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延一井旧址
  延一井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采油井旧址。位于陕西省延长县城西门桥小学院内,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的一口采油井。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办延长煤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陕西巡抚曹鸿勋聘请日本技师佐藤弥四郎开凿油井。同年九月三十日出油,日产原油1.5吨。该油井被命名为“延一井”,油井旧址现保存有抽油机等全套设备。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河水》也记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水上有肥,可接取用之”。洧水即为延河一支流,“肥可燃”则是指洧水水面上漂浮着的一种肥腻的物质,可以燃烧。这是目前所知我国古代最早的关于石油的文献记载。到了唐代,延安石油已被使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前集》10卷《异物》中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任延州知州兼延路经略安抚使期间,对……[详细]
乾陵地宫
  乾陵地宫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是唐高宗李治和其皇后,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有陪葬墓17座。在乾陵,对人们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掩藏于茸茸青草和灌木林之下的地下宫殿了。那么地宫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至今还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谜。这里我们只根据有关资料作一些符合情理的推断,以引发读者丰富的遐想。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是唐高宗李治和其皇后,也就是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有陪葬墓17座。在乾陵,对人们吸引力最大的莫过于掩藏于茸茸青草和灌木林之下的地下宫殿了。那么地宫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至今还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谜。这里我们只根据有关资料作一些符合情理的推断,以引发读者丰富的遐想。一是从有关史料得知,乾陵是仿唐长安城修建成的。由此推想,乾陵的地下宫殿也应和唐代皇城里的宫殿有许多相近之处,我们根据古籍中对唐宫的有关描写,也不难猜度出乾陵地宫的大致模……[详细]
吴起新寨遗址
  新寨遗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西北新寨乡新寨村树洼自然村西侧,属于(北)洛河上游,面积约有30—50万平方米,以龙山时代至夏初的遗存为主。本次发掘共布10米×10米探方4个,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现灰坑6座、房址1座,烧土面3处,并获取了大量陶片、石器、骨器和碳样、土样标本。该遗址地层堆积较为简单,T1、T4所在区域由于水土流失或农田建设,文化层多不同程度受到破坏;T2、T3的第二、三层为龙山时代的灰坑,并且被同时期的灰坑打破,文化层之下为生土。灰坑分圆形筒状和圆形袋状两种,筒状者底部或坑口边往往有烧土面,填土经过夯打,夯土之上放置玉琮等玉礼器,填土中夹杂极少龙山时代中晚期至夏初的陶片,且这一区域所在的山梁独立于居址之外,可能为该聚落祭祀遗存。袋状灰坑均位于居址区,往往与房址相伴,应为日常生活设施。暴露在梯田断面上的房址多为半地穴式或窑洞式,有些房址的地面涂抹1厘米厚的白灰面。本次出土的陶器主……[详细]
懿德太子墓博物馆
  懿德太子墓博物馆懿德太子墓博物馆位于唐乾陵陵园内东南方,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也是迄今为止所发掘唐代墓葬中规模大、规格高、属帝王级的陵墓。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孙子。1971年,国家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共出土各种珍贵文物190多件,唐墓壁画450多平方米,石雕线刻画54平方米。既有独步天下的贴金彩绘铠甲骑俑,又有威武雄壮的三彩骑马狩猎俑,还有稀世珍品阙楼仪仗图壁画及帝王心用的玉质哀册文……,为研究唐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筑以及对外关系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懿德太子墓博物馆位于唐乾陵陵园内东南方,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也是迄今为止所发掘唐代墓葬中规模大、规格高、属帝王级的陵墓。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孙子。1971年,国家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共出土各种珍贵文物190多件,唐墓壁画450多平方米……[详细]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位于陕西省乾县县城西北约三公里的乾陵东南隅.从墓葬的形制、规模、随葬的玉哀册、贴金甲马骑俑,壁画中的列戟、三出阙来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级最高者。懿德太子墓壁画的绘制者文献中未有记载。方丹和吴同皆认为此人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之杨跫,是一位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将军”的画家。巫鸿则认为李思训直接参与和影响了懿德太子墓的设计建造和装饰。墓地表有双层覆斗形封土,周围设围墙,南面有土阙、石狮、石小人、华表等。地下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四对小龛、前后甬道和方形前后砖室组成。全长100.8米。葬具置于后室,为庑殿式石椁,外壁雕饰头戴凤冠的女官线刻图,墓壁满绘壁画,保留约40幅。墓道两壁以楼阙城墙为背景绘太子出行仪仗,过洞绘驯豹、架鹰、宫女、内侍等。第一、二天井绘列戟,为天子之制。甬道及墓室壁面绘持物宫女、伎乐等宫廷生活画面。墓顶绘天象。此墓壁画用色大胆多变,注重物象的主体感与明暗……[详细]
