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文物古迹介绍

41、无为寺
无为寺
  无为寺位于苍山兰峰东麓,无为是佛教名词,亦称无为法,与有为相对,指非因和合形成,无生灭的绝对存在,原是涅的异名。寺东边的村子叫阳乡村。无为寺始建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当时有山门、过厅、正殿、两庑、花苑等设施。明嘉靖年间,在无为寺后面又建了一座救疫寺。明正统十年(1445年),住持僧人无碍,集资铸铜钟一口,高1·2米,口径1米,这口钟现存在寺中。清朝末年久倒毁。1984年,阳乡村民集资历证明建大殿。1987年,修复了两面庑及山门。无为寺有八景:传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曾在这里晒经书,所以有晒经坡;无世祖忽必烈片大理时,曾在附近驻兵,有驻跸台(帝王出行时没途停留暂住称驻跸);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汝南王朱有枥居大理期间,曾在无为寺听经学法,并写了篇《无为寺记》,刻在玉磬碑上,玉磬碑石口极高,叩之如敲玉磬,是镇寺之宝;寺后有一汪清泉,传说可以用来衔桥、翠华楼、阁老岩,寺前800多年树龄的……[详细]
狮子关石窟
  石宝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遍山嶙峋的奇峰异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描写它们“峰头石忽涌起,如狮如象,高者成崖,卑者为级,穿门蹈瓣,觉其有异”。这些紫红色砂岩球状风化石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化奇观,与石钟寺遥相对应的正是这样一片崖坡,崖顶巨大的紫砂岩形同一只静卧的雄狮,隔箐相望,默默守护着石钟寺的“石宝”,因而得名“狮子关”。狮子关区亦有三处极为重要的石窟:其一为俗称“全家福”的南诏王及后妃子女雕像。其二为雕凿在狮子崖之下峭壁间的10号窟梵僧观音造像。窟高1.8米,上宽1.1米,下宽1.8米。龛内雕刻梵僧像一尊,高1.7米,头戴莲花冠,深目高鼻,背有佛光,右手结怖魔印,左手握净水瓶,脚穿靴。左下方有一犬弓身回首,项系铃。左上有榜题“紫石云中,信境兰若”两行,落款为“盛德四年六月七日造像施主工匠金榜杨天王秀”。榜师像是一副赞美环境的联句,意思是如同云霞一般的紫石崖,是信徒修行的寂静场……[详细]
永平新光遗址
  永平新光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永平县城东部的新光街两侧,新建的东西大街(博南路)横穿遗址之上。总面积40000平方米。该遗址发现于1993年5月,客运站、交警大队建房挖基槽时,掘出大量陶片、石器等,后经州文物管理所调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查,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2月4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机构领导及专家共同现场考察了遗址,为此,省州文物部门及县人民政府决定按照《文物保0》的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坚持“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城市建设”的原则,配合基本建设进行发掘。并依法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该遗址的抢救发掘。先后发掘五次,长达三年之久,共发掘2700平方米。考古队由省州县三级联合组成。第一期:发掘工作于1993年12月16日开始,进行东大街南侧10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第二期:1994年3月进行东西大街北侧300平方米的发掘。5月,为了确保……[详细]
44、段功墓
段功墓
  功墓,位于祟圣寺三塔西面,东距干寻塔350米,经三塔文管所1996年8月征崇圣寺遗址区120多亩土地后,已归三塔文管所管理,并按《崇圣寺三塔文管所保护建设规划》分步实施段功墓的开发利用。段功为第五代大理总管段隆之孙,初为蒙化(今大理巍山)知府,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段光为大理第九代总管。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农民起义领袖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3万攻占中庆路(今昆明),梁王巴匝拉瓦尔密逃奔楚雄。段功发兵打败了明二,梁王为感激段功救驾之功劳,拜段功为平章政事(丞相),并将其女阿盖公主许配于段功为妻。明代以后,据地方志称段平章墓,原为圆形土丘,直径约8米,高2米,上立石幢,现仅有土丘,墓幢已毁。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七月,梁王听信谗言,疑段功有“吐金马,咽碧鸡”之心,授意阿盖用孔雀胆毒死段功。阿盖不忍心下手,反把机密告诉丈夫,劝段功回大理,段功不肯,结果遭到梁王杀害。阿盖闻讯,悲痛万分……[详细]
