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潍坊市 > 昌乐县旅游

昌乐县文物古迹介绍

方山庙
  古称龙神祠,因龙神尊号西门大夫,也称西门大夫祠。位于昌乐城南10公里的方山西麓山腰间,是县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刹,在昌乐历史上称为一邑之胜。建筑分东西两院,西院为庙宇,东院为住持、僧众寓所,共占地约1000平方米。山门西南,门外辟有百余平方米平坦场地,尚存16块碑碣,记录着历次重修方山庙的史实和有关史料。山门内,右侧是东院,里有过厅,其两侧各筑一出厦、黑色小瓦覆顶的耳房。西院正中扁方形石池,深可六七尺,冬夏不溢不竭,当年“内畜金鱼,池畔古槐绕藤,绿竹夹道,满院紫薇、黄杨罗列左右。”石池中间有一南北向石拱桥,两侧镶有雕石栏杆,南北向石铺甬道通向北首大殿。殿共3间,高8米,阔9.6米,深7.2米,五檩、双扉、两牖,飞檐斗拱、黑瓦覆顶,形制恢宏壮观。殿内巨大木雕镀金龙神象,正襟危坐,其左右曾供泥塑神象21尊,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龙神台下有古洞,据载其深莫测。至今整座庙宇仍掩映在数百株古柏、古槐、……[详细]
东圈墓
  东圈墓位位于昌乐县朱刘镇东圈村南峨山东北坡小山丘上,北邻胶济铁路,西距县城9公里。墓冢封土高大。1987年12月,由潍坊市博物馆和昌乐县文物管理所挖掘清理,系汉菑川国王室成员墓葬。山坡岩石上,凿有竖井式方口墓道,边长4米,深9米,全部用边长1米、厚0.2米石片充填。挖掘发现,墓内棺椁、漆器已焚毁,葬品大都被盗,葬制遭破坏,墓道底为南北向通道,两端各一墓室。南墓室约14平方米,有残余木马及马饰件等。北墓室为主室,约25平方米,其东、西、北3面凿有4个耳室(北面2个),总面积28平方米,有残余棺板、残漆器、彩绘陶片、五铁钱、封泥印和小件铜器等。铜器皆镀金,有案足、承弓器、铺首等器物和龙、虎、猴、壁虎等铜饰件。其中一铜龙,全长30.5厘米,身净9厘米,首高6.5厘米,尾高11厘,重1.35千克,形态怪异,龙体长着牛头虎尾凤羽,作匍伏翘尾回首姿势。出土的封泥印文为“菑川后府”,即菑川国(汉文帝十六……[详细]
崇山祭祀遗址
  崇山祭祀遗址位于昌乐县营丘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崇山,又名丛山,位于营丘镇东约10公里,西南与朝阳山同脉,北与姑母山相对,海拔177米。因崇山有石柱酷似男性生殖器官而闻名,被尊称为石祖。4000多年以来,一直是人们瞻仰崇拜的一方胜地。据山东省文物考古队考证,自汉代崇山上即有建筑。据当地人讲,唐武德年间始建百子殿,至抗日战争时山上共建有九座大庙。但因几经战火,庙迹至今已荡然无存。据85岁以上老人见证,崇山娘娘庙规模宏大,松柏参天,殿前有牌坊大门,大殿内供奉着菩萨,还有送子娘娘等诸多神灵,妇女结婚多年不生育或只生女孩者,多到此崇拜许愿。历朝历代的名人志士也组织了几次大的建设和修缮。在南大门外两侧竖立的四十八通石碑上,碑文都做着详尽的记载。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日本侵略者却在一九四〇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八日武装占领了崇山,砸毁了神像,拆除了庙墙、庙宇,用拆除的砖石、木料修筑了炮楼子。2015年6月23……[详细]
昭贤庙
  昭贤庙位于昌乐城东3.5公里,孤山北峰上,俗称孤山庙。始建年月失考。北大殿阔3间,北侧石基高盈丈,殿高绰2丈,为二层砖、石、木结构。上层为文昌阁,有伯夷、叔齐塑像,阁内东北方有木梯与下层相通。下层有孤山爷持笏塑像端坐其中。北大殿西,毗3间偏殿,内供泥塑、木刻神像数尊。四周青砖院墙,正南山门,院中有四方水池,十几棵劲松。解放后,经“大跃进”、“文革”,庙拆圮,尚余北侧基石和《敕封广陵侯碑记》残片及《昭贤庙诗》碑1座。诗碑系1490年(明弘治庚戌)立春后二日山东按察司副使赵鹤龄书,诗文如下:“只为身言世道关,至今血食在孤山。谏周叩马终甘饿,逊国潜踪永不还。盛德全仁兼尽义,清风立懦更廉顽。贤祠岂独春秋祀,千古名芳宇宙间。”诗文赞颂了伯夷、叔齐谦虚让国、不图名利的品格和气节。该庙清代逢农历六月初一香火盛大,民国初期4县来祭祀者达几千余众。……[详细]
昌乐药王庙
  昌乐药王庙位于昌乐县城南27公里,北展村西一土埠北端。传为唐太宗东征时随营兽医所葬之地。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重修庙宇,碑记“药王,唐之良医也,姓邓名阁字清云”,故称“药王庙”。庙宇座北面南,3间广厦,青石砌基,二椽重梁,前廊四栋彩绘盘龙立柱擎檐,气势阔宏。庙内药王端坐正中石供上,高盈丈。眼光、耳光娘娘侍立左右。东西侧各有文臣、武将2尊。广厦东西各筑耳房3间,传为医药之所。青砖院墙,南墙中间为古式庙门楼。院中有罩顶石火池2方并立,四角巨柏各1棵。耳房前有钟、鼓亭各1座。院外,北有柏林一片,南于庙门西有古槐1棵,围盈5尺。原每逢农历三月十五、九月初九庙会,自清光绪三十年,北展兴山会,遂易为农历四月初八、十月初十。解放后,破除迷信,庙宇几经拆圮,仅存北墙部分基石,清重修庙宇记碑亦残缺不全。……[详细]
