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文物古迹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 位于广州市府前路,即广州市人民政府大楼前月台。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后,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举行了解放广州入城式以及庆祝广州解放大会。检阅台上空悬挂着一幅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入城式暨庆祝中广州解放大会”的大红布横额。到处红旗招展,气氛热烈。受检阅的部队有十五兵团和粤赣湘边纵队。广州各界群众20多万人参加庆祝。检阅台上有叶剑英、陈赓、邓华、赖传珠、肖向荣、方方、尹林平、李章达、朱光等军政-。受检部队以军乐队及戴红花的战马为前导,从连新路进入府前路,接受检阅,然后经过吉祥路与在市内的群众汇合后在市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 198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2、文德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德楼
  文德楼 位于广州市文德东路文德里。由五间三层同一风格的楼房连成一幢,称文德楼。1925年秋,周恩来、邓颖超曾住文德楼3号2楼,李富春、蔡畅住1号2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住4号2楼。 3号2楼有一厅三房,宽4米、深10米,面积40平方米。当年客厅陈设简单,两张普通沙发、一张茶几和茶台,还有一张方形饭桌;居室用屏风间隔而成,周、邓住前室,除床和几把椅子、办公桌子外,还有两箱衣服和两箱书籍。邓颖超的母亲杨老太太住中间的居室,保姆住后室。 1926年初,周恩来、邓颖超随中共广东区委军委迁往万福路南华银行楼上。现文德楼除巷口铁栏栅、匾额、更新被拆除外,其他建筑尚保存完好。 1999年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
  中共广州市委(特派员)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原维新路)维新横路6号2楼,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州市委的秘密机关。为了统一领导在抗日战争中从不同的游击区派回广州的中共党员和原在广州开展地下斗争的各系统党的组织,1945年7月,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成立中共广州市工委。10月,市工委正式成立,由陈能兴负责。市工委成立后,即联络沦陷时期在广州进行地下工作的党员,接收各游击区派到广州的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恢复各级党的组织,发动群众投身和平--。1946年1月底,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撤销中共广州市工委,2月成立中共广州市委员会,黄松坚任市委书记。市委成立后,仍以恢复组织、站稳脚跟、开展群众工作、准备组织斗争为主要任务。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为加强对广州的统治,国民党反动当局企图全力消灭广州及郊县的中共力量,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治安的……[详细]
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
  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位于越秀山南面百步梯的半山坡上,即孙中山于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和宋庆龄居住过的“粤秀楼”遗址。1922年6月2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武装叛乱,孙先生和宋庆龄夫人是从这里脱险的。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建于1930年,坐北向南,碑身高约5.5米、碑脚2.28米,呈尖顶方柱形,台座宽6.2米、高0.76米,正面有5级台阶。碑是钢筋混凝土石米批荡建筑。碑体文字碑的正面镌刻“孙先生读书治事处”,背面镶嵌高1米、宽0.6米的连州青石,上刻《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61名总统府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之情形。1981年,碑上的“孙先生读书治事处”8个大字贴金翻新。……[详细]
