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无锡市旅游

无锡市文物古迹介绍

宜兴窑址
  宜兴窑址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汤渡村附近的均山,属于吴晋时期南方青瓷窑址群。遗址分布范围约0.5平方公里。1959年南京艺术学院首次发现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75年宜兴陶瓷公司又发现吴至两晋时期的窑址3处。1982年又有新的发现。在均山窑址中发现有残留的窑墩,直径约20米,高4米。有的残窑用砖筑成,窑壁上架有石条。出土的窑具有窑垫、垫饼、窑托以及筒形、钵形、齿形和钉形窑具等,窑托中有的带“……年廿二只制”等铭文。出土日用器皿的碎片,有盆、洗、钵、盘口壶、双系罐等。装饰花纹有弦纹、网纹、羽毛状纹、连珠纹、铺首等。釉色浅绿微黄,或称蟹青色,胎色黄白,根据釉色分析,是采用还原焰气氛烧成。这种青瓷胎质细腻、坚致,吸水率为3~6%,气孔率为7~8%,烧成温度1160~1260℃。有人推测宜兴西晋周氏墓地出土的青瓷与之相似,很可能就是宜兴均山窑的产品。这一窑群,是中国南方早期青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为研究中国……[详细]
122、植福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植福庵
  植福庵又名薛四娘娘庙,位于荡口古镇之西南约3公里的青荡村。植福庵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寺内供奉荡口地区特有的瘟神。现存大殿三间和五开间的戏楼一座。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殿堂建筑,虽经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及斗拱等木石结构大都为始建时的原物,四根檐柱和两根金柱为花岗岩石柱。大梁、月梁用料粗壮,雕刻花纹精细。门窗所刻花纹也都精致美观。明间两根花岗岩檐柱上镌有楹联一副,曰:“显赫威灵驱百疠,巍峨庙貌峙千秋。”堂内两根花岗岩金柱上也镌:“荡寇除氛江淮一靖,洗心割股忠孝两全。”戏楼坐南朝北,与大殿相对,平面呈“凸”字形,高二层。楼下为通道,楼上为戏台的前后台。前台凸出,宽4.23米,深3.34米,顶部设八角形藻井,斗拱及“凤头昂”层层叠叠,十分精致华丽。台口左右石柱上刻楹联:“丹楹刻桷居然旧制换新貌,古往今来莫道临场皆幻境。”屋面为歇山式……[详细]
无锡七云寺
  吼山七云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寺,坐落在无锡商务区锡东第一山吼山南麓。交通便捷毗邻京沪高铁无锡东站,距离苏南硕放机场8公里,沪宁高速无锡东出口3.8公里。虽身处繁华之地,七云寺始终保持古道遗风,晨钟暮鼓,道风清正,道场庄严。传说吼山奇异的天象频生常有七朵彩云依山显现,俗称“七彩云”南朝文人曾在此山刻下“佛驾七云天边来,缘系十方布慈悲”。所以此得名七云禅寺。七云禅寺始建于南北朝,距今1500年历史,在时空的变迁中几度兴盛。明朝时期七云寺香烟鼎盛,远道而来进香的香客多以船为交通工具,频临吼山浜俗称烧香浜。高峰时曾有数百条船同泊的奇观。在清光绪年间曾有文人以地理特征横书对联“七云鱼尾送帆开,九里鸭头撰墙过”足见本寺的灵气。不幸是繁盛庄严的寺院后战争和文革洗礼下化为灰烬。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当地政府批准和信众的支持下,寺院开始恢复从建。2000年后慧旺法师住持寺院工作,寺院扩建和道风都有了很大……[详细]
宜兴化城寺
  化城寺,在宜兴市和桥镇东横街东端,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明隆庆年间,暹罗国(今泰国)王子金地藏渡海择地九华山,曾在此结一茅草房留宿,故又称“茅庵”。清乾隆末年,觉明和尚募资建藏经楼,广增寮舍,改名为化城寺。咸丰十年(1860)遭兵焚,同治十三年(1874)复建大殿及东西配殿,光绪二年(1876)重建山门。化城寺现存建筑共三进,占地4000多平方米,第一进为天王殿,硬山顶,面阔五间19.30米,进深八架11.20米。殿内正面塑弥勒像,背面塑韦驮菩萨,两侧为四大金刚,均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塑。第二进地藏殿,硬山顶,面阔五间17.50米,进深十一架14.80米,内塑佛像13尊。第三进原为两层藏经楼,面阔七间,进深20米。现已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被改建为大雄宝殿。殿北后院中建有放生池。在寺的东西两侧建有厢房两排,共有建筑四十余间,用作寺内的方丈室、僧舍及膳堂等。化……[详细]
