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秦汉栎阳城遗址
  栎阳城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关庄和御宝屯一带。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献公二年(前383)秦国都城由雍城迁至栎阳。公元前356年孝公在此诏令天下,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秦末项羽三分关中,栎阳曾作为塞王司马欣的都城,汉高祖刘邦也曾一度以栎阳为都城,最终消灭项羽,建立汉王朝,直到公元前200年才迁都长安。1964年,陕西省文管会对栎阳城遗址进行了为期15天的调查和试掘。1980年至1981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栎阳考古发掘队对古栎阳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勘探发掘。考古证实,古栎阳城城址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约1600米。已发现南、西两道城墙及三座城门遗址,内有秦汉道路13条,其中东西路6条,南北路7条,街宽15.7—17.7米。城内有秦汉建筑遗址、一般居址和手工业作坊等15处。大型建筑遗址在中部,以一号遗址为代表;手工业作坊分布在城内东北和东南;一般居址比……[详细]
小学习巷清真营里寺
  营里清真寺,顾名思义就是“兵营中的清真寺”。对于营里清真寺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宗年间随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侨居长安的一些阿拉伯或波斯官兵就被安置在学习巷,而且他们的兵营就驻扎在巷内,为了方便这些外籍军人的宗教活动建立了一座专供官兵使用的清真寺,由于该寺在军营区域内因此取名“营里清真寺”。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元代回回军驻在了长安,元政府专门为驻扎在军营里的穆斯林官兵建造的清真寺,但是否建于元代待考。有据可查的年代应该是山门楼上牌匾标出的清乾隆甲午年间建制年代,当时这里驻扎的军队中多为穆斯林官兵。为方便宗教生活而建造的此寺,至今小学习巷向北段仍有一条笔直的狭窄小巷,据传是当时兵营中的军械库为方便运送箭支而开辟的专用通道,俗称“箭道”。小学习巷是条僻静幽深的小巷,营里清真寺就在巷子深处,因为地处偏僻之所,和小皮院清真寺一样很少为外人所关注。虽然营里寺前院也是个封闭小院,但由于四周被各类民居楼房……[详细]
终南弥陀古寺
  弥陀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北麓,自古即是善男信女,文人墨客登临南五台的必经之地。寺院所在位置,二山环抱,地势平坦,风景优美。弥陀寺背依送灯台孤峰独秀,东西两侧二山环抱,如翠屏列障,山坡松柏青翠欲滴,像是绿色海洋里泛起的微波细浪,寺西傍依着一弯潺潺溪流,衬托出弥陀寺古朴、沉稳、恬静的古刹风姿。据史料记载,弥陀寺创建于隋朝开皇八年(588),兴盛于唐朝,后历经兵火祸乱,屡经修复。抗日战争期间,弥陀寺为国民党中央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后该寺列为0。1943年蒋介石在皇甫村召开西北军事会议时,曾在此寺避暑。l944年春,国民党派张治中、邵力子与中共代表林柏渠、吴玉章等在此寺举行秘密谈判,商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政治协商事宜,为“双十协定”,做了筹备。选定这里举行谈判的地点,是由张治中先生提出,经国共双方同意的。因为这个寺院独居山麓,便于警戒与保密。建国前夕,寺宇颓败,像设虚无,禅经殆绝。1984年……[详细]
普光明寺
  户县普光明寺位于户县余下镇沈家营村,恒古时期,酃治之南,终南山阴有个沈家营村,古分南北两堡,两堡相距一箭之地,各有城桓城楼,唯北堡城门不能行车,而后成品字形建制,在品底正中坐南朝北有个普云寺,这就是今天的普光明寺。该寺始建于元代,前后三进各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大殿供华严三圣,后殿供儒释道三教,东厢房供观音大士,西厢房供清末在本寺坐化的乔某肉身“乔爷”,距寺约50米坐南向北有戏楼一座,同寺院都为元代建筑样式,民国14年—20年间先后重修了中后两殿,成为沈家营普贤小学,后因历史特殊时期都已被毁,现今仅存明朝莲花化钱炉一尊和无字碑一块。1998年,在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大力支持下,重修了大殿三间,东西厢房三间,一直在此承办普贤小学,直到2008年普贤小学才撤出寺院,为了配合政府提出的道德教育为先的方针,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立和谐社会的指导精神,宽辉主持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使得本寺成为正式的宗教活动……[详细]
西安革命公园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占地一百五十余亩,创建于1927年2月,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党史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6年春,北伐战争前夕,匪首刘镇华在张作霖等的支持下,纠集一支号称“十万人”的部队,企图攻占西安,为北洋军阀扩大地盘。刘镇华围城8月之久,放火烧掉城外10万亩麦田,强征民夫在城周围挖掘了一条3公里的断绝沟,企囹迫使全城军民投降。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带领全城军民坚守西安。后冯玉祥将军大军入陕,粉碎了刘镇华的阴谋。时称“二虎守长安”。在守城期间,死难者5万人左右,占当时城内人口的四分之一。1927年,为了安葬和纪念死难的5万军民,冯玉祥率众公祭,建“革命公园”,园内建立烈士祠和革命亭,供市民凭吊纪念。公园在原清代满城废墟上建立的。当时冯玉祥、于右任、杨虎城等革命将士亲临负土填坑,在园内东西两侧堆起两个大冢,冢内集骨安葬了围城期间病、饿、战……[详细]
关中书院
