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文物古迹介绍

宁波佛教居士林
  宁波佛教居士林地处宁波市区中心,坐落于月湖柳汀之上,风景幽雅,瑞气霭林,林地面积一千七百馀平方米,林内诸座殿宇庄严巍峨,为居家信众礼佛修持清净精舍。宁波佛教居士林原址,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初为家祠。元泰定四年(1327年)改为驿馆,后又称为“玄坛殿”(财神殿)。及至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由鄞县边文锦大居士发心捐资,始将佛教居士林从南门原址迁至现址,建立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等。沿至1959年与市区其他佛寺同遭毁废,居士四散,香火中断。1989年,在宁波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党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的落实,原属居士林的殿宇房舍现已全部收回,经来林义务参加各项筹建工作的百馀名助工人员五年半来的无私奉献、不辞辛劳地共同努力,现已修复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弥勒殿、圆通殿、念佛堂等六座佛殿。此外,林内还闢有藏经楼、学佛阅览室,以便居士信众深入研习,净心修持,建立正信。宁波居……[详细]
范春园墓
  范春园墓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山下庄村上河头自然村,墓向西方,墓丘呈椭圆形,封土直径3.4米,高1.27米。墓面总宽4.63米,上下共分三层,由基座、墓碑、碑前挂件组成,墓碑长2.22米,高0.72米,上镌“春园范公寿域”几个大字,由原广东省政府主席谭延闓所书,碑首由整块石料雕刻而成,长3.22米,高0.83米,碑首中部上 书“山高水长”四个行书大字,四面以卷草纹收边,上部为双龙吐蟾挂件,两侧另设两组戏剧人物图案,翼子上刻挽联1幅“松楸矗立余阴远,兰桂传芳世泽远”,均为隶书字体。墓面两侧各立石柱两根,分别高1.05米,1.92米,较矮柱宽0.43米,上撰挽联1幅,“云光笼青岫,山气郁佳域”,较高1柱宽0.7米,亦撰1对挽联,“百岁同登仁寿域,千秋常护吉祥云”,另饰石狮及孔雀衔桂图案。 范春园系天一阁范氏后裔,卒于民国年间,该墓雕刻精美,书法精湛,墓碑系有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谭延闓所书,具有较……[详细]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后屠桥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44年4月后屠桥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陈行知等37位革命干部、战士而建造。1944年4月,我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四中队转移至后屠桥宿营。由于伪保长告密,受国民党数百名顽伪军两面夹击,游击战士奋起还击。终因寡不敌众,除3名战士负伤突围,其余37人壮烈牺牲。1951年,党和人民政府在烈士战斗过的土地上树立了一块纪念碑。1955年、1994年,鄞县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在原址扩建革命烈士陵园、建立后屠桥革命史迹陈列馆。陵园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烈士陵墓呈圆形拱顶,墓前左右侧筑有纪念碑亭,碑石正面镌刻“抗日牺牲将士永垂不朽”10个大字,背面镌刻当年战斗简况。另一座碑亭碑石上镌有烈士陵园扩建概况。在大门入口处,迎面矗立着新四军战士的立像。周围松柏常绿,四季花开,进入陵园即有肃穆、庄严之感……[详细]
毛家宕毛坯石雕
  毛家宕毛坯石雕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光溪村毛家自然村上化山东侧,约成于北宋末时期,原埋藏于毛家宕及其东和东北带的山宕宕渣内,被发现后集至现址安放。 这批毛胚石雕中,放置于最北侧的武将像雕刻最完整,仅人物下部未完工,全像高2.84米,肩宽0.47米;文臣像仅人物头部雕刻完成,较武将像略矮,高2.47米,肩宽0.47米;南侧武将像完成情况较差,仅面部雕刻完成,高约2.76米,肩宽0.50米;石虎与龟趺重叠安放,石虎已大致成型,龟趺仅雕刻外部轮廓。5尊石像气质古朴,面部神态及服饰雕刻精美,虽经上百年的雨水冲刷,但基本保存完整。 毛家宕是当地著名的石宕开采地,约开采于宋代,其所产石材主要用于宁波一带的建材,这批毛坯石刻,可能为当时早期墓前雕刻所需而经检验石材不宜雕刻,而废弃的残次品。它们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向东北寻找宜于雕刻的梅园石,找到了开采时代的出处,雕刻石像的历史,成为研究当地采石文化的又一实物……[详细]
宁波关帝庙
