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261、杨填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填堰
  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城北7.5公里处的宝山镇丁家村。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填堰相传为西汉时萧何、曹参、张良首开,以发展农业供给汉军粮草。三国时,诸葛亮北伐,萧何、曹参开,以汉中为大本营,教兵习武,劝士农桑,“踵迹增筑”杨填堰,扩大生产,保障军队供给,南宋时,西北抗金名将杨从仪高龄退役城固县水北村时,号召当地人民群众大力修渠,民赖其利,人民亲切地称此堰为杨填堰,因此在南宋前人们称此堰为张良渠。据《汉中府志》载:“杨填堰,在城固县北十五里,截湑水河中流,垒石为堰。相传亦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所创。至宋,知洋州开国侯杨从仪大力修浚,民赖其利”;清《城固县志》载:“杨填堰,北十五里,出湑水河。宋开国侯杨从仪于河内填成此堰,故名”。杨填堰东经城固的丁家村、留村、宝山至洋县马畅,折而向南,流至谢村,汇入汉江。这条堰的灌区,城固少、洋县多,从来用水,有“城三洋七”之例。堰虽……[详细]
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
  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位于咸阳旬邑县城东北七公里处的唐家村,距211国道2公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唐家地主庄园,原为私人宅院,修建于明末清初,现存有两进三院和其它两院房子,一百五十余间,园内还有三品盐运使唐廷铨的陵墓和石牌坊,其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和苏杭园林艺术相结合,砖雕、木雕、石雕众多,图案精美、细腻。整个庭院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鸟啄,墙壁为水磨石砖,造型优美,门栏窗棱更是玲珑剔透。唐家轶闻——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唐家(旬邑旧称三水)”,至-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国内十三省,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还亲赴北京参加了乾隆皇帝举行的“千叟宴”,恩赠七品官服、银牌、手杖、及御制……[详细]
周至涌泉寺
  涌泉寺位于周至县马召镇涌泉村,该寺内明代旧碑,周至学者王三聘撰文有记,原佛殿建于元至正三年,是否始创未考证,自仙游寺诞生长恨歌,及后传杨贵妃生逃东瀛之说,故今日本国亦随泉涌寺与仙游寺为推想,若杨氏慌乱中自马嵬坡潜行途经涌泉仙游也未必不可能,故推断该寺于唐天宝前已创建,后历宋元至明景泰弘治(1488-1505)、嘉靖(1522-1566)之际,寺院均有不同程度之修葺。涌泉寺是由泉而得名,而涌泉村是由寺而得名,而周至马召,也因拥有了这泉,这寺,这一方民众的质朴纯厚,从而万物丰润而贵为金周至之名。据《周至地名志》云,因翠微山下有清泉自地中涌出之故。民间相传,唐时玄奘法师自长安出发,取经天竺,途径该寺。因见旱魃肆虐、河水干涸,面对庄稼枯焦于野、百姓哀哀于道,遂叹民生之艰辛,慈悲之心顿生,举手中锡杖杵地。手起杖落,即有数眼泉水汩汩涌出、清净无染,农人引水灌溉,旱情得解。乡民雀跃,感念法师恩德,易原寺……[详细]
四皓碑林园
  四皓墓,位于丹风县商镇城西。由丹凤县城乘开往商镇或西安、商州的班车(几乎5分钟一趟)1元。到商镇后徒步去四皓墓只要3-5分钟就可到达。四皓墓,州西三里许,傍金鸡原,坐鹿迹村,高冢星罗,苍茫磊落。陵前栋宇数楹,中有四短碣,分镌皓图,古貌俨如。名流经此,每多留题焉。“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飞声塞天衢。”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途经今丹风县商镇拜遏四皓墓留下的诗句。四皓,是四位皓首银须老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鹿里先生周术和绮里季吴实,皆秦博土,后因逃避焚书坑儒来到商山。四老登上商山,只见千山苍苍,四野茫茫,泉石青幽,草木含情,比起绳绳嗡嗡的京都咸阳,真是人间净土。这儿听不到刀枪鼙鼓的惊鸣,看不见残暴无道的杀戮,见不到争宠斗势的恶棍,觉不到尔虞我诈的寒惨,也没有卖官卖爵的小人,遂决心“岩居穴处”,“紫芝疗饥”,在商山隐居下来。四皓在商山避秦隐形不久,刘汉王朝统一了天下。当汉高祖刘邦要废掉太子刘……[详细]