虎头山古建筑群
  虎头山古建筑群虎头山古建筑群位于云龙县石门镇南,因山顶崛起一嵯峨巨石,如虎头而得名,是以道教为主的古建筑群。据《虎山碑记》载:“虎头寺原有一间山神庙,清道光年间陆续建老君殿和财神殿等寺观。清咸丰七年(1857年)又毁于兵燹,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修复并建了张仙祠、王母寺等”。虎头山山石峥嵘,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寺庙道观沿山势修建,有虎头寺。在寺庙之间有曲径石廊、石桥相通,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刻有(清)杨名扬书写“虎”及“石门八景”的诗碑,虎头山寺庙建筑布局合理,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每逢节日游人众多,是重要风景旅游区。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虎头山古建筑群以道教寺观建筑为主,由张仙祠、虎头寺、王母寺、老君殿等寺观及财神殿、弥勒殿、三宫殿、普陀岩等石观、石窟组成其间以栈道、石牌坊、石亭、石桥串联,石壁有书刻、题字,形成一个依山附岩、布局巧妙的建筑群体。张仙祠分前后两殿,前殿为……[详细]
46、云鹤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鹤楼
  云鹤楼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始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鹤庆州通判署府事佟镇倡导建楼,中置钟、鼓各一,俗称钟鼓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重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再重建,更名为“云鹤楼”。大理州鹤庆云鹤楼砖砌城门,上为木结构楼阁,楼高19.4米,东西宽18.6米,南北长16米,鹤庆云鹤楼下城门通道长16.7米,大理云鹤楼外观三层重檐,内则为四层楼。四角梁柱直通屋顶,大理州鹤庆云鹤楼内四面架斗纵横交错,对缝对榫,外则四面出檐,飞阁,雄伟壮观。1951年冬,大理旅游景点鹤庆县发生强烈地震,大理州鹤庆云鹤楼仅向东北偏0.5米,近年又进行加固维修。楼顶铺盖琉璃瓦,大理旅游景点鹤庆云鹤楼两道城门上彩绘二龙抢宝及白鹤展翅图,两侧悬挂郡人杨金和撰、宣白超书“云鹤楼”长联:小结构到底何奇?想:洞纪龙眠、石传象跪、诗题竹树、果树菩提,为儒、为释、为帝王,蕞尔微……[详细]
州城文庙武庙
  州城文庙武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建于明弘治七年(公园1494年),明嘉靖、清康熙、雍正、嘉庆、光绪年间曾多次修复和添建,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州城古镇,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充分表现出了这里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庙坐东向西,供奉的是孔子等古代的学者先贤。文庙面对笔架山,为一进四院,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圣祠)及南北两院、名宦乡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整座建筑风格纤细秀雅,匠心独运,或危楼高阁,栖凤盘龙;或草木葳蕤,烟聚蔓缠;或小井石栏、曲径通幽。房檐斗拱和额枋梁柱上,装饰着的青蓝点金和各种贴金彩画,亦清晰可辨,不难想象昔日所拥有的鲜丽色彩和雄伟壮丽。各院之间又以特色各异的砖砌石洞相通,曲折迂回,层层别有洞天。置身于文庙的每个角落,都会油然而生寻古探幽之情。与文庙相对而建的是武庙,供奉的是我国历史上象征忠义爱国的关羽和岳飞。坐北向南,面对宾川的少祖山——……[详细]
垅圩图山城址
