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文物古迹介绍

赵石庄剧场
  赵石庄剧场年代为1962年,位于阳高县古城镇赵石庄村内。2018年12月25日,赵石庄剧场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50米。……[详细]
大十字街五龙壁
  大十字街五龙壁(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城区大十字东街大十字街五龙壁创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原位于大同县文庙正门前,坐南朝北,青砖砌筑,长33.6米,高5.7米,厚1.22米,占地面积41平方米。壁座为砖砌须弥座,壁心是以剔地起突雕刻的五条团龙,屋顶为仿木结构庑殿顶,檐下施三踩斗拱24攒。五龙壁两侧置八字墙,壁心以剔地起突雕刻的两幅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图案。大十字街五龙壁为清代遗构,布局完整,画面生动逼真,硕大的壁身厚重、沉稳、大气磅礴,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16年,大十字街五龙壁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培仁墓
  李培仁墓年代为清,位于阳高县龙泉镇西北村西北1500米。2018年12月25日,李培仁墓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详细]
李官屯遗址(高柳遗址)
  李官屯遗址(高柳遗址)年代为汉,位于阳高县龙泉镇李官屯村内。2018年12月25日,李官屯遗址(高柳遗址)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详细]
神泉寺遗址
  神泉寺遗址年代为旧石器,位于阳高县东小镇神泉堡村东南。2018年12月25日,神泉寺遗址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详细]
万泉庄遗址
  万泉庄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新石器时代、汉代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万泉庄村西南约300米万泉河西岸崖头上遗址坐落于西寺梁山山麓东侧,东西约440米,南北约660米,分布面积约29万平方米。万泉庄遗址原名为西村遗址,新荣区花园屯乡万泉庄2001年前称“西村”,现名“万泉庄”,故更名为“万泉庄遗址”。遗址地表暴露的遗物非常丰富,遍布陶片等,遗存具有新石器时代、汉代两种文化特征。在遗址东边缘崖头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1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2处。地面采集遗物有新石器时代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及石斧2件和汉代泥质灰陶。新石器时代纹饰有篮纹、绳纹、交错绳纹等,可辨器型有罐、豆、甑等;汉代泥质灰陶,纹饰有瓦纹、绳纹等,可辨器型有折沿盆、罐等。该遗址面积分布范围较大,地表遗物较为丰富,在晋北地区发现的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厘清晋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2016……[详细]
洗马庄遗址
  洗马庄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旧石器时代地址:大同市广灵县蕉山乡洗马庄村东北和加斗乡上恩庄村北遗址地处大沙沟西岸的台地上,俗称“花石头沟”,是晋冀两省的分界线。东西长约872米,南北宽约679米,分布面积约59.2万平方米。遗址内遗物丰富,地表暴露的遗物有刮削、尖状器、石片等,石质为红白相间的燧石等,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7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陈哲英先生曾做过调查,曾发现新石器晚期陶片、东周陶片及宋金以后瓷片等,但以大量石制品为主要文化遗物,代表其文化性质。石制品先后采集近千件,原料基本是硅质酸性火山岩,石英岩很少,质地脆硬,种类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石镞、石锥等。1985年在遗址附近的广灵县化工厂建厂施工时出土了大象化石。该遗址分布范围较大,面积近60万平方米。在大同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较为少见,该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且出土遗物具有典型性,有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等,保……[详细]
抢头岭冶银遗址
  抢头岭冶银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明代地址:大同市灵丘县柳科乡刁泉村的自然村-头岭村东坡尖山脚下遗址地处柳科乡东部黄土丘陵山区,遗址东侧为东坡尖山,依山势堆集有冶炼银后留下的废碴,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60米,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初炼年代不详,据村中义勇庙碑记载,明代这里就有冶炼的矿场。由此可知最晚在明代这里就是土法炼银之地。现废弃的矿碴、碾矿石的石磨盘、石碌碡分布于山脚下、村庄内外。矿碴装于高岭土制作的圆柱筒中,直径5.5~6.5厘米,长度为0.3~0.4米。石碌碡约有10余个,置于村民的围墙下,直径0.5米左右,长度亦在0.5~0.6之间,青石制。石磨盘存2个,直径约1.8米左右。制作程序:采矿,用碾磨成黄豆粒大小,放入用高岭土模制的圆筒中,窑中用石头盘成类似于烧火洞的样子,将装满矿石的圆筒整齐码放在烧火洞上,下用木炭烧,温度要求达到1500至1600度。冷却后,银沉在圆柱底部,……[详细]
法华寺塔