乾县弥陀寺
  乾县弥陀寺弥陀寺位於陕西省乾县阳洪镇内。该寺建於1987年。现任主持果宣法师,于2005年12月1日弥陀寺正式挂牌为宗教文化旅游区,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至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并有秦腔戏剧助兴。寺院内“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前是“韦陀殿”;后面是具有藏地气息的“密宗殿”;左侧是“观音殿”;右侧是“地藏殿”。两座钟鼓楼巧妙地建在“密宗殿”两边。整个寺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雅。 弥陀寺位於陕西省乾县阳洪镇内。该寺建於1987年。现任主持果宣法师,于2005年12月1日弥陀寺正式挂牌为宗教文化旅游区,每年农历三月廿八日至农历四月初八这里都举行大型佛事活动,并有秦腔戏剧助兴。寺院内“大雄宝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前是“韦陀殿”;后面是具有藏地气息的“密宗殿”;左侧是“观音殿”;右侧是“地藏殿”。两座钟鼓楼巧妙地建在“密宗殿”两边。整个寺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详细]
266、胜光寺
胜光寺
  胜光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苍游镇什王村北的眉坞岭上。南眺巍峨起伏的终南群山,北望渭水之滨的活土良田,寺院气势恢宏,庄严肃穆。院外松柏葱笼青翠,院内花草繁茂相葳,空气水土不服清新,寺院而不失交通便捷,距西安市中心仅30公里,在什王村下公交车步行片刻即到,是众善男善女参禅礼佛,修心养性和观光旅游的绝佳好去处。据县志记载和民间传说,胜光古寺最早始建于公元前一千六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原为周武王所封其子呈王在此所修的王宫——呈王宫,什王村原叫呈王村。北魏时已初具规模,黄龙宜帅在此居住,进修筑黄龙道洞。公元386年,胜光禅师到此洞居住,禅师善佛事,筑修殿堂,扩修寺院,从西域迎奉墨玉弥陀佛象于寺内,寺院成为当时佛教圣地,墨玉佛为镇寺这宝。时达摩禅师云游到此,与胜光禅师相互谈经论道,传为千古佳话。后有唐代书圣吴道子手绘《地藏菩萨云游象》真迹金石刻碑画一帧于寺内。现在户县文物局院内(钟楼下)陈放。胜光寺兴盛……[详细]
西安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现寺址仅存两座砖塔,东为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层,高约13米。西侧为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六面五层,高7米。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唐代樊川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是春秋宴乐、夏日避暑的胜地。唐诗人杜牧《望故园赋》中写道:“余三思归兮,走杜陵之西道。岩曲天深,地平木栳。陇云秦树,风高霜早。周台汉园,斜阳暮草。”华严寺南望终南山,诗人岑参的“寺南几千峰,峰翠青可掬”,道尽了它景致最佳处。华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虽不是佛经中描述的华严世界,却也是人间的华严天堂。华严寺历宋、元、明等时代渐趋荒落,清乾隆年间少陵原发生崩塌,主体建筑基本被毁,仅存杜顺大……[详细]
洛南柏峪寺·罗汉洞