406、凤凰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仪凤西街北口,原为咸阳北城楼,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台高6.1米,占地800平方米,台上有大殿4座,传说秦穆公的幼女弄玉和箫史吹箫引凤至此;另一说是其建筑形制颇似凤凰,故名凤凰台 。凤凰台是市区内惟一保存较完好的高台古建筑群,同时又是革命旧址,被誉为“咸阳古城明珠”,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台环境优越,周围有安国寺、文庙、北极宫等建筑环绕,曲径通幽。登台眺望,渭水萦绕,南有终南屏障,北有五陵青冢。台上东、西殿各为三间,中间两座殿前后纵排,前殿略高,台墩两侧有磴道,北面有南海洞,整体建筑形似凤凰。台前有石碑坊及32级磴道,磴道两旁有石栏杆、石墁道,以磴道中间两侧有铁铸八棱六屋塔,俗称凤眼。台上中殿前原有洞宇,后殿内供无量佛像,东殿供三太白像,西殿供三大菩萨像,墙壁上布满了佛教故事彩塑立神,山墙外镶有琉璃彩塑神化故事浮雕。特别是东殿山墙处镶有一幅完整的琉璃浮雕图案,弄玉……[详细]
清梵寺塔
  清梵寺塔 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来东土,徒经陕西省兴平市时,两位高僧在此驻锡止步,为大众宣讲<佛说四十二章经>.大众受此法化,为纪念二位高僧及佛法东来,特建清梵寺以纪念.梵即指天竺. 寺内有南北双塔,原为清梵寺内建筑,塔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塔随寺名,初称清梵寺塔。梵清寺宋代改称保宁寺,塔亦遂称保宁寺塔。寺、塔历经唐、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塔为砖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残高38.6米,楼阁式。塔身每层南、北面辟券门或假券门,真假逐层上下相间。塔壁作仿木结构,以砖砌出角柱、阑额、菱角牙子。层间迭涩出檐,第一至三层檐下隐作斗拱。塔顶残毁。现存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立《重修保宁寺并建万寿宫碑》1通。碑文楷书,由谢天爵撰文,傅应旗书丹。碑文记载清梵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详细]
蒲城崇寿寺塔
  崇寿寺塔 北寺宋塔位于蒲城县文化馆后面原崇寿寺内,建于宋绍圣三年(1096)。青砖砌成,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空心砖塔,现高三十八米,基层面积十平方米。第一级塔身南面开一券门。第二级北面中嵌一块石牌,刻“诸佛舍利宝塔”六字。第二级起,每级四面均有三间方柱、斗拱,有的两柱之间还多一斗。自七级以上,均有柱无斗。斗拱以上为横梁、牙子及迭涩出檐。第一、二级迭涩均为十三层,以上各级逐渐有所减少。塔身各级均有券门,多为两真两假,虚实相间,也有一级只有一孔真券门的。券门两边饰卧式横窗,九级以上无横窗。塔身每层檐角,原来悬挂铃铎,遇风响动,声闻全城。第四级南面中嵌小佛像一尊。塔下北面小庙内,有石刻佛像一尊,还有石牌两块,记载建塔历史。北寺宋塔是商人王信一人捐银五万两修建。因崇寿寺没有宝塔,寺僧景深发起建塔,知北乡延兴村商人王信好施,便请王布施五千两银子。王信问景深,修一塔共需多少银子,景深答共需五万两。王……[详细]
洋县开明寺
  洋县开明寺及宝塔,经历了多个朝代,检阅了历史的沧桑和坎坷,观其身形已是千疮百孔,疲惫不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洋县人民政府为了开发广场,将其开明寺与其唐塔分离异处。开明寺也就随缘放下离塔而去,现已搬迁到洋县南门外(城关中学以南)300米处。开明寺,2001年5月被拆迁,于2002年6月19日开始重新建修,现有殿堂三座:大雄宝殿、观音殿、念佛堂等,于2012年6月19日(农历五月初一)破土开基,新建地藏殿及佛教文化长廊,于2012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初六),隆重举行“地藏殿-上梁法会”,为和谐洋县、社会道德教育,开办了一所新学堂。开明寺塔在原开明寺北,故称开明寺塔,寺早圮废,仅余此塔。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洋县志》载:“开明寺塔:与寺俱建于唐初”。《汉中府志》载:“开明寺:县南二百步,0院也。唐开元中(公元713-714年)建,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重修,明洪……[详细]
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旧址
  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旧址位于宝塔区河庄坪镇陵园路。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成立于1938年10月,院址先后设在延安柳林和安塞白家坪。李芝光和凌莎先后任院长。保育院下设保育、总务、教育三个股。院内分为乳儿、婴儿、幼稚、小学四个部。保育院在艰苦的岁月中,为培育革命的后代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被誉为革命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奋战在抗日一线的八路军将士,他们牺牲后,其子女大部分流离失所,他们面对战乱,有的无家可归,有的沿街乞讨,有的寄养在根据地老乡家而丢失,活着的孩子仍在战火中面临死亡的吞噬。宋庆龄、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同志联名建议中央,尽快成立保育院。1938年,中央决定创办保育院,收养这些孩子。1938年10月,陕甘宁边区保育院正式成立,院址先后设在延安柳林、安塞白家坪、延安李家洼。保育院下设保教、总务、卫生三个科,院内分为乳儿、婴儿、幼稚、小学四个部,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启蒙教育。1940年底,保……[详细]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
