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421、金鸡寺
金鸡寺
  金鸡寺位于兰坪县金顶南部约15公里的龙凤山上,因此山有“金鸡”的传说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古木参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兰坪著名的佛教胜地和风景区。金鸡寺初建于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重修庙,历时97年,建成弥勒殿、观音殿、三宫殿、玉皇阁及龙伸祠、地母祠、三清阁、宝藏库、龙王庙水池,除三殿一阁及龙神祠外,全部为石建筑。依山筑石,巧夺天工,气势雄伟,占地面积约二十亩。 金鸡寺庙宇群“依岩就穴,有的凿石成阁,雕石为佛;有的钻岩为隧,劈峭成梯;庙宇群之间大多镶有石梯相连”,四周山势奇逸,古木参天,秀竹摇风、花香鸟语,是游山玩水和修行拜佛的好去处。寺内建筑群规模大,历史悠久,神殿庙宇精工石刻,文人墨迹与仙佛传说并存,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1986年公布为兰坪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立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呈贡文庙
  呈贡文庙位于呈贡县龙城街道办事处城内社区居委会东门街。坐北向南,现存建筑由南向北中轴线布局有泮池、棂星门、东西两庑、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占地8.34亩。呈贡文庙原址在伽宗城(今古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弘治五年(1492年)迁建县城北门街,万历四十三年(1515)迁建于现址,屡经兵燹损毁,经清代历次重修和增建,现已有600多年来的历史。其规模壮观,古柏参天、环境清幽,是明清时期呈贡县各级官员、老百姓祭祀崇奉孔子的殿宇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重要场所,是我县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抗战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曾迁设于此。1951年至1969年为县文化馆馆址,1970年为县委党校使用至今。1987年,在大成门原址上建县幼儿园,将整个建筑群体拦腰截断。199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6—10月对现存建筑进行修缮。2011年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昆明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昆明基督教年会始建于1931年9月15日,于1933年10月完工,原址在万钟街,1935年迁到鼎新街4号院。有房屋3栋,中间有塔楼,两边有“U”字形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中国式的门窗上面有欧洲风格的石头窗套和门套,整个屋顶用瓦盖成,房间有的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板壁分隔,有的是采用欧式沙泥包木条的分隔。昆明基督教青年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该会的补习学校著称,该补习学校的校长是昆明人叶崇基,教师多从昆明各大、中学聘请,教学质量高、收费合理、食宿方便,对贫困者进行救助或减免,求学者都慕名而来。学生来源于失学、失业青年、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是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昆明规模最大、历史最久,门类齐全的综合性补习学校,以补习英文和商业会计等专业著称,因有西南联大教师在该补习学校教书和学生在该补习学校勤工俭学或补习英语,而誉享省内外。1958年年底,由于市基督教会进行了合并,鼎新街青年会址交……[详细]
文明街欧阳氏宅院
  欧阳氏宅院位于五华区文明街11号,系原滇军旅长欧阳永昌于1928年建盖的私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坡面悬山顶,“三坊一照壁”形式。正房五间,边间在两间耳房之侧,即所谓“明三暗五”。二楼的正房、厢房前均有宽敞的走廊相通,照壁下天井中设花台水池,有井一眼。该建筑的特色在于用材讲究、装饰十分精美。檐坊、雀替、垂柱以及门窗等皆精雕吉祥图案、贴金,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同时房屋的部分细节受西方文化影响很深,柱础、水池池壁等石作浮雕采用西式手法,楼地板铺法国彩色地砖,格扇门镶嵌的法国彩绘压花玻璃等,体现了西方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欧阳永昌(1887~1942)字职斋,临安(今建水)欧旗营村人。曾任滇军第二军(军长胡若愚)旅长,1927年胡若愚发动“二·六”政变失败后,卸职闲居。因其建筑的精美和特色,2002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芒市塔包树树包塔
  人们常说藤缠树,却从未听说树缠塔。然而在芒市就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树塔相缠的自然奇观。神奇别致的树包塔,塔身象一尊立地的金刚,威严气派,伟岸的菩提树像一把撑开的巨伞护住塔顶。粗壮的树冠手臂般伸向天空,古铜色的树干奇倔弯曲,紧紧裹住塔身,树壁犹如飞瀑落地,沐浴着塔基,树包着塔,塔拥着树,相互依存,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树包塔奇观,驰名滇西及东南亚。释迦牟尼有一位弟子曾经问佛祖:“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表达对您的虔诚呢?”释迦牟尼略微沉思了一会儿,随即把他穿的方袍平整地铺在地上,再把他的化缘钵倒置在袍上,又把他的禅杖立于钵上,弟子们豁然开朗。于是,那方袍便成了方方正正的塔基,那圆钵便成了塔身,那禅杖便成了塔的尖顶(塔刹)。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树包塔。据傣文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78年,外敌入侵我国,边疆人民奋起-,赶走了侵略者。芒市第十七世土司放愈著为纪念一场胜利的战争而修建了此塔,距……[详细]
