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含黄氏大宗祠、月轩黄公祠、黄氏名贤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并列,由东至西依次为:月轩黄公祠、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均属清代大式建筑,总面积1667平方米,分别由该村黄氏族裔、同治进士黄槐森及其兄德森倡议,于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于1862-1876)陆续建成。建筑格局均为三进连庑廊夹天井布局,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石础青砖墙,硬山式顶,抬梁木架构;绿釉瓦当滴水。建筑群气势雄壮,祠内外保存有石刻、木刻、砖雕、灰雕等多种饰物,其中以放置祠前的6只神态各异的石雕狮子最为精美。黄氏大宗祠基本保存原来的建筑格局,具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观,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朝晚期(1889年),状元黄槐森、黄德森兄弟组织了重修。该祠堂群为三进两院结构,总……[详细]
大岗山窑址(唐代龙窑遗址)
  大岗山窑址(唐代龙窑遗址)位于交通便利、环境幽雅的游览景点“西江画廊”灵龟公园内(荷城街道沿江路283号)。区内每一趟公交车都可到达灵龟公园站。窑址逢周一闭馆,其余时间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联系电话:0757—88883320。窑址于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当时《南方日报》曾以题为“广东发现的古窑址,高明县算最先”进行报道。1986年,在省博物馆的指导下开挖清理了1号窑,窑的前后段因修路和挖土已遭破坏,窑顶塌落,残存的窑长9.55米,前宽2.64米,后宽2.8米,倚山倾斜25°。窑床上可见经高温形成的一个个圆窝,窝内残存当年的陶器近百只,在窑床外20米外的土层下,废弃堆积近千件陶碗、碟、盘、缸、四耳罐、六耳罐、釜、三足器、耳杯、砚等。陶器以施青绿釉为主,部分施酱釉,碗、碟底内多留有垫泥和垫烧物,足部造型以饼足和假圈足为多见。目前,1号窑依……[详细]
383、燕喜亭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喜亭
  因韩愈留下名篇《燕喜亭记》而闻名于古今的燕喜亭位于连州城东北风景秀丽的燕喜山麓(即现连州中学所在地)。燕喜亭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公元800年前后),为连州司户参军王弘中所建,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这里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唐代的诗人元结、刘禹锡、孟郊,宋代的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南宋的宰相张浚都慕名前来游览,并在亭周围的岩壁上留下了石刻诗文及题字。建亭者王弘中,正名王仲舒,于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以礼部员外郎贬连州司户参军。贞元十九年十月,监察御史韩愈被贬为连州郡所属的阳山县县令,韩愈来连游亭,至兴处,写下了《燕喜亭记》,并命亭名为“燕喜”,此乃取“鲁侯燕喜者颂也”之意,而于亭后高岩,有大石似燕子低飞,更有春来之时,燕群戏于亭前绿树之间,因此燕喜亭有“燕子喜爱之亭”之解。燕喜亭的龙檐次翅角,雕梁画柱,以及那亭中刚劲的古碑,与周围的碧树峭岩组成了一幅如诗……[详细]
碧江古村
  顺德碧江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最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口。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金,而莫盛于碧江”的记载。碧江的古建,仍保存得较完好。其中金楼及古建筑群包括金楼、泥楼、见龙门、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苏三兴大宅等建筑,已于2002年7月17日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泰兴大街祠……[详细]
龙门鹤湖围
  鹤湖围屋位于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为清代晚期建筑,其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四碉楼、一望楼(中心楼)的城堡式客家围屋。围屋前有大面积池塘连接两侧壕沟,三面环水,围后依山,前筑女儿墙,后筑高围墙,建筑长宽均为80米,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共有108间通廊房,东北边仅设一斗门架石桥供出入。2001年5月被录入《南粤客家围》,2003年7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据鹤湖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县松源满田村迁龙门永汉莲塘开基,悬壶济世,执医为业,先在下莲塘村建王屋,继建鹤湖围村,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竣工。祠堂三进,鹤湖围村的祠堂中堂正厅上悬挂着一副“树槐堂”的牌匾。而《宋史》记载,王氏先祖王佑为勉励子孙立志求进,以槐树象征渊博的学问和崇高的地位,在庭院中手植……[详细]