  罗汉洞位于洛南县城东20公里之柏峪寺洛河北岸崖上,始建于西汉。清代,把原彩塑罗汉像改为铁铸。据《洛南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光复汉室逃避王莽追兵,曾在此避难,后脱险称帝,建都洛阳。曾于公元25年,重返罗汉洞,在“三教殿”石壁题古诗一首“古洞万载记,常闻水响鸣。上透秦岭顶,下串洛阳城。”至此香火旺盛,名声远扬,若逢庙会,更是香客游人云集。相传古时候,有一樵夫崖下砍柴,只听见头顶沙沙作响,抬头见半崖上有一白蛇游弋,樵夫停止砍柴,仔细端详,突见崖上银光一闪,蛇影顿失,樵夫感到蹊跷,缘藤蔓攀上悬崖,见一小洞,里面云雾缭绕,紫气外溢,仙乐阵阵……樵夫很是惊奇,讲于相邻。众说:乃是仙女下凡,便在洞内竖观音菩萨像一尊,供人信奉。唐代,常有十八个乞丐,白天逐村沿户乞讨,晚上宿于洞内,常因争食夺衣争吵不休,喜怒哀乐变化无常。一个冬日,他们从山上砍来一些树木枝叶,在洞内生火取暖,一时,香烟四起,直升“天宫……[详细]
无量山莲云寺
  无量山莲云寺座落在黄龙县城西南五里处,海拔1356米。四周苍松翠柏环抱,自然风光幽雅俊秀。远观其势,犹如一条蛟龙盘卧在林海之中,近观其形,宛若一头寿龟,昂首眺望仙山灵气,雾漫霞云。无量山,古名“仙鹤山”。据寺院碑文记载“有群鹤绕梁数飞不绝”而得名。山顶有一平台,形如龟甲,平台有五棵高大的松树和一棵古柏,树龄在五百年以上,枝叶茂密,象巨伞凌空,呈现“五松抱柏”的奇特景观。“寺院有尘清风扫,山门无锁白云封。”这幅无量山莲云寺山门上的对联,道出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红尘与仙境的对接。无量山莲云寺构建于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距今500余年,在明清各个历史时期进行维修与增建,从创建无量祖师庙开始,屡经修建。庙内供奉道教鼻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老子、庄子、张道陵天师等。据文史资料显示,张天师归隐鹤鸣山修行,因此无量山也从古至今传为万鹤山。2002年在庙址上重建大雄宝殿、观音殿、山门及僧房数间,现……[详细]
榆林金刚寺
  金刚寺位于榆林城东1.5公里榆阳河南山峁上,坐东面西,榆林的东山和金刚寺的正门隔相眺望。据史册载记:金刚寺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由延绥镇总兵杜文焕创建。寺坐南向北,三教殿院落为寺主体建筑,三教殿和过殿均上下两层,底层均为砖砌五楼一枕通券洞,外接斗拱飞檐明廊建筑,上层为砖木结构楼阁。为道、佛、儒三教于一体的寺庙。寺内现存明代万历四十八年(1620)铸造的大铁钟一口。寺院有殿宇33间,依山就势修建,南北100米,东西55米,占地5500平方米。台阶式通道由沟底直通正殿三教殿。进入正殿前要过一通道,通道正中坐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佛前祭祀桌很简易。正殿前有两耳楼,这在很多寺庙皆可看到,一钟楼,一鼓楼。一个间方1米、红底黄铜色的“佛”字立于两耳楼之间。正殿的左翼的小院两壁雕刻有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一卷,《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梵语,意为智慧……[详细]
神德寺塔
  神德寺塔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据《耀县志》载,“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凤凰集祋祤北原(今塔坡原),因建步寿宫于此。后其地亦因此名步寿原。仁寿四年(604)在步寿原龙华寺建大像阁,在照金山东峰建神聪寺,又名神德寺。大业三年(607)四月,大德法师沙门僧晖奉敕于神德寺安放舍利,建造灵塔。”塔为砖塔仿木密檐楼阁式结构,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密檐环围,凋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观赏价值极高。塔身逐渐收缩呈弧形,塔身中空,原有木梯可盘旋而上,塔正门面东,高两米、宽1.26米,青石门楣上线刻一佛二菩萨,门框南北两面分别线刻持弓箭和宝剑天王,由于线条漫漶,辨认十分困难。塔底层正西有一假门,宽1.26米,进深0.69米。塔体每面三开间,用砖砌出隐柱,柱间有阑额,塔体隐柱、阑额、假窗均涂土红色。塔体的第二层设计复杂,布局很巧妙,是预想……[详细]