  位于南城门内东侧的书院门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因陕西著名学者冯从吾讲学的宝庆寺难以容纳,故将其东“小悉园”改建为“关中书院”,成为当时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坐北面南,院内有大门、二门、允执堂(讲堂)、左右寮房和东西号房等建筑。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在院内西北部建“斯道中天阁”(1965年因漏损拆毁)以祀孔子,明天启六年(1626年)陕西巡抚乔应甲毁书院。清康熙、乾隆时重修,建“精一堂”等,至光绪初年,书院初具规模,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民国初又改为“陕西省立师范学校”,现为“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1988年西安师范在院中轴线以东建四座二层硬山式教学楼。现书院尚存两道门厅、允执堂、精一堂及东、西廊庑等古建筑,成前、后四间院落。头、二道门厅均为带前廊的五间硬山式建筑。允执堂面阔五间,正立面明间部位向南外凸,后次间部位向北凸出,平面呈“亚”字形,南北长2……[详细]
周至李颙墓
  李颙墓位于周至县二曲镇八一村。原有墓地190平方米,周筑土墙。封土圆丘形,直径约3米、高约3米。“文革”中封土、石碑皆毁。1976年后在原址划定800平方米作为保护范围。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颙(公元1624年—公元1705年)字中孚,号二曲,陕西周至县人。清初著名理学家,与孙奇峰、黄宗义同称清初三大名儒。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陕西总督鄂善以“隐逸”把李颙推荐给朝廷,皇帝批准召用,但他以患病托辞不受。十七年(公元1678年)举“博学鸿儒”时,礼部又以“海内真儒”举荐李颐,朝廷派-至其家敦请,他仍坚辞不应,并以-,以至自刎表白不做官的决心。此后,他迁富平县隐居,闭门谢客,专心研究学问,著书立说,不与世人交往。惟顾炎武、惠思诚来访时,他欣然接待,与其研讨学术理论。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他年老卧病,派儿子去向皇帝陈情谢恩,呈献他的著作《四书……[详细]
活死人墓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看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对活死人墓一定不会陌生。在《神雕侠侣》中,这里是小龙女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小龙女与杨过相识、相恋、隐居之处,可谓他们爱情的见证所在。而事实上,活死人墓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活死人墓位于西安市区西南40公里处,距重阳宫还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宫中。王重阳抗金失败后,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灵位”。他曾在这里居住了两年,还写了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的七绝诗,诗中写道“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描绘他在活死人墓中-的特殊方式。如今这里保留着当年的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曾有人在此开过墓道,里面确有地下室,但为了保护起见,已被重新封上。虽然不能到地宫中一探究竟,但是有“神雕情结”的武侠迷在看过重阳宫之后还是可以来这里看一看王重阳、小龙女……[详细]
含光门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内有唐代长安城城墙遗址,也是登西安城墙的一个入口。景点介绍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位于明城墙含光门段,内有唐代长安城墙遗址。这里也是登西安城墙的一个入口。唐代接待外宾的鸿胪寺,也设在含光门内,当年这里是西域商人进入长安城的“海关”。博物馆分为东、西两个大厅整个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布局分为东大厅、中大厅和西大厅。博物馆东大厅的唐含光门门道遗址,从这里可以想像到当时唐含光门的宏大雄伟。唐含光门遗址门址呈长方形,长约37米、宽约19米,以纯净黄土版筑而成。西大厅的城墙断面遗址城墙断面是西安城墙的一部分,展示了西安城墙的历史演变。在博物馆中大厅一层,有隋唐含光门复原模型和清西安府城沙盘模型,再现隋唐含光门雄伟和辉煌。地址:西安市莲湖区环城南路西段与甜水井街相交处类型:古迹博物馆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电话: 029-87272792;029-87235239开放时间:淡季:8:00-18:0……[详细]
重阳宫祖庵碑林
  祖庵碑林亦称祖庵石刻,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约40公里处的户县祖庵镇北。现存石刻文物80余件,其中碑石55通,绝大多数为元碑。大多数为螭首龟跌或方趺。许多碑文由赵孟(兆页)、韩冲、姚燧、王重阳、尹志平等名家高道所书。此外还有少量金代及明清碑石。碑石中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记载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和-要旨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书法、内丹-等四种。以《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碑》、《全真教祖碑》、《皇元孙真人道行碑》及《皇帝玺书碑》等为代表。另有7通元代圣旨碑,其中5通是蒙汉文合刻碑。祖庵碑林中的蒙汉文合刻碑对于研究元代文献中蒙汉对译及演变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古代蒙古语言的第一手资料。碑铭比较详尽地反映了重阳宫和道教全真派发展起落轨迹和状况,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与金、元社会政治发展的紧密关系,所记载的全真教-方法,为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国传统医学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碑石还提供了大量有关寺院经济的重要……[详细]
