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荔湾区旅游

荔湾区文物古迹介绍

粤海关旧址
  粤海关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海关。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粤海海关作为管理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机构,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粤海关大楼(俗称大钟楼)就位于广州沿江西路。它原建于1860年,是两层简陋的楼房。1872年,楼房因被白蚁蛀蚀改建。1899年又遭火灾毁坏重建。民国元年12月9日,又遭大火,楼层严重受损,已难修补。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民国五年落成。1913年政府重建,于1916年秋建成。粤海关大楼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设计,建成一座白色古罗马风格的建筑,成为近代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代表作之一。这幢高31米大楼的主要材料全部由英国进口,高大的石阶,廊柱、山花武门廊,构图严谨,气势雄伟。最吸引入的还有顶层13米高的钟楼。因而粤海关大楼又叫大钟楼。1925年4月建筑照片送“美国建筑技术赛会”陈……[详细]
培英中学早期建筑群
  培英中学早期建筑群位于荔湾区培真路60号培英中学内,年代为193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培英中学早期建筑群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廉伯公馆
  位于西关的陈廉伯、陈廉仲兄弟的公馆,是并排的两栋西式别墅。陈氏兄弟的名字今天已很陌生,但在百年前的广州可是不同一般。兄弟俩出自名门,祖父陈启沅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端,这是写进历史教科书的。陈廉伯、陈廉仲先后进入汇丰做买办,并且共同经营昌栈丝庄,几乎垄断广东生丝买卖,加上银行、当铺等生意,成为广州显赫一时的巨商。陈廉伯还当上了广州商团团长,1924年酿成近代史上有名的的广州商团事变。商团事变被孙中山指挥平定,陈廉伯被通缉去了香港。抗战时期﹐陈廉伯沦为汉奸,在香港任“华民代表会”四人成员之一。抗战胜利前夕﹐陈廉伯乘日轮“白银丸”前往澳洲﹐途中日轮被炸沉﹐他亦葬身海底。而陈廉仲在解放前到香港定居,后来移居澳大利亚。两栋别墅都是三层楼,坐东朝西,北楼为陈廉伯公馆,外形较有变化,巴洛克风格装饰。当年,陈廉伯曾将这里作为“荔湾俱乐部”,粤系、桂系军阀高官频繁出入,……[详细]
多宝路旧民居
  多宝路旧民居位于荔湾区多宝路201至219号,年代为清末明初。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蓬仙馆
  小蓬仙馆位于花地街上市新隆沙东,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六年(1856)重建,为水磨青砖的三进建筑,坐北向南,有大殿、精舍,殿后有小花园,曲径清幽,亭台山石,风景秀丽。光绪年间,仙馆被改名为“七公祠”、“八公祠”,并被用于兴办学堂。建国后,曾为芳村公安分局和芳村文化馆所占用。1958年,这里成为炼钢场所,受到严重破坏,现仅存前殿和两边侧房,但仍可窥其建筑水平之高。前殿正面石额“小蓬仙馆”为80厘米丁方隶书,苍劲有力,两座侧门的门楣上方书有“清镜”和“平砥”字样。前殿山墙檐下一排烘托,上有“花开富贵”图,均为砖刻,线条清晰,刻工精细。檐下一块长约10米、宽40厘米的长幅木刻浮雕,雕有花果蔬菜图案20余组,极富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木刻艺术品。仙馆中种有白兰,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誉。小蓬仙馆是何人所建,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道教羽士集资兴建。一说是康有为的祖父所建。尚有一说是曾任两广总督的叶铭琛奉父命所……[详细]
和平路侨批局旧址
  和平路侨批局旧址位于荔湾区和平东路50号,年代为清末民初。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广东侨乡地区盛行着一种与海外交往的特殊文献——侨批(“批”为潮汕、梅州等地区对书信的俗称,在江门地区又称为“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特殊文献遗产。它不仅是书信,还是侨乡一个与外部世界广泛联系的档案文献见证,是集体记忆遗产。目前,广东、福建共有16万件,其中广东占14万。侨批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前后历时150多年。2007年初广东省档案局牵头,联合各地启动了抢救和申遗工作。经过6年来的多方努力,2010年成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2012年5月入选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今年6月,在韩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会议,将最终决定“侨批档案”能否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08年12月……[详细]
