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 > 邗江区旅游

邗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1、扬州大明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大明寺
  千年古刹大明寺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风景秀丽、仪态万方的瘦西湖和万花园。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历来享有“淮东第一观”之盛名。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因避讳“大明”,敕名为“法净寺”。1980年,为迎接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复名“大明寺”。由蜀冈脚下蜿蜒而上的百级台阶上行,苍松翠柏掩映,尘俗渐渐远去。大明寺山门前耸立着一座纂书“栖灵遗址”的木质牌楼。由南向北,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中轴线以东,布局着藏经楼、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卧佛殿和戒坛;中轴线以西,布局着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和西花园。大明寺以北,一水之隔是新建的鉴真佛教学院和鉴真图书馆。总面积近500亩的高冈之上,古典建筑恢宏雄伟、大气磅礴。历经1500多年沧桑岁月的大明寺,历史上几经战火、几度重建。清咸丰三年,在太平……[详细]
2、扬州汉陵苑 AAAA
扬州汉陵苑
  扬州汉陵苑,又名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是瘦西湖蜀冈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是一座融文物与园林为一体,反映扬州汉文化的展示中心,为国家AAA级景区。汉陵苑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宏,素有“小中山陵”之称,拾阶而上,高大的中央展厅,给人以博大精深之感。苑内主要展示了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及王后的木椁墓。两座墓同属于帝王级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是全国罕见的大型汉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墓共用“题凑”八百多根。由于木头皆向内,“头”者,“题”也;“凑”者,聚也,即头部集中内向为“题凑”,由于黄柏木皆取内芯,故名“黄肠”,这就是“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诸候享用的特殊的墓葬制。“黄肠题凑”的椁内是一个个装摆随葬品的耳室,一个个相联又相隔,每室皆有门,步入其中,如进迷宫。该墓虽被人大规模的盗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如银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陶器、木俑、等约有千件之多……[详细]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墓在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崇祯进士,南明大臣,抗清名将,初为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围困扬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执,不屈而死。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骸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实现他生前的遗愿。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圮。乾隆年间(1736~l795)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1851~1861)毁于兵灾,同治九年(1870)重建。民国24年(1936)和37年(1948)曾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大部为晚清所建。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修缮,1988年辟为“史可法纪念馆”。史可法墓祠,大门临河,东为墓,西为祠,并列相连。东大门硬山顶,门两边有槟榔纹石鼓一对,上额“史公墓”三个金色大字。进门为……[详细]
瘦西湖二十四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留给我们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二十四桥以其清丽俊爽的画面,迷蒙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拨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弦。整座桥是用汉白玉砌成的单孔拱形石桥。它全长24米,宽2。4米,两端各12级台阶,两边各24根汉白玉雕柱,高、宽各2。4米,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再现了唐诗中的诗情画意。景区占地约7公顷,为一组古典园林建筑群,整个景区在体现“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意境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站在二十四桥处,可以看见熙春台,绿色琉璃瓦覆顶,朱红色的门窗,颜色出挑又不失古雅。除了熙春台,望春楼、玲珑花界也是二十四桥附近的景点。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瘦西湖风景区内类型:桥游玩时间:建议15分钟电话:瘦西湖电话:0514-8735……[详细]
5、隋炀帝墓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炀帝墓
