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天水市 > 麦积区旅游

麦积区文物古迹介绍

1、麦积山石窟 A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位于秦岭西端北侧,距城区28公里。凿于十六国后秦时期,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10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我国第二大艺术宝窟,现存194个洞窟,泥塑、石雕7800多件,壁画1000多平方米,崖阁8座,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朵艺术奇葩,与敦煌莫高窟、山西云岗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麦积山石窟则以独特的泥塑艺术独树一帜。中国大型石窟群之一,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宗教艺术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甘肃天水县麦积乡南侧,是西秦岭山脉北支小陇山前山区的孤峰,相对高度142米。峰顶呈圆锥状,红色砂砾岩层略近水平,因岩体形如农村麦垛而得名,为陇原上麦垛式丹霞地貌。石窟创建于十六国姚秦时期(约384),大兴于北魏太……[详细]
麦积崇福寺景区
  崇福寺是国家2A级旅游景区,位于麦积城南约25公里东柯谷,又名杏林观,亦称城隍庙,是寺、观、庙合一的宗教寺院,兴建于唐代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延及民国末,由于地方信士、坊众不时修葺维护,依然保持着清代时规模。崇福寺在平台正中,是一组四合院式建筑,座东向西,现有玉皇、无量、三元、灵官、大佛、关帝、三霄、天王、韦驮、城隍、药王等殿十余座,三十余间。……[详细]
天水永庆寺
  永庆寺又称佛窑,在神龙山北不远永庆村王家碾北山南麓。据寺内保存光绪建元(1875)年木刻《重修永庆寺碑记》载,续建于乾隆壬午(1762)年的佛窑,其历史可谓远矣。神龙山永庆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神龙山位于天水街子乡(现撤销,其北归甘泉,其南并麦积,老乡戏称“二失街亭”)永庆村东南,因传远古神农氏采药尝百草曾到过此地,故而得名。似金字塔般的山型拔地而起,独立群峰。由于相对于诸峰此山较高,是日我们一行人登上山颠,“东柯好崖谷,不与众峰同”的诗境尤感真切。举目南望,自西向东,麦积秀山,仙人雄崖,石门峻岭及叠翠群峰,渺如烟海,胜似仙山。转身向北,近观街子古镇,东柯水环流,八股槐奇巍,不由人追忆诗圣行踪,低吟子美遗韵;极目远望,陇山连绵,渭水东去,甚至莽莽万重山中的古城秦州也映入视线之中。神农山,你纯粹雄美,神龙山,我相见恨晚。 神龙山顶原建有神龙宫、玉皇殿,民国九年(1920)着火全毁,故无法考证始……[详细]
天水净土寺
  天水净土寺位于仙人崖后川。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净土寺1971年被全部拆除,一切碑迹额联等,也不知失于何地。八十年代以来,净土寺僧众多方筹资进行恢复扩建,现已形成一进三禅院的宏大建筑群。近几年,又新开发增建了罗汉堂、藏经阁、景门牌坊等建筑,更增其规模。其气势宏伟之景象,远非昔日可比。近年该景点常有“佛光”出现,声名远播于海内外。曼殊寺,亦称净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与全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相邻,同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等自然景点共同组成闻名全国的风景名胜区。曼殊寺历史悠久,自唐末宋初以来,先后以“寄骨寺”、“京都寺”、“净土寺”而演更。岁月沧桑,数经变迁,至九十年代,五台山大德高僧——海正法师于此地矢志建寺,历经艰辛,缘乞八年建起宏伟庄严的曼殊寺。曼殊净土寺四周群峰相拥、松涛阵阵,形成秦州八景之一——净土松涛。清代进士……[详细]
南廓寺
  南廓寺庙殿隋唐时已初具规模,清光绪年间将原东禅林院改为杜少陵祠。南廓寺西牌坊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围达9.7米,树高25米。南廓寺是以三座牌坊式的大门各为中轴线,组成东、中、西三个大院。中山门内有前后院,前院东、西看楼,后为钟鼓楼,东西禅林院。现西院仍为“禅林院”,东为杜少陵祠,祠内有杜甫及侍童塑像三尊。后院为三间两进宽阔宏大的天王殿。院内有一株生长2300~2500年的三杈古柏,南向一枝黛色霜皮,干枯如柴,直插云霄,但顶端仍青春焕发,枝叶茂盛。西北向一枝已枯。北向一枝巧架于槐树枝杈上,更神奇的是已劈开的枯干中寄生着一株胸围108公分的黑蛋树(朴树),与老树相依为命。交通可乘9路公共汽车在南国路下车然后步行上山。甘肃天水市……[详细]
交龙寺
  交龙寺交龙灵山是近年来按古交龙寺遗址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位于天水市北道区麦积乡贾河村,村之左右溪水交汇合流西去,二水交流之间,山岗突起,婉蜒南伸,上连秦岭之巅,下伸二水之交,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此处山势林立,浑圆苍润,群山环绕,万山来朝,山脉起伏有致,婉如群龙戏海,山山相连。峰峰相地,身处交龙灵山,顿感灵气拂身,逍遥自在,心旷境雅,如临真空,妙不可言。交龙寺的建筑布局按后天演化而排布,是八卦亭太极之象;三皇殿标人文始祖立根治世之本源;三教堂倡三教圣人教化世人之伟业;老君殿宣道教始祖老子清静无为;大佛殿佛光普照,慈悲世人之灯塔;大成殿示孔子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万民仰止的高尚;观音殿展菩萨普渡世人,救苦救难的慈悲精神;镇江王殿昭镇江王舍身为民的光辉业绩;“三母堂”溶天、地、人三盘始母创业艰辛于一炉。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游人前来观光旅游,避暑消遣,除疾健身,接采灵气养生延年,陶冶情操,实乃风……[详细]
放马滩墓群