广州公社旧址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起义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南楼为办公室、警卫连连部和发放武器、宣传品、袖章的地方;中楼为苏维埃政府会议室、办-公室和工人赤卫队总部;北楼为军事指挥部。旧址内设有广州起义史料陈列室。1927年12月11日,0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等领导发起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以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为主力,起义军攻克了-大院,在这里宣告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人民政权,后来因力量悬殊,起义军在-三个师以及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军舰和陆战队的反扑下损失惨重,余部撤出广州。起义建立的政权维持了三天后失败。位置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州起义路(原维新路)200号之一。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中国0领导广州起义,攻克市-,并在此处建立了东亚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后人尊称为“广州公社”。当年……[详细]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这里原名是邱氏的合族祠,康有为利用这地方来讲学。邱氏书室始建年代不详,面宽三间15.59米、深四进45.96米,有头门、中堂、后堂(祖堂)、后楼和两旁房舍。硬山顶。康有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此设立学堂,聚徒讲学,宣扬变法改良主义的思想,兵拟订学规《长兴学记》,同年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引用经传,编造变法理论,使变法改良主张,从传统的儒家理论找到根据。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韩文举、梁朝杰、曹泰等20多人。次年“草堂”迁至广州卫边街邝氏宗祠。1893年再迁至广州府学宫里的仰高祠(即现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内),讲学的规模越来越大,到1894年门徒已增至100多人。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7、任嚣墓
任嚣墓
  任嚣墓就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最中心闹市区风景秀丽的迎宾馆里面的一个古榕环抱下的,有约6、7米高一个小土岗,这土岗就是任嚣的墓。民国时期,当时的广东教育厅厅长黄麟书考证认为,任嚣为南海郡尉多年,卓有建树,他临终之际,将南海郡尉一职交给赵佗,赵佗厚葬任嚣。在《南海百咏》中“任嚣墓条记《番禺杂志》这样写道:‘嚣庙在今法性寺前道东四十余步,广民岁时享之,墓在庙下。’法性寺今光孝寺也,而墓与庙已不复存。”黄麟书经过仔细考证,认为任嚣墓在此,于是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竖碑并撰铭以示后人。此碑铭洋洋千言,夹叙夹议,与一般碑铭有别,故尤足珍贵。……[详细]
四烈士墓
  红花岗四烈士墓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2路92号广州烈士陵园正门内东侧(原名红花岗)。这是一合葬墓。墓道西向,前面建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坊额横刻“红花岗四烈士墓”7字篆文。坊后为一平台,东边正对石牌坊处,竖立一块“红花岗四烈士之碑”,记述了辛亥革命四烈士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史实。平台北面为石级墓道,沿级而上就是四烈士墓。墓坐北向南,墓包圆形,混凝土结构,宽9.3米,高3.2米,前有花岗岩石祭台,为2.45x0.76x0.62米。墓碑题“温生才陈敬岳林冠慈钟明光烈士之墓”。墓前东西两侧,各建一亭,为六角形、琉璃瓦顶、钢筋水泥结构,亭高近8米,气氛庄严肃穆。……[详细]
广东省财政厅大楼
  广东省财政厅大楼,在北京路北端。是一幢仿欧洲流行古典建筑风格的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建筑工程分两期,首期工程建三层,民国四年(1915年)奠基,民国八年(1919年)竣工。大楼门顶部石匾书有“广东财政厅中华民国八年六月吉日”字样;第二期工程建四、五层及穹窿顶。大楼坐北向南,高28.57米、面阔37.14米,平面呈凹形。原一、三层为钢筋混凝土楼板,二、四、五层木楼板。首层作基座处理,开平缓的旋拱,沿花岗岩石阶梯而上进入第二层,正面大门以仿罗马柱式巨柱、倚柱和方柱贯通到三楼檐部,半圆形罗马柱围成柱廊,三楼起发拱券廊;四楼起双柱承托檐部。二楼内正中一螺旋形梯,楼顶女儿墙变化多样的线脚与大楼顶部檐沿线相协调,浑然一体。是早期兴建具有欧美古典建筑风格的近代建筑。1978年进行加固维修,保存外观,把二、四、五层原木楼板改为混凝土楼面,拆除了原前廊的隔墙和东西廊的隔墙,外墙的窗换成铝合金钢窗,拆除……[详细]
星海园(冼星海墓)