  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位于延安宝塔山南面的龙湾山。1937年1月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城后,开始行使政权的建设、管理和统治。在吸取瑞金司法经验的基础上,于同年7月设立了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开展司法和立法工作。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成立于1937年7月9日,其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司法部,谢觉哉、董必武、雷经天、王子宜、李木庵、马锡五等先后担任边区法院院长或主持工作,法院内设民事法庭,刑事法庭,检察处,书记室,司法行政处,总务科和监狱等机构。高等法院在党中央的重视支持下,接受边区政府的领导和边区参义会的监督,独立行使司法职权。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先后履行了三级三审制度、上诉制度、人民陪审制度、狱政制度,并独创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为边区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立了永载史册的历史功勋。也为新中国审判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培养了优秀的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详细]
韩城文庙
  韩城文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东学巷。据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后来虽经历代重修,但庙内主要建筑的结构形状都基本未变,是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文庙建筑群共分四个院落。从棂星门至戟门为第一院落。院内古柏参天。据载这些柏树均系元、清期栽植。院中有泮池,正中有双孔石桥,池子四周围以石栏。院内有对称的东西屋,东侧为“更衣亭”,西侧为“致斋亭”,并有记载明清两代重修概况的碑亭六座。院北三间为“戟门”,由戟门至大成殿为第二院落。大成殿为文庙主体建筑,规模最为宏伟。它位于中轴线上,整个殿基为石砌高台,台基上为月台,周围绕以石栏,雕蟠螭纹。踏石阶向上进入殿内。大成殿面阔三间,暗为五间,进深四间,筒瓦歇山顶,大殿两侧为东西廊庑,各为十三间。向北东西有过角门,殿后用花墙相隔,与北面明伦堂组成第三院落。明……[详细]
神木姑姑庵庙群
  姑姑庵庙群位于神木县万镇西豆峪村黄河岸边一凸出的小山峁上,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经多次修葺扩建形成庙群,占地约700余平方米,因当时庙内尼姑众多故当地人称为“姑姑庵”。1932-1935年间,由李含惠、李旺昭、毛凤翔、毛子长、李正亭、李旺淮、李子川等人在该庙组织成立了神府老区第二党支部,他们常在这里秘密活动,是支部不公开的会议室。抗战时期,老一辈革命家贺龙等人曾参观过此庙并称赞其风格独特。1966年破四旧时局部遭破坏,从上世纪九十年始至2007年9月,当地民众自发捐巨资对全庙进行了维修,并在庙殿内成立了革命历史纪念室,举办了大型的庆典活动。姑姑庵庙群由上下两大正殿和戏台三部分组成,上正殿为观音殿,下正殿为关圣殿,两大正殿的上下两侧各建有娘娘庙、送子观音殿及禅堂和尼姑居所,另设有石窑、马王庙、哼哈二神庙、财神庙、山神庙、戏台等。庙内现遗存有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铁钟一口(直径34厘米,……[详细]
澄城城隍庙神楼
  唐代城隍庙乐楼城隍庙神楼又名乐楼,位于澄城县西大街西端原城隍庙前,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澄城县志》记载,邑城隍庙在西门外,肇建于唐贞元十三年,庙前有神楼两座,俗称钟鼓楼。元末战乱焚毁,明嘉靖年间知县徐效贤复修,后又被公元1556年的观众大地震震毁。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知县畅孟乐率民重修为三座楼,始为现貌。她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明代梁柱式木结构建筑群,三座古楼,座北向南,飞檐斗拱,琉璃重檐。主楼高大宏伟,东西二楼玲珑精巧,如翼凌空,十分壮观。三座古楼并排矗立,以中间主楼最为高大,通高20米,占地140平方米,底层面阔5间,进深5间,用32根柱子架梁叠木建成,其中有十根通天柱。在通柱与廊柱之间建有空中回廊。主楼东侧有楼梯,有人可以登楼观望,远山近景一目了然。楼顶样式为琉璃重檐三滴水歇山顶,飞檐斗拱,四挑角挂铃。东西二楼为方形亭式楼阁,各用14根柱子架梁叠木建成,楼顶样式为琉璃二重檐十……[详细]
祭祀大殿
  轩辕殿位于广场北端在总高6米的三层石台上。功能性设施都建在隐蔽处,环境得以净化。殿院周围绿化工程独具匠心,用四季常青的成林侧柏为背景配以玉兰、丁香、连翘、迎春,强调春季景观,突出了清明时节桥山峨峨,沮水泱泱,翠柏参天。殿区融入桥山山林之中,庄严神圣,殿区内不设其他楼阁廊榭,而是凭借山川地貌与植被构成的大环境,体现出“大象无形”的境界。大殿檐下正中悬挂着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书写的隶体“轩辕殿”匾额。目前全国最雄伟、壮观的仿汉花岗岩建筑,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由36根圆形石柱(高3.8米)围合成40米X40米的才方形空间,柱间无墙,上履巨型覆斗屋顶,体现了“黄帝明堂”风貌。屋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蓝天、白云、阳光直接映入殿内,整个空间显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殿内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隐喻传统约“五色土”,以象征黄帝恩泽祖国大地。整个轩辕殿形象地反映出“天圆地方”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