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文物古迹介绍

141、明海寺
明海寺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海寺。明海寺也叫冰草寺,宾沟寺。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境内,原属亚拉格家部落。寺院建在原亚拉格家副头目辖区,由亚拉格家副头目所管辖的僧俗民众敬奉香火。明海寺建于清朝顺治年间(1644—166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1942年调查,有-18人,属景耀寺长毛-管辖,主持人为郭忽必利革。1958年寺院被拆毁。1986年,裕固族僧俗群众进行了重修。巴丹吉林沙漠骆驼裕固族在东迁的过程中,赶着牛羊,骑着骆驼,来到了祁连山区,骆驼便成了唯一的搬家交通工具。巴丹吉林沙漠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便成了骆驼的家园。骆驼不但是牧民搬离草场的工具,也是丝绸之路驼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骆队主要由有骆驼的大户人家组成,以一顶帐篷为一个骆帮组织,10—11峰骆驼为一个链子,由一人掌管。10人住一顶帐篷,同住一顶帐篷的骆队链子吃、住、行要求统一。骆队总称驼户,每个拉骆驼链子的人称为把式,骆队运……[详细]
142、镇远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远楼
  介 绍镇远楼是仿西安钟楼建造,平面方形,建在一座砖砌的坛上,台底宽32米,高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楼为三层木构塔形,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楼下有十字洞,通向东西南北,可以通过行人和小型车辆。 洞门上方嵌刻着匾额,东“旭升”,西“贾城”,南“迎熏”,北“镇远”。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清顺治四年(1647年),米喇印、丁国栋-清廷,曾因诱杀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此楼。顺治七年(1650年)重修。竣工后,亦悬额四面:“九重在望”、“万国咸宾”、“声教四达”、“湖山一览”。 镇远楼于明正德二年(1523年)由都御史才宽负责兴建,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曾数次维修。楼东南角悬有唐代铜钟一口,铸造工艺精湛,形体浑厚雄伟,钟的外壁略呈黄色,又带铁青色。钟高1.3米,直径1.1米,上细下粗,略呈喇叭口形,下口六耳……[详细]
陇南白雀寺
  白雀寺白雀寺坐落在离西和县城区2公里的西峪乡观音村四台山山岗,寺院依山势而建,左护崆峒,右绕隍城,遥对观山,姜席河与南柳河在寺前交汇而成的白水河从寺脚蜿蜒东去。这里冬有松柏露翠,夏有绿槐吐香。白雀寺巍然立于山岗,居高俯瞰白水河两岸。占地13936平方米,约20.6亩,依古制建有四大院八小院共十二院,该寺现在为西和县佛教协会所在地。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雀寺是一座佛教名寺。相传西和县境内的古代西峪国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不恋荣华,在白雀寺修行,其父秒庄王为逼其回家,放火焚烧白雀寺,使500僧尼和万名香客丧生火海,白雀寺也被付之一炬。妙善公主得神仙护持逃脱,辗转来至香山,屡受苦难,功成了道,自度度世。“火化白雀寺后”,经几世岁月沧桑,白雀寺又几度兴建。据寺内古碑记载,南宋嘉定年间重修寺庙,现存建筑为清代所建木结构建筑群。据传清末有本地柳家沟柳代银、卢家水沟卢茂两乡绅发宏愿,葺修白雀寺,现存在的寺……[详细]
144、白马塔 A
白马塔
  现存白马塔建筑雄伟,塔身9层,高12米,直径7米,以土坯砌成,中有立柱,外涂以草泥、石灰。基层呈八角形,以砖包砌,每象面宽3米,第2~4层呈折角重迭形,第5层下有突出的乳钉,环绕一周,上为仰莲花瓣,第6层为覆钵形塔身,第7层为法相轮形,第8层为六角形的坡刹盘,每角挂风铎一只,第9层为连珠式塔尖,整体塔呈明代-塔风格。交通白马塔距离敦煌市区仅有2公里,可乘坐出租车前往,也可租辆自行车代步。地址:甘肃酒泉市敦煌市沙州古城东南部,党河乡红星村内类型:古迹古塔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电话:0937-8868766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门市价:15.0元……[详细]