鄠邑东岳庙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古城内长乐门北侧昌仁里小学内。始建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为祭岱宗(泰山)而建。明弘治年间(1488~1505)、万历十年(1582)及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都有扩充修葺。东岳庙是封建统治阶级为祭祀“岱宗”而修建的。“岱宗”亦称“岱山”,就是今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系我国著名大山“五岳”之一。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迷信神鬼,而统治者又借神道以设教,认为“山高有灵”遂修筑庙宇、塑造神像,进行祭祀。泰山古为东岳,居五岳之首,故各地修建东岳庙尤为普遍。此庙原来的建筑规模很大,正山门朝南,东、西有偏门,北门通往现在的东一路。庙院内东西两侧为对称的厢房,中间有大殿、中殿和后殿。大殿前有石牌坊、石狮子和记载庙宇事迹的石碑等。石牌坊系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所立,上有“岱岳尊崇”四字,刻功精细。现存建筑主要是大殿与后殿。殿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廊庑相绕,有朱色明柱24根,柱……[详细]
五凤遗址
  五凤遗址位于西安市户县蒋村镇五凤村村北。遗址范围东西约400米,南北约500米,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遗址东、西、北三面断面均可见明显的文化层堆积,多在3米左右,个别地点深度达4米,其中尤以东部断面最丰富,暴露的遗迹有房址、灰坑、陶窑等。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地面经过火烤或拍打,平整坚硬;灰坑形制有筒状、袋状、锅底状;陶窑暴露有火烧结块。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红陶及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篮纹、附加堆纹及彩陶,可辨器形有敛口缽、宽沿盆、喇叭口尖底瓶、平沿缸、敛口瓮、折沿罐等。建筑材料残片多为绳纹板瓦、筒瓦及夔龙纹、云纹瓦当残片。从现场踏查情况看,晚期遗存多分布于山岗顶部,而早期遗存则多分布于山岗偏下部。根据采集遗物分析,遗址内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秦汉时期遗物,其中以仰韶文化遗物最为丰富。五凤遗址地处于秦岭北麓山岗上,面积较大,内涵丰富,距离水源较远,在关中地区较……[详细]
葛牌镇红25军军部旧址
  葛牌镇红25军军部旧址位于陕西省蓝田县。1935年2月初,在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进入陕西,在葛牌镇全部歼灭敌人之后,成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又进行了文公岭和袁家沟口战役,粉碎了国民党-派的多次围剿。随后,红二十五军组织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同时,颁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将横行乡里和垄断市场的恶霸予以处决。935年4月中旬,鄂豫陕省委在葛牌镇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创建鄂豫陕苏区以来的工作,选举徐宝珊、吴焕先、戴季英、程子华、徐海东为省委委员。不久之后,红二十五军离开葛牌镇,南下山阳县和湖北郧西县等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征途中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也是关中地区最早的红色政权。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却发展壮大了鄂豫陕边的革命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川陕和西北革命根……[详细]
西安易俗社剧场
  在古都西安,能代表秦腔艺术最高水准的就要算西安易俗社了。西安易俗社原叫“陕西易俗社”,创办于1912年,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院社之一。位于西安市关岳庙街(今西一路)坐南向北。此地原为“宜春原”,清末固原提督张志行(蒲城县人)之子张少云爱好二簧,购地建筑室内剧场,以演二簧为主。民国五年(1916),军阀陆建章督陕时整修,装置了西安最早的转台,作为京剧演出场所。民国六年卖给易俗社,该社又对原舞台进行改造修葺。由当时陕西督军陈树藩书题“易俗社”牌名。“宜春园”始更名为“易俗社剧场”,成为陕西最早的现代化剧场之一。  剧场由前厅、观众厅(含楼座)、舞台、演员化妆室组成,砖木结构。设座席九百零四位。该剧场长期为陕西易俗社(今西安易俗社)固定演出场所。自其建成后秦腔正式进入剧场演出,三十年代的现代灯光布景也首先在这里出现,现为陕西戏曲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5、楼观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楼观台
  楼观台位于周至县楼观镇东南3公里处的终南山北麓。传说周代大夫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后尹喜迎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相传后来秦始皇修庙于楼南,汉武帝建宫于楼北。史载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植树10万余株,迁民300余户来此。隋文帝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又大肆修葺,使这里成为道士聚居之所。唐太宗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称此处为“宗圣宫”,次年奉道教为国教。唐玄宗改“宗圣宫”为“宗圣观”,并大加营建,使这里成为当时道教的圣地。唐以后屡遭兵火,宋至清代都曾修葺,但都未能恢复唐时的盛况,清末至民国时期,其中心渐由山下宗圣宫向山上说经台转移,“楼观台”之名始出。楼观台现存清代所建的说经台,自南而北分布在俗称“凤凰头”的山岗上。山岗南坡下的山门坐北面南,面阔、进深各一间,歇山式琉璃瓦屋顶。门前阶下有六棱形飞角亭两座,西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