  法华寺塔(第五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城区塔寺街37号法华寺塔坐东朝西,据清道光十年(1830)《大同县志》记载:“明时建久废,砖塔存。”可知法华寺始建于明代,因年久失修,寺院殿宇毁坏,唯存法华寺塔。法华寺塔为覆钵式白塔,由基座、塔身、塔顶组成,塔的体量较小。塔建在一处六角平台之上,塔座为两层束腰八角须弥座,其上为覆钵式的塔身,塔身比较高瘦,下部细、中部粗,形若瓶腰,在塔身四面开辟焰光门以供佛像,每个焰光门的上部及两侧有琉璃质的神像三尊,其上为“十三天”,用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有八层的相轮,其上为累迭天盘、地盘,冠以铜质鎏金的仰莲、宝珠顶。塔身秀气,更接近于瓶状,四面开焰光门,塔身逐渐减瘦,相轮上下直径逐渐减小,为典型的明代塔特征。法华寺塔形式优美,建筑工艺精巧,为典型的明代建筑,具有区域特色。2016年,法华寺塔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同玄真观
  玄真观(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区正殿街据地方文献记载,玄真观建筑台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台基上建筑为清代顺治年间增筑,是在代王府广智门旧址上新建的一座道观。现存的玄真观坐北朝南,东西长25.39米、南北宽15.76米,建筑在广智门砖券门洞台基之上。台基北侧门洞上现存宽1.98米,高1.18米砖雕门额一幅,内书阳刻“广智门”三字。《明太祖实录》记载:“王城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与明正德《大同府志》“代王府图”中的广智门图示极为一致。现存台基应是明代早期建筑遗构。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前歇山后悬山筒板布瓦顶。东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坡硬山筒板布瓦顶。玄真观台基为明代遗构,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其上正殿为清代建筑,代王府广智门其地域特征明显,是见证府城历史发展的实例,具有极高……[详细]
莫家堡遗址
  莫家堡遗址年代为汉,位于阳高县罗文皂镇莫家堡村东260米。2018年12月25日,莫家堡遗址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详细]
大同朝阳宫
  朝阳宫(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城区朝阳寺街22号朝阳宫坐西朝东,东西长24米,南北宽27米,占地面积64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过殿、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山门两侧建钟楼、鼓楼。朝阳宫创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原为佛寺,后改为道院,为道教活动场所。1942年,由道姑张圆英接管住持,改名为朝阳宫。“文革”期间由街办工厂占用。20世纪80年代交宗教部门,由郝明高师傅接任住持。正殿二层,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间置六抹隔扇门四扇,两次间置窗。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搭前后用两柱,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后檐明间置六抹隔扇门各四扇,前檐两次间置窗。过殿内供奉地藏菩萨和眼光娘娘像,此像为新塑。山门为砖石垒砌拱劵式门洞,面阔一间,单檐歇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朝阳宫道院保留了较完整……[详细]
太平堡遗址
  太平堡遗址年代为汉、辽金,位于阳高县罗文皂镇太平堡村。2018年12月25日,太平堡遗址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详细]
直峪圣佛寺塔林
  直峪圣佛寺塔林(第五批省保)时代:辽、清地址:大同市广灵县宜兴乡直峪村圣佛寺,全称为圣泉林山包峰禅院,始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1201—1206),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内各建筑毁于1967年,现仅存寺院基址和塔林等。圣佛寺塔林当地俗称“和尚坟”,东西长50米,南北宽8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从裸露的沟纹砖判断,时代应为辽金至清代。现存舍利塔16座,直径1.5~2米,残高3~5米,舍利塔由台基和覆钵塔身及相轮塔刹构成,其中台基多为两层八角形须弥座砌筑。壸门砖雕精致,是宝峰寺院历代主持的墓地。直峪圣佛寺塔林保存较好,壸门砖雕精致,是研究当地宗教史的珍贵宝藏,具有重要的历史。……[详细]
永兴北岳行宫
  永兴北岳行宫(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永兴社区北岳行宫,又称南宫、恒岳庙。据碑刻记载,北岳行宫创建于北魏延兴元年(公元471年),到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尉迟敬德进行扩建,并封该宫为太贞宫。北岳行宫坐北朝南,原为三进院落布局,山门已毁,现为二进院落,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太贞宫、九天宫,天王殿前东南角为前殿,一进院与二进院分别设西配殿和东西厢房。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后檐明间均施六抹隔扇门六扇,两次间施窗。太贞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前四架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为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建筑,太贞宫前檐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六扇,两次间施六抹隔扇门五扇。九天宫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出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