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越秀区旅游

越秀区文物古迹介绍

广州潮州八邑会馆
  广州市潮州八邑会馆创建于清同治十四年(1875年),会馆位于广州市长堤大马路,即现在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校址及附近的义安里、义安祠道、石公祠道、八邑上横、八邑下横、迎珠街、水月宫后街一带,会馆由前厅、后厅、礼亭、中堂及东廊、西廊组成,现仅存中堂和礼亭。史料记载:自清朝咸丰八年,订立天津条约五口通商,广州商业汇聚,潮州仕宦商贾居于省城者甚多,惟上至天津,下至琼南,各埠均有会馆,而惟独省城没有。当时旅居香港、广州、佛山等地的潮籍人士,为了加强潮人之间的联系和举办公益善事的需要,倡议在广州创建会馆。当时,香港、广州、佛山、汕头等地各行号总共捐银五万多两。潮州会馆由建广州陈家祠的原班人马设计,会馆建成后,成为潮州考生到省城应试科举的邸舍,并经常接待一些赴省、赴京求学或到外地经商、办事的潮籍乡亲。如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原广东潮人海外联谊会会长罗天曾于1937年日寇侵占北平后,和张柯华、吴英等十多名……[详细]
广州豫章书院
  广州豫章书院,又名罗家祠,建于1893年,由于罗氏族人的祖先源自江西省旧郡豫章,书院由此得名。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沙面租界3000多洋务工人-,当时的总指挥部便设在豫章书院。现书院作为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图书馆,仍旧保留着古建筑的传统特色。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整理东濠下游碑记
  整理东濠下游碑记位于越秀区越秀北路越秀桥。1936年3月,东濠涌下游工程基本完成,为纪录这次治水过程,政府在越秀桥西侧立起石碑,上面刻的是由文树声撰写的《整理东濠下游碑记》,碑文如下:粤城设置肇始于周赧王,时越人公师隅所筑之南武城,历时二千余载。濠渠淤塞事所常有,虽代有疏浚,第多因陋就简,只顾当前,无一劳永逸之策,以故水患叠见,而东濠则尤甚焉。民国二十有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广州市大雨竟夕,东濠上游山洪暴发,小北区域首当其冲,塌宇伤人,遽罹浩劫,百年以来未尝有也。翌岁秋,复遭巨浸,为患无已,补牢之举,自不容缓,兴利除弊,责在有司。二十有二年冬,树声忝长工务,谋为市民安居弭患,即致力修治渠务,乃秉承市长刘公纪文意旨,筹集款项,缮治图则,凡十余月始克竣事。爰于二十有四年秋举工事,自竺横沙以迄双眼桥,濠长凡万尺,隘者宽之,淤者浚之,分级跌流,以杀激湍,并于濠旁636f70797a6431333361……[详细]
仲元图书馆
  仲元图书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解放北路越秀公园越秀山镇海路,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将领邓仲元而建,占地面积253平方米,1930年建成。1927年由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提议创建,由建筑师杨锡宗设计,式样仿北京的文华殿,民国十八年(1929)奠基,次年建成。坐北朝南,大楼占地面积253平方米,总面积76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富丽典雅,具有民族特色。门楼建在正面小山冈前,立柱采用水磨青砖砌建,铁门和柱顶装饰为中西合璧建筑的特色。主楼总面阔41米,总进深22米,建筑面积2241平方米,高两层,重檐庑殿顶,绿色琉璃瓦。水磨青砖砌墙,花岗岩石墙脚,以水泥仿木构斗栱和飞檐翘角,额枋、雀替用彩绘的瓷片装贴,门框饰雕花,围廊水洗石米圆柱高峻;台基仿清代宫式栏杆,雕式考究。正面门内两边有一转曲楼梯直上内层三楼,室内有一道楼梯可上二楼和三楼。一楼后半段建有地下室。图书馆建成以来,始终未正式对外开放。1946年,广东省……[详细]
颐养园旧址
  颐养园旧址位于越秀区二沙岛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被称为广东首家“旅馆医院”的颐养园旧址建于20世纪20年代,位于二沙岛西端,即今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内。颐养园由梁培基创建,曾经为诸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政治避风港”,还曾经是中共地下党员的秘密联络点。医院设计仿北京颐和园,取颐养天年之意,名“珠江颐养园留医院”,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颐养园由园林、别墅和医院三者组成,园内周围遍种各种花草树木,环境幽雅。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
  广州市消防局旧址位于越秀区文明路47号。建于19世纪20年代,是广州走向近代化的标志之一。上世纪初,由于广州建筑比较密集,人们防火意识薄弱,火灾频频发生。市政府成立的-处下设--,在文明路上搭起一座竹楼,还建了一个10多米高的瞭望台,从那里可以监视全广州的火况。1924年,当局决定建立消防总局,英国留学归国的广州消防总署署长陈墨香决定仿照当时英国的消防建筑建造新的消防局楼房。该楼由美国设计师伯捷设计,为两层的西式楼房。由于经费不敷,工程拖了4年,直到1927年才完成。消防局的瞭望台高29.52米,一度是广州市最高的建筑之一,可以很清楚的鸟瞰广州全景。在高塔上的瞭望员观察到火灾,就拉铃示警,并通过竹筒向下面的人通报火灾的地点。有经验的瞭望员可以精确地说出火灾发生的内街小巷,被誉为“活雷达”。当时,还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先进的消防设备,可惜多数消防车在难中被毁损,唯一一艘景华消防舰也在日寇侵占广州……[详细]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
