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文物古迹介绍

怀圣寺光塔
  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世界三大宗教相继传人广州。而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除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泉州洁净寺之外,还有广州的怀圣寺。广州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该寺位于光塔路,相传是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阿拉伯人阿布·宛葛素建造,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据南海百咏续篇》载:“怀圣寺为回教之祖,名贵圣穆罕默德,寺号怀圣,怀念贵圣也”。光塔路一带是唐代广州著名的“蕃坊”。当时曾有成千上万的阿拉伯商人和穆斯林信徒聚居那里。怀圣寺就是阿拉伯伊斯兰教徒为纪念其教祖“至圣”穆罕默德而兴建的,故名“怀圣”。怀圣寺坐北朝南,占地3800平方米。主轴线依次为三道门、望月楼、礼拜殿和藏经阁。二门上用中文书写“怀圣寺”,三门上挂“教崇西域”牌匾。望月楼建于明代,是一座红墙绿瓦的楼阁。清康熙二十四年(1695年)重建,重建歇山……[详细]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
  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53号。解放战争时期,此处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秘密联络点、地下广州市委的所在地,中共地下党在此以名为“中原行”的船务公司为掩护,执行秘密潜伏任务,从这里送出大量情报,最终迎来广州胜利解放。这里是广州仅存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时期历史见证建筑。2015年,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从中原行旧址建筑东边线外缘外延5米,南从南侧长堤大马路北边线外延5米,北从中原行旧址建筑外缘外延3.4米,局部至中法韬美医院旧址北侧l两层建筑南边线一线,西与中法韬美医院旧址保护范围线相连,从中法韬美医院旧址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七层综合门诊大楼东墙线。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至解放南路现状路西边线,北从中原行旧址建筑北边线外延10米,南至长堤大马路规划路南边线,西与中法韬美医院旧址建设控制地带线相连,……[详细]
广州城墙遗址
  城墙遗址位于广州市中山五路。年代为东汉至南朝。1996~1998年两次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揭露出一段长16米,呈南北走向,始建于东汉,而于晋、南朝扩建沿用的城墙。东汉城墙为夯土墙垣,修筑于山岗上,基部保存较好,经后代修削,现存面宽5米,残高1.85米,夯筑19层,每层之间铺垫草茎。夯层0土大量汉瓦和陶罐残片。东晋时以东汉墙体为芯扩宽并夯筑加固,用砖包边,以向上收分的形式砌筑。残存墙体上宽7.6米,底宽8.8米,残高1.4米。夯层0有青釉瓷碗、罐等残片。在外墙基础部分的砖发现印有铭文“泰元十一年……”,证实为东晋武帝时所修筑。南朝时城墙在晋城墙两边填土扩宽,墙壁也包边砌筑,宽21 米,残高1.5米。在西侧发现一处马面结构,南北长9.1米,北边宽7.3米,南边宽8.1米,构筑形式与墙体相同。出土青釉碗、酱釉罐等。南朝墙体的西、东两侧分别有唐、宋时期的路面、水池遗迹。这段城墙将三个历史时期的……[详细]
庐江书院
  庐江书院位于西湖路流水井,又名何家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道光、光绪年间曾重修。布局很有特点,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倒座、照壁、正祠,两侧为东、西试舍,东南有何家祠道门楼,东北有魁星楼。书院占地共1722平方米,是越秀区内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清代书院。现为居民住宅。书院的门楼为锅耳风火山墙、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高两层,门上镶石额“何家祠道”。照壁现存石座,壁身已毁。正祠深三进,硬山顶,灰塑博古瓦脊,亦磁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漆金木雕花檐板。梁架为台梁与穿斗式相结合。头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磨砖对缝,墀斗有砖雕,花岗石额上刻“庐江书院”,石额上方有“必得其寿”壁画。第二进面阔进深各三间,前后出卷廊,前廊为博古木雕承檩,厅堂上有金钱形通花图案木拱披。第三进前东、西两廊内共有古碑12方,记载自南宋至清广东何氏家庭世系及鼎建、重修庐江书院的情况。魁星楼又称登云楼,分三层,锅耳风火山……[详细]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是大革命时期越南革命者胡志明(后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领导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机关所在地和第一、第二期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上课的地方,位于广州市文明路248号、250号(原13号和13号之一),建筑面积387平方米。