  垅圩图山城址位于巍山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在今大仓镇甸中村委会,团山村西面垅圩图山山顶的一块大平地上。遗址后依大黑山,前临阳瓜江,山环水抱,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巍山坝子尽收眼底。遗址面积约五千平方米。据元代至清代的正史和云南的各种地方志记载,细奴逻建立大蒙国后,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在垅圩图山上筑城以居,该遗址为南诏国第一座都城遗址。1958年,云南省考古队在垅圩图山城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瓦砾、石礅、莲花柱础等建筑材料,进一步证实了该遗址是南诏早期都城遗址,这也与历代史料记载相吻合。1991年和1992年,云南省考古队连续两年在遗址上再次发掘出了一片古建筑遗址内的铺地砖和地基,清理出一块80多平方米的房屋地基。考古队还在房屋遗址旁清理出一块分别由两层阶梯和四层阶梯衔接成的两个台面,上面的铺地砖错落有致十分平整。遗址内共发掘出佛、菩萨、天王力士、罗汉头像等180余件……[详细]
沘江古桥梁群
  云龙保存的桥梁从最古老原始的溜索、藤桥到现代化的钢桁桥,其种类之繁,建筑形式之多样,完全可以组成一座桥梁的博物馆,素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称,堪称“古桥梁艺术博物馆”。2013年,沘江古桥梁群被列为国家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龙的桥梁具有“浮、梁、吊、拱”四大基本特性。这四大桥型是一切桥梁的鼻祖,如今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桥梁就是由此派生延演而来的。其中除浮桥是在沘江枯水季节临时搭建外,其余都是永久性桥梁。这些各种类型的桥梁大都集中在沘江流域及其支流之上,形成古桥梁群,如今还保存有各种类型的古桥近百座,有较大价值的42座。沘江上的古桥梁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从原始简单的桥梁到大跨度、建筑工艺复杂的桥梁,可以组成一部古代桥梁的发展史,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详细]
曲硐清真寺
  曲硐清真寺曲硐历来人户密集,地当孔道,曾经几度设过县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永平县城从老街移到曲硐,县府设在东门(现名衙门园)。光绪十八年(1892年),县城又由曲硐迁移老街。民国元年(1912年)县城又由老街迁移曲硐,县府设在北门(现在曲硐完小),民国25年(1936年)因滇缅公路绕道云龙,又移老街至今。曲硐清真寺在新河未改道以前,河水从西门街心直下,把整个村子分为两半,当时人户虽多,中隔小河,因为往来不便,故有大礼拜寺,小礼拜寺之分,同时也有大坟院、小坟院之别。当时大礼拜寺位于南门大坟院之西,小礼拜寺则在西门小狮山脚。至清末新河改道后,曲硐人口增多,住房面积扩大,村子连成一片。延至民国二年(1913年),合并为一,新建成现有的礼拜寺。整个清真寺范围分内外两院,内部有礼拜大殿一幢,南北厢房各一幢,三层叫礼楼一幢;外院有北边房一幢,路西楼房(包括大门在内)一幢。大殿建筑秀丽,古雅端……[详细]
漾濞云龙桥
  云龙桥云龙桥位于漾濞县城西边的漾濞江上。志书赞为“濞江飞虹”。云龙桥始建于明代,为博南道古津梁,现已更换为钢缆吊桥。桥长53米,宽2.3米,高12.9米。9条钢缆临江飞跨,上复栎木访板作桥面,左右各是一缆当扶手,两岸均建有桥亭。云龙桥以险要壮观而成为漾得县的主要名胜古迹之一。漾濞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在这段古道中,要数漾濞江峡谷地段最为惊险。江边栈道人马难行,江流湍急舟揖难渡。明代曾有诗形容其险要道:过了漾濞渡,阎王清上簿;到得龙尾关(即今下关),才是到人间。以往,为了开拓漾濞江峡谷与外界的交通,当地民众曾不止一次在怪石磷峋的峡谷间扯溜索、拉藤绳、架木桥。但这些交通设施或毁于洪水,或毁于兵燹。传说某日清晨,忽见一缕彩云在漾濞古镇西角绵亘江上,如同蛟龙过江。民众认定是神龙显灵,示应新选桥址于此。遂于此处江面上建起铁索桥,并形成漾濞一景:铁锁云龙。电影《五朵金花》、《奇情侠侣》均有在此桥上拍摄……[详细]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玉皇阁旧址上创建文华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玉皇阁。玉皇阁与文华书院并存,分立左右。玉皇阁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依次为山门、前厅、中厅、大殿共四进三院及两厢组成。大门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前檐饰如意斗拱,装饰华丽。后殿建于月台上,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上下层檐下均饰七踩三昂斗拱,门窗雕工精细,为巍山清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殿宇。书院则位于玉皇阁之左,清光绪元年(1875年)创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劝学所,改文华书院为高等小学堂。书院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大、二门、泮池、雁塔坊、奎星阁、藏书楼及两厢等大小九个院落组成,现仅存藏书楼、奎星阁、雁塔坊及部分厢房。奎星阁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下层四周设廊,上下层檐下均设七踩斗拱。藏书……[详细]