145、法镜寺
法镜寺
  法镜寺法镜寺位于西和县城以北12公里处的石堡乡石堡村的五台山,是陇南境内一处著名的石窟佛寺。因唐代大诗人杜甫留诗而声闻陇右。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为安史之乱所累,关中一代闹饥荒,加之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使他“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这游”,于是愤然弃官(时任司马参军)携妻带子,西赴秦州(今天水),一路颠沛流离,又从秦州赶赴同谷(今成县)路经法镜寺。见法镜寺翠碧的修篁,凤尾森森,雨中的松树枝叶青青,晨烟霭霭,旭日初升,屋脊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洁净的轩窗历历可数,窗棂如灼灼慧眼,脉脉含情,使人流连忘返,随即写下《法镜寺》一诗。法镜寺所在的石堡一带,石山绵亘,其色如彤云赤霞,山势从北而来,直通长道寒峡,自汉以来,这里就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故诸葛亮出祁山于此;姜维争陇右于此;吴玠与金人争皂郊于此,因而这里多建城堡,地名亦称“石堡城”。自南北朝以来,陆续凿塑石窟佛像。石窟背依五台山,其山……[详细]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甜水井东南2公里吊吊泉沟口西侧,敦煌市与安西县行政区域交界处。南临三危山支脉火焰山,北与疏勒河流域汉长城烽燧遥望。因出土的汉简上 书“悬泉置”三字而定名。现存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5米。地面暴露有灰层、大量绳纹灰陶片、草渣和汉简。1990年-1992年对遗址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发掘,发掘面积3000多平方米。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1991年度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悬泉置遗址,据出土简文记载,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清代又称“贰师庙”,“吊吊水”。其名取之南侧山中悬泉水。遗址由主体建筑坞堡和坞外附属建筑仓、厩构成。坞呈正方形,边长48.10米,土坯砌筑,坞内有两组房屋建筑。坞墙设于东墙正中,宽3米。坞东北及西南角有角墩。出土简牍2.1万余枚……[详细]
福津广严院
  广严院,俗名柏林寺,是古代著名的阶州古刹,也是保存较完整的宋代建筑。“险崖栈道居天险,广严寺院乃壮观。”是武都八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位于福津河畔、甘川公路线上的广严院,距武都县城东30公里处三河乡柏林村,据《武阶备志》记载:广严院,在阶州东六十里,龙x山下,旧福津县北(唐宋时武阶郡治福津县所辖,故称福津县广严院)。始建于宋乾德年间,在南宋绍兴中为涨河水毁,无留尺椽寸瓦者。后迁而新建之,起于绍兴三十一年,落成于乾道九年,历经十二年之久,建成屋八十六,为堂二,为察十及钟鼓而悬之,度弟子十二人,寺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其寺座北朝南,在苍柏古槐掩映之中,寺内、有一株千年古柏,树围八米多,高达八十多米,龙枝虬干,苍劲挺拔,荫郁参天。建筑宏伟壮观,飞檐斗拱,、前殿上为筒瓦,九脊十兽单檐挑角,歇山顶,正脊两端鸱吻张口吞脊,脊面上饰牡丹花叶,下饰琴棋书画,名间、次间、稍间齐全。柱刻海石榴、莲花……[详细]
仿宋古城
  于敦煌市西10公里,东接戈壁绿洲,西望汉代烽燧,南傍鸣沙山麓,北连大漠旷野。该城是1987年7月,在合作拍摄电影《敦煌》时,由日方出资,中方负责设计建造的一座影视城。由于《敦煌》的故事发生在宋代,城市的所有布景均参照宋代风格建造,故称仿宋敦煌古城或仿宋沙洲城,当地人简称其为敦煌电影城或敦煌古城。电影拍完后,这座古城便移交给当地保护使用,成为中国西部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敦煌也因此多了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古城规模宏大,占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四周城墙用土坯垒砌而成,开东、西、南三个城门。东城门按原古敦煌东城门式样仿建,古朴典雅;西城门门楼高耸,高达18米,曰:望京楼,楼上悬襟带西域匾额。两城楼飞阁凌空,四角高翘,遥遥相对。城内有五条街区,分别代表北宋时期的汴梁、高昌、甘州和兴庆五个地方。第一条街代表的是汴梁,系仿五台山南禅寺设计,街景参照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建造,有街……[详细]
