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新寺遗址公园
  西安新寺遗址公园,为西汉长门宫旧址。2011年4月28日,以一曲荡气回肠的西汉长门故事为内涵,以一片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花的海洋为形态的西安国际内陆港新寺遗址公园精彩开园。西安国际内陆港新寺遗址公园,通过大遗址保护作为向世界展示的窗口,在保护遗址的前提下,全面展示遗址所蕴藏的丰富历史人文内涵,充分展示西安这座历史悠久、文明时尚的现代之都的人文魅力——送给世界一个别样的长安。长门宫,原是西汉馆陶长公主刘嫖所有的私家园林,以长公主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自古宫闱多憾事,佳人空对镜,如花美眷,渐逝韶华,似水流年,自是令各世各代文人骚客唏嘘不已,叹两句红颜命薄,羡一段冷谷沉香。当年,长安城未央宫中,年幼的刘彻坐在长公主刘嫖的膝头,长公主问他:“汝可愿娶妻否?”刘彻高兴地说要。随后,长公主指着左右站立着的众多宫女问他是否中意,而刘彻却连连摇头,表示都不要。最后,长公……[详细]
子洲龙泉寺
  石窟佛寺——龙泉寺苗家坪镇石窑畔村的龙泉寺,是子洲境内保存较好的一处石窟佛寺。出县城到苗家坪,沿苗驼油路至盐淋圪堵,向南再行4公里,即到达石窑畔村。龙泉寺就坐落在村中寺院家山的悬崖峭壁上。站在龙泉寺对面山坡上看,龙泉寺由两部分组成,石窟部分位于石崖正中,上下石壁峭拔,十分险要。窟房部分则在石崖左旁,地势平缓。龙泉寺原有石窟11个,供奉玉皇大帝、三大古佛、真武祖师、三教圣人、眼光菩萨、阎君、黑虎灵官等诸神。其中二郎神、马王、虫神三石窟“文革”前后已被群众打石修窑毁掉。所存八窟在石崖上几近呈一字型排列。石窟下有一水井,四面石壁,石缝间泉水涌出,注入井内,淙淙有声。井底毛细树根如丝如线,飘然而动。井栏上方条石上镌有“龙泉”二字。乡民说,这泉水是从龙口里流出来的,喝了龙泉水,百病不生。据说,来此赶庙会的人,大都要从此“神井”中请一些“龙涎”回去,以求祛病延年。龙泉寺即由此而得名。从龙泉寺揪着柴草攀……[详细]
183、湘子庙
湘子庙
  湘子庙原为韩湘子故居,建于宋代,是西安城内现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传说湘子庙是“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之地,创建于宋,道教界亦说创建于五代,金元时毁于战火,现在湘子庙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国初,湘子庙一直香火鼎盛,后经战乱,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毁。湘子庙后院在民国时期被借用,解放后为清洁队办公处,去年2月有关单位腾出了湘子庙。碑林区旅游兴区战略办公室特邀顾问王广瞞说,全国的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故而,历代以西安湘子庙为湘子文化的发源地。据传韩湘子居其叔祖韩愈官邸内院,为修行修性,曾筑一地下密室,常居其内练功养性,后称湘子洞。因历史年久而少为人知。30年前“备战备荒”“深挖洞”的年代,人们在湘子庙内挖防空洞时,曾挖到一暗室,约6平方米,高近2米,人可直立。曾有人考之,疑为当年的湘子洞。现湘子庙地下仍有砖砌防空洞,极为坚固。主干道与分道及两处洞室,长70米,面积近百平方……[详细]
化觉巷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清真大寺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宫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寺院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维修保护,成为目前的格局。该寺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又晋升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5月被评为西安市旅游十大景观之一。全寺总面积1.3万平方米,寺院内有建于17世纪初高达9米的木结构大牌坊,牌坊琉璃瓦顶,异角飞檐,精缕细雕;东西走向成正方形,共分为四进院。殿内有石碑七通,碑文有阿拉伯文、波斯文和汉文。第二进院内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和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真迹。第四进院内有面积约1300平方米的殿堂,可容纳千余人做礼拜,殿内有壁画400余幅,书以阿拉伯文图案,构图各……[详细]
梁带村遗址
  梁带村遗址位于陕西省韩城市昝村镇黄河西岸的台地上,遗址紧临黄河。梁带村位于黄河西岸,两周墓地位于梁带村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0000平方米。大面积勘探后共发现两周墓葬8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除M19、M26、M27成组分布外,其余大墓未发现有成组成排现象。通过对895座两周墓葬的平面布局的初步分析,此墓地为当时的公墓区,在公墓区内划分不同的族墓区,所发掘的大墓所在的区域即为族墓区,另外还发现墓区之间存在界沟。从去年5月开始,韩城考古队对19、26、27号大墓和一座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车马坑和19号墓于去年发掘完毕。目前,26号大墓也已发掘清理完毕,27号大墓已见墓室底,大量珍贵文物堆满墓室,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详细]
唐让帝李宪惠陵