  扬州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隋炀帝陵是省级文保单位,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作为帝王之墓,既是一个旅游景点,又有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吸引着许多中外怀古者的到来。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大业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其墓年久荒芜,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墓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4字,由清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墓道和墓台。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1986年初步整修,1995年对其进一步整修保护,占地3万平方米,存雷塘、祭台、墓冢三历史遗迹。1999年再……[详细]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古墓。俗称“回回堂”,亦名“巴巴窑”。在今扬州市解放桥南堍、运河东岸回回堂内。据传,普哈丁系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1274年)来扬州传教,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7月20日病逝于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嘱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畔高岗。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建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记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整个墓园建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域,内有普哈丁墓及其他阿拉伯人的墓碑;第二部分为清真寺,是教徒们做礼拜的活动场所;第三部分为东郊公园。此外墓园里还集中保存了一些我国元代……[详细]
扬州天宁寺
  位于扬州市邗江区丰乐上街3号,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为谢安别墅,后由其子司空谢琰舍宅为寺,又名谢司空寺。宋政和二年(1112),徽宗赐名“天宁禅寺”。元末,寺毁。明洪武十五年(1382)重建,仍称天宁寺,清代列扬州八大古刹之首。天宁寺极盛时期是在清代康乾年间。康熙为天宁寺题“萧闲”、“皓月禅心”、“寄怀兰竹”、“般若妙源”、“净因”等匾,并写了《天宁寺》、《幸天宁寺》、《忆扬州天宁寺竹》等诗以及“珠日春日永,碧淑好风多”联;乾隆二十二年(1757)寺内建造行宫、御花园和御码头,乾隆先后为天宁寺题写了“淮南香界”、“浮山华海”、“神威拥护”、“省方设教”匾额和“花雨南天 灵文传妙谛,香云蜀阜 旧墅表名区”等十余副楹联,以及《天宁寺小憩》等十余首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时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的曹寅,奉康熙之命在扬州刊刻《全唐诗》,设“扬州诗局”于寺内,……[详细]
扬州高旻寺
  高旻寺位于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是驰名中外的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一,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全称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之一。高旻寺创建于隋代,屡兴屡废,且数易其名,清初重建为行宫。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第四次南巡,登临寺内天中塔,有高入天际之感,书额“高旻寺”。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五次南巡,曹寅与他的舅爷李煦各捐银二万两,李灿捐银一万两,修缮塔湾行宫。规模数倍于寺。康熙五、六次南巡,乾隆首次南巡,均曾驻跸于此。它与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同称为我国佛教禅宗的四大丛林,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影响远及东南亚各国。1983年,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正式将高旻寺列为全国重点寺观。今寺庙山门嵌有康熙手书“敕建高旻寺”石额。现有老禅堂、念佛堂、藏经楼、……[详细]
五亭桥
  五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其最大的特点是阴柔阳刚的完美结合,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该桥建于莲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所以它又叫莲花桥。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瘦西湖风景区内类型:古迹桥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5-30分钟电话:瘦西湖电话:0514-87357803开放时间:7:00-17:3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瘦西湖门票内。……[详细]
崔致远纪念馆
