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旅游

邯郸市文物古迹介绍

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旧址
  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位于涉县辽城乡石门村莲花山下,占地面积200余亩,因安葬有抗日战争中为国殉难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又因安葬有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当地人称它为“左权将军墓”。整个墓地分三层陈列:第1层为圆形莲花池,第2层是左权将军纪念塔,纪念塔四周刻有朱德“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及彭德怀、罗瑞卿、杨秀峰、薄一波、戎武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题词。第3层是左权将军墓。以左权墓为中心,左侧岭上是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烈士和第二任行长赖勤夫妇的墓地。左侧前方岭上是范筑先将军和杨裕民先生纪念塔。左后方洼地是《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长张衡宇的墓地。右侧为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馆,右侧岭上是朝鲜义勇军领导人石正、陈光华的陵墓。整个墓群,背靠青山,松柏蔽翳、庄严肃穆,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气势宏伟。……[详细]
永年泉亭寺
  永年县城临洺关西南3公里处中召庄村南有一古寺,名曰泉亭寺。传说此寺原为战国时期赵王香火院。据清《广平府志》载:“泉亭寺在临洺镇西南五里,镇地掘井必三丈乃及泉,惟寺中地掘二尺即得水。内有莲池,水泉常溢。俗云赵王香火院,有古井尚存。明天启中邑人李养冲重修”。即临洺镇及附近村庄掘井必3丈方见水,而泉亭寺内地下不过2尺则见水。寺内有古井一口,环形莲池,池中央建有观泉亭,莲池内荷花婷婷玉立,含苞待放。莲池西北角和古泉相通,地下泉水自溢,常年不竭,更为奇特的是池中游鱼悠闲戏水,遍体通红,由此得名红鱼寺。据载,汉武帝征和二年,广平国王刘向病故,武帝便封顷王刘偃前往广平就任。顷王刘偃,字平干,因而改广平国为平干国。顷王还在国内修葺多处胜迹。并且排列了平干八景,称泉亭寺为平干八景第七境:“红鱼戏水”(泉亭寺)清代李芳莎题泉亭寺诗曰:“新泉三尺浅,小市一弯通。荷动珠难碎,鱼来水渐红。幽花香挹露,熟果气随风。社……[详细]
永年普慧寺
  普慧寺位于永年、鸡泽和曲周三县交界处。坐落在永年广府古城东北10公里张西堡镇夏堡店村西南2公里处。据县志记载:普慧寺古称普会寺又称普惠寺。始创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距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故址在永年广府古城西北。北宋元丰年间宗赜和尚,法名慈觉禅师,祖籍河北洺洲,永年人。长芦出家,后返梓“广平府普会”,期间迎母侍普会东室七载,又制《劝孝文》传世,御赐椹服,名扬天下。宋崇宁年间,改名天宁万寿禅院。金代天会年间僧同休始改建今址。金正隆三年僧智安和尚又一次对大寺修建和扩建,“役十万余工,鼓铁万斤”,寺院面貌焕然一新。“云臻大德一百八人,讲究佛事,十有八年、岁以为常,僧俗四众,不啻万人,”影响扩大到周边数百里。明代成化年间,僧人如金和尚增建千佛阁。嘉庆年间,妙忠、妙聪和尚、知府赵奋、薛錀,知县马翰如,郡人刘应麟,各有修葺。清顺治十四年、康熙三十七年重修寺内圆通阁。同治年间再修圆通阁。此后……[详细]
东魏孝静帝陵(天子冢)
  天子冢位于邯郸西南65公里处的磁县内。为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之墓,据史载孝静帝能文善武,品行高洁,后在宫廷斗争中被毒死,年仅28岁,其墓为封土形式,其墓顶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庙、观音庙。前后有台阶可登至,台阶为青砖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处理,形成等距而均匀的石灰凹槽,犹如琴键,因此形成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加上台阶两侧建有1米高的毛面青砖护栏墙,位于台阶右上方的硬山飞檐、灰瓦覆盖的观音阁建筑,其屋顶也形成了多个均匀的声波反射和折射面。天子冢墓门朝南,在其顶端建有金碧辉煌的玉皇大帝庙,向下建了十几座大大小小的庙宇,将天子冢封土的上腰部位缠绕了半个环形。有花仙、十二0殿、胡爷殿、雪花洞、朝阳洞等十几座庙宇,最下面的地方还见缝插针地建筑了关帝庙等。在封土墓的后坡底部,左右两侧建了几间平房,有的里面已经供奉了牌位,如包公神位等,从墙体的干湿程度上看,这些建筑是刚刚建成不久的。拾级而上,又有“观音……[详细]