  放马滩墓群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放马滩,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1986年发现。同年5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抢救发掘。本次钻探发现墓葬120余座,发掘14座,其中战国墓13座,西汉墓1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各种器物近千件。其中重要文物有竹简460枚,木板地图7幅,西汉纸地图残片1件。竹简为《日书》和《志怪故事》内容。放马滩墓群是一处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的公共墓地,其中秦墓发现多而集中,出土物丰富。竹简是继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之后的第二次重要发现,也是甘肃省首次发现的秦文化典籍。7幅木板地图是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地图实物。西汉纸定名为“放马滩纸”,亦是目前时代最早的麻纸实物,将中国发明造纸术的年代提早了三百余年。……[详细]
卦台山遗址
  卦台山遗址位于天水市渭南镇。该山海拔1329.9米,呈台形,面积约1万平方米。据《秦州志·卦台记》载:“其台若坐若盘,而羲皇观天察地于此,画卦于此地也。”又云:“成纪之北约三十里曰三阳川,其西北隅有台焉,乃羲皇画卦处。”故又名“画卦台”。1987年,北道区文化馆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处文化层厚0.2-0.5米,断崖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灰渣等遗迹;遗物有石斧、陶器等。陶器分泥质、夹砂两类,有彩陶、红陶、灰陶等。彩陶多饰网格纹,素面陶多饰绳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型的有盆、罐、瓶等50余件,从标本判断,应属仰韶和齐家文化遗存。山上还有清代的一些建筑。……[详细]
仙人崖石窟
  仙人崖,是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五大子景区之一,位于麦积区东南距城区45的公里秦岭山脉,距麦积山石窟17公里。由三崖(东崖、西崖、南崖),五峰(玉皇峰、东崖峰、西崖峰、宝盖峰、献珠峰)、六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灵应寺)及仙人湖组成。三崖五峰之上现保存有明、清殿宇27座,房屋54间,南北朝、宋、明、清等朝代塑像197尊,壁画82平方米。西崖长约90米,深10米,崖中起平台,建殿宇楼阁14座36间,以“仙人送灯”尤为著名。地址:天水市麦积区泉湖路2号麦积山风景区内类型:山古迹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938-2731407开放时间:8:30-16:30门票门票40元/人,景区观光车单程8元,往返15元……[详细]
樊家城遗址
  樊家城遗址位于天水市中滩镇雷王集村背湾西村西40米。是一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16.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2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变体鱼纹、弧线三角纹、勾叶纹彩陶片,器形有盆、钵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圆圈纹、平行线条纹、网纹彩陶片,器形有碗、罐、壶、喇叭口尖底和平底瓶,并有石斧、石刀、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与马家窑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柴家坪遗址
  柴家坪遗址位于天水市北道区伯阳镇柴家坪村东500米渭河西岸。内涵分属马家窑与齐家两种文化。面积约15.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8米,断崖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曾出土有泥质橙黄陶喇叭口尖底瓶、泥质红陶陶塑人面型器盖,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齐家文化遗物有夹砂红陶、灰陶片,饰篮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器形有夹砂红陶双耳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石门山古建筑群
  石门山古建筑群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伯阳镇石门村,多为明清时期修建,现存古建筑29座。主要建筑有玉皇殿、王母宫、圣母宫、三官殿、三仙庵、祖师殿、三清殿、灵官殿、文昌宫、财神殿、赵公殿、山门、聚仙桥、钟鼓楼、戏台等。各建筑依山就势,体量较小,构造精巧,做工精良,小巧玲珑。石门山古建筑群对研究中国道教史、地方道教文化发展具有重大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无量殿: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2米,向南延伸5米,向西延伸2米,向北延伸3米。赵公殿: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2米,向南延伸4米,向西延伸2米,向北延伸3米。圣母殿: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3米,向南延伸1米,向西延伸2米,向北延伸3米。王母殿:以大殿台明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4米,向南延伸5米,向西延伸4米,向北延伸3米。三仙庵:以建筑台明底边为基准……[详细]
马跑泉遗址
  马跑泉遗址位于天水市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北侧。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泥质绳纹红陶片和漩涡纹彩陶片,器形有罐、盆、钵。另有齐家文化泥质橙黄陶和夹砂灰陶片,饰绳纹、篮纹,器形有单耳圆腹罐、折肩罐等。另出土有周代夹砂灰陶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仰韶文化与齐家文化的相互关系及西周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