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 > 湘桥区旅游

湘桥区文物古迹介绍

潮州南岩寺
  南岩寺位于潮州市葫芦山西麓,前对西湖,碧波荡漾。山上有一天然岩洞,左近巨石突兀。唐宋以来,文人雅士多游此地,咏诗作赋,题刻於石。原称“南岩”,也称“西岩”,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邑人章日慎辟其地,天启四年(1624)邑人拔贡陈廷策创佛寺,1987年僧若勤(1915—1988)募巨资重建,名“南岩寺”,为古城名胜之一。古岩历经废兴。创者陈廷策,据清乾隆《潮州府志·卷三十·人物·隐逸》所载。1950年后,因极左政策导致殿舍尽圯。“文革”乱歇,佛门重兴。自政通人和的1981年起,若勤和尚决意抢救古岩,遂辛苦募化,众多海内外善信踊跃奉献,终于在1987年6月兴工重建,越载告竣。它坐北向南,建成大雄宝殿,塑金身三圣,供十八罗汉;两廊,祖堂,禅房,后殿(奉观音菩萨),东西龙虎山门的首期工程。由于设计精心,梵宇庄严,古色典雅,远胜昔日,显示潮州古建艺术的精巧雅致,壮丽辉煌,与西湖摩崖石刻浑然一体,互……[详细]
下水门城楼
  下水门城楼……[详细]
上水门城楼
  上水门城楼潮州古城,她没有南京、西安等帝都那样经历过皇权和政治首府的辉煌,也没有凤凰古城的慵懒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她和世上的每一座古城一样,都有岁月赋予她独特的历史和个性。古城墙与城门楼是古城最醒目的标志,它写着古城的历史:有太平盛世的康乐日子;有兵荒马乱,风烟滚滚的战祸年代;也有守城将上浴血奋战的悲歌。古城墙就是记载古城文化的一本活的历史大书。……[详细]
铺埔儒林第(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机关旧址)
  铺埔儒林第(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机关旧址)位于湘桥区铁铺镇铺埔村,年代为1939,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铺埔儒林第(中共潮澄饶中心县委机关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府城古井
  府城古井(含东门大井、义井、开元古井、二目井、四目井、广源街井、弥勒佛井、莲花井、子母泉等,共9处)位于城区,时代为宋-清。2011年,府城古井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官塘文昌祠
  官塘文昌祠位于湘桥区官塘镇苏二村新埠,年代为1948,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官塘文昌祠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坵头陈氏家庙
  石坵头陈氏家庙位于湘桥区铁铺镇石坵头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4月16日,石坵头陈氏家庙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凤凰洲天后宫
  凤凰洲天后宫位于湘桥区仙洲岛凤凰洲公园内,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20年4月16日,凤凰洲天后宫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娘祠古渡口
  娘祠古渡口位于湘桥区铁铺镇石坵头村,时代为清。2006年,娘祠古渡口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宦大宗祠
  丁宦大宗祠位于湘桥区磷溪镇仙田三村,时代为明-清。2006年,丁宦大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济王庙
  安济王庙位于市区南堤,时代为一九九六年。2011年,安济王庙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2、廖厝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厝祠
  廖厝祠位于市区太平路旧县巷中段,时代为清。2011年,廖厝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许驸马墓
  许驸马墓位于市区桥东下津村洗马桥埔,时代为宋。2011年,许驸马墓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4、泰佛殿
泰佛殿
  潮州这座仿泰国云石寺的建筑物,极富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泰佛殿位于东山路慧如公园对面山麓,泰佛殿门额书“开元寺泰佛殿”。泰国的寺庙有泰国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名城潮州建成的这座仿泰国云石寺的建筑物,极富泰国特色,重檐多面式屋顶装鱼鳞瓦、封檐板装向上的黄色图形,柱头翘角是龙凤呈祥之意,山墙的装饰、门窗的顶尖形集中了泰国古代的造型艺术,充分体现了雄奇、精巧的异国情调。对于潮州人,足不出国就能领略异国风采;对于侨居泰国的潮人更有一番情趣。大殿正中供奉泰式释迦牟尼佛,称清拉佛像,尖顶毛发的装束与开元寺汉传释迦佛大为不同,为螺旋火焰装。这尊高3米,重1.5吨的青铜佛像,表面贴金箔,称为金佛。墙壁四周是图画“佛陀的故事”,主要是讲述释迦佛祖的出生,得道成佛及涅磐的过程。东侧有四面佛,在泰国,四面佛是神,不是佛,是古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婆罗贺摩,……[详细]
黄尚书府
  黄尚书府在潮州城区西平路北段,是明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府第,俗称“三达尊”。黄锦是饶平人,居住于潮州府城。黄尚书府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府第座北朝南,面宽50米,进深77.5米,占地42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堂屋。东西各有侧巷,与后包连成一体,构成类似四合院中纵向连接式的布局,建筑结构严谨,为木、灰、沙、砖构筑。室内梁柱、门窗、屋瓦和各种装饰花纹图案都具有明代的工艺特点。正门朝东通西平路,后来又辟一门朝西,通打银街,称为“新门”。以前东面正门上建有“勅书楼”,是藏书的地方,后毁于火灾,今旧貌已改。东西两门间为广阔的天井,天井北面正中有中门,即府第主体建筑的大门。大门朝南,门前有一对石鼓。门对面原有一座牌坊,坊额北面有“累朝元老”四字,南面有“三达尊”三字(该府俗称即得名于此),为清朝政府赐建。现该坊已拆无遗。主体建筑历300多年风雨洗礼至今完整保存。1987年列为潮州市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