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陆良普济寺
  普济寺,在陆良县城东部,是元朝大德四年,马撒宋济隆叛,梁天松率军三千出镇陆凉时所建的王帐或斋宫。明初改建寺庙,建寺不久便种植了这株山茶。这从明代万历26年,任职云南按察使的邓美赏普济寺茶花所写的《茶花评》可知(此文《云南通志》、《陆良县志》均收载)。邓文说:“予于甲戍岁(万历26午,公元1599年)月在嘉平,按巡曲靖,道经陆凉,适道左普济寺,车中旁晚其内,茶花甚放,故暂停辕入刹一观。但见灿日蒸霞,云锦成诚堆,因忆省城之花,殊觉未能与此媲美!孰谓‘他花皆不及省城’那?......此树之寿二百年矣!枝干高有十余丈,大可合抱--。邓美观赏此花是在万历26年,上朔二百年,则是明洪武31年(建之元年,公元1399年江河堤,西面与至西桥之主街道相连。公园占地面积187亩。为新近建设的又一公共游乐场所、内设楼舍馆堂、水榭亭台,具有服务的综合性和娱乐的多样性,有健身中心,露天泳池,堰堆岛屿,回栏曲廊,异草……[详细]
元谋古猿化石地点
  元谋古猿化石地点,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2014年7月21日,元谋古猿化石地点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南孔庙
  广南孔庙广南孔庙位于县城南街,占地面积约9000多平方米,为五进院落。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五年(1727年)、乾隆六年(1741年)增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道光六年(1826年)重修。现存有泮池、棂星门石坊、大成殿。泮池在棂星门石坊前,半圆形,以条石砌筑而成,池中有双孔圆形拱桥,池周有石雕护栏。棂星门坊位于大成殿前,青石结构,四墩三门间石坊,须弥座上,前后各有伏卧翘首石狮一只。石坊上镌刻有“棂星门”匾额,两旁横向刻有“鱼跃”“鸢飞”四字。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共36柱。殿面宽19.73米,进深15.5米,高9米,四周有2.2米宽的走道相通。大殿的檐下坊、昂翘、腰头等,均雕有龙、凤、象、花卉等图案,门、窗上也有精细的雕花。大成殿前有正方形的天子台,台高1.2米,边长14米,为条石垒砌而成;台周有雕花石板、石栏相连。台上种有百年桂树,枝繁叶茂,八月飘香。……[详细]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缅怀在剿匪征粮战斗中光荣献身的人民战士,云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2月在人民会场建立烈士纪念碑,以纪念68位烈士的光辉业绩。1969年1月,烈士纪念碑迁于南河西岸原县汽车队与工人俱乐部的中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面积为2975平方米,纪念碑耸立在陵园中心的东部,方形塔状,底座边宽15米,高1.1米,设8级踏步;第二台阶宽4米,高2.3米。碑身宽1.4米,高6.7为。纪念碑总高10.1米,四周塑有23朵花环,代表云县当年23万各族人民对烈士的崇敬。烈士碑的四面镶刻有碑文的大理石,正面(西)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南、北三面分别刻着毛泽东的手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碑的东面刻有烈士芳名。西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叙述了烈士的英雄业绩。纪念碑的南面和北面还分别镌刻着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长……[详细]
上城佛寺
  上城佛寺上城佛寺,又名景儿(傣语,意为龙城佛寺),位于云南省孟连县孟连镇。坐落在金山上,紧靠龙血树群落,是娜允傣族古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寺内有一石洞与南垒河的龙潭相连,因龙潭中的龙经常沿此通道来佛寺听经布道,接受香火洗礼,又得名“龙缅寺”。佛寺具有较高的声誉,是土司时期土司家族的专用佛寺,国内外高僧到孟连相访通常都要到这里居住。今天,这里成了上座部佛教教徒从事佛寺活动的场所,是傣族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的传播中心,也是傣族的文化经典、民间艺术及建筑风格的重要收集地和展示厅。上城佛寺建于1868年,占地5000多平方米,由佛殿、僧房、大门、引廊、经亭、金塔、银塔组成,主体建筑佛殿为歇山顶三重檐外廊式土木结构,共有56棵圆柱呈8排对称排列,各柱、枋、梁、檐檩都有用金粉贴印的多种花卉、动物和人物图案,屋面是小挂瓦。佛龛上塑有释加牟尼像,周围悬挂着教徒们敬献的各式各样的幡,幡上记述着傣族的……[详细]
霍承嗣墓壁画
  原葬于距昭通市约10公里的后海子中寨,1963年进行清理发掘,1965年迁入市区昭通中学内。墓室呈正方形,由长方形砂石叠砌而成,边长3米,高2.20米。墓中文物早年被盗,室内四壁绘满题材丰富的壁画,画为彩绘,颜色为朱、赭、黄、黑等色,画风古朴,出自民间画匠之手。其中有墓主人、侍从、家丁、部曲、中闾候、金童、玉女等人物形象。墓室北壁即后壁是画面的重要部分,下层正中绘墓主人霍承嗣像,高48厘米。像左上方有题记8行,记载霍承嗣官居持节都督江南交、宁二州诸军事,建宁、越、兴古三郡太守,南夷校尉,交、宁二州刺史,进封成都县侯。霍家是“南中大姓”之一,墓主人是霍峻、霍戈的后裔。墓建于东晋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墓东壁上层绘朱雀、白虎、房舍、流云等;下层绘持幡送葬队伍13人。西壁上层绘青龙、朱雀、屋宇等图像;下层绘家丁部曲40人。此墓壁画对研究东晋时期云南与中原关系、汉彝融合、“南中大姓”、……[详细]