旧址原为民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1924年11月,胡志明从莫斯科来到广州,公开身份是苏联顾问鲍罗廷的翻译。胡志明寻求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为建立越南共产党做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6月,他以“心心社”为基础,创建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共产党的前身),并开办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提出了推翻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组织工农兵政府,联合各国的无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政治纲领。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详细]
杨匏安故居
  杨匏安故居位于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省轻工业厅大院内广东制糖机械厂劳动服务公司办事处的巷里,原为香山县今属南屏北山杨氏家族在广州设立的宗族祠,亦是杨氏子弟到广州读书的邸舍,该祠原为一座二进的坐北朝南建筑,面宽约13米,上挂有“泗儒书室”横匾,前座与后座中间的天井两旁均有厢房,厢房上有0,右侧厢房外有附祠,但现仅存前座,还增加了临时建筑,与其原貌相去甚远。杨匏安民国七年(1918)举家迁至广州,住进杨家祠,开始在广州宣传唯物论和社会主义。杨匏安的著作介绍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上很受欢迎。杨家祠就成为杨匏安活动的主要场所。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冯菊坡、杨殷、苏兆征等人经常到此开会,研究工作。此后,刘少奇、张太雷、李立三、穆青等共产党员亦经常到此研究党在广东的工作。杨家祠亦成为大革命时期我党、团重要的活动场所。2019年4月19日,杨匏安故居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详细]
广州简氏祖祠
  简氏祖祠 位于广州市盘福路第27中学内,为纪念简文会而建。原简氏祖祠在中山五路桂香街,规模较小,后在简照南兄弟(南洋烟草公司董事)倡议下,迁建于现址,1933年动工,1936年落成。1947年在该址创办众贤中学。宗祠坐北朝南,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两侧以青云巷相隔为偏间,深三进,建筑面积1481.84平方米。头门面宽三间14.45米、进深二间9米,大门上镶嵌“简氏祖祠”石匾,硬山顶,碌灰筒素瓦,绿琉璃瓦剪边。正脊、垂脊饰已毁。中堂面宽三间14.45米、进深三间14.15米,梁架高竣简洁,前廊梁架雕有纹饰,硬山顶,瓦顶陶塑及垂脊饰已毁。后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13.4米,硬山顶,脊饰已毁。简文会,广东南海人,南汉乾亨二年(918年)殿试,中状元。其人耿直不阿,官至尚书右丞,政绩卓著,后在宫廷政变中挺身而出,被贬粤北浈州(今英德东部)任刺史,死于任上。199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楼高三层,总面积约700平方米。这里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所在地。广东区委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的地方区委之一,管辖区域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南部、香港、云南、贵州以及海南甚至深入到南洋一带,成为当时最大的区委。1924年10月,周恩来回国后接任区委委员长一职,1925年2月,由陈延年担任书记。区委机关设组织部、宣传部、工人部、农民部、军事部、妇女部、监察委员会和秘书处等机构。当年,陈延年、周恩来、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驱曾在这里办公,领导广东人民开展革命斗争。一楼开有中药铺、杂货铺、鞋铺、小吃店等4个店铺为区委的工作做掩护。1925年上半年,这里专门设立监察委员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地方纪律检查机构,开辟了中共纪检工作的先河。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越秀山水塔
  越秀山水塔位于越秀山西坡小山岗上,下临解放北路。广州市最早的水塔是1908年建于长寿路的西关水塔,第二座是1928年建于杨箕村石碑龙潭的东山水塔。第三座便是1930年建造的越秀山水塔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拆毁,西关水塔于1976年已退役拆除,只有越秀山水塔保存下来,成为广州目前最老的水塔。有关部门准备将越秀山水塔辟为展示广州市自来水发展历史的展览馆,展出过去民间的用水、储水实物和图片,以及现代净水模型和实物。1930年7月广州市政当局决定在越秀山原放午炮的台基上建造水塔。现塔南面石碑刻有“1931年3月1日由市长林云陔奠基”字样。水塔于1931年7月23日建成,1932年4月1日正式启用。水塔的自来水源自增?水厂,塔下廷伸30英寸水管13.7公里、24英寸水管3公里多。因塔顶与城区地面高差达50多米,对当时改善市中心区的供水有重要作用,自此市区10层楼皆可用上自来水。水塔为钢制球形,造型美观,结……[详细]
四方炮台遗址