大理玉皇阁
  巍山县境内有多处玉皇阁,但以巍宝山的玉皇阁最为壮观。原明代晚期的玉皇阁位置在三皇殿左下方,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重建时迁移到今天的新地址,在灵官殿的背后。玉皇阁依山而建,层层而上,每层以三路石级相通,共42级,由四圣殿、三师殿、吕祖殿、依云阁、弥罗上宫(圣父母殿)等组成,是巍宝山所有殿宇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早的殿宇,内供奉天地水三官、吕祖、财神等。玉皇殿内玉皇大帝塑像的天花板上绘有10幅彩色图案,其中9幅是彩龙图,另一幅是著名的道家“水火匡廓图”,具有很高的宗教研究价值。“水火七廓图”采用黑白两种颜色绘制,用宽细线条合半交错的手法绘成,既不同于太极图,也不同于八卦图。它源于后汉(公元947年~950年)巍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是道士妄想-长生不老丹的药方示意图。后来产生的太极图就是在“水火匡廓图”和“三五至精图”的基础上合成的。唐代四川青城山天师派道教哲学家彭晓曾批注《参同契……[详细]
等觉寺及双塔
  等觉寺(又名报国寺),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南诏,是巍山地区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佛教寺庙,为明、清两代僧纲司驻地。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寺僧无用自应天溧水(江苏溧阳县)来,与蒙化府土官左氏、蒙化大族善信等合力拆建,建成五进四院,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开始塑像。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土知府左氏建双塔于二门左右,诸善信增建殿宇五座。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605年),僧纲司住持性定募修各殿,又新建后殿两庑及更衣厅并塑罗汉,至此,等觉寺为规模最大时,清代咸丰年间兵焚,大部被毁,仅余太阳宫等处,清光绪年间,於太阳宫之左建禄位祠,祀云贵总督林则徐,太阳宫之右改建昭忠祠,祀咸同年间阵亡、殉难诸人。等觉寺呈座北向南,前为双塔,后为太阳宫,东院为禄位祠,西院为昭忠祠,西南为花园。双塔始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为九级方形密檐式实心砖塔,文革期间,双……[详细]
西门街古建筑群
  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境内。剑川古城所在地历史久远,曾出土西汉五铢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现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独特的古街巷,众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西门街古巷通幽,古宅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马坊明代古建张宅、赵薄藩故居光禄第、原古谯楼下明建武将军府第鲁宅等。古城的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鲜活的文化生态当中,古风依旧,古习犹存。古城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态,但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独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居民以白族为主,白语为主要交际语,白族民风民俗保留十分完整。文献名邦光彩照人,古城众多的名人故居,仍在叙述着历代风流人物的往事。南门街至北门街街道用青石板铺就,两旁心甘民居前设铺台,后置庭院,体现了茶马石道重镇商贸繁华的特色。北门文照街至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