386、浴日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浴日亭
  在南海神庙西侧,有一座小山丘,古时叫做章丘。这大约10多米高的山上有一座小亭。唐宋时这里是三面环水,“前临大海,茫然无际”,人立亭中,当然是观赏海景、对大海抒怀的最佳位置。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这山岗的阶梯共108级,但如今仅余72级岗阶了。这里东连狮子洋,烟波浩渺,夜幕渐退,红霞初现,万顷碧波顿时染上一层金光,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之际,有一半仍沉在大海之中,吞吞吐吐,此景象壮观极了——这就是历史上宋元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难怪当时有众多的文人墨客游完南海神庙,喜欢黄昏泛舟于此,第二天拂晓时分才登上古亭观日出呢!北宋绍圣初年(1094年),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岭南途中,在广州停留,慕名拜祭南海神。他登上浴日亭,惊叹这大海的壮阔,太阳的辉煌,天地的浩茫,庙宇的古朴,便感怀身世地写下了“南海浴日亭”一诗:“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正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详细]
伍庭芳墓
  伍庭芳墓伍庭芳墓位于越秀山孙中山纪念碑的东面。伍庭芳是我国近代外交官,先后任司法总长、外交部长、代国务总理等职。伍朝枢是伍庭芳之子,先后任外交部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两墓之间前面建一碑亭,亭内立孙中山撰伍庭芳墓表碑。墓东北面塑有伍庭芳铜像。……[详细]
388、九星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星岩
  九星岩云浮市九星岩位于云城区东北,是游客揽胜、文人访古、广结佛缘、市民假日信步的极好去处。九星岩旅游点,主要分为岩洞景点与山顶揽胜两部分。早在北宋元祜年间,便有名入张诩涉足探奇。到明朝万历年间,瑶乱平息,镇守这里的参将,守备及文化-,对九星岩进行重点开发--题字、赋诗、刻石、明傅良桥、曾有诗赞“虎节开疆驱魍魉,鹦怀缓带笑沧田。”参将邓钟诗“倚剑云边生紫气,论文纸上起雄风”。其后,文人墨客络绎莅临,搜奇探胜,饮酒赋诗。“醉中联句写山河”。及之清代的康乾盛世,九星岩更成了集雅士,聚文豪的地方。令人赞美,令人留连。清吴允中有诗云“游客十年诗酒处,今将半壁镌新篇”。当时九:星岩新旧摩崖石刻已达几十几处,又是佛缘深刻,佛法庄严之吉地。据旧县志记载,岩洞中“有石状如观音,因名观音洞”。明代“岩中设有观音大士像,旁列十八罗汉”。邓钟诗“瑶台积翠侵衣湿,佛火留光落酒红”。何士光也有诗云“诸佛应怜岩冷落,九……[详细]
大埔万福寺景区
  万福寺位於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阴那山,此山后又改名英雅山。惭愧祖师创建於唐大中七年。祖师神建人,十四岁出家,十七岁行脚参学至此,垒石屋,刻苦参禅。翌年元月十九日晚,见雷鸣电闪,暴雨倾盆,火烧室前枫树而-,喝偈曰:“电闪雷鸣震昏矇,雨暴风狂起迷踪,八识心田非明镜,二乘宗门本圆融;无挂无牵何惭愧,如去如来即真空;室倚石成本万福,水流西域月升东;喳!禅机何处是,天边明月岭边云”。自此即在闽西、粤东大演顿悟法门。石室亦称万福禅室,后人不断扩建,亦称惭愧寺。明天顺八年历住法师住持本寺时,始名万福寺。其徒至性法师於天启九年继任住持,大弘顿悟法门,名重一时。民国元年,阴那山更名英雅山,意为“英豪振奋,雅气昌明。”改革开放以来,1980年惟添法师住持万福寺,经法师等多方努力,依靠各级政府部门,联络海内外善男信女,恢复和扩建万福寺。1982年之后印尼侨胞廖茂昌居士、郭朗星居士,新加坡侨胞曾庆锡居士分别捐款扩建……[详细]
中站古城
  中站城,原称梅鋗城,位于南雄市梅岭中站村。《南雄文物志》载:“该城址坐北朝南,总面积3.2万平方米,梅岭古道贯穿其中。始建于秦末,历代均有修建。”《直隶南雄志》载:“始皇并六国,越王逾零陵往南海,越人梅鋗从至梅岭家焉,筑城浈水之上,奉王居之。”又云“中站城即古梅鋗城,有台侯故宅。”筑城浈水之上,即筑城于中站。中站城明洪武丙辰(1376年)为递运所,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二月十八日修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城内设红梅巡检司署。中站城是南雄境内最早的古城堡。中站古城年久已毁,今存部分城基,用青灰色岩石叠砌筑成。古城内现居住徐姓村民670多人,有明清古道、古民房等。其中一徐氏宗祠大门上方石匾刻阳文记录了建祠时间:“龙飞乾隆三年(1738年)岁次,戊午腊月吉旦。”清道光年间南雄知州戴锡纶作《台侯故宅》诗:“入关当日佐长驱,故第千秋认有无;不道心丹蒙草木,梅花到此也施朱。”梅鋗是岭南历史……[详细]
391、观海寺
观海寺
