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文物古迹介绍

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南越国水关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西湖路63号光明广场负一层。南越国水关遗址是南越国都城南城墙的“水关”(水闸)遗存,发现于2000年,水关仅存木构水闸,坐北朝南,距今地表约4米,其上叠压有东汉、晋、南朝和唐、宋等晚期的建筑遗迹。水闸位于当时的珠江北岸,南北向,闸口宽5米,南北长35米,水闸的闸口的南北均呈“八”字形敞开,面积约903平方米。南越国水关遗址是目前水关遗址是我国城市考古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木构水遗址。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前史书记载只知道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将任嚣在番禺建城,史称“任嚣城”。公元前204年赵佗创立南越国后,把任嚣城扩大到“周长十里”,范围在中山四路北侧儿童公园至仓边路一带,也只是个模糊的概念。自1974年在市文化局地下发现南越王宫的砖石走道和“万岁”瓦当残片,开始有了考古文物的物证。特别是1995年以……[详细]
广州起义纪念馆
  广州起义纪念馆,即广州公社旧址,为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广东省立公安局,位于中国广州市起义路200号之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张太雷领导发动的广州起义而建立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所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苏维埃政府随即废止。虽然广州公社仅存三天,却是中国大城市里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被誉为“东方巴黎公社”。1949年解放军攻占广州后,公安局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所接管,并于此设立广州市公安局。195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把南楼辟为广州起义陈列室,对内开放。1987年,广州市公安局移交了旧址的南楼、中楼及门楼等建筑给文物部门,后对旧址进行维修复原,成立了广州起义纪念馆。叶剑英曾为此题字“广州公社旧址”。因广州市公安局办公场所有限,直至2005年底,广州市公安局才向文物部门移交了余下的旧址北楼和拘留所。2006年开始重新修葺纪念馆,在此期间在旧址北楼挖出炮弹、手枪等文物。2007年重开。尽管广州市公安局最后全部……[详细]
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
  民国广州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旧址位于广州市万福路190号2楼。是1926年5月至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军委的办公室和周恩来、邓颖超居住的地方。楼为混凝土结构,分前后座,前座四层是万福路190号,后座三层并有天台,是东横街13号和15号。前后座之间有天井,每层天井都围有铁栏杆。该楼是南华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1922年动工兴建,次年竣工。旧址楼下,原为南华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开设的南华银行。二楼由军委租赁,面积147.76平方米,花阶砖地面,从马路西侧有楼梯直上楼上。二楼门口装着一扇铁闸,进大门后为大厅,军委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大厅左侧有几张办公台、1部手摇电话机,军委聂荣臻、黄锦辉等在此办公。大厅摆着一套西式梳化,几张靠背酸枝椅和茶几,这是军委的会客室,军委书记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常在此接待客人。大厅西面有一间狭长的房子,这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大厅东面还有两间……[详细]
六榕寺塔
  六榕寺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寺内。寺塔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420年-479年)。梁大同三年(537年),诏许昙裕法师在此兴建一华丽的木塔,供奉从海外迎回的佛舍利,赐名宝庄严寺舍利塔。北宋初年,焚于火,寺仍存而塔已湮灭。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寺院,改称净慧寺。绍圣四年(1097年)主簿林修与信士王衢归沙门道琮于舍利塔故址重建宝塔,下瘗佛牙舍利,龛藏贤劫千佛像,故易名千佛塔。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来寺,见塔畔植有苍翠的榕树6株,欣然手题“六榕”寺榜,后来遂称六榕寺。千佛塔于清初重修后,因塔身檐壁色彩斑斓而有花塔之称。1987年建的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每尊高6米、重10吨)及观音殿内的观音像(高4米,重约5吨),均为康熙二年(1663年)铸造,原安放在大佛寺,是省内现存最大的古代黄铜铸像。1980年重修花塔、六祖堂等处,扩宽塔院,1983……[详细]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石室彩画墓,其与后来发现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等共同组成最重要的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存。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为广州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之一。南越文王墓于1983年被发掘,其墓主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约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墓室主体按挖竖穴的方法构建,东、西耳室掏洞而成,整体平面呈“士”字形,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选用粗加工的750多块红砂岩筑成。墓室共有七室,前部有前室、东耳室、西耳室,后部有主棺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藏室。前室石门南端有一4.12米外藏椁,椁南为斜坡形墓道。陵墓保存完好,出土了随葬器物1000多件(套),包括玉、陶、铜、铁、金、银、玻璃等各种质地。其墓室形制及随葬器物包含了楚、秦、汉、巴蜀、吴越及南越本体土著等多种文化因素,体现了岭南与中原及周边地……[详细]
