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文物古迹介绍

米仓古道
  米仓古道以翻越米仓山而得名。《辞源》记载;“米仓道,在今陕西南郑县南,位于川陕交界,东与大巴山相连。自南郑经此山为入蜀要道,路皆险峻,古称米仓道。古代用兵,自陕入蜀,多出此道”。米仓山作为南北屏障,米仓道为南北出入要塞,远古巴人在米仓山中开辟了多条道路,形成了一个道路网络,通称米仓道。米仓古道是中国最早的国道,其历史久远,在夏商时期便有记载,夏禹王会盟涂山,巴蜀往焉;殷高宗妇好伐巴方,曾设巴戌关于险阻;周武王灭殷伐纣王,巴师出征于牧野;秦惠王派司马错灭巴蜀;萧何月下追韩信于寒溪,汉王刘邦伐川北賨民平三秦王;曹操征汉中张鲁南下巴州;刘备驻军大坝牟阳城,张飞战张郃于木门,擒严颜于巴州;唐代皇子李贤、废帝李重福、李重茂等谪贬巴州集州;宋元之际元宪宗蒙哥经此入川攻合州钓鱼城;明朝设巡检司于牟阳城;清代白莲教义军横行川陕毗邻州县;现代红四军建川陕苏区于川北……。五千年古道,兵马驰骋,商贾营运,行旅往……[详细]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
  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位于昭觉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的南坡上,与普格县红毛依达乡毗领。西距西昌约50公里,东距昭觉县城56公里。1982年4月初,州委、州政府领导同志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等专家前往鉴定,证明石刻岩画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后来由凉山州文化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刘尧汉、中国历史博物馆宋兆麟、杜耀西、黎家芳、锡长僖、张延平等有关人员组成石刻岩画调查组,作了为期23天的清理、考古、测绘、拍摄和捶拓等工作。博什瓦黑石刻岩画于1991年4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0》以及《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于1991年9月13日,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博什瓦黑实地踏勘观测,遵照有利于保护文物自然环境风貌,有利于文物安全和文物开发利用的原则,划定了以博……[详细]
朱德纪念地
  朱德纪念地(仪陇县)1.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保护范围:东至之江大道方向250米,南至军功道方向150米,西至大湾堰方向100米,北至北门广场方向1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50米,向南外延150米,向西外延100米,向北外延100米。2.朱德父母故居保护范围:向东100米至朱华房前公路,向南50米至公路堡坎,向西120米至感恩台,向北25米至竹林。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各外延50米,向西外延30米,向北外延25米。3.朱德生父朱世林墓保护范围:东至感恩池方向40米,南至右侧钟应禄房方向20米,西至后侧房方向20米,北至停车场方向2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200米,向南外延10米,向西外延30米,向北外延25米。4.朱德生母钟太夫人墓保护范围:墓葬向东70米,向南30米,向西70米,向北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外延100米,向南外延20米,向西外延10……[详细]
224、巴巴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巴巴寺