大通烟雨井遗址
  大通烟雨井遗址,又称烟雨井,位于花地河口东南侧(现恒荔湾畔)。烟雨井内径0.8米,外径1米,井深3.8米,由15层石圈迭砌,石圈由灰色砂岩打凿而成。烟雨井是广州千年古迹。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大通烟雨”均是羊城八景之一。“烟雨井”与中山纪念堂旁边的“越王井”并列为广州历史上两大著名古井。在日军占领芳村期间,大通寺被毁为废墟。这一美景从此在人间消失。“大通烟雨”得名于大通寺和烟雨井。据传在风雨来临之前,井中会冒烟霞;天气晴朗,从井口可看到白鹅潭之帆影;夜深人静,从井口可以隐约听到白鹅潭传来弦歌之声。清同治《番禺县志》卷五载:“烟雨井在大通寺中,晨熹初散,常袅轻烟,所谓大通烟雨是也。”又传烟雨井通白鹅潭,一次寺中水工挑水时不慎把扁担掉落井中,后来在白鹅潭上发现,故有“扁担放井流,白鹅潭上收。阳光照船影,井口见船浮”的民谣。烟雨井在20世纪50年代,建设广州果子食品厂时被填埋。该厂与香港恒基……[详细]
黄世仲故居
  黄世仲故居在芳村区西塱大桥村,是一幢砖木结构的古老岭南民居大院。20世纪90年代初,其后人在原地改建成楼房建筑。1999年5月,在芳村区西塱村兴建“黄世仲事迹陈列馆”。……[详细]
鸿昌大街22号西关大屋
  鸿昌大街22号西关大屋年代为清末民初,位于荔湾区长寿西路鸿昌大街22号。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宝坚石屋
  黄宝坚石屋位于荔湾区文昌南路敬善里13号。广州西关文昌路敬善里的黄宝坚寓所是一座典型的石室建筑,虽历经近百年,但总体建筑仍保存完整,2003年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宝坚石屋始建于1912年,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长方体麻石垒砌成的大楼巍然挺立,楼高三层。与普通的岭南建筑相比,石屋楼层间距比较大,首层约有4米高,大门两侧两根巨大的花岗岩圆柱十分气派。据黄宝坚女儿介绍,石屋是用当年建圣心大教堂和海关大楼时剩下的石料建成的。父亲黄宝坚是位西医师,也是收藏家,石屋是由在美国的二伯父设计的,美国建筑风格比较重,修建时又融入了岭南民居的特点,著名艺术大师梅兰芳也曾造访过石屋,还亲自签名赠扇给黄宝坚。我在现场看到,黄宝坚石屋的外观虽然是西式洋楼风格,但在内部装饰上则是岭南风格,如酸枝屏风、十几平方米大的落地满洲窗。大堂的方形门顶上原有一块“二龙戏珠”的红木雕屋翎,原是广东镇抚使龙继光准备送给袁……[详细]
明心书院旧址
  明心书院,位于荔湾区明心路5号桃李小学内。始建于1912年,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889年。那一年,广州博济医院美籍华人医师冯西,在医院内收养了盲幼女四人,并把她们送入医院附设的女塾读书。三年后,由于盲女人数越来越多,冯西就在仁济街租赁房舍设立盲人女塾,收录社会失明女孩入学。当时女塾聘请了巴陵会盲婴院的赖玛女士任教员,教授盲女们盲文、音乐、编织等。据史料记载,当年女塾校址曾遭火灾,加上学校规模亟需扩大,所以,1912年,冯西在芳村明心里(现在的明心路一带)征地建筑校舍,将女塾改名为明心书院,这便有了广州第一所盲人学校。主要现存一栋主教学楼,属砖木混合结构,共三层,外形总体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由于年代久远,并且辗转多次转变用途,已很难找到当年盲校的痕迹。这栋弥足珍贵的文物很长时间一直深藏闺中没人知,2001年底还差点作为D级危房被“整栋拆除”,不过其后--化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奔走,终于完成……[详细]
广州惠爱医院旧址
  广州惠爱医院旧址位于荔湾区明心路36号。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宝生大押旧址
  宝生大押旧址位于荔湾区中山七路22号后座。宝生大押位于广州古城西城门,高22.2米,建于民国初年,为三层碉楼式建筑,是当时广州第三大当铺,也是周边最高的建筑。1938年日军狂轰滥炸广州,西门口一带的建筑都被夷为平地,宝生大押却丝毫无损。宝生大押也是清末民初广州六大当铺之一。据广州市文物部门透露,宝生大押短期内仍难开放,问题在于产权属性,由于其产权不属于政府,而是归个人所有,所以只要不危及文物安全,政府部门难以干涉,更无法强行要求其开放,只能与业主沟通协商。宝生大押早在1999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此后一直未见开放。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华贵路旧当铺
  华贵路旧当铺位于荔湾区华贵路26号。位于荔湾区华贵路26号。是一座保留较完整的清代古当铺。前座为原当铺营业厅,后座为原当铺碉楼式的当物仓库。因目前仍为民宅,暂未有对外开放。游客可领略其外部结构风貌。1993年8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伯捷旧居
  伯捷旧居位于荔湾区鹤洞路8号之二,年代为清末民初,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伯捷旧居为第九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