  四方炮台原名永康炮台,在广州城北越秀山蟠龙岗顶。顺治十年(1653年)建,是-战争的重要遗迹之一。因炮台呈四方形,故俗称“四方炮台”。炮台长宽约48、高7米。分外台和子台,设有大小炮22门,其中外台配炮13门,台中的子台配炮9门,是广州城防的更要据点。-战争爆发后,因清政府-无能,炮台被英国侵略军占据,并在此设英军司令部。广州北郊三元里等乡人民同仇敌忾,挥戈御侮,于1841年5月30日引四方炮台之敌至牛栏岗以围歼,翌日数万群众复包围四方饱包,准备全歼敌人。由于广州知府余保纯等投降派因侵略者的请求而向武装群众施加压力,英军才得以解围,逃离四方炮台并退出广州。四方炮台收复后,即进行了修复。第二次-战争时期,这台又遭破坏,现仅存炮台地基。1959年在炮台基下发掘出大炮1门,这门大炮现陈列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正门。1999年,该遗址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淘金花园王复元墓
  淘金花园王复元墓 位于广州市淘金坑东侧太和岗,广九铁路南侧,东南与黄花岗公园相邻。1998年在这里清理唐代砖室墓4座,出土随葬器物36件(套)。一号墓长3.15米、宽1.65米、残高0.30米,用青灰砖单隅砌筑,有小壁龛。墓底无铺砖,后部有砖砌棺床,长2.84米、宽1.10米、高0.1米。出土随葬品10件,有陶罐、盏、碟、滑石猪等。还出一砖质墓志铭,方形,边长36厘米。记述了该墓建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墓主王复元,为山西太原人,广州同节度副使。二号墓与一号墓并排,相距60厘米,结构相同。出土遗物8件,有双耳罐、碟和开元通宝铜钱等。从墓葬的型制和排列情况判断,两墓应是分室合葬墓。三号墓和四号墓与一号墓、二号墓相距5米,形制基本相同,三号墓有3个壁龛,四号墓有5个壁龛。随葬品共17件,有陶罐、碟、双耳罐、碗等。这两墓的年代同属晚唐。……[详细]
兴中会坟场
  建于1923年的兴中会坟场,为辛亥革命先烈坟地,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先烈南路25号,两与邓荫南墓为邻。整个坟场占地数亩,翠草葱茏,绿树成荫。邓荫南先生生前曾说,“如我死后,凡兴中会同志当共葬一处。”因而由兴中会会员钟荣光、邓植卿、陈少白、苏焯南等27人发起,于1923年10月由孙中山令广东省长在广州市东郊大宝岗(即现址)拨地建立坟场。坟场前建一黄色牌坊,上 书-“兴中会坟场”。坟场有一“元祖兴中会坟墓”方形石柱碑,柱座刻铭以记建赢坟场缘由、经过等。墓地自东而西一字形排列,依次葬有会员潘嘉、宋绍殷、宋居仁、甄壁、甄吉庭、黄璧华、黄隆生及夫人、黄桂月女士、林永伦及妻何氏、宋少东、林海山及妻郑氏,其巾以l923年建造的黄璧华墓年代较早,规模较大。各墓形制不一,有纪念碑式、墓亭式,亦有单独树一方墓碑的,或高大、朴实,或短小、精致。……[详细]
明绍武君臣冢
  明绍武君臣冢绍武君臣冢,1955年因兴建体育馆从流花桥附近迁到木壳岗下。被列为广州文物保护单位。君臣冢埋葬的是南明诸王中的绍武帝朱聿鐭和他的臣属等十五人。仅是一块碑石和一抔黄土。明末,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到广州后,于1646年末在广州建立朝廷,年号绍武。后人职责绍武君臣位高才低,只顾物利,不惜同室操戈。绍武朝廷只存了40天就被清兵所灭。王兴墓原在广州河南南簊村,日久湮没。1952年因基建工程始被发现,墓上有一无字碑。下面墓坑放养了一个大青缸,缸上一块完整无缺的墓志,记载了王兴的事。缸内存有王兴及他的妻妾共十七人的骨灰。后来迁葬到越秀公园木壳岗下。列为市重点保护文物。王兴是南朝时期清军攻取广州时抗清将领,受命永历帝,任命为广、肇、会、宁、阳地方总兵官,挂虎贲将军印。1963年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云楼鲁迅故居
  民国广州白云楼鲁迅故居位于广州市白云路白云楼。该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3层楼房。面向东南,长度因地形关系,前后不同,前约93米、后约74米、深约28米。西南和北面墙壁上刻有多处用水泥制作的“白云楼”匾额,建于1924年。原为邮政部门职工宿舍,鲁迅租赁了西侧第一道门2楼的1厅3房,于1927年3月29日从中山大学钟楼迁到这里居住。当年,鲁迅和他的好友许寿裳各住一房,许寿裳的女儿许广平和女工合住一房,会客厅在入门处。室内陈设简朴,椅子是竹制的。鲁迅的房子,窗户正对马路,房间摆满书籍。楼下西侧是走廊,面对东濠涌,以螺旋式楼梯通上二、三楼。1927年初鲁迅到广州,住在中山大学钟楼二楼。不久,广州国民党-当局,继蒋介石在上海制造的“四·一二”政变后,4月15日也进行了大-。鲁迅的好学生、中共广东区委学委副书记、中山大学学生会主席毕磊也被捕,鲁迅极力进行营救未遂,后愤然辞去了在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蛰居白……[详细]
75、海员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员亭
  海员亭位于镇海路。海员亭是一座重檐八角攒尖亭,亭顶覆盖绿色琉璃瓦,中立八条白石圆柱,地面上用石米砌成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黑锚会徽。海员亭铭记着1922年香港海员大-的历史功勋。二十世纪初,香港中国海员饱受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和奴役,残酷的-现实使他们团结起来斗争。1922年初,在苏兆征、林伟民等同志的领导下,香港海员举行总同盟-,人数达十余万,其中一万多海员返回广州,香港一时变成死港。经过56天的斗争,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胜利了。为了纪念这次-,香港海员工人于-期间在镇海楼前修筑了一条马路,取名“海员”路,并决定在小蟠龙岗东侧建海员亭。当时因经费不足未能完成,直到1930年,广东海员支部筹足款项动工兴建,于1932年落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