  观海寺,位于饶平县黄冈之东,碧岗村后2公里远的炮台山麓。创建于宋代(960—1279),自1980年由释弘舜尼师(1923—1998)修葺,1983年起由释弘肇法师再修并开通大道,今由释达明法师重兴。1988年获县宗教局首批发证开放,1988年10月21日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林藏古寺,岩洞有传奇,试剑遗迹在,观海气象新。宋时初由僧人结茅蓬自修,名为“定光岩”。元时毁于兵灾,仅剩下茅蓬后面的岩洞(即小洞天)。明朝年间(1368—1644),迁址于岩洞西南侧,重建寺宇改名为“观海寺”。清时(1644—1911)重建寺宇后座。民国十八年(1929)释纯通法师(1882—1937)来此住持,开垦耕作,农禅并重,节食筹资,并四处募化,于1933年至1937年夏,重盖大殿以及两侧厢房。“文革”期间,该寺被占用,改为农场。1980年,宗教政策落实,释弘舜尼师登山苦干三载,以农养禅,修复该寺,古刹又……[详细]
广州城隍庙
  供奉着刘䶮、海瑞、杨椒山,位于主殿的漆壁画值得一看,广府庙会也在这里举办。广州城隍庙又叫都城隍庙,就在南越王宫博物馆旁边,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最大的城隍庙,现在看到的是清代重建的部分,只拆剩了大殿和拜亭,是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几年才对市民免费开放。城隍庙的大殿中,拜谒的是三位城隍爷,分别是南汉国建立者刘䶮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继盛,保佑一方平安。主殿中挂有一幅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的漆壁画《开天辟地·神仙卷》,画中共绘了132位神仙,包括盘古、女娲、观音、玉皇大帝、四海龙王等,非常罕见,一定不要错过。另外,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广府庙会也在这里举行,人会特别多,也特别热闹。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号(文德路口)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夏江天后宫
  雷州天后宫位于雷州市雷城镇夏江韩公桥北。又名龙应宫。始建于南宋,明清两代各有重修。现为清道光年间重修后的建筑,院落式布局,有门楼、前堂、拜亭、后殿和配殿。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宫前有清代戏台1座。宫祀天后林默娘。雷州三面临海,且多莆田移民,对天后尤为崇拜,故该天后宫门联云:“闽海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现宫内保存明清碑刻10余通,内容涉及明清时期雷州商埠贸易情况和乡规民约,较有价值。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雷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历代几经重修,1985年,当地群众又集资130多万元,再次修葺一新。其建筑宏伟,三进,按中轴线布局,基本保留明万历年间构筑规模。门前屹立着两尊大石狮和雕龙石柱,烘托着庙宇的雄伟壮观。环顾左右两祠,门官阁居左,土地阁居右;紧接着有一敞阔天井,天井中有石塔、石室、石栏杆;两边为东西庑,东庑有监厨官,西庑有监宰官,……[详细]
南澳县烈士陵园
  南澳县烈士陵园创建于1957年,位于县城后宅镇北郊后江渔港东侧,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园内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纪念碑四座。分别是“解放南澳、建设南澳牺牲烈士纪念碑”、“收复南澎岛战斗牺牲烈士纪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刘益良烈士纪念碑”,园内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纪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批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为更好缅怀先烈,启发后人,发挥教育效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10年投入资金20多万元,新建了烈士陵园展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史料、实物、图片等有关资料,展出了解放南澳和收复南澎等有关历史资料。详细介绍了担任解放南澳任务的参战部队,在战斗中毙敌、俘敌情况、牺牲的解放军指战员和支前民工的事迹;介绍了邱安烈士、林小发烈士在保卫南澎岛战斗中壮烈牺牲的英雄表现;展出在收复南澎的战斗中,人民解放……[详细]
百兰山馆
  百兰山馆位于揭阳市榕城区马山窖东侧,是丁公馆的一部分,为清末藏书家丁日昌晚年藏书读书的地方。同治十年(1871年)丁日昌在榕城择地辟建府第,台榭花木,备极幽胜。府内有一凹字型二层木楼,走廊与楼房均施格扇玻璃花窗,花窗上下有活动木板可以调节大小,供采光、通风,利于读书和藏书。木楼择料讲究,结构坚固实用,工艺独特。楼东面是马山窖,水通榕江,主人可以乘小轮船驶到另一个住憩地方━━丁氏洁园。楼西面有大天井,中间建构椭圆型莲池,池中堆砌英石假山,四周培植数十样不同品种的兰花,故称百兰山馆。匾额为丁日昌好友书家何绍基所书。自光绪四年(1878年)丁日昌获准退休直到谢世,读书、待客大半在此。丁氏任政之暇,喜搜罗善本,藏书中宋堑元刊本甚多,如《禹贡图》、《毛诗要义》、《昌黎集》等宋刻本,均冠绝一时。百兰山馆因改为他用,内部结构略有改变,大体仍保存完好。丁日昌(1823—1882年),号持静。丰顺汤坑人,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