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揭阳市 > 揭东区旅游

揭东区文物古迹介绍

揭东凤山寺
  揭东县新亨镇凤奎村罗山(又名琅山)东麓的凤山寺,原名凤奎庵,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1981年起修建,1989年至1993年扩建。1988年9月获登记开放。古刹倡建者是清代海阳县(今潮安县)黄云师,后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由其胞妹明春募捐扩建,再由黄圣莲、徐圣香继承常住。现有大雄宝殿、地藏阁、观音阁、藏经楼。寺内珍藏《大藏经》一部。凤山寺始建乃属四点金建筑结构,上下二厅各伴两房,上厅供奉释迦牟尼佛、消灾药师佛、阿弥陀佛,下厅立屏雕,供弥勒佛菩萨与韦驮菩萨,双背相靠,余乃僧房客舍。同治十二年扩建巷包围墙,围墙中建山门,进门乃一旷场,旷场东西各建一小斋,东斋为厨房食厅,西斋为迎宾室、僧房。巷包为四房一厅,东厅供观音菩萨,西厅供地藏菩萨,余为僧舍和仓库。1989年,凤山寺扩建为三进厅,后厅乃大雄宝殿,大殿两厢为两房一厅,东厅为迎客室,西厅供历代祖师神位,房为宿舍。大雄宝殿雄伟……[详细]
汾水战役纪念碑
  汾水战役纪念碑1979年12月,-副主席粟裕到揭阳,指示建立汾水战役纪念碑,同时还题下“南昌起义军山湖战役烈士纪念碑”碑文。因种种原因,纪念碑没有建成。1997年9月28日,-办公厅主任程建宁将军等中央领导和省、市、县及玉湖镇干群在玉湖镇召开“汾水战役”7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出建设“八一南昌起义汾水战役烈士纪念碑”的倡议。之后,社会各团体、个人纷纷响应,玉湖镇政府于1998年11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0个多月,投资1000万元,在当年汾水战役的战场中心——玉湖镇竹竿山建设16米高石体结构纪念碑一座。整座纪念碑占地3.9亩,碑身纯石体结构,高14.32米,底座宽4米,分二级台阶,周围加石栏杆,由原国家军委副主席-题写碑文。并修筑3公里环山公路,配套功勋亭、英烈门、烈士墓、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基地管理处一座,创办500亩龙眼基地。南昌起义汾水战役旧址现已是一处集党员革命传统教育、军事训练、旅游观光……[详细]
新寮古村
  新寮村可以说一个人杰地灵的古村落,在清末时期有“一门三中举”的黄国祥兄弟,更是由此诞生出了一道十分有特色的乡土美食——生炒朥饭,即以猪肉、鱿鱼、香菇、豆干、青蒜等各种配料同生米一同炒好加水焖熟,味道咸鲜香,米饭是粒粒分明,米饭口感软硬适中弹牙。据说炒朥饭也称举人饭,为当时新寮吴举人黄国祥习武练功后补充体力的正餐。倒也从侧面映证了潮汕俗话:穷文富武。新寮村自古至今,村文武贵并茂,主要建筑呈现为“三厅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等潮式建筑风格。据载,明万历六年,饶平汤尾村黄心境携父遗骸寻龙迁此,翌年张氏也从饶平迁来,林氏于1956年修水库移民而入。黄张来此时,村已有多姓定居,后他姓将产业转与黄张二姓而另迁别处。黄张合力拆除旧寮,重建新居,故称新寮。2012年入选广东省古村落,现村中保存有诸多古寨、古祠、古厝等。村聚落呈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石砌木瓦结构民居,是著名侨乡,海外华侨四五千,侨眷四五……[详细]
蜈蚣山遗址
  蜈蚣山遗址位于揭东县地都镇后田村的蜈蚣山西坡和南坡。年代为商时期。总面积近1万平方米。1983年发掘4个探方40平方米。发现有大量陶片及部分完整器物。夹砂陶有红、橙、黑各色,多划斜纹或拍印复线梯格纹。灰色硬陶多拍印方格纹。软陶以梯格纹为主,也有少量曲折纹。部分陶器外施一层赤色陶底。器形多为环底及圈足,弧腹高颈罐。出土陶纺轮数量之多,为粤东各遗址所罕见。有平沿式、平底锥面式、扁平式和算珠式等,似于织布之用外,还用于捻网织网。有少量石箭镞、残戈及磨光锛等,显示仍处渔猎为主耕种为辅的生产阶段。有不规则柱洞,以其分布看,当为屋柱残迹。……[详细]
翁梅斋墓
  翁梅斋墓位于揭东县地都镇桑浦铁场山南坡。墓始建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坐东北向西南,破坏严重,除神道碑、牌坊保存较好,其余墓地建筑所存无几。墓区入口处为神道碑,碑亭为四柱翘檐尖顶,穹顶阴刻太极八卦图。碑高3米、宽1.5米。碑由吏部尚书严嵩撰文,礼部尚书徐阶书丹,礼部尚书盛端明篆额,碑文千余字,记述墓主及其儿子的有关情况(见第五章第一节)。碑亭至兜池为300米神道,其间依次有两座石碑坊,第一座位于碑东50米,其上刻赐葬祭文,第二个牌坊在祭文坊北100米,其上雕刻着麒麟和飞凤。神道用规格花岗岩石板铺砌,两旁置石虎,石羊各一对。神道尽头的兜池周围环以石栏杆。过兜池为“御葬”坊,三重三开间,上刻“御葬”二字。“御葬”坊至“玄城”坊间为墓地通道,通道两旁依次置列石马、石翁仲、望柱各一对。过望柱,是墓地的祭祀建筑,为七开间的方形建筑物。中为享祠,左为宰牲亭,右为具服殿,石砌的殿基呈须弥座式,上有石……[详细]