  唐让帝李宪惠陵惠陵是唐让帝李宪的陵墓,是唐桥陵陪葬墓中最大的一个。为什么叫“陵”呢?封建社会等森严,君死叫“崩”,葬所谓“陵”;诸候王公丧叫“薨”,葬所叫“林”或叫“冢”啊!而李宪没有做过皇帝,其葬所为什么叫陵呢?这要从李宪的身份经历说起。李宪原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长子,武则天的嫡孙。按照当时封建社会的嫡长继承制度,李宪是顺理成章的王位继承人。文明元年(684年)就立为太子,但是自他祖母武则天以来,短短的八年时间,发生七次宫廷政变,手足相残的悲剧,局势动荡林立,李宪审时度势,坚决不就东宫,他在给父皇李旦的奏折中写道:“储副者,天下之公器,平时无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言词非常恳切,李隆基才得以入主东宫,登上龙庭宝座,削平其姑母太平公主的势力。为“开元之治”起到了修桥铺路的作用。李隆基能很好地处理兄弟们的关系,在兴庆宫建一楼,叫“勤政务本楼”又名……[详细]
路易·艾黎凤县故居和乔治·何克旧居
  路易·艾黎故居位于凤县双石铺镇北柏家坪的一座山脚下,有两孔窑洞,与其他乡村常见的窑洞一模一样,但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它是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工业合作社主要领导人路易·艾黎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中国工和运动的见证。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兰斯普林菲尔德一位农村教师家里,曾获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学位。1917年至1918年在新西兰第二远征军服役,两次负伤。1920年至1926年在维弗莱附近的牧场工作。1927年4月2日他来到中国上海,加入上海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不顾个人安危,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他看到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决心放弃舒适的-,为中国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先后在上海消防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任职。1937年冬,他与埃德加·斯诺等积极筹办“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简称“工合”)。1938年8月5日,“工合”在武汉成立,路易艾黎任代理总干事。同……[详细]
杨震校书堂遗址
  校书堂又名草堂、三鳢堂,其遗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豫灵镇董社村皂角坡附近。董社村南有塬,古称皇天塬、龙望塬。其地南依秦岭余脉,北瞰滔滔黄河,四周环塬,中凹如盆,古时常积水成湖,故称湖地。《后汉书。杨震传》载:关西夫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即指此地。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人曾藏书于龙望塬,后失其所。至东汉时,杨震父、汉靖节先生杨宝不应朝廷征召,在华阴隐居授徒,致力于经学的研究。一天晚上,他梦见先祖杨伯桥对他说:所藏书为某处,今尔子为名儒,启而行之,此其时也。天明,杨宝就命杨震依梦中先祖所指之地去搜求,果得一石函,其中所藏经书皆蝌蚪文字,且磨灭难认。于是,杨震就在此地构一草堂,校勘经书,堂也就命名为校书堂。伴随千年间星移斗转,春秋交递,校书堂旋兴旋废,多次被移为寺庙,至明代时还留有遗迹。古《阌乡县志》载,明正统年间进士黄谏作《重修校书堂记》中云:昔关西夫子杨伯起筑堂于湖城县西四……[详细]
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遗址于1976-1981年发掘,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房址多为白灰居住面的方形半地穴式,与客省庄文化相似;但墓葬中的石椁、瓮棺葬和陶器中的筒形大三足瓮、鼎等则自具特点。出土或采集的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石峁遗址是陕北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活动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出土了大量玉器,尤其以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人头像价值最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个……[详细]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
  西安小皮院清真寺位于古城西安市中心的小皮院巷内,东邻市政府大院(亦是明清陕西巡抚衙门所在地)。它以悠久的历史和为穆斯林培养出大批有成就的宗教学者而著称于世,并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至今,每逢礼拜时,八方信众来此礼拜祈祷,朗朗诵经声不绝于耳,宗教生活景象犹如当年。据寺内原碑(已毁)和现存碑文记载,小皮院清真寺原名“真教寺”、“万寿寺”,又因其在化觉巷清真大寺(也叫东大寺)以北,且规模较大,亦称“北大寺。据传,该寺兴建于唐末,宋徽宗(大观)丁亥年(1107年),真教寺为长安京兆四坊旧有“清真寺”,是西安伊斯兰教最早建筑之一。该寺敕建于元仁宗皇庆元年即公元1312年。据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岁次正月敕匾该寺(百字赞)和明万历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1611—1614年)间重修寺碑记曰:“‘天方之一脉,肇于唐初,盛于大元,皇庆(仁宗)年间,以迄于今,历千余载。’为进士马士骐撰,其新野回回人……[详细]