天柱山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安康市西南约18公里处,因主峰如柱插入云端而得名。现住寺僧侣10余人,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是安康市佛教胜地。史载创建于唐麟2年(664年)。白云寺是陕南佛教圣地四大丛林之一,列为安康八景之一。寺庙由三进四塔、一炉五殿、九洞三院组成。沿台阶攀至12层,便是建真武祖师殿石碑。此碑为清代楷书精品。最高处三进佛殿的佛像,均为明代石雕精品。寺后有莲花池,前有方池。据传,看天池可知汉江水位。山北峭壁处有自然形成的9个洞,洞洞相通。化身炉建于明代,四座灵骨塔均高两丈余,系该寺宋至清代的灵骨。白云寺旧有亭宇、楼阁、大殿、厢房数百间。寺院内外松柏葱郁,寒梅飘香。大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现在的白云寺,保留有殿宇、厢房60余间。天柱山峰峦奇特,风景迷人。清晨登天柱山,看日出,观云海,疑是仙人;夕阳西下,轻烟淡雾,摇曳于天柱峰之颠,弥漫在白云寺宇殿,迷离飘渺,如置仙境。俯视山下,火石……[详细]
咸阳安国寺
  安国寺位于咸阳市渭城区仪凤街路口北,原存明代古建三座,依次为安国寺、圣母行宫、关帝庙。寺院原有围墙,南北宽,东西窄,呈四合院状。据记载,安国寺创建于隋,盛于唐,明万历(1573)年间重修。大门正上方有“安国寺”三个楷书大字,书法洒脱,端庄有力。《旧咸阳县志》载“安国寺,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解放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流失。2005年重修安国寺,增其旧制,刻古贤,复渭水之盛景,现有大殿四座娘娘庙、关帝庙、菩萨庙、城隍庙和圣水池,青砖布瓦,朱门玄关,忍冬蔓草,锦鲤芙蓉,牡丹月季,桂花清香,樱花绽放,梵香渺渺,木鱼声声,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精华,院内殿庑雕梁画栋,复原了安国寺的原貌,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神圣。安国寺还现存咸阳市最早的行政公署,它的结构过去是砖、土、木的,清代改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底下为三间房,以中门为主道,原内有侧门。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详细]
永丰革命烈士陵园
  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永丰战役中牺牲的死难烈士,教育后代和发扬革命传统,1958年0蒲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修建的一所陵园。1987年8月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坐落在陕西省蒲城县以东25公里处,永丰镇西北洛河东岸。陵园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园内松柏成荫、四季常青,主要建筑有纪念厅、纪念碑等。陵园坐落北向南,大门正面-亲笔题写的“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嵌刻在黑色大理石上。陵园中央的烈士纪念厅里,陈列着永丰战役中牺牲烈士的事迹、衣物、图片等,还陈列有蒲城县著名烈士杨虎城、包森、蒲克敏、万志宁等烈士的生平图片,西侧为烈士骨灰堂,东侧为休息厅。纪念厅后,屹立着永丰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9.48米,是为了纪念永丰战役发生在1948年。碑体中央和左右两旁排列的五层平面,代表着参加当年永丰战役的西北野战军5个纵队;正中镌刻着-同志题……[详细]
275、苏武墓
苏武墓
  苏武墓‎位于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陈,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积330平方米,设门楣建围墙。1938年,菲律宾华侨成立有“南洋武功苏氏宗亲会”,1993年更名“世界苏氏宗亲会”,1997年,“宗亲会”追本溯源,寻根谒祖,组团回武功拜谒苏氏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苏武墓及苏氏宗亲会】位于武功镇北1.5公里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陈,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