白马关古城
  白马关位于康县北部古石门河(今云台河)畔,距县城30公里。有石筑城垣,依山面水,为康县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清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直隶州在此设置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年),又改设阶州直隶州白马关分州;民国2年(1913年)再度改设白马关警察所;民国18年(1929年)分置康县后,县治就在白马关。据说民国14年(1925年)在云台山修建一座寺庙,朝山者常年络绎不绝,香火极盛,远近闻名,故后改白马关名为云台。1944年5月,县治南迁岸门口后,这里设镇,命名“云台镇”。白马关古城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城垣全为石头垒砌,周长281丈,高1.9丈,宽1.2丈,有炮台4座,垛墙428个。东西各修建门楼一座。东为“建光门”,西为“永安门”(现已毁)。北面城垣顺地形攀山梁而上下大上小,形似挂钟,后于山顶建造一座两层钟鼓楼,高峻巍峨,昼夜鸣钟报时,堪称一景。东门外马莲河上,曾于1920……[详细]
永固古域及八卦汉墓群
  座落在童子坝河边的永固城,据说曾是月氏族的都城。汉初曾是匈奴单于王的避暑胜地,故又叫单于王城。那时这里地势辽阔,湖水荡漾,牧草异常丰美。就是今日,也依然湖光映着塔影。为了打通西域之路,霍去病率军横出扁都峡后,直奔永固,一举捣毁单于王老巢,拉开了河西战役的序幕,在辽阔的草原上放养军马,以备战用。自此以后,历朝各代把这里当作皇家马场看待。据《甘州府志》记载,东晋永和年间,前凉张祚于其地始置汉阳县,隋为赤乌镇,唐为大斗城,宋时曾是甘州回鹊临时成都,清时康熙帝取永远巩固之意,刺名永固,定名永固城。原城南北长1600米,东西宽1320米,近方形,面积2.1平方公里,城垣夯筑而咸,墙基厚8一10米,高达9米,墙外有深壕沟。城内偏北筑有东西向的土垣一道,把城分为南北两城,当地群众以其形状如算盘便称为“算盘城”。如今,曾经高大宽广的永固城只剩下西北一隅的断壁残垣,昔日的辉煌已荡然无存。代之而成的是红屋顿、……[详细]
西河滩遗址
  西河滩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清水镇中寨村七组村西,处于一条自南而北流向的季节性河流岸的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大部分保留在夹杂有第四纪黄土的沙砾堆积中。该遗址在过去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并得到保护。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管道施工建设,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西北大学考古系联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2003年6月至9月,历时两个多月,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发现了一处早期四坝文化的大规模聚落遗址,取得了重大收获。已发掘的遗迹主要有:房屋基址33座,储藏坑31座,烧烤坑321座,陶窑4座。房屋基址的形式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式两种。发掘0土了大量的陶器残片,已复原陶器20余件。陶器的形式有双耳彩陶罐和素面罐、单耳杯、彩陶盆、器盖、纺轮等。石器的出土数量也较多,其中大多数为细石器。细石器中有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等。大型石器中有打制的石斧、盘状器、磨制的石刀、石凿、石纺轮等。骨器也有一……[详细]
西蜂窝寺