龙生岗43号墓
  龙生岗43号墓 位于先烈路龙生岗。1953年发掘。属东汉前期。墓上有残高约3米的封土。墓坑长方形,长6.2米、宽3.6米。坑底前低后高分成两级,椁室依坑形用大木条垒筑成两级,后部高起0.59米的一级是棺室,前面低下的一级有一块厚板横隔成前、后两半。前半是前室,后半是器物室,这种简化的两层造法,实为“假双层分室”的结构。椁门口两重封门。此墓为夫妻合葬墓,上层棺室中部用板隔成左右两室,右室为女性,漆木棺完好,用破镜随葬。左室葬男性,被盗,木棺已残。出土特有釉罐、壶、提筒、碗、簋、鼎、三足釜、灶、井、仓、屋、铜镜、铜镜、铜带钩以及盒、奁、盘、案等漆器和木船、木俑等,还有玛瑙珠和大量的玻璃珠饰。木船为广州汉墓首次发现的汉代楼船。船板有彩绘图案。以朱、黄蓝、粉、墨五色相间绘成。还有掌楫的木俑。木桨10支,橹1支。出土时已散乱,构件不全,只能复原船上的部分构件,船上建有重楼,两舷只剩一残片,船体形制不……[详细]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
  广州“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心区越华路小东营5号(现已经改为15号),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朝统治进行决战的总指挥部。这次起义孙中山先生给予高度评价:“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愤怒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制。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建筑为坐北向南的青砖大屋,原是清朝官员的住宅“朝议第”,四进三开间,单层、两面坡顶素瓦,大门是岭南建筑中典型的趟栊门;院内每进之间均以天井、花园相隔,均配属晚清岭南典型的民居建筑形式。在20世纪20年代被同盟会员李章达先生买下大屋。1953年李章达先生逝世,1955年,李章达夫人尹映雪、儿子李诵刚遵照李章达先生的生前遗愿,将房屋捐给国家。时任广州市市长朱光亲自关心批示此事,于1957年3月8日签发了“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委……[详细]
岭南第一楼
  岭南第一楼因楼上悬挂一口明代青铜钟,又名禁钟楼,位于广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观大殿之后。明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参知政事汪广洋建。后毁。万历年重建,现存上层的木构架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遗构。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把它与镇海楼、海山楼和拱北楼合称为四大崇楼。钟楼坐北朝南,通高17米,首层用红砂岩石砌筑台座,仍为明代遗存。宽13.9米、深11.9米、高6.8米,中开一宽3.8米、深5.7米的拱券形门洞,前后贯通。二层为木构建筑,四面敞开,重檐歇山顶,正脊饰鳌鱼宝珠。面阔三间11.8米、进深三间39.73米,13架梁用4柱,梁柱用材粗大,风格古拙简朴。正檩底部书“时大清乾隆岁次戊申季冬吉旦”、“募化重建立”等楷书字。二楼正中悬挂的明代青铜大钟,重约5000公斤,钟体铸篆文:“大明国洪武十一年岁次戊午孟春十八日辛卯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铸造”31个字,阳文。钟底下以方形竖井下通门洞,形成一个巨……[详细]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
  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东皋大道一号(现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在这座宽敞、幽静的大院中,有一幢整齐美观的米黄色楼房,这座楼房原是广州商团副团长陈恭受的花园别墅。在大革命时期,它曾经是广东80万农会会员的战斗指挥部——广东省农民协会(简称“省农会”)的所在地。1924年10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政府镇压了商团叛乱后,将此楼房没收充公。1925年,农民运动讲习所(简称“农讲所”)由越秀南路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迁到这里,续办了第三至第五届。省农会自成立后至1927年“四.一五”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前,便以此为大本营,率领全省农民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1925年5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发布了《广东省农民协会宣言》,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制订了省农民协会章程,统一了农会的名称和旗帜。广东省农民协会设干事局(后改为常委)……[详细]
东平大押(典当博物馆)
  东平大押清代当铺碉楼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1号,紧邻当年明代东城门的城门楼。这座碉楼造型的当铺旧址建于清代,俗称为“大东门当铺”,是当时全市第二大当铺。与中山七路西门口的另一当铺旧址——宝生大押遥相呼应。东平大押现已变身为内地首家典当博物馆。东平大押建筑平面呈方形,北侧高五层,南侧高四层,建筑物外立面呈碉楼状。如今仅存当铺的仓库楼,四面都有开窗,窗口都是内大外小,花岗岩石窗套,屋顶建有女儿墙,使得整幢建筑外观上呈现出碉堡状,在1999年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百余年前,400多家当铺林立羊城,以至于有“当铺多过米铺”之称。如今,其中大多已灰飞烟灭,在老城区仅存几座碉堡式当铺,让人留下印象深刻,位于中山四路与越秀中路交界的“东平大押”就是其中之一。屹立百年的东平大押,见证了羊城物事的兴、衰、荣、辱。典当博物馆一楼是主展厅,复原了明末清初当铺的高柜台和典当的场景。二楼展示了近代典当的文史资料、图……[详细]