  关帝庙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有大门、戏台、殿及左右厢房等组成。大门牌楼式,戏台单檐歇山顶,内为螺旋式藻井,正殿面阔五开间深四间,前后廊。1990年重修,辟为文化商场。2004年再次修茸,与佛教居士林相通,成为佛教文化园,月湖景区的又一人文景观。……[详细]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位于海曙区章水镇密岩村茅洋山自然村,创办于1975年。当年为响应号召,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的工具。当时的鄞县县委研究决定:在县工农学校和樟水工农学校(包括原樟村中学、樟水工农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创办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鄞县共大)。根据当时农村三大革命需要和现有条件,设专业为农业、农机、林业、畜牧兽医四个专业。同时,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鄞县共大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东面山坡上四间平房为教师宿舍,西边2幢平房间是学生宿舍,正中的房子为食堂,西南角的教学楼为平房,另有厕所、食堂,后有水井;北面另有占地约192平方米,的教室以及水塔,现已倒塌。另外还有篮球场、操场等活动场地。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曾不断地为鄞县培养干部人才,也是本县干部的培训基地。1981年学校迁址山麓(现为四明职业中学),原址废弃。 共大的创建体现了当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20……[详细]
天塌宕古遗址
  天塌宕古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光溪村毛家自然村,为上化山东侧。上化山是宁波知名的历代采石场地之一,留有数十个古代石宕,天塌宕是其中一个且较为典型。其位于毛家宕西约500米处。据上化山的开采历史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宕内有水车被埋,又有资料记载清末起曾禁宕等分析,这里的开采史至少在明之前,直至断断续续到现代。至世纪之交后,为保留古迹,当地政府决定全面关闭开采。现有大小宕口几十个,如有宽13.8米、深15.2米、高7米的宕口,大型的有巨石高耸,难以丈量,石壁上还书写着“胜利永远属于朝中人民!”的口号,特别是普查中发现的被埋水车,又证明了采石车水曾经用过的工具,对于研究开宕排水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该石料为宁波知名的小溪石之一,用于建造房屋、桥梁、坟墓等,为研究宁波建筑发展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物见证,也是反映采石工人辛勤劳作的场景。所以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详细]
龙观牌坊群
  节孝亭位于海曙区龙观乡大路村村办公楼东侧,建于清道光年间,南北向,为歇山顶石构建筑,简瓦骑缝,屋脊两端饰有吻兽,面宽2.1米,进深1.26米,高4.5米,建筑面积约5.8平方米,檐下中竖雕龙“圣旨”匾额,下枋上从右至左有“道光四年十一月县学□,道光四年十二月各宪具请,道光五年十二月礼部汇题奉旨旌奖”等字样。两旁额上刻有监事官姓名。正方形亭柱四周围筑青石栏杆,柱上刻对联“一片冰心盟古井,九重丹诏勒穹碑”。亭中立石碑一块。该亭自建成迄今未见有较大的损坏,整体保存程度较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史料价值。双节坊位于海曙区龙观乡桓村桓村自然村,据坊上记载,双节坊建于清嘉庆十年(1865)。为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重檐歇山顶仿木建筑。全高6.4米,宽5.1米,楼顶正脊两端饰有龙鱼纹吻兽,檐下斗拱梁枋以仿木装饰,檐角起翘。阳面竖有龙饰“圣旨”匾额,为阴刻。额枋横书阴刻“双节坊”三字,其两旁各刻当事官员姓名及官衔……[详细]
洪水湾古塘遗址
  洪水湾古塘遗址位于海曙区鄞江镇它山堰村它山堰自然村东北部,距它山堰约500米,据《鄞县通志》记载,旧时曾于此置碶,宋淳祐三年(1243)秋在此筑堤,堤高二丈,阔一丈二尺、长十二丈、耗工372工,化钱87贯290文。宝祐三年(1255),制置使吴潜就其地置三坝,一濒江、一濒河、一介其中,后中、外二坝垫于江中,只存濒河一坝,称为“洪水湾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咸丰七年(1857)、民国十三年(1924)几次重修增筑,旧塘长105.6米,1924年重修后长达320米,高4.16米,为一条坚固石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因官塘被拆,上下游设障等原因,此塘于1988年在其东侧段改塘为闸,建成洪水湾排洪闸,以提高排洪能力。现仅存西侧石塘遗迹约180余米,均由条石砌筑,上覆石板而成。洪水湾塘历史悠久,是它山堰重要配套设施之一,已列入它山堰保护规划之中。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详细]
50、灵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桥
  灵桥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三江口,跨奉化江下游,俗称老江桥,原为船排连锁而成的浮桥,是宁波最古老的大跨度浮桥。始建于唐曾名东津浮桥。由于灵桥,位处闹市,历代盛况不衰,虽屡修屡坏,屡坏屡建。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木造浮桥经不起风雨侵袭,人过车驰,一遇台风临境、骤风暴雨,浮桥时有断链折索,舟排飘散,行人落水等险情发生。至清末民初,始有人创议改建,1922年甬人陈树棠又建议改建,几经周折终于于1931年旅沪甬绅乐振葆、张继先、张申之等重行发起,,8月1日成立改建宁波老江桥筹备委员会,沪、甬设筹备处出资,由英籍和本国工程师共同进行设计,德商西门子洋行总承包建造,宁波人施工, 1934年5月1日开工,1936年改建为三联钢骨环洞式单跨拱桥,长132米,跨度97.5米,桥面离最0位3米,设计合理且颇具预见性、施工质量优良。 灵桥作为我国第一座钢梁单孔环行桥,凝聚了“宁波邦”人士热爱家乡的拳拳之情,更是作……[详细]