永年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永年县临洺关南大街上,阁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烽火台,隋唐时期,观音阁始具规模。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观音阁重修碑记》载:“第建始不知何年,相传唐尉迟敬德曾奉敕重修,而断碑残碣渺然无存。或云元魏之时崇尚佛屠,为其所建欤,未可知也。”清代县志图谱记为鼓楼。观音阁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几经修茸。它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原高三十米,共分四层,底层为南北大街通衢门洞,匾额上横书“燕赵第一境” 。据传是清道光年间本地贡生王琴堂所书,上层有12个檐角,仰天跃起,形成飞檐,木拱结构,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为河北少有的古建筑。 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修观音阁碑记》载:“所载自汉唐以来,临洺为县,旧有十景,佛阁灯光居其一也”。碑文反映了当时每历正月十五夜,佛阁火树银花、热闹非凡、异彩分呈的情景。观音阁底层供奉铁铸佛像三尊,据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临洺镇观音阁……[详细]
磁县凤凰寺
  凤凰寺原名昭福寺位于河北省磁县都党乡石场村西南,是历史上北方著名的寺院。因建于凤凰山脚下,被当地人俗称为凤凰寺。据现有文献记载凤凰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昔日的凤凰寺属河南省漳德府管辖,被列为少林寺的下院之一。鼎盛时期房产数百间、田产上千亩,文武僧众上百人、信徒上万人,下属寺庵几十座。香火旺盛,宾客如涌。晨钟暮鼓,声声悦耳;-佛卷,字字诲人。汉传佛教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一时间故磁州西部漳河两岸几乎是村村有寺,庄庄有庵。该寺自建寺至今历经千载,跌宕起伏,满目疮痍,经历了多次修缮及迁徙。据现存碑文记载:元明时期曾对凤凰寺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维护。清道光25年,该寺因地震倒塌之后进行复建:建有北大殿5间,供三世佛;南殿3间,供释迦牟尼佛,偏殿及寮房若干间;一时凤凰寺香客如云,轻烟缭绕。1936年漳河洪水泛滥,千年古寺毁于一旦,仅残留西厢房3间。在延佛等僧众的带领下,将古寺迁至现址。由于历……[详细]
杨露禅、武禹襄故居
  杨禄禅故居位于广府古城南关。始建于晚清。原建筑分南北两段院落,北院为住宅,有主房、配房。南院为店房。总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北院南北长14米,东西宽25米,占地350平方米,有瓦房9间(北屋6间,东屋3间);南院东西宽45米,南北长14米,占地630平方米,有房屋10间,敞棚4间,早年被毁。1991年,首届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后,为弘扬太极文化,保护文物古迹,经广府镇政府提议,永年县政府决定对杨禄禅故居进行修复。成立了修复故居筹建委员会,1993年10月动工,在原址上进行重修、增建。1995年4月落成,200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后的杨禄禅故居占地面积达136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9.49平方米,整体建筑坐东面西。分为两段院落,比原貌规模大、标准高。设有走廊、明柱、古式门窗、隔扇等。故居门前有一广场,正门上方黑色木质匾额中“杨露禅故居”五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详细]
磁县塔院寺