  巴巴寺,位于蟠龙山南麓,为伊斯兰教嘎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西来上人”)的墓地。“巴巴”,即为阿拉伯语“祖先”、“祖师”的意思。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人穆罕默德第二十九代裔(yī)孙华哲·阿卜董拉希,从甘肃、陕西来到阆中传教,阆中川北镇总兵马子云待为师长,让他定居在铁塔寺(古城东门北侧)。这位“西来上人”神形古健,状貌若仙,他“胸藏三教之书而不以文名,艺精百家之奇而不以技称”,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工诗歌。他同马子云常游蟠龙山,见南麓处居蟠龙山龙脉之首,便卜阴宅(坟地)于水池之中。康熙二十八年三月,阿卜董拉希去世。他的高足弟子祁静一与马子云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拱北”(墓亭),排水填土,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巴巴寺山门为木石结构,-“久照亭”,还有“真一还真”的镏金门额。入门……[详细]
225、益西寺
益西寺
  益西寺位于四川甘孜州新龙县甲拉西乡,该寺距新龙县城3公里处,海拔为4180米,该寺为雍仲本教著名大成就者桑达郎卡益西所创建,至今已有1168年的历史。他的父亲叫木雅达赛,是吐蕃王朝三十八代赞王赤松德赞的十位大臣之一,而且是本波瑜伽师。郎卡益西按照父亲的吩咐奉行来到梁茹,制伏八龙天部,新龙有个酋长叫勒加,勒加知道郎卡益西有特殊的神通,就信仰郎卡益西。从此,桑达郎卡就成为了勒加的喇嘛。桑达郎卡益西用他自己的名字“益西”两字带来这个寺名,命名为“益西寺”。“益西”的意思是原始智和圣智。桑达益西圆寂时全身化成彩虹,只剩下头发和指甲。桑达郎卡益西的继承人兴巴降泽是个盖世无双的智慧者,此时益西寺有讲经和修道。兴巴降泽施神通修造出“辛拉悟噶”的佛身。兴巴降泽在圆寂时只留下头发指甲之外全身化成虹化身。他的教徒是阿多扎松,在岩石上能用手指写藏文“阿”字等,他的生子曲色益西降泽,在石沙上吐了口水后石沙变成金沙……[详细]
226、夺登寺
夺登寺
  位于四川省阿坝县东北八公里处的哇尔玛乡政府所属提穷大队第四小队的境内。阿坝夺登寺1、地处人世十美之幽静,如仙境般之幽雅,犹如白海螺之体聚万物吉祥于之灵地。2、集众僧的夺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3、夺登寺建寺于-第六绕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钦夏甫尼玛增大师奠基而组成僧团。大殿由80根柱头所支撑,取名为“本来寂静桑登林”。前后有十二代本教大师相继维护。-第十一绕迥之火马年即公元1666年,由夺登雍仲楚臣将该寺归属给从后藏兴达顶来的本教大师彭措旺杰而变为后藏本教的所属之一,在彭措旺阿坝夺登寺杰的大力帮助和鼎力支持下,又兴建了“兴藏大殿”,取名为“夺登寂静伦珠悦色雍仲林”。之后相继由夺登寺世袭来维护。第八代楚钦第二世楚臣登巴坚赞大师向大知虹身顶礼,将该寺的讲修规范仪则,以及寺内外的规矩都严格进行了规范化管理。4、夺登寺的宗论全都是以本教祖师……[详细]
射洪镇江寺
  射洪镇江寺,位于川中“观音文化之乡”、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故乡,射洪县城关太和镇南片区涪江西岸,始建于唐末天祐年间(公元904年),初名“回黄磉灏寺”或“黄磉灏寺”。千年古寺,几度兴废。宋元时期曾四次增修扩建,明崇祯六年(1633年)被洪水冲破。清雍正二年(1724年),潼川知府派通判、贡生马寅来太和,现场考察,与乡人、寺僧商定,辟地八亩,修复三字形寺庙。兴建如铁锚型的九级奎阁一座,象征上顶天堂、下入地府、威镇涪江、泽润内坝、降伏孽龙水怪。历时两年半建成,更名为“王爷庙”。更名为“王爷庙”的黄磉灏寺,殿宇辉煌,气势雄伟,与登云寺大慈悲殿、广寒寺老鸦山等古寺遥相对峙,寺内释迦牟尼佛、观音大士、文殊、普贤等雕塑,技艺精湛,造型精美,仪态自然,应验四方。每年六月六日,古寺庙会热闹非凡。千年镇江古寺历来被誉为“射洪(太和)八景”之首。曾任云南永平县令的清嘉庆本县籍名流贤达、著名诗人和教育家赵燮元题诗……[详细]
陈毅故居及文物陈列馆