郑大进府
  郑大进府 位于揭东县玉窖镇仙美村。分新0府。老府建于明代,是郑氏祖居,府前有象征郑大进官阶品级的石狮和旗杆斗座。新府在村南侧,建于乾隆年间,属官方建筑,坐北朝南,三进厅、东西两火巷。郑府依山而建,府前有宽阔地埕,池塘,稻田一片平畴。府后有花园、书斋等建筑。(郑大进见本节《泶阳堂》条)。 1990年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盘岭墓群
  大盘岭墓群位于揭东县白塔镇洪陂村大盘岭。1985年清理两座土坑墓。其中一号墓残长1.2米,残宽0.8米,残深0.4米。二号墓墓穴被毁。随葬品有陶器和石器,共10件,陶器有施釉壶、豆;泥质陶豆、钵,饰组合菱格纹、方格纹;有夹砂陶罐。石器有锛、璜、砺石。还有贝玦。属“浮滨文化”遗存。……[详细]
锡场林氏宗祠
  锡场林氏宗祠位于揭东县锡场镇锡东村。林氏宗祠(原世德学校)始建于明朝初期,为五开间三进二天井一拜亭格局,至今已有711年的历史,是具有潮汕地区特色的代表性祠堂建筑。林氏宗祠于2011年被评为揭东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安寺
  广安寺广安寺位于揭东县锡场镇东仓乡与后围交界处,该寺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成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因年久失修,1990年4月住持释耀瑜法师住广安寺之后,着手进行修建,已初具规模,成为揭东县一处佛教胜地,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面头岭墓群
  面头岭墓群位于揭东县云路镇中夏村面头岭南坡,因建房挖基等,先后在大坟内、后坑埔大车、大圣宫等地发现铜器。村西北小溪河床也常于雨后发现铜镞。自1974年4月至1978年冬陆续发现规模不同的战国墓十余座,清理出土一批随葬品。以牛堆战国墓为例。1973年4月,中夏乡生产队建办公室时,平推了一座名叫牛堆的土丘,发现一座大型古墓。墓向180°,墓室在原地面构筑,方形,边长约3.3米,墓壁泥土夯筑,高1.2米,厚1米,墓室内填满木炭,因粉化压实,厚度仅存0.3米。木炭层上夯一层0.2米厚的粘土,再铺一层小石块,长宽与墓室相等。原封土高5米,长宽各8米。随葬铜器数件,靠近墓室左壁的随葬铜器排列成一直行,前三件为规格不一的三件鼎,特点均为盘口、鼓腹、平底,斜足薄壁。另三件已成碎片,器型不明;靠近右侧墓壁的是一把短銎铜钺;中有一铜剑,已残,剑柄凸起三道箍,还有弧刃环首细柄刀一件,其他一些随葬铜器……[详细]
油甘山墓群
  油甘山墓群位于揭东县地都镇油甘山,山高约40米,较陡,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散见陶片。1983年发掘。清理墓葬8座,均位于山南坡,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在180°—285°之间。墓坑破坏严重,不完整。长在1.55米~2.55米,宽在0.8米~1.35米之间。墓壁残高0.2米~0.5米。随葬陶器有尊、罐、壶、釜、纺轮等,饰方格纹、编织纹、条纹。石器有锛、玦、管珠,还有玉玦。属“浮滨文化”遗存。……[详细]
12、腾龙寺
腾龙寺
  位于玉滘镇半洋村以北1公里处、背靠大脊岭主峰,乃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唐朝贞观后期。1993年重修,该寺为四直巷四进式建筑结构,分为三山门,正座前后厅,藏经楼,大门顶端的横匾上刻有“腾龙寺”三个大金字。门楼壁肚采用磨光花岗岩石建造或装饰,配以石雕字画,光洁照人。每扇门屋顶四角飞檐高翘,屋脊用瓷嵌泥塑造型装饰,有“双龙抢宝”、“天兵神将”等图案,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正门厅建筑采用中轴庙堂式结构,红楹绿檐琉璃瓦。整个寺庙保持唐代建筑风格,结合地方的艺术特色,显得庄严华丽。……[详细]
石母双峰古寺
  位于桂岭镇区北部,双峰寺历史悠久,乃潮汕三大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宋,明朝时移建于榕城。1994年开始在桂岭石母山按原来规模、格局重建。至2009年,已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并建成双峰寺主体结构,是集旅游、朝拜于一体的名刹。……[详细]
揭阳吉祥寺
  位于206国道地都镇乌美神山北面,是揭阳市境内明清时期的名刹之一,也是古地都四大寺院之一,有600多年历史,1988年开始修葺。其大雄宝殿为古宫殿式的土木结构,竖石柱36根,匾额“大雄宝殿”四字乃全国佛协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手书。殿中大佛金身塑就,灿然耀眼,是广东大型大雄宝殿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