倪瓒纪念馆(倪瓒墓园)
  倪瓒纪念馆位于江苏省锡山区东北塘镇芙蓉山麓,整个区域包括倪瓒墓园和倪瓒纪念馆。在2007年4月份,锡山区及东北塘镇成立了倪瓒墓修缮及纪念馆建设工程筹备工作组,于7月份举行倪瓒纪念馆奠基仪式。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墓园修缮及纪念馆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倪瓒墓园主要以修缮现有墓园为主,恢复倪瓒墓原有布局,补充碑亭建筑。倪瓒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缅怀倪瓒区域,向游人介绍倪瓒艺术成就,弘扬传统书画艺术。整个项目占地共48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约600万元,力求通过史海钩沉,展示一代丹青宗师、诗书巨擘的艺术成就,再现昔日云林堂的历史风貌。修复完的倪瓒墓区比原来的旧址扩大了3倍,加长了墓道,按照历史记载逐步恢复了昔日“云林堂”的布局,补充了碑亭建筑和照墙等。据了解,倪瓒画真迹目前主要存在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纪念馆内将倪瓒的40多件仿制作品陈列展示。同……[详细]
吴仕楠木厅
  吴仕楠木厅,原址在宜兴市宜城镇白果巷,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吴仕楠木厅建于明正德年间,为邑人吴仕的私宅。吴仕,字克学,号颐山。明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山西、福建、广西、河南四省提学副使,四川布政司参政等职。著有《颐山诗稿》十卷。楠木厅面北座南,北临西庙巷,南接白果巷,共有建筑三进。其中第一进于抗日战争中被焚。第二进为朱萼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其东侧建有“太朴楼”,厅上悬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眄柯阁”匾额(现匾收藏于宜兴市文管会)。第三进面阔四间,进深七檩,硬山顶,其柱、梁、枋、椽等均系楠木结构。1994年因市政建设之需,楠木厅被移至氿滨公园内保护。移建后的楠木厅仅保存了原建筑的第三进。建筑面南座北,面阔五间24.50米,其东侧设一条穿弄,进深七檩11.30米,其前后一架为轩廊。建筑前后均建有围墙,形成前后天井,南侧院墙正中建砖雕墙门一座……[详细]
西溪遗址
  西溪遗址西溪遗址,位于宜兴市芳庄镇溪东村西溪自然村(又名西村)。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2002年10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西溪遗址中心区域为一高出四周农田2米的长条状高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遗址的南、北、西三侧有河流呈半环状环绕,为西溪遗址的先民在生产、生活、对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自然条件。目前共发掘清理出了13座建筑遗迹、28座灰坑、150余件石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大量石料、陶片标本,并首次发现了类似吊角楼的干栏式建筑、釜和鼎两件器物等。证实了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主要遗存形成于距今约7000-6000年,且表现了多个方面的重要价值。据考古专家介绍,遗址呈现生活区与公共活动区各有分工,譬如倾倒生活垃圾的巨大灰坑、用来研磨谷物的石臼、被猜测用来暂时放养活鱼的深坑、用来防潮的大面积螺蛳贝壳堆积,展现了地势低平、水网稠密地区古代先民生产生活的……[详细]
芙蓉山双刹贤寺
  芙蓉山双刹贤寺(芙蓉禅寺)位于东北塘镇芙蓉三路芙蓉山,双刹贤寺原有三个寺庙群,上山龙井峰以玉皇殿,三茅殿为主体;下山太乙峰以偃王庙,显济寺为主体;山麓以延福寺为主体。现芙蓉禅寺原古显济寺,古延福寺的延续。据元.王仁辅编《无锡县志》载:周穆王时(公元前十世纪)无锡地属徐国。国君偃王仁政爱民,时无锡大旱,偃王免征粮赋,放粮赈灾。锡民感偃王恩泽,于芙蓉山建庙奉祀,此乃芙蓉山始祖庙。芙蓉禅寺在历史上曾有两次残毁。第一次毁於太平天国之手,第二次残留之处毁於大跃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重视下,1997年经无锡市人民政府批准,芙蓉山为宗教活动点,2004年易名芙蓉山双刹贤寺。芙蓉山双刹贤寺的重建,集原芙蓉山三寺庙群的特色,复原芙蓉山十八景的部分景点,以佛像庄严,建筑雄妙为特色,深掘佛教文化底蕴,建成一座盆景式寺院。交通指南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镇芙蓉三路乘车线路:无锡市内……[详细]