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
  民国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天文台文物点有新旧两处。旧天文台位于广州市今越秀中路125号内。新天文台在石牌华南理工大学内。1926年,时在越秀路的中山大学设数学天文系。次年2月,在越秀路校内建筑天文台,1929年6月落成。主要仪器有法国制天文标准时钟,15厘米口径子午仪、20厘米反射望远镜,德国制赤道仪各1个,气象仪器多种。这座天文台除供天文教学和研究外,还承担一部分全国天文观测工作。由于当时世界著名天文台多在北纬40度以上,而这座天文台位于北纬20多度,可以从不同角度观测天象,因而在天文科学与教学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天文台地面部分为一座长方形二层楼房,坐北向南,正面有数十级阶梯。楼房东侧为相连的六角塔形三层楼房,地下部分为一地窖。1935年秋,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迁石牌新校舍,再建新天文台于新校园高岗之上,1938年建成。面积为旧台4倍,外观像欧洲古城堡,登临其上,可俯瞰全校。1946年正……[详细]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
  麻鹰岗建初元年墓 位于动物园麻鹰岗。1956年发掘。这是一座圆锥形突顶砖室墓。深约5米。墓门西向,外接斜坡形墓道。墓室双隅砌筑,平面呈“中”字形,内分甬道、前室和棺室三部分,全长9米。前室方形,长、宽各2.8米、高3.26米,顶部呈圆锥形。室的左侧附一耳室,后面连接棺室,棺室长4.78米,券顶,后壁有龛。在棺室后端拱顶的正中有一砖刻“建初元年七月十四日甲寅治砖”13字,隶体。这墓早被盗扰,但仍留有较多遗物。出土有城堡、灶、壶、侍俑、案、鼎、三足釜、小盒、魁、瓶、熏炉等陶器和五铢铜钱;棺室内棺具人架无存,后龛内置一陶屋,位置未动;中部靠两侧有珠饰3粒和铜带钩、铜削、铁削、金耳珰、玉眼盖、玉鼻塞、玉柱形器各一件,位置凌乱;前端有石黛砚一件,应为棺内遗物。这墓应是合葬墓。陶城堡长40厘米、横宽41.2厘米、高29.6厘米。周壁高墙,前后大门口上建望楼,城内有两幢房子,同为悬山式上盖,平面一作曲尺……[详细]
国民党一大旧址
  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诞生地,也是鲁迅1927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钟楼的首层有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小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就是在这个小礼堂里,曾发生过国共关系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部署国民革命事业。1988年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因钟楼的广场毗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委员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和农-动讲习所,所以成为革命-的重要活动场所。廖仲恺、何香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彭湃、张太雷、恽代英、刘尔崧、邓颖超等革命活动家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这里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详细]
拜庭许大夫家庙
  拜庭许大夫家庙位于越秀区高第街许地41号后座。从商业气息浓厚的北京路转入高地街,再沿幽深蜿蜒的小巷拐入许地,老街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院里屋角勾翘,朱瓦层层,古色古香。相传许氏家族为炎帝后裔,许家祠所以冠名“拜庭”,则源于拜庭是许家兴旺腾达的大功臣。生于清代的拜庭家境困窘,13岁即到盐店做童工。一次,聪明勤恳的拜庭与另两家盐商同时出海购盐,归途忽遇暴风,独得拜庭一人指挥正确得以返航,所在盐店因无竞争对手大赚了一笔。事后,拜庭航海有术、经营有方的口碑便流传开来,各大盐商竞相出高价聘请拜庭,但他以道义为重仍为原店服务。店主有感于拜庭忠厚,遂分股予拜庭。拜庭愈加尽心尽力,终成广州一大盐商。后拜庭长子率族人在高第街修祠堂,建大宅,即今日的许地。许家出过许多风云人物,如粤军总司令许崇智,著名教育家、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中华女杰许广平,辛亥革命元老许崇灏等。就连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30年代著名影星陈……[详细]
清真先贤古墓
  清真先贤古墓位于解放北路兰圃西侧。元代以来,中国境内的穆斯林被称为“回回”,因而这里亦叫回回坟。明清中国学者称伊斯兰教义为“至清至真”,因而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其墓地理所当然地称之为清真先贤古墓了。清真先贤古墓是以赛义德·艾比·宛葛素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兰教传教士的墓地。相传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到广州传教并建清真寺供侨民礼拜。他归真后,教徒为其营葬于此。墓建于贞观三年(629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是一座名正言顺的古墓。相传早期伊斯兰教著名传教士阿布·宛葛素在广州逝世后,为教徒营葬于此,是广州著名的一座伊斯兰教古迹。慕园门额-“清真先贤古墓”。园内为庭院式建筑,广植花木。西面有堂3间,前面为敞口厅,北面为礼拜殿。墓室筑成拱顶,形如悬钟,内成洞形,人在其内诵经或讲话,有回声相应,故俗称“响坟”。墓署唐贞观三年(629年)所建,似不可信。从伊斯兰教的创立、传播及其与中国的友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