  西蜂窝寺,又名“大圣寺”、“宝积寺”、“正觉寺”,位于临夏康乐县境内的鸣鹿乡。寺院高墙耸立,飞檐流丹。它背依桑咀梁,面朝石墩山,南有小马家滩关,北有苏土司城。登寺一望,鸣鹿山川尽收眼底。据考证它修建于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只比公认的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阳白马寺晚16年,是古代陇右著名古刹之一。该寺位于康乐县鸣鹿乡上洼地村的塔墩梁,距县城西南20公里。藏名“郭摩且噶丹却料林”。始建于东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3年),名“大佛寺”,有1900多年的历史。唐贞观23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敕改“大圣夺宝积寺”;明成祖赐名正觉寺。永乐鼎盛时,其庙宇宏伟、殿堂壮观,僧人众多。住持僧班丹札释曾“永乐间使鸟斯国”,因得永乐帝赐号,颁发《皇帝敕谕》,赐香巴金佛一尊,普贤法宝铜印一枚,珍珠伞一把。万岁牌一副。清顺治帝召见住持,御赐香巴铜佛一尊。乾隆改寺名为西蜂窝寺:当时……[详细]
水帘洞石窟
  水帘洞石窟位于天水市武山县榆盘镇钟楼湾村的鲁班峡中。现存千佛洞、水帘洞、拉梢寺、显圣池四个部分,造像6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窟龛依天然洞穴或崖壁开龛造像或绘制壁画。形制以尖楣圆拱、平顶和方形浅龛为主,造像以摩崖泥塑为主。拉梢寺又名大佛崖,现存窟龛23个。主要为摩崖悬塑造像、圆拱浅龛、平面方形平顶龛、塔龛、平面长方形斜顶窟。1号造像为主体,总高42.5米,宽43米,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巨像。佛结跏趺坐,禅定印,着圆领通肩袈裟,佛座由莲花、卧狮、卧鹿、立象相间共七层浮雕组成。胁侍菩萨立于佛两侧,戴三瓣莲式宝冠。北周其它造像有十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等。唐及五代壁画有经变画。宋龛有2、6、7号等,内容有一佛二菩萨、一坐佛,壁画有说法图、千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等。金代壁画有两方,均为菩萨说法图。元代雕刻有塔龛内的喇嘛塔,壁画有佛、塔、菩萨等。在1号大佛上部遮檐上悬有元代铜铃、铜镜。明……[详细]
石屏山噶跶寺
  石屏山噶跶寺在永登县连城镇东北方,有一座雄伟险峻,风光秀丽的山峰,它如一道自然形成的石屏,横连城之后,故名为“石屏山”。石屏山上林木葱茏,山花烂漫,百鸟竞唱,景色十分迷人。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山巅,建有一座宏伟的藏传佛教寺院——跶寺。跶寺历史悠久,是甘青边境的名寺之一。据清代该寺的藏文寺志记载,唐朝时,印度高僧班智达及500僧众,赴中原五台山时,停留在此地,在这里建立了佛教寺院。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西藏萨迦派教主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今武威)途中,看到石屏山的自然景色可与五台山相媲美,就在山上创建了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妙喜禅院,在殿宇内塑造了弥勒佛、空行母神像,并派人讲经说法,弘扬藏传佛教。到了明代,西藏萨迦派-曲吉坚赞和格鲁派至尊鲁本桑木丹格两人来到跶寺,和连城鲁土司结成供施关系,联合汉藏等族施主,依山修建了中峰的弥勒佛殿和东西南北峰的文殊、释迦、普贤、观音等佛殿。之后又有许多藏传佛教……[详细]
金川圣容寺
  圣容寺位于县城北10公里处。据多种佛教史籍记载,北魏太武太延元年(435年),西去印度的刘萨诃和尚行至番禾郡(今永昌县)东北望御谷山,预言此山裂开当有瑞像(佛像)出现,时平则佛像俱全,时乱则首落。到了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果然有一佛像现于岩间,唯少头。40年后,却在距此山岩200公里之遥的凉州(今武威)城东7里发现佛首,即“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合”。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立为瑞像寺。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往礼拜,改为感通寺。唐中宗时又改称圣容寺至今。因它与位于县城北1公里许的前大寺(金川寺)相呼应,故又称为后大寺。圣容寺在古代是受到朝野重视的海内名寺,在丝绸之路占有重要位置,一度僧徒多达2万人。后来几度衰落,现存有石雕佛像和一些石窟。圣容寺塔保存完好(唐塔,与西安大雁塔甚似),1981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圣容瑞像位于县城以北10公里的御山峡谷的石壁上,佛身高约6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