商南观音寺
  商南观音寺北出县城二里许,两山对峙,中虚一峡,名为峙沟。在峡半腰之上的崖壁上有一仙洞,洞前环山依崖坐落着一座建筑宏伟,雕梁画栋,红柱宝鼎,飞檐重阁,金壁辉煌的庙宇——观音寺。观音寺庙宇由停车场,寮房、天桥。僧楼、正殿五个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00余平方米。寺庙建在八十坡度的山崖上,建筑部局环山为S形,两山中架一桥廊,贯穿东西,左右联通。停车场设在寺庙脚下,从停车场顺六十二级台阶拾级而上,进人天桥甬道,左向转人房大院。顺寮房大院登十二级台阶上天桥,过廊坊,进人观音寺正殿大院。大院与正殿座基全用山石水泥依山砌成,高于停车场二十余米。大殿坐落在大院正后方,坐西朝东,为三间三层空虚肩歇式构造。一层为正殿,二层为空间,三层为藏经楼。大殿以仿古结构建造,飞檐重阁。雕梁画栋,木格透雕,花纹图形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飞金彩绘。殿顶均用珠红琉璃瓦铺设,中脊端坐一口甘露瓶,上插绿色……[详细]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千古要地  中国有句脍炙人口的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故事说的是: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褒斜道.历史  褒斜道位于汉中市北50千米,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褒斜道开凿建成,沟通了秦岭南北的联系,加强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公元前206年,刘邦经褒斜道赴汉中就汉王位。  石门在褒斜谷两端。北端为大石门,在眉县;南羰为小石门,在今汉中市北约17……[详细]
西安杜陵
  杜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杜陵原上。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僪、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经过近年的勘测,杜陵园占地120多亩,四周环绕有夯土围墙,墙基宽9米。陵园以殿为大门,殿与配殿共长30多米,宽20多米,门道宽约6米。墓冢在陵园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的“汉宣布杜陵”碑一通,碑铭至今清晰可辨。此外还有碑碣十余方。园内还有寝殿、便殿等遗迹,四周排水的沟渠至今仍清晰可见。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文人学士常会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白的《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近年来对杜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周围的遗址进行了一些发掘,出土了很多文物。(国家文物局)地址:西安……[详细]
长安清凉寺
  长安曾被誉为“中国佛教第一大县”,北接古城西安,南至终南山北麓。境内山水秀美,风景宜人,名胜古迹众多,梵刹大寺林立,故有嘉言: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古来就有“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之美名,道出了长安佛教深厚的历史积淀。清凉寺位于长安区上塔坡村北凤栖塬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刹。寺院坐落在一座自然形成的土山上,古时称为“清凉山”。自周泰时期,这里就是一座风水宝地,许多帝王在此建有园林,王公贵族,豪门大姓也在此建造别墅。在苍松翠柏,紫竹密林中,掩映着这座古老的寺院。不少文人墨客常到此游览酬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有诗云:异花来绝域,滋蔓匝清池。名园依绿水,翠竹上青霄。这里地势高,视野开阔,气势宏伟,既濒临繁华闹市,交通便利,又相对独立,清幽安静。清凉寺始建于隋朝,昔日殿堂雄伟,佛像庄严,松柏成林,信众云集,香火鼎盛。三阶宗创始人信行禅师在此设立三阶道场。唐时曾一度为华严四祖清凉国师……[详细]
王柏栋故居
  王柏栋(1910-1938),陕西省丹凤县商镇显神庙村人,1927年初,冯玉祥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孙连仲部经龙驹寨,王柏栋毅然投笔从戎,随军出师河南攻打军阀吴佩孚。不久,冯、蒋、汪相勾结,镇压工农革命,他即愤然离队,在河南省荆紫关学商,闻知杨虎城在南阳办教导队,便欣然再次从军,并于1930年在该部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杨子恒旅任警卫排长。1932年,中共陕西省委派王柏栋到三原县渭北游击队任第二分队长,曾三下三原县南,一下富平南区,打击豪绅地主,扩大革命武装。翌年,红二十六军南下商洛在蓝田张家坪严重受挫,为重振军威,把正在迅速壮大的渭北游击队改编为二十六军四团。7月14日,在三原武字区小道口召开红四团成立和受旗大会,王柏栋任一连指导员,旋任该团政委。8月14日,他参加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照金陈家坡召开的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总指挥部,王泰吉为总指挥,高岗任政委,王柏栋任参谋处处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