  磁州塔院寺又称“白塔寺”,位于河北省磁县城东北十公里白塔村,东连山东,南与河南接壤,四方风水甚佳,八方景致奇特。据史料记载,塔院寺始建于东汉,是我国平原地区最早、最大、最宏伟的古寺院之一。东汉永平十一年,汉明帝从西域请来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京都洛阳建白马寺。赴五台山途径十里白塔集时,高僧法眼识圣地,将磁州东北乡“十里白塔集”之风水奏明汉明帝,并在这里兴建寺院。塔院寺几经兴衰,曾经历了三次大的建寺浪潮。北魏孝文帝曾亲临塔院寺礼佛,并为该寺院拨银三十万两,以助寺院香火。隋文帝杨坚当政期间,塔院寺建有文殊菩萨大殿,从此名声大振。唐太宗贞观九年本寺为盛行之极,僧众达百余人,大殿十座,实占地130亩。武则天当政期间,曾对全国的寺院进行过重建,塔院寺也在其中。元成宗铁穆耳南行白马寺时,途经该寺礼佛,进住过塔院寺。到了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每隔三五年朝拜五台山时,命他的密师到白塔寺进香礼佛,据说乾隆吃了……[详细]
水浴寺石窟
  水浴寺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西南三公里处,隔凤凰台和天宫峰与北响堂寺东西相峙,因其规模比南、北响堂寺小,又叫小响堂。过寺后坡村西行300米就可见掩隐在苍松翠柏下的水浴寺石窟。沿着青石砌成的九十九台阶盘旋而上,到处是苍松翠柏,嶙嶙怪石。水浴寺石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窟,在西侧坐北朝南低矮崖壁上开凿有两个石窟,开凿年代为北齐武平五年(574年)(西窟)和北宋初年(东窟);二是寺,在石窟东侧的山坳里,三面环山,背风向阳,地势平坦。这里殿堂庙宇,红墙黄瓦,碑刻石幢,台阶山门,依次错落排列。水浴寺的寺名是什么意思呢?一是据寺内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碑记载:“兹寺在太行山之麓,群峦叠嶂,环倚左右,下有细泉一眼,泠泠涧中,诚梵隐之幽栖、禅林之上乘也……”故称水浴寺。二是传说在正殿西侧突兀而起的断崖上,有脸盆大的泉眼,泉水叮咚作响,清澈甘甜无比;只要是天气晴朗的清晨,这里就会晨雾弥漫,水珠四射,……[详细]
涉县清泉寺
  清泉寺位于河北邯郸涉县东南15里石岗村南。寺东有泉水,出自石壁间,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景点静因寺、南山寺、柏台寺、九龙圣母殿、鲁班岩、朝阳洞、摇铃寨、千年古槐、万年柏等,传说神奇。寺周有围墙,前有山门,钟鼓楼,有大殿四座,另有东西配殿、藏经殿、伽兰殿、仙境台竺。在寺东南,有一建筑,下为石券,深均为三间。石券上刻有“宝访”二字,内书“林泉”。寺内有书法碑刻,艺术精湛,有汉代法道陵所书的”龙“字,康熙帝所书的“虎”字和晋代王羲之所书的“白鹅飞到池中”。张天师的墨宝石刻,山门两侧的一对雄师为华夏仅有。从石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见唐代已有寺庙,现为明、清修建。寺建于半山,寺周有围墙,山门朝南,自南北中轴线向里,依次有水陆殿、毗卢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轴线两侧为厢房。寺西北……[详细]
磁州窑富田遗址
  磁州窑富田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的西南部。富田村的南山坡是保存数量最多、最集中、最完善的遗址。磁州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瓷窑。磁州窑不仅品种多,产量大,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现存古窑址数十处,在彭城镇有多处保存完好的 馒头窑。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大约总占地千亩以上,其中遗址区近百亩,陶艺家工作室区十多亩。在磁州窑盐店遗址,您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几件坯胎,这可是一项很有意思的活动。明、清、明国馒头窑数座,古作坊数行,十几个泥池和几个古井。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民间瓷器的典范,无论在造型或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磁州窑的装饰品种的数量,在中国六大陶瓷系列中名列前茅。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详细]
32、苏三墓
苏三墓