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曼短佛寺,位于勐海县城西南面的昆烙公路边上,距县城约10公里。是当地傣族从事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据史籍记载,此佛寺始建于公元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传入后建的最早佛寺之一。佛寺整体由大殿、戒堂、彭房、僧舍、佛塔和窝苏(八角亭)等建筑群组成。主体建筑大殿阔4间,宽约10米,深8间,长约18米。大殿是拍梁、穿斗结合的梁架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上下两檐都是五面坡。平面布局不用檐柱,四面偏厦是墙抬梁,墙体与檐口间设有斜撑。殿内外的构件上均有龙、凤花卉等图案的雕刻装饰,形象逼真,原始古朴。曼短佛寺的建筑造型和装饰艺术集中地体现了傣族古代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精华。1994年以来,当地群众以佛寺为依托开发为旅游景点,以傣族食品烧烤风味为主,销售其它旅游纪念品,每天吸引着上千的国内外游客到此观光游览和品尝民族风味烧烤。……[详细]
耿马石佛洞遗址
  耿马石佛洞遗址耿马石佛洞遗址这个大型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出现了洞穴里建房屋的情况,这在国内仅见、世界罕见。出土的多棱六星形器、六星璧、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为世界所罕见。多棱六星形器中心圆孔,外围棱状态,究竟是如何加工,做何用途,至今仍是个谜。石佛洞遗址出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分为石器、陶器、骨器、动物骨骼、炭化稻米、果核、种子和人类遗骸等,总数在2000件以上。石器的加工磨制十分精美,对称、规整、光滑、锋利是这批石器的基本特点,除多菱六星形器外,六星璧、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表明当时的石器工业水平已经很高,具备了加工复杂、对称的高难度石器的技术。陶器种类多样、造型独特、装饰纹样精美,以磨光折肩釜最具代表性,而连续涡纹装饰的折肩釜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原创艺术品。骨器也出土了几件精品,如骨匕、大鱼钩、小鱼钩等,均加工细腻准确。地址: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详细]
宝丰隆商号
  宝丰隆商号,个旧市西南隅的宝丰巷42号始建于1916年,由个旧富商李聘丰动工兴建,1926年竣工投入使用,是我市现存的民国年间最大和最有影响的炼锡炉坊和商号。其建筑耗资颇巨,时称个旧楼房之最,也是目前我市保存较完好的锡冶炼遗址,还是重要的工业遗产之一,对研究个旧锡冶炼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坐西朝东,为中西合璧混合结构建筑,占地面积7714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前大院,前大院为中西合璧走马转角楼四合院建筑,其包括东门楼及戏楼、仿法式主楼、左厢房、绣楼、配房、左碉楼等,宝丰隆商号建筑最具特点的是建筑体量大,在历史上冶炼炉为最大的一处。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盘丘而上,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中、西式建筑风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中西文化在个旧地区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建筑,也是个旧锡文化历史的一个亮点,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013年5月,宝丰隆商号被公布为第……[详细]
云南大学理科三馆(含钟楼)
  云南大学化学、生物、物理楼建于1954年代,由云南大学土木系姚瞻教授主持设计。物理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48平方米,为三层砖混结构苏式建筑,正面台阶上立有高约30米的六根圆形立柱,柱头雕塑简洁。与后楼连接处,建有双圆柱式跨廊,整幢大楼雄伟庄严。生物楼和化学楼分为东西两楼,两楼之间为物理馆,中间有廊道连接,东楼坐西向东,西楼坐东向西,两楼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410平方米,均为三层砖石结构苏式建筑,东、西楼正面台阶上均立有六根圆形立柱,雄伟壮观。三楼珠联壁合,呈“工”字造型,整个建筑物高大、体量宏伟,端庄典雅。钟楼建于1955年,兼作水塔,共七层,高26米,连塔顶钢架共高30米,“钟楼接晖”为云大校园一景。以上建筑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芒市菩提寺
  菩提寺,傣语叫做“奘相”,意为宝石寺庙。是德宏地区至今为止最古老的一座寺院,位于芒市的繁华街道上,传说是建于十七世纪末或十八世纪初,最初的寺庙在战争中被损毁,几番修缮后才有了现在的样子。菩提寺院门很美,并非一个严格的景区,游人较少,进门之后,宁静,静谧,让人的内心立刻感受到平静。菩提寺的建筑风格将傣族班干栏式与汉族歇山式融为一体。寺内中堂两侧建有偏厦,厅堂套厅堂,连成偌大的佛殿。其正中塑着释迦佛像,前方两旁有两尊神像,一是男神“违属从”,一是女神“洼沙塔列”。南侧偏厦内端立着南海观音像,右手执净瓶,左手平举胸前,庄重肃穆。佛殿平顶上吊挂着许多佛伞、华盖、造形精美,色彩斑斓。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班干栏:傣族特色建筑,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详细]