  崔致远纪念馆位于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西南角,占地十八点六亩,总建筑面积为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采用唐代建筑风格,与唐城博物馆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该馆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纪念堂、展厅和研究中心。纪念堂内塑造崔致远塑像,并展示崔致远在扬州的有关场景和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及唐代扬州城模型等;展厅主要展示崔致远在扬州供职、笔耕、交游等历史资料;研究中心主要用于征集、收藏、展示各国专家学者研究崔致远的成果、论著、史料和文物。……[详细]
扬州石塔寺
  扬州石塔寺 提到石塔寺,会随之想起唐代王播“饭后钟”的故事。据《唐摭言》载,王播少年孤贫,寄食于惠昭寺,每当吃饭钟响,王播即随僧斋粥。日久诸僧厌怠。一日,僧故意先餐,然后敲钟,播往,饭事已了。乃于壁上题诗二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后王播离寺他去,发愤攻读,于贞元年间中进士,出任淮南节度使,开府扬州。重访惠昭寺,见当年壁上题诗已笼之碧纱,对世态炎凉感慨至深,又续题二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石塔寺也因此出名。   石塔寺在石塔路北侧。原在扬州西门外,本晋代遗刹,名蒙因显庆禅院。南朝刘宋元嘉十七年(440年),改为惠昭寺(一作慧昭寺)。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名安国寺,乾元中(758-778年)始更名“木兰院”,开成三年(838年),得古佛舍利于木兰院,建石塔藏之,易名石塔寺。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始移建于扬州城内浮山观之西,其址即今之石塔路北侧、……[详细]
扬州瘦西湖白塔
  扬州瘦西湖白塔:位于瘦西湖畔。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式样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塔下筑长方形高台,四周围有栏板,前有小台,小台北面和两侧均筑阶梯,可以登人。塔位于高台中央,底为砖雕须弥座,上为塔肚(亦称宝瓶),塔肚上是塔脖子,再上是十三层瘦长的圆圈,称“十三天”,顶上盖圆盘,最上是铜质葫芦塔顶。此塔用砖砌成,为-塔的一种形式,因刷白色而得名。是瘦西湖著名景色之一。景点位置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内……[详细]
13、徐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园
  徐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古代园林建筑。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公园内,“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徐园构筑于“桃花坞”旧址,位于瘦西湖长堤春柳北端,原清初韩园桃花坞故址。园中有黄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内有池塘,池水与湖水相通。过池是馆轩,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意,而称听鹂馆。整个院落工整而又具变幻。绕过徐园,立于小红桥,小金山耸立,湖面陡然放开。徐园规模不大,占地0.6公顷。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内有听鹂馆、春草池塘吟榭、疏峰馆等景,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听鹂馆前陈列铁镬两具,相传为南朝箫梁时镇水之物,并立有《铁镬记》碑文,相传是南朝梁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瘦西湖景区内类型:园林/花园古迹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20-30分钟电话:0514-8735780……[详细]
竹西公园
  竹西公园位于竹西路30号黄金坝桥东北角。占地面积8.67公顷,其中水面约占60%。公园1989年7月22日破土动工,1990年9月26日对外开放,是具有扬州园林特色的城郊农民集资创办的第一家古典园林。1999年5月,被省建委确定为二级园林绿化企业。唐代竹西寺又名禅智寺。唐代诗人张祜“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以及杜牧“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都是描绘的这一带美丽风光。竹西寺也是历史上帝王赏游临幸之地。隋炀帝三下扬州,在此建造行宫。乾隆爷三游竹西寺,留有诗作,并为竹西寺题写“竹西精舍”匾额。郑板桥还有“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依醉竹西亭”的诗句。清代后期荒废,原址在今竹西公园东北1公里处。竹西公园门厅五楹,上悬著名书法家林散之书“竹西公园”匾额。门厅以北耸立一座高大的景屏,透过方窗,绿竹青翠,亭榭朦胧,全园景色隐约可见。公园中部是竹西精舍,四周环水,有厅堂三楹,室内悬“竹西佳处”匾……[详细]
大明寺西花园
  大明寺西花园西花园亦称御苑芳圃,因位于大明寺西侧而得名。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后为迎接乾隆帝南巡陆续修建。至乾隆十六年,高宗首次南巡来扬时,劳圃已步步入胜。咸丰年间芳圃受兵燹毁损。百年来,西花园曾经历七次大修,近年来的“千年一修”,乃芳圃建成以来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提升最为成功的的一次维护和修缮。如今的西花园,山水景色布局自然,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园中青松绿竹,层峦耸翠,疏密有间,风姿卓异。环湖四周,岗阜起伏,绿荫夹道,宛如深山幽谷。新修建的九曲石桥与实木栈道把湖心二屿跟湖岸连成一体,野趣天成,成为中国唯一的窝底式贴水园林。西花园中景点众多,特别是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天下第五泉 、鹤冢、石涛墓等,更让人流连忘返。康熙御碑亭。亭内御碑一方嵌于东壁,铭刻着康熙皇帝所题杭州灵隐寺之五言诗。据当时扬州知府高承爵著述,此乃康熙28年,圣祖第二次南巡,道经维扬,在御舟中亲赐之诗。高承爵为了显示自己的荣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