宜兴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屺亭桥塘河西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河道拓宽,徐悲鸿故居被拆除。现在的故居是1994年屺亭桥镇政府通过民间集资按原样复建的。故居座西向东,面向运河。大门的右侧挂有“宜兴徐悲鸿故居”竖匾。整座故居面阔三间二进,江南普通民居风格的二层矮楼。主房门上方挂悲鸿夫人廖静文书写的“悲鸿故居”匾额。两侧墙上分别挂着宜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无锡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两块铜牌。正厅上方挂着一块周恩来题写的匾额“悲鸿故居”,字迹苍劲凝重,饱含深情。下面摆放着徐悲鸿的半身雕像,墙壁上挂的是徐悲鸿生平事迹介绍。左侧一间屋前半间墙壁上挂的是廖静文和她的儿孙们历次参加纪念徐悲鸿活动的照片。后半间屋是灶间,一座两眼砖灶,保留了过去江南农村的生活气息。二进只有一间矮楼,其余是院子。小楼的前半间是徐悲鸿父亲徐达章办的私塾,五、六张破旧的桌子和几张凳子。正面墙上挂的是徐悲鸿为父亲画的像。后半间屋……[详细]
安阳书院旧址
  安阳书院位于阳山镇狮子山与长腰山之间,四面环河,环境幽静。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由浙江候补知府钱勖募资在原慈缘庵旧址上兴建,现有建筑包括书院大门、门厅、砖砌门楼、北侧厢房、主厅等均为清代建筑。2005年进行整修时建慕贤堂一所。建筑面积计480平方米。书院门前的单孔小石拱桥,为明代成化八年原物,采用当地产阳山石构筑,至今保存完好,十分珍贵。门口的两棵古银杏已有120年历史。门厅,三开间,硬山顶;大门用明代青石门枕石。门厅后与天井以砖雕门楼相通;门楼上砖刻“樸作人”四字。南北厢房各三间,硬山顶,有风火墙,南庑已毁,两进两庑面向中央庭院均有外廊,相互连通,围成天井。主厅,三开间,硬山顶,木构架为内四界前轩后双步,两侧山墙上有风火墙。慕贤堂为2005年进行整修时所建,面阔三间,进深六架。两进两庑面向中央庭院均有外廊,相互连通,围成天井。2006年6月5日,安阳书院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祝大椿故居
  祝大椿故居位于无锡南城门外的清名桥东侧伯渎港117号至122号。故居整个宅邸规模较大,部分建筑做工精致,是无锡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和修复的最完整的清代名人故居,也是目前街区内的故居中规模最大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诞生了许多民族资本家,祝大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从经营煤铁五金起家,到投资航运业和房地产,经历十三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52岁后受聘为英国洋行总买办,并借助自身特殊的身份在江沪地区大力兴办民族产业,对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创建近代民族工业有功,清朝光绪皇帝还御批特赏他为二品顶戴官衔,并聘他为清政府农工商部顾问,使他成为近代无锡第一位“红顶商人”。祝大椿在无锡故里伯渎港的这组房子,一半是祖产(一说是他夫人陈氏的家产),另一半是他在上海发迹后扩建的。整个故居主轴线上的四进是建于清代的老房子,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平房,其中第……[详细]
132、心经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心经碑