马湖府遗址
  马湖府遗址南岸镇,在历史上曾是一个比较热闹繁华的中心集镇,其发展经历过三次大起大落。从公元1267年开始,南岸设立马湖府至行政区域变更,马湖府迁往四川屏山后导致了南岸镇的第一次衰落。但由于得天独厚的经济地理位置——长江航运起始点,加上开阔平坦的地势,南岸在清朝又建起一条街道,有烟馆、茶馆、酒店、油坊等设施,设有乡公所、监狱等机构,建有万寿寺、五通寺、之鱼庙,南岸在二十世纪初又繁荣起来,成为周围较大区域的中心,三十年代的一场大火元气尽伤,南岸镇第二次衰落。解放后,由于行政区域划定,南岸仅为一区所辖的村,在商业流通国营化、生产生活公社化,破四旧、捣寺庙中,使南岸作为农村地区中心集镇的作用丧失殆尽,设施所剩无几,集镇又一次败落下来。1988年机构改革,撤区设镇,重划行政界限,于2月新设南岸镇,体制改革后,南岸镇在云南的东北角再次崛起。地址:绥江县南岸镇……[详细]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人文历史佛教是内化的生活艺术。迪庆的藏民们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把它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茨中教堂的存在可谓是个奇迹。18世纪中叶,西方天主教士进入迪庆,竭力将其势力渗透到滇西北并力图扩展到藏区腹地。他们建立教堂、发展信徒,在强大的藏传佛教势力中,极艰难的存在着。信徒甚少,并且日益被信仰藏传佛教的百姓所仇视。百姓们不能容忍天主教士的传教活动,引发了阿墩子教案和维西教案。在1905年的维西教案中,愤怒的群众焚毁了澜沧江、怒江沿岸的10所教堂,杀死了法国传教士余伯南和蒲得元。当时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势力,派重兵镇压僧俗民众,反洋教的群众抵抗了三个月,最终被镇压下去,教会因此而获得了巨额赔款,在茨中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上兴建茨中教堂。1921年,茨中教堂竣工,成为天主教“云南……[详细]
勐垅沙(五云寺)
  五云寺位于潞西芒市红旗街北段西侧,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大门前有五棵大青树,树上长年栖息着许多白鹭,远看宛若五朵白云,故称“五云寺”。傣语称“奘罕”,即“金子寺”。寺内现存以汉傣两种文字阴刻的木匾一块,长177厘米,宽49厘米,厚3.35厘米,汉文居中,直书着“大清康熙四年(1665年)芒市长官司放廷定(即放廷弼)创建勐焕(芒市)奘罕”。傣文略小,分刻于汉字两侧,题记大意为:“五云寺是芒市土司放廷定于康熙四年所建的第一座佛寺,原名叫奘罕。它是从姐别赛(今法帕乡新寨)迁至姐木(芒市附近),原址城东(今芒市镇东里州防疫站一带),主持长老是左密灭,清迈(泰国北部名城)人。嘉庆七年(1802)年土司(放泽重)又将寺迁到今址(芒市镇勐焕电影院附近)。殿中供奉着原土司方定正从缅甸迎入芒市地区的第一尊佛像“帕拉过勐”,被人们视为瑰宝。寺内建有金塔,傣语称“拱姆罕”。抗日战争中,佛寺和金塔毁于战火,今已全……[详细]
滇缅公路惠通桥
  惠通桥位于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上,其地东有形如刀削的等子大山头,西有耸入云天的腊勐松山。高山峡谷之间,江滩险恶,素有“天堑”之称。桥倚悬崖修筑,呈东北——西南走向,以两条巨大的钢缆悬吊而成。桥身总长123长,桥面宽5.67米,墩高30余米。随着时代的前进,惠通桥已越来越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1974年6月1日,云南省公路工程处经过四年多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在惠通桥下游400米处,建成了滇西最大的一座钢筋混凝土箱型截面拱桥———红旗桥。桥全长200余米,主孔净跨116米,两岸石砌引桥净跨各27米。桥面平坦宽阔,客货车辆可数辆对开,大桥造型美观,结构坚牢,是现代建筑科学与中国民族传统形式的完美结合。而今,人们每到桥边,总难抑思今缅昔的万缕情思,老桥悲歌,新桥壮曲,如江水不息,悠悠常流。2019年10月7日,滇缅公路惠通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地址:施甸县与龙陵县分界的怒江……[详细]
闻一多殉难处遗址
  闻一多殉难处遗址位于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钱局街西仓坡6号。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著名教授、诗人、文学家,年轻时留学美国,1938年4月28日到达昆明。云南西南联合大学成立,闻一多为联大著名教授。1946年7月11日,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被害圆通街,全国震动。7月15日,闻一多大步走进云南大学至公堂,在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历史上著名的“最后的讲演”。下午4时许,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家十来步之处,被特务暗杀。1986年7月15日,李闻惨案40周年之际,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员会在闻一多牺牲的西仓坡宿舍前,建立了“闻一多先生殉难处”纪念碑。闻一多殉难处先后被昆明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西仓坡东西两端衔接的钱局街、翠湖北路路口,均竖立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闻一多殉难处”的提示牌。1987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