  叶剑英商议讨逆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西湖路小马站15号,原为曾家祠。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闻陈叛变,立即与陈策率部接应孙中山登上“宝璧舰”,转登“永丰舰”,继而率部跟随孙中山挺进白鹅潭,与叛军英勇作战。6月下旬至8月初叶剑英率部继续护卫孙中山。其间,曾同云南讲武堂同学张国森、蔡公武等10余人,在广州小马店曾家祠秘密--,商议讨伐陈炯明大计。通电海内外,声讨陈炯明,坚决拥护孙中山。2002年8月旧址被公布为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淘金坑16号墓
  淘金坑16号墓 位于淘金坑(今白云宾馆)附近山岗。1973年发掘。为一小型木椁墓。墓坑长3.7米、宽2米。棺椁全朽无存。随葬品有陶制礼器鼎、盒、壶一套,还有瓮、罐、瓿、鋗甑等陶器10多件。其中一件陶瓮的肩上打印有“长秋居室”印文,篆书。“长秋”为汉代皇后居住的宫名,始于西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据此陶文可判定这座墓的绝对年代在景、武间的33年当中(前144~前111)。这是一座十分难得可确定绝对年代的南越墓例,为广州地区发现的数百座南越国时期墓葬的分期断代提供了年代标尺。……[详细]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
  “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法韬美医院旧址
  中法韬美医院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151号。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保护范围线相连,从中原行旧址建筑东边线外缘外延5米,南从文物本体南侧长堤大马路北边线外延5米,北从文物本体外缘外延至北侧l两层建筑南边线一线,西从文物本体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七层综合门诊大楼东墙边线。建设控制地带:东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建设控制地带线相连,从保护范围外缘起东延至解放南路现状路西边线,北从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秘密联络点中原行旧址建筑北边线外延10米,南至长堤大马路规划路南边线,西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10米。……[详细]
东山浸信会旧址(基督教东山堂)
  东山浸信会旧址时代为1909年,位于越秀区寺贝通津9号。,今名基督教东山堂,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寺贝通津9号,建于光绪三十五年(1909),是美南浸信会在中国广州创建的一座重要教堂,隐身于东山小洋楼中的东山堂为两层白色花岗石砌成的哥特式教堂建筑。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52、隅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隅园
  隅园位于越秀区寺贝通津42号、44号。年代为1930年。东山洋楼的独特之处便是以厚重红砖为基调,与西关青砖迥异。在寺贝通津42号的隅园,便是此中的代表。隅园的主人是著名的造船专家,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的伍景英。该楼也是他亲自设计的。大约建于1931年。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州明园
  明园位于越秀区培正路12、14号。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文化,明园不同于广州本土传统建筑,在风格的还原上,参考了更多当时西化的元素,重现民国初期的明园。因为明园建造初期便是官宦人家的洋楼别墅,所以房间的数量自然不少,一共五个房间,在卧室的营造上,除了风格的还原,理想家团队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宜居、舒适。由于受到当时西洋风格的影响,所以明园不同于当时的广州传统建筑,窗户非常多。而在明园改造翻新的过程中,这些窗户便被保留下来。所以采光十分优质,卧室通风、自然,不需太多装饰,就已非常恬淡。在整体连贯的风格下,不--间,有不同感受,在功能性的增加上也有所不同。卧室二增添了一套五斗柜与老式梳妆台,和卧室一的自然恬淡相比,这儿,庄重不少。除了完整保留下来的文化产物,明园亦原了非常多的民国元素,比如功能性的复原。民国时期的室内风格,和当代一样十分看重空间的功能性。明园里面,几乎每一件老物件都是古董,时至今……[详细]
东亚酒店
  东亚酒店位于越秀区长堤大马路320号。广州东亚酒店座落于美丽的珠江河畔、繁华的长堤闹市中心,是一家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酒店。它曾以其富丽豪华享誉东南亚、省港澳,也以其光荣的革命历史名扬国内,是广州解放第一面红旗生起的地方。1993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血泪洒黄华”碑
  “血泪洒黄华”碑位于越秀区黄华路黄华中约外街。碑高1.71米,宽0.76米,刻于1946年7月,以花岗石镌刻。碑文正中为隶书“血泪洒黄华”5个大字,旁有碑文记述日寇轰炸黄华塘乡民的情况。抗日战争初期,在广州沦陷前,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对广州狂轰乱炸,许多房屋和田园被毁,无数市民在-下丧生。1938年5月30日和6月10日,广州近郊黄华塘乡先后两次惨遭敌机轰炸。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黄华塘乡民众组织“追悼殉敌会”,举行追悼死难者大会,在乡民被炸地点刻石立碑,以志日寇的凶残暴行和乡民受害的情况。根据《广州抗战史迹图文集》,为了侵占广东,日军从1937年8月31日首次空袭广州起至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共对广州市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空袭广州的日机超过800架次,投弹10000多枚,共炸死炸伤民众5000多人,毁坏民房几千栋。其中5月28日至6月9日,仅13天,日机出动飞机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