肖家庄遗址
  肖家庄遗址在青州市谭坊镇肖家庄西北,高出地面约3米。西临弥河,断崖处高近10米,长、宽各约500米。1965年秋发现并开沟试掘。后多次复探。采集的陶片和石器,有龙山文化时期的陶觯、石铲、石刀、石凿、石锛,商代的铜钺、骨铲、陶簋等,还有西周至汉代的部分遗物。1978年4月,益都县博物馆对其完成“四有”(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管理单位、科学记录档案)工作。2013年,肖家庄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常家庄遗址
  197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考查发现。位于昌乐县北岩乡常家庄村后,大丹河南北贯穿其中,西部面积约1.5万平方米,暴露龙山文化地层和商周灰坑,遗存有表饰竖条附加堆纹的鼎足和绳纹陶片。东部主要为商周文化堆积,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面隆起,高于周围1米,文化层厚3至5米,较典型的器形有陶簋、罐和各式陶豆、鬲以及兽蹄形鼎足。袋形分档鬲、粗矮柄的豆和簋,具有西周中晚期器形特点。柱形鬲足和柄部凸棱的豆为春秋特点。兽蹄形鼎足是战国遗物。……[详细]
杨徐遗址
  杨徐遗址位于昌乐县南郝乡杨徐村西侧,系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早遗址。1982年发现。遗址处在小丹河河旁台地上,东西150米,南北1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大汶口文化堆积厚2至2.5米,个别地方为龙山文化叠压或打破关系。所采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红陶、羼蚌沫褐陶次之,典型标本有夹砂红陶圆锥形鼎足、卷沿、尖唇的罐口沿和泥质红陶壶口沿等。……[详细]
小李家庄遗址
  小李家庄遗址位于昌乐县尧沟镇小李家庄东南100米处,大丹河西岸台地上,为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遗址中间高,东部稍低,东西约100米,南北约150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上层为汉代遗存,暴露绳纹和布纹砖瓦片,中间为商周、岳石文化遗存,下层为大汶口文化遗存。典型标本有圆锥形或椭圆锥形鼎足、敛口钵口沿。……[详细]
邹家庄遗址
  邹家庄遗址位于昌乐县北岩乡邹家庄村西约150米处,西依大丹河,南临苍山,北靠荆山水库,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出土文物证实,除龙山文化外,兼有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龙山文化堆积厚1至4米,断崖暴露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遗物,出土文物有鼎、鬶、罐、甗、杯、三足盘、豆等陶器和石刀、石镰、石斧等生产生活用具。……[详细]
林家河遗址
  林家河遗址位于昌乐县北岩乡林家河村西侧,面积约4.5万平方米,地表平坦,文化层厚1至1.2米,北部断崖暴露灰坑。曾采集到大汶口文化的鼎足、罐口沿、鼎口沿、器鼻、器鋬及龙山文化的罍口等遗物。鼎足、鼎口、罐口等,属大汶口文化中期遗物。……[详细]
西李家庄遗址
  西李家庄遗址位于昌乐县北鄌郚乡西李家庄前,现存面积8万平方米,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偏晚遗址。文化堆积厚1至2米,暴露烧土、人骨、陶片等遗物。标本有根部起拐突的鼎足、夹砂或泥质红陶敛口钵口沿、壶口沿及敞口方唇的尊形器口沿等。……[详细]
营陵故城址
  营陵故城址位于昌乐县河头乡古城村,年代为东周、汉、唐。1992年6月12日,营陵故城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家淳于遗址
  秦家淳于遗址位于昌乐县乔官镇。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东周、汉。 2013年,秦家淳于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昌乐丹朱墓
  昌乐丹朱墓位于昌乐县尧沟镇后北郝村东北300米处,墓基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30米,相传为帝尧之子丹朱之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