  心经碑位于江阴市城区中山公园东侧艺园观音殿内。心经碑,为唐代异僧道松所书,碑原嵌砌在乾明广福禅寺弥勒殿大铁佛神龛后墙壁间,于明万历年间毁于大火,今碑为清嘉庆三年(1798)照摹本重刻,现保存在江阴市城区中山公园东侧艺园观音殿内,嵌砌于北壁间。该碑由6块长方形大青石拼组而成,通高2.87米,宽5.12米,上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计279字,分13行坚刻,字体为狂草,笔走龙蛇,气势恢宏,结构严谨,字形多变。其中“多”字一撇长2.07米;“声”字径横宽达55厘米,最细一笔宽仅1厘米,粗笔宽达7厘米;全文有6字一笔长度均超过2米。各字上下左右大小斜正,相互呼应,一气呵成,书写刚劲有力,字体雄健古怪,而又婉转流畅;初看似反写,实为正书,奇妙异常。该碑不仅书法艺术高超,而且镌刻技法精湛,在光线折射下阴刻碑文却让人感受有浮雕立体之感,堪称中国现存古代碑刻之最,为我国古代书法和镌刻艺术之珍品。……[详细]
荣德生墓
  荣宗铨,字德生,无锡市郊区荣墓镇人,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早年经营钱庄业,1901年开始与胞兄荣宗敬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保兴(茂新)、福新面粉厂和申新纺织厂等。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副主席等职。荣德生墓位于无锡市西郊梅园果场西的孔山里。墓冢背靠孔山,正对梅园,占地115.6平方米,平铺青砖地面,四周设有青砖围墙,墙基用毛石水泥嵌缝,新墙及左右高1.4米,后墙高1.9米,墓墩直径2.5米。墓墩前有金山石祭台。墓碑高1.2米,宽0.5米,厚0.17米,上刻“荣德生先生之墓”,右边镌有“一九五三年春”,左边镌有“安吉吴东迈拜题”。“文革-”中该墓遭到破坏,1984年7月重修,新建墓地式样照旧。新墓内放有《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一本,荣德生遗像一张,上有张大千题词“荣公宗铨百年纪念”,落款为“张髯大千拜题,甲寅九月”。墓墩前立有刘海粟写的新碑,原碑立在墓墩后面。……[详细]
张渚城隍庙戏楼
  城隍庙戏楼,在宜兴市张渚镇下场街。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戏楼为张渚城隍庙的一部分。张渚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原在新街河口,太平天国时期毁于兵火,后移建今址。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有门楼、戏楼、大殿等组成。通面阔17.50米,进深44.25米。戏楼面北座南,单间,歇山顶,面阔7.50米,进深5.60米,台口高2.60米。檐下正面饰斗拱6攒,侧面设斗拱4攒,其檐枋上浮雕戏文故事,现均已毁于“文革”。台下墙面以方砖驳面,制作十分精良。其南侧紧靠戏楼有二层门楼五间,面阔17.50米,进深六檩9米。其中保存清光绪七年《重建城隍庙碑记》和清道光二十九年告示碑各一块。戏楼北侧为城隍庙大殿,硬山顶,面阔三间13.50米,进深十二檩15.40米。2001年城隍庙住持募资重修大殿。2003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张渚镇人民政府等拨款重修戏楼……[详细]
惠山寺经幢
  惠山寺经幢,在无锡惠山寺古华山门内两侧,南侧为唐陀罗尼经幢,北侧为宋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中间相距10米。唐陀罗尼经幢,建于唐乾符三年(876)。高6.26米,底部直径1.48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幢基为三组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为束腰形须弥山;中间一组底座上满刻海水纹,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狮子四个,姿态各异,上乘覆莲瓣托座;上面一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仰莲瓣,仰莲之上为八角形座,每面刻栏杆,转角处为莲瓣首望柱。幢身立于栏杆石座之上,作八棱形石柱,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系白鹿山人李端符书。幢身上部为八角形宝盖装饰,角隅处均饰狮首,口衔连珠状璎络带。宝盖上置扁圆状石,四面刻宝相花图案。其上承托仰莲瓣,莲瓣上发现有八个方形柱洞,估计原有石雕勾栏,现已全部散失。仰莲上为束腰柱形,上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八角形宝盖,角隅处雕有力士头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