  冼星海墓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冼星海的墓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麓湖边星海园,由水泥砌筑。墓地占地4200平方米,塑有冼星海像。此墓于1985年,为纪念冼星海逝世40周年、诞生80周年而建,建成后举行了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墓地所在星海园建有冼星海纪念碑与纪念馆。星海园位于麓湖西岸,占地6000平方米,为纪念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逝世40周年,诞生80周年,由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筹资合建,1985年4月12日动工,1985年12月1日建成并举行冼星海骨灰迁葬仪式。园内青松翠柏,庄严肃穆,内设有冼星海塑像、纪念碑和陵墓,还有亭廊花架、70米长的墓道及300平方米的陈列室,展出了冼星海的生平业绩,有《在广州、北京、上海》、《在巴黎》、《归国回到上海》、《上海——武汉》、《在延安》、《在苏联》、《缅怀》七部分。墓地高台犹如一把巨大的月琴。墓以绛红大理石饰面,上方为葛2.5米的星海塑像——他……[详细]
广东造币厂旧址
  广东造币厂旧址,在黄华路(现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一带),原称广东钱局。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购地80余亩筹建,由中国驻英国公使刘瑞芬在英国购置机器。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投入生产,先行开铸铜钱,是我国最先使用机器大规模造币的一家工厂,也是广东境内最早的一家大型机械化工厂。光绪三十三年改为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造币厂,宣统二年(1910)又改为度支部广州造币分厂,辛亥革命广东光复后,改为军政府广东造币厂。1993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92、光孝堂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堂
  广州基督教光孝堂位于广州中心城区,毗邻地铁,交通便利,是目前广州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2009年1月光孝堂被广州市政府评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她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光孝堂的建筑是中西结合的哥特式风格,从正面看似巴黎圣母院。坐西朝东,总面积1,470平方米,楼高五层,高26.7米、长35米、宽23米,堂体宽敞,大堂可容纳近1000位信徒聚会;三楼正面中间有一个玫瑰花形的彩色大圆窗,其直径约5米;南、北两边建有塔形钟楼,塔顶和周围用琉璃瓦装饰。整座教堂显得庄严肃目,雄伟壮观。……[详细]
光复纪念亭
  光复纪念亭是为纪念1911年至1912年香港同胞捐献巨款支持辛亥革命有功而建的。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时任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弃城逃生,当时在广州参加筹组广东军政府的香港代表自告奋勇,赶回香港发动捐献,从而巩固了广东军政府和稳定了革命局面。为表彰香港同胞慷慨捐巨款支持革命,广东军政府于1928年在这里建了光复纪念石坊,以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日军侵占广州后曾拆毁石坊。1948年广州和香港人民在原址上,用钢筋水泥及石坊残存的刻石重建四角亭一座,命名为光复纪念亭,以此永垂后世。……[详细]
中央银行旧址
  中央银行旧址位于在沿江中路193号。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8月15日孙中山亲手创办的中央银行。大楼高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正中大厅的外墙由花岗岩石构筑,门口两侧置两只西式风格的石狮,步上石台阶进入是营业大厅,大厅上空是椭圆形的透光棚顶藻井,沿藻井四周的楼道建有仿欧式的斯林科式柱子和罗马式柱子,其余外墙刷水洗石米,墙面饰以椭圆形图案,楼顶是低矮的女儿墙,大楼-建有围墙。后在大门的上端新建了一个遮雨的凉棚。现建筑保存完整。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政府设在广州。当时,金融混乱,财政困难,孙中山一面筹建黄埔军校,一面筹设中央银行。同年8月15日,中央银行宣布成立,行址在广州市南堤前中国银行旧址(今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行址)。第一届董事会成员:胡汉民、廖仲恺、邓泽如、叶恭绰、孙科、林云陔、宋子文,行长宋子文。中央银行直属国家财政部领导,属下分支机构先后在广州市内设立3……[详细]
张民达墓
  张民达墓位于先烈路广州动物园西侧,由许崇智择地,建于1926年。墓门为两柱花岗石牌坊,坊额上横书“张民达先生墓道”;坊内水泥墓道的右面是风雨亭和邓泽如撰文、邹鲁书的碑记,左面是宣讲台,台内石碑刻“捐躯为国”4字,左右各有嵌书“通文”、“达理”的碑石。沿墓道拾级而上是半月形墓堂。谭延闿题写的“张民达先生之墓”石碑镶嵌在堂正中的花岗岩石墙上。石碑前有花岗石祭桌。墓园占地面积2438平方米,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庄严肃穆。1983年8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