  陈毅故居座落于乐至县城北17.5公里的劳动乡正沟湾,这里山丘连绵起伏,小河依傍山势,在群峰中穿流,树木郁郁葱葱,燕剪碧落,系典型的浅丘民居。故居兴建于清代乾隆初年,陈毅太祖于乾隆丁卯年买下这块基业,后经扩建完善,共计有大小房屋三十六间,建筑面积750平方米,为三重堂四合院布局,木质穿榫结构,房屋坐西向东。1901年8月26日,陈毅诞生在这座院落一重堂左侧的一间小瓦房里,并在这里度过童年时代。1980年7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将陈毅故居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维修,恢复原貌后对外开放。陈毅故居大门中央有-同志亲笔书题陈毅故居匾额,两边是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撰写的直声满天下;殊勋炳世间的对联。院坝左侧安放着陈毅与张茜的汉白玉雕像,故居内重点以实物展出陈毅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等情况,序厅等处悬挂有-、-的题词和全国著名画家、书法家的珍贵作品。距故居一华里处有陈氏宗祠,兴建于清同治八年,……[详细]
中江镇江寺
  镇江寺又名王爷庙,因塑有镇江王爷薛运龙的神像而得名。它位于中江县城盐市街的凯江边,是中江县保存比较完整的走马转角楼式样的古庙,1985年被中江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前,因道路交通不便,中江的进出口商品多通过凯江船运,水灾和船翻人亡的事时有发生,老百姓都说是水妖在作怪。民国版《中江县志》载:清道光14年(1834年),由沿河的众商人集资修建了这座镇水妖、避鬼邪的神庙。该庙坐东朝西,由镇妖大殿、走马转角楼、厢房及戏台等建筑组成,石拱形双扇大门上方墙上有“镇江寺”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两侧各有“河清”、“海晏”二字,意指江河无波浪,百姓安定,天下太平。跨进大门,抬头就是木制戏楼,左右为走马转角楼,有十几间木结构雅间,为酒楼,是达官显贵饮酒看戏的地方,窗花及楼沿吊板全是精雕细刻,楼下的雅间为茶楼,是富商名人品茶的地方。中间的坝子是民众看戏的地方。穿过院坝就是镇妖大殿,屋脊上走兽、人物塑……[详细]
宜宾真武山古建筑群
  宜宾真武山,邻近翠屏山,因山上有真武大帝庙而得名,真武山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山宋名仙侣山,明代已有真武山、师来山等名称。明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征讨都掌人时,托词真武祖师助其师,乃在山上增建真武祠,后又续建不少庙宇,至清代共有建筑20余处,号称“川南道教名山”。今尚存古建筑有斗姆宫、文昌宫等8处,占地面积共3.33公顷。古建筑依山取势,错落有势,且屹立岷江岸畔,四周古木参天,诗情画意,宛若仙境。古建筑中,玄祖殿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建筑面积156平方米,殿前有清建木石结构如意斗拱牌坊;祖师殿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建筑面积64平方米,殿前架石桥曰“谒仙桥”。望不楼亦建于明万历九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培修,为抬梁式三重檐歇山顶,第二层设楼,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无量殿建于明代,清康熙十二年(1673)重修,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殿后为郁姑台,……[详细]
231、魁山寺
魁山寺
  魁山寺因建于魁山之顶而名之。位于蓬莱镇城南,前有青狮白象,郪江玉带环绕,后为五凤朝阳,铙钵铜鼓,左有猫儿守盘,石亭迎万佛,右是金禅护龙洞,宝石镇石龙过江。魁字山源于峨眉龙泉之主脉,又名写字岩、位于蓬莱镇南面,相对高度95米,海拔高标380米。全山均为页岩和浮土层,唯山顶一石屹立,形若塔顶。岩石质地坚硬细腻,中无缝罅,且向北一面,壁立如刀削,平坦若玻璃,巨“魁”字就刻于石壁上。人们故称“五凤朝“之”东北凤”山为魁字山。“魁”字高5米,宽4米,字形正楷,阴形、笔划最深为4公分,最大笔划横面为40公分。家迹工整,笔力有神,大而不弛,密而不紧,间架恰当,左右均称,铁画银钩,苍劲有力,笔锋舒展,柔中有刚,是难得的文化瑰宝,经精工刻戳,用石灰涂其字迹,洁白、醒目,数里遥观,清晰可见。“魁”字为谁所写?据西地父老传说,是清干隆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曾志黾所刻。曾志黾一生酷爱书法,尤其爱写“永”字和……[详细]
南龛摩崖造像