  在河北省曲周县城西里处,有一个古老的坟墓,最大的一个是王景隆的,最小的一个墓是玉堂春的,玉堂春的墓埋在坟地的东北角,很不显眼的地方,并没有和王景隆合葬,玉堂春就是苏三,玉堂是她的艺名,在曲周县关于玉堂春的传说很多.明朝正德年间,曲周县出一个礼部尚书叫王琼.王尚书有三个儿子按排行大小,大猁子叫大官,二儿子叫二官,三儿子叫三官.那大官生性愚鲁,二官天资一般,只有那三官聪明过人,有眼观六路之能,一表人才,真叫人喜欢,后来起学名叫王景隆,就是戏曲<玉堂春>里的那个王三公子.王景隆十八岁那年遵父命进京赶考,和烟花名0苏三相爱,待他床头黄金用尽时,狠心的老鸨把他赶出0院.多亏了苏三有情有义,进行周济,后来王景隆魁名高中,状元及第,出任八府巡按.王景隆从0院走后,苏三守贞,只钟爱王景隆一人,一直不接客,这下惹怒了老鸨,苏三被狠心的老鸨用重金卖给山省洪洞县富商沈延林.沈妻皮氏很坏,和0夫合谋药死亲夫嫁祸苏……[详细]
赵邯郸故城
  赵邯郸故城座落于河北省邯郸市。赵邯郸故城是战国时赵国都城的所在地,邯郸城是战国时期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邯郸”之名最早见于《春秋•穀梁传》,城先属卫国,后属晋国,三家分晋后属赵国。自公元前386年赵王敬侯迁都于此,到赵国被秦灭亡,历经八世,共159年,著名的历史故事“完壁归赵”、“胡眼服射”、“邯郸学步”、“将相和”、“围魏救赵”等就是发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这个时期。1972年经过缜密的勘察,全城的布局已基本探明。故城由赵王城和大北城两部分组成。赵王城是赵国的宫城,平面呈曲尺形,分东、西、北三城,总面积512万平方米,至今城的周围仍保留有高3~8米的夯土城墙;城基宽16米,四面各有2~3个城门;城内有许多大型夯土基址,布局规整有序,应是宫殿建筑的遗址;宫殿呈左右对称的形式,主次、尊卑分明。位于中轴线上的龙台规模最大,东西宽265米,南北长285米,高19米,是赵王城中的主体宫殿建筑……[详细]
熊耳山开法寺
  开法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城东8公里外的河南店镇庄上村西的崇山峻岭(熊耳山)之中,因环寺山峰中有一峰酷似倾听寺院禅声的熊耳,因此,开法寺故又得名熊耳寺。据涉县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兴盛于明清,历经数个朝代的续建、修葺、完善,开法寺的规模一度达到鼎盛,直到解放前夕,该寺仍有4个大殿、院落24套,且占地面积多达20余亩,名冠涉县各寺院之首。开法寺是佛教十大宗派中的禅宗道场,其中以临济宗发展最为庞大。从现存碑文来看,仅明清时就演派二十代,修行僧众几乎高达500余人,可谓莲池海会,佛教丛林。其中不乏有大德高僧,如清朝时有位常顺和尚,其生平事迹曾被载于《历代高僧传》一书。常顺和尚素能先知先觉,怀大慈大悲之心,经常调治医药,为人治病,无不痊愈者。明间曾流传他为神灵再世,家家供奉他的画像四时祭祀。开法寺作为涉县的开法祖寺,然而由于历史的变故,许多古刹摹刻被毁损,殿堂遭到拆迁破坏,僧人亦作鸟兽散。庭院……[详细]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旧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1946年下半年,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占领张家口之后,全面发动内战,扬言占领邯郸,毁灭边区。为使边区主力部队减轻保卫邯郸的沉重负担,边区首脑机关迅速由邯郸郊区返回武安,驻扎在冶陶镇。1946年至1948年间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曾驻此地,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薄一波、董必武、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和生活,著名的“华北财经会议”、“大军挺进大别山南征会议”、“土地会议”、“整党整风会议”在此召开。中央局、军区下属各单位分别驻治陶和冶陶附近各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三王村。从1946年10月至1948年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军、晋冀鲁豫军区进驻冶陶一年零七个月时间,1948年春,边区政府迁往平山县西柏坡。当年冶陶村成为晋冀鲁豫边区秘密首府,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解放全中国的唯一后方指挥部。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