药。指挥所原……[详细]
百梅窑址
  百梅窑址时代为东汉—宋。位于湖南省湘阴县樟树镇百梅村,此为典型的南方宋代窑址。窑址分布在湘江两岸的百梅村马草坡、窑堆岭和亲爱村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8年,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湘阴博物馆联合分三处地点进行了发掘。一是在马草坡路口开5*5米探方一个。文化层厚约两米,上部有少量宋代窑址堆积,下部为汉代窑址堆积。汉代时期的青瓷器种类以碗、盅、釜、罐为主,器物的造型与风格同青竹寺东汉窑址基本一致。釉色以青釉为主,少量褐釉。青釉开小片,色泽光洁如玉,器物胎质灰白,火候较高。纹饰有方格纹、波浪纹、弦纹、蕉叶纹等。探方中未找到窑床。第二处在窑堆岭附近,此为宋代龙窑窑床遗迹。窑床呈斜坡状,坡度为15度,窑床宽2.6米,残长22米,壁残高0.2~0.4米。出土有宋瓷残片及环形、齿状形支钉。第三处为窑堆岭,开5*5米的探方,文化层厚达2.5米,发现一残窑床,呈斜坡状。出土……[详细]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此为国内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城址之一,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古城址是澧县文物考古干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6、1997年进行发掘。通过对西南城墙的解剖,确认古城曾经4次修筑过,其中第一期城墙建于大溪文化时期,高3米多,垣底宽10米多,距今6000年前,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第二期筑造于大溪文化二期偏晚,高5米,顶宽20米,底宽30米,距今5300~5200年。第四期约筑于屈家岭文化中期。整个城址废弃于石家河文化中期。第一期除城墙之外,同时修造了绕城一周,宽1米、深3~4米、长1000余米的大环壕。沟内坡、外坡都有用木柱、芦席-的护坡设施,有的部位还有大块砾石筑成坡岸,东面南面有宽敞的通道,粗略估算,土堤超过3万立方土。为了使城墙发挥更大的防御作用,将城墙修在高于周围平地近2米的圆形岗地边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