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 > 阳谷县旅游

阳谷县文物古迹介绍

上闸颜氏祠堂
  上闸颜氏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张秋镇上闸村。2014年,上闸颜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朱庙石刻
  朱庙石刻年代为明,位于阳谷大布乡朱庙村。1983年3月16日,朱庙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闫庄闫氏祠堂
  闫庄闫氏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阿城镇闫庄村。2014年,闫庄闫氏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韩庄韩氏民居
  韩庄韩氏民居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郭屯镇韩庄村。2014年,韩庄韩氏民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秋黄氏民居
  张秋黄氏民居年代为清末民初,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北街。2014年,张秋黄氏民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秋马家祠堂
  张秋马家祠堂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县张秋镇东街。2014年,张秋马家祠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7、新添庙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添庙
  新添庙年代为清,位于阳谷七级镇蒋庄。2000年7月3日,新添庙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陶城铺魏氏家族墓
  陶城铺魏氏家族墓位于阳谷县阿城镇。年代为清。2013年,陶城铺魏氏家族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魏展奇有子三,长子魏鑨,字伯器,号中齐,康熙57年戊子科武举人;次子魏钿字钟华,号理斋,康熙56年丁酉科举人,登雍正元年癸卯进士,任湖北咸宁县,廉干有为,吏胥畏服,升兴国州知州,清操益励,因他故,被论。士民怀思,事明,改授云南云州知州,抵任不逾月,以疾卒于官;三子魏鈊:字淑美,与仲兄魏钿同登康熙丁酉科乡试,雍正九年截取,观政户部,十年奉旨协办山东东昌赈务以查赈有方,办理得宜见许于臺使。乾隆八年选授江西安仁知县。洁己爱民,勤于听断,偶遇偏灾,无不力为陈请分别赈卹。历任八年凡坛庙衙署以次捐修因是罣,归家,无长物。鈊为人天性孝友,学术纯正,家居二十余年,杜门课读,惟以忠孝节义切劘族党子孙,十八年举乡饮大賓,年八十有八卒。魏展奇为庠彦(优秀的秀才),凭子贵,以长子魏鑨赠武略骑……[详细]
周天爵墓
  周天爵墓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张秋镇孟海村。2000年7月3日,周天爵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孔子宿处碑
  孔子宿处碑年代为清,位于阳谷安乐镇后屯。1983年3月16日,孔子宿处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阿城於陵会馆
  阿城於陵会馆又名东会馆,(也称为周村会馆),位于阿城镇海会寺东北角,西距运河约300米。会馆始建年代无考,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前殿、后殿、配殿等。南北长72米,东西宽47米。山门包括正门和两便门。正门门楣上方有一石质匾额,长1.8米,高0.5米,边饰浮雕腾龙、花卉等。中书“护国佑民”四个大字。前殿共六开间。后殿即正殿,殿中原P奉有关帝圣君,现已无存。殿东西宽18米,进深12米,硬山起脊。配殿亦为砖木结构,卷棚顶,东西宽29米,进深12米。另有西配房3间。会馆遗址尚有一些碑座、碑身和碑帽散存于殿前院中。……[详细]
桑段营石刻
  桑段营石刻年代为元、清,位于阳谷张秋镇桑段营。2004年9月19日,桑段营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3、上下闸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下闸
  上闸位于张秋镇上闸村西首,始建于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闸由青石垒砌而成,设有双闸板,闸涵南北长10米,东西宽3米,闸坝雁翅长8米,闸板槽宽15厘米。今闸板已不存在。闸栏尚有镇水兽石刻遗留,为圆型浮雕,形态可鞠。下闸位于张秋镇下闸村西,阿城镇宋庄村东,南距上闸约1000米。下闸为阳谷明代所设六闸之一。闸涵南北长12米,东西宽8米。闸板槽宽25厘米。闸头有石刻石狮四尊,现仅存一尊。狮高1.2米,座0.8×0.6×0.3米。据下闸村民讲,闸头曾有碑刻多幢,连同闸头石狮已坠于闸下运河内。……[详细]
戊己山遗址
  戊己山遗址位于张秋镇东北隅运河东岸,为一圆形土山,原高30米,现残高仅2米许,占地约5亩。山南巅有一石碑,中间镌“戊己山”三字,为当年管理河道的官员所立。碑高1.8米,宽0.8米,厚0.28米。现置于遗址西南隅。据《张秋志》载:“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塞决河成,通政使韩公鼎筑龙潭之上,名曰戊己山。列为三峰,环以松桧。后有莲花池,潋滟可爱,及河东建成(城),莲花隔在城外也。”旧志将“戊己雄峙”列为张秋一景,称“黑龙潭上中峰隆起,松桧阴森,郁然有云蔚之色,其巅一亭,即梁父、徂徕可坐而招也。”说是站在戊己山的亭子上,连泰山、徂徕山都能望见。由于人们常年在此取土,戊己山现仅存遗迹。遗址上残砖断瓦、石雕石狮、瑞兽残件随处可见。今尚存有一铁牛,重约1000斤,似为旗杆座,估计也应为原山上建筑遗存。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秋运河古渡
  张秋作为运河重要码头,运河古渡口被称为“漕湟要津”,被列为张秋一景。志称“冠盖云从,帆樯鳞集,实中原绾毂之襟喉也”。可以想象当年的繁盛景象。现存古渡口仍在原有位置,系利用原渡口石料及所拆周边建筑物石构件精心设计垒砌而成。桥上明清石刻遍布,多达千余块。桥由三空涵洞、栏板及四狮组成。桥长25.3米,宽6.6米,深6.4米,雁翅长10.4米,栏板长15米,高1.4米。桥头端坐四狮,神态可鞠,雕凿精细。中涵洞上镌一石质匾额,上 书“张秋运河桥”。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