孙髯翁墓
  孙髯翁墓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城西大街。墓圆形石砌,径6米,碑镌“古滇名士孙髯翁先生之墓”。孙髯,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自幼聪颖,才气超群,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把感慨融铸于一百八十字大观楼长联中,一时轰动诗坛,是我国楹联文库中的一颗明珠。198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 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1937),杜希贤任弥勒县长,重修孙髯翁墓,并撰《辑刊凭吊孙髯翁先生墓诗碑序》,勒石于墓左,其文有“相传先生晚年,伤伯道无儿,幸中郎有女,远适弥勒,以舐犊情深,常遨游于丘、弥之间,设帐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后殁于弥,葬挹爽门西郊,郡人士立碑以志之曰:‘清处士髯翁孙先生之墓’……”。 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先生的墓碑被毁,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重新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先生生……[详细]
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结构民居院落,建于清代末期。故居前、后院为小花园,两层土木结构,其建筑设计巧妙,一架楼梯跑两院通四楼,建筑风格平实而雅致。故居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被云南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列为“云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基地”,成为全省四个干部教育培训党性教育现……[详细]
凤氏古城
  凤氏古城凤氏古城为南诏罗婺部凤家城遗址,位于禄劝县屏山镇克梯办事处咪达拉村北侧的三台山顶,古城堡为粗条石垒砌,城墙厚1.5m,残留段最高2m,周长360m,内径南北向118m,东西向102m,为坐北向南并呈台降的四重院。正堂后墙与左右山墙,为精工细条石石灰浆砌,墙厚1m,条石长1m,厚0.2m,宽0.3m;残留山墙最高为19层石灰浆砌条石,高4m;正堂格式为5开间6架9梁无柱的彝族古式居宅建筑。城堡的四周,分别建置有晒场、粮仓、兵营、监狱、引水设施等,与主建筑一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生活体系。古城堡遗址,残砖碎瓦散落于荒草中,许多条石上刻有精致的浮雕花纹图案,整个城堡结构严密,布局得当,反映了当时彝族的建筑工艺水平。在山脚通往山顶的盘山通道旁的巨石上,保留着一件未完成的艺术珍品——俗称“石大人”的摩崖造像。摩崖为两尊天王造像,右边为“大圣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左边的叫“大圣北方多闻天王”。两……[详细]
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
  1978~1982年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对三塔自明嘉靖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维修中,在千寻塔的塔顶(佛教中被称为天宫)、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680余件,是迄今最为丰富一批,有金、银、铜、铁、水晶、瓷、木等材质制作的各类佛像、菩萨像、金钢杵等,有绢、布、纸等书写的各种写经或刻文金属片,有中原输入的青铜镜、瓷器、钱币、印章、金银饰品、珠宝药物等,均贮存在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内。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内有阿修罗像一尊,银质木雕莲座,通高5厘米。三头六臂,顶戴宝冠,身贯璎珞,披巾,细腰,结跏趺坐,左一手持盂,二手持大吉利印,三手持镜;右一手持柳枝,二手持独股杵,三手亦持镜。乌鸟沙摩明王银像,银质,通高17.5厘米,一面两臂,头发逆立作火焰状,头戴骷髅冠,两手持独股杵,赤身,系飘带,四肢有蛇缠绕。金质阿嵯耶观音像,通高28厘米,重1115克,背有镂空雕花银质火焰形背光,高发髻,头戴化佛冠,髻上……[详细]
邦角山官衙署
  邦角山官衙门位于陇川县王子树邦角村,建于1935年系原石婆坡隘(今邦角)景颇族山官尚自贵所建,旧称邦角抚夷署。在1993年11月16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婆坡隘为明代所设八关九隘之一,下领48寨,辖属南甸宣抚司属,清代设正、副抚夷,掌训练卫卒、防御地方之职。尚氏系世袭山官,初为石婆坡隘6个卡(山官)之一,后历任石婆坡隘正、副抚夷,多长及梁河第一区联合自卫副指挥联。 该衙门系尚氏山官处理日常事物及其家人生活起居的处所,衙门由北向南排列有厅堂、左右厢房、正堂及库房等。厅堂5开间,进深7米,面阔23米,抬梁式木结构;两侧厢房均为三开间,进深5米,面阔12米;正房5开间,进深8米,面阔23米。厅堂和正堂前各布庭院,两院地势前后高低相差1.7米,正堂高出庭院1.7米,呈一石砌平台,上面刻有景颇传统纹饰,衙门四面筑石砌围墙,院门筑一石砌碉堡,上开二层射孔,因防匪患及部族仇杀纷争,衙……[详细]