蒋介卿故居
  蒋介卿故居位于月湖菊花洲东侧,西临月湖,坐北朝南,由正楼、后楼及厢房等组成前后两幢三合院形式,为市级文保点。蒋介卿故居大门上部有短柱、垂花柱、圈拱、菊花等西式砖砌装饰,正屋硬山楼房,面阔三间二弄,进深两柱,有前廊及制作考究的铁花栏杆,东西两侧为厢房。后幢房子外观形式与前幢相似,但高度、用材都低于和小于前幢,做法也较为简单。整幢建筑的山墙均为民国时期民居中较为常见的水泥抚面有肩观音兜式,墙体系清水墙,东西有边门。故居历史蒋宅是蒋介卿于1928年做浙江海关监督时建造的住宅。当时,浙江海关宁波办公公署就设在月湖北面、鼓楼东侧原市-旧址内。蒋介卿去世后,蒋宅一直由蒋家的家属居住。解放后,此宅由居民多户居住。月湖改造时,市政府决定修复蒋宅,居民全部迁出并安置。如今,修缮一新、黛瓦粉墙的蒋宅前大门上方由原市政协副主席毛翼虎先生题书“蒋宅”两字,侧门挂有三块铜牌:宁波市政协之友联谊会、宁波市政协书画院、……[详细]
园瑛法师寮室旧址
  圆瑛法师寮旧址位于海曙区高桥镇芦港村东周自然村西侧接待讲寺内,据建筑风格、形制及主人生活年代等判断,约建于民国时期。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占地面积232.36㎡,由正殿及左右厢房构成。正殿为单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三间一弄,弄堂位于最西侧,明间为抬梁结构,五架梁前后单步,次间用中柱,穿斗结构,进深五柱七檩;弄堂进深七柱九檩,正殿地面均以地砖铺地,上饰枫叶花纹。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两开间,进深三架椽,抬梁结构,二层楼面已为胡琴档车木栏杆装饰。 圆瑛法师寮旧址为故佛教协会会长圆瑛法师所建,正殿二层仍设有圆瑛法师纪念堂,保留了大量法师生前的遗物、遗迹,特别是1916年法师由缅甸回国时带回的玉佛仍得以保存。 圆瑛法师寮旧址格局完整,保存较好,四面围墙高耸,梁架雕刻精美生动,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宁波周氏宗祠
  周氏宗祠位于海曙区高桥镇新庄村新庄自然村2号,据周氏家谱记载始建于清道光丁酉年间。主体坐北朝南,略偏西,由前、中、后三进及两厢组成,占地面积684.42㎡。前进为门厅,单檐硬山顶平房,面阔七间,进深四柱七檩,明间安两扇大门,左右两侧立一对石狮门枕石,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中进为大殿,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九檩,五架抬梁前后双步。梢间用中柱,穿斗式结构,明次间后端放有周氏祖宗画像及排位,供周氏族人祭祀。后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梢间用中柱,五柱落地。前进与中进之间设厢房,为单檐硬山顶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中进与后进之间左右两侧设廊,经后期翻新。周氏宗祠布局规整,建筑高大宽敞,用材考究,牛腿、雀替等雕刻精细、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是归至海曙……[详细]
闻氏宗祠
  闻氏宗祠地处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闻江岸自然村西部,据建筑风格及形制判断,建于清代,局部为民国时期改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西后侧有女祠间,所以由男女两祠构成。男祠前、后两进,左、右两厢,女祠位于西北角。整个建筑均硬山造。男祠前进为门厅,面阔七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其余各间进深五柱五檩,穿斗结构。后进大殿,面阔五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后檐设双步梁,次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八檩,梢间进深八柱八檩,均穿斗结构。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结构,次间进深三柱五檩。女祠(包括孤寡祠)位于大殿西侧,面阔四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后单步,其余均穿斗结构。闻江岸闻氏宗祠格局完整,用材考究,牛腿、雀替等装饰雕刻精美,独特的男女祠堂布局,文化内涵较为丰富,2007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9月29日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详细]
陈宗问墓道
  陈宗问墓道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内,建于明代。该墓道及墓前石刻破坏严重,但牌坊及墓葬保存尚好。现存牌坊“H”形,立于墓道口,南偏西3度。通高2.26米,宽2.70米,阑额高0.22米,宽0.15米,北面(向内)两端距柱头约15厘米处有门轴,以安装坊门及抱柱。阑额不出头,额上镌刻“明赠工部尚书陈公墓道”十个楷体双构线大字。 离该牌坊约30米处遗有不同形置的牌坊残件,其中柱头1只,残高0.78米,断面0.33×0.33米,上刻如意形纹饰。另有半边荷花纹柱头。离牌坊后约100米处有墓室封土和墓碑,保存较完整,墓碑横字青苔覆盖,细辩约为“鄮川陈公宗问之墓”阳文楷体大字。 陈宗问中洪武二十四年(1391)进士,官至行在吏部考功司郎中,卒赠工部尚书。该墓道的发现为研究我区明代人物和墓葬风格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