  南龛摩崖造像巴中南龛古窟造像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巴中南龛古窟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南龛古窟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南龛造像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详细]
仁寿高家大佛
  仁寿高家大佛:又称牛角寨大佛,位于仁寿县城东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海拔760米,地处双流、简阳、仁寿三县交界处,龙泉山脉中段东侧边缘,距成都市40公里,景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南、北、西三面群山连接,层峦迭障,东西平畴数十里,近观鹰头水库,远观简阳三岔湖,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上古柏苍郁,怪石嶙峋;寨东侧崖壁依山镌造弥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牛角寨大佛始于唐代天宝八年,头高7.7米,颈高1米,胸高4.85米,面部宽4.6米,肩宽11米,是中国大佛的唯一胸佛。于公元707年建成。2002年3月,县政府审定为县级第一批旅游区。乐山大佛是海通带领工匠始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正好是仁寿大佛建成6年之后。也许是他将仁寿大佛建成取得了镌刻经验,又到各地考察,选到了乐山的理想地址和石质,再将图样放大,设计出乐山大佛。两尊造像均为弥勒佛,外貌清晰,面型丰满,嘴微闭,……[详细]
五世同堂坊
  在涪城区龙门镇小桥村,有一座五世同堂坊——张仲奇五世同堂坊。这也是我市五世同堂坊中,保存最为完好,雕刻工艺最为精湛的清代雕刻,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今,这座牌坊已成为当地现代农业旅游观光区一个独特的文化标志。独特的文化符号从绵阳城区经绵江公路进入涪城龙门镇小桥村,往红桔林村委会方向前行,穿过道路两边的各种大棚蔬菜,前行500米左右,张仲奇五世同堂坊便出现在记者面前。张仲奇五世同堂坊掩映在几株大树中,牌坊四周昔日的农田,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带,木栅栏将牌坊围了起来,站在牌坊下远观,有种穿越历史的感觉。眼前的张仲奇五世同堂坊,虽然经历了近两百年的风雨侵蚀,但牌坊的结构完好,威仪不减,上面的浮雕、镂空雕刻线条依然清晰,仅有局部因风雨侵蚀被风化、破损或长满绿苔。当地居民告诉记者,牌坊所在的位置,在古绵州通往古龙安(平武)的龙安古道之上,以前这周围全是住户,牌坊被包围在民房中。后来,小桥村创……[详细]
仪陇报恩寺
  位于仪陇县观紫镇杨柳村的报恩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整个建筑布局精妙,风格古朴,檐下斗拱造型精美,做工精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在报恩寺,宋朝状元李协恭留下了“中状元、报母恩”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报恩寺占地81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2平方米。前殿建于清代,通面阔19米,通进深12.3米,穿斗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上覆小青瓦,通高6米,檐高3.5米。登五级石阶,就来到后殿。后殿建于明代,面阔3间19米,进深15.6米,抬梁穿斗结构,单檐悬山顶,上覆小青瓦,檐高3.3米,通高7.25米。记者看到,后殿前檐下,施五铺作斗拱8朵,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转角铺作,其中柱头铺作4朵,补间铺作4朵,造型精美,做工精巧,结构稳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右偏殿面阔4间12米,进深8.17米,穿斗梁架,单檐悬山顶,上覆小青瓦。由后殿、前殿及右偏殿围成的天井格外别致,天井呈长方形,内砌花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