五华赵公祠
  赵公祠位于翠湖南路,用以祭祀辛亥功臣、护国名将赵又新。赵又新(1881~1920)原名赵复祥,字凤喈,云南省凤庆县人,辛亥功臣、护国名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9年10月任命为驻云南临安(今建水)的新军第十九镇三十八协第七十五标教练官。昆明重九起义后,11月2日,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临安起义”。后赴江西,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之湖口起义。失败后回云南,改名赵又新。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赵又新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长,在蔡锷的率领下,转战川南,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此后任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1920年10月8日在泸州城阵亡。年仅39岁。赵又新殉难后,灵柩发送回昆明,安葬于西郊筇竹寺北山。民国政府追赠陆军上将,谥曰“武烈”。孙中山挽联云:“大局赖同撑,我在粤峰君在蜀;束刍聊借奠,生为名将殁为神。”1922年,改翠湖边皇华馆为赵公祠。祠堂原为传统殿式建筑,布局严……[详细]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
  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多祜清代砖瓦窑遗址位于弥渡县寅街镇多祜村委会东北面,距村委会约1公里、小瓦窑村500米处。多祜清代砖瓦窑的结构属于明窑,因形状象馒头一样而俗称“馒头窑”。其制作方法是在山坡地上挖一个竖穴,然后在竖穴周壁用砖块支砌。窑体由火门、火膛、窑室、排烟孔、回火沟、火口等结构组成。烧砖瓦时,窑工将制好的窑坯码入窑室之内,然后通过窑前的坑道将柴薪从火门放入火膛,火膛上有火口,柴薪在火膛中燃烧后,火焰从火口进入窑。窑室底部砌有回火沟,四周有四个排烟孔,进入窑室的火烟从四壁的烟孔排出。当砖瓦烧好后,为使砖、瓦冷却并转为青灰色,窑工必须将水从烟孔中倒入窑室,因此窑室底部的回火沟又起到了回水的作用。最后,待窑冷却后,烧成的砖、瓦由窑顶逐层取出。窑体坐北朝南,窑口为正南;操作坑长1.3米,宽1.2米,深1.8米;火门高1.1米,宽1.08米,火膛壁厚17厘米;窑室内径3米到2.7米,深1.8米;……[详细]
西双版纳总佛寺
  西双版纳总佛寺,傣语称为“洼巴洁”,是西双版纳佛教信徒朝圣的中心。佛寺坐落在景洪城区曼听公署后园南侧,与佛学院同在一个院内。总佛寺西双版纳总佛寺与佛学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四周筑墙围成一矩形院落,院门开在院落北边,与曼听公园相通。院内现在的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左右,主要建筑物有傣语称为“维罕”的大殿、佛学院教学楼、僧舍“哄暖”和在建未竣的“波苏”(莲花极顶佛亭)。现今的院楼门左侧,是一排平房,摆有一只傣语称为“光兵”的大长鼓。北墙前筑有供坛,供有数尊佛像,墙壁上绘有《佛本生经》连一半图。东墙的供台上,供有一尊有7个龙头状手臂从后背伸出曲于头颅上方的7臂-。佛像前的香座上,插有香、烛,时常有人祭拜。西双版纳总佛寺,是解放以前西双版纳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召片领(直译为土地之主或土地之王)及其土司头人拜佛的圣地,同时也是西双版纳佛寺中等级最高的佛寺。各地佛寺的主持不时到此参拜、议经,是昔……[详细]
营盘村墓群
  营盘村墓群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城东南30公里的六德乡营盘村。碑林面积约5平方公里。放眼望去,包石象立,满山遍野。尤位集中的坟区约3平方公里。墓群依山而筑、华表、碑石林立,皆掩隐在绿荫叠翠之中。墓碑数以万计,但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墓碑格式独特,雕刻的凤凰、麒麟、太极图等图案及花纹,工艺精湛,碑文一律是规范的楷书、隶书或行书,文字工整,刻迹较深。墓群大多为明末清代新建,整体气势恢弘,展现了他留先民入定开基的年代及其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时代。他留罕见的大碑林堪为碑林文化之奇观。他留城堡内道路纵横交错,宽约1.5米,皆由条石铺成,多处残存着圆形、椭圆形的水井,井沿光滑,间或可见一些重约四五百斤的“饮马石槽”,扇形、方形不一,地面散见大量的青花陶瓷碎片,均为江西景德镇陶瓷。从城堡建筑的规模、材料和其它遗物可看出其工程浩大,建筑工艺成熟。城堡是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镇之一,历代官方都派重兵驻守。城堡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