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正定县旅游

正定县文物古迹介绍

正定真武庙
  1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正定县城东北17.5公里的新城铺村大街北头路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悬山式。布瓦间绿琉璃瓦顶。前出卷棚顶雨搭,面积73.6平方米。檐下半拱为五踩双下昂。建筑装修已改,内部吊顶。1986年经国家文物局祁英涛工程师鉴定,真武庙为明代建筑。真武庙于2001年5月12日毁于火灾,文保所派专业人员将残存木质构件编号、登记、组装后存于县文庙西庑妥善保管。……[详细]
兴隆寺石碑二通
  1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隆寺碑》即《增建兴隆寺碑》,原立于东平乐村村西,距京深高速公路400米处(兴隆寺原址),2005年迁于隆兴寺保存,现位于隆兴寺龙腾苑南侧围墙处。刻立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兵部右侍郎梁梦龙撰文。碑为青石质,碑首四龙相交,鳌座首失。碑身高209、宽85、厚29.3厘米。碑文主要叙述了兴隆寺在嘉靖、隆庆年间的几次修建,增建水陆殿、钟鼓楼、韦陀殿等。……[详细]
西洋仰韶文化遗址
  西洋仰韶文化遗址位于西洋村西约500米处,遗址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100米,中间为一大土丘,高约10米。丘顶原有一庙,俗称疙瘩庙,今已废。仅存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兴龙庙碑记》。从遗址地表看,内函欠富,未发现完整器物,仅从断崖处发现仰韶时期绘有墨彩的红陶片和商代的灰陶口沿及锥状足等,从丘北田间发现战国时期的灰陶片。195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西洋仰韶文化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舍利寺遗址
  1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正定城内西北隅,建于初唐,俗称后寺,金牛禅师舍利塔在殿西侧,高丈余,当地称为“和尚坟”。明太祖、明成祖相继命夏侯周德兴取舍利二粒,永乐初年(公元1405年左右)遣太监杨升修其塔殿,并赐额“天宁舍利”。因年久失修,寺内建筑不存,仅存塔基一处。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经省文物局批准,文保所于1995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石函一盒。……[详细]
新城铺商代遗址
  位于新城铺村北750米处。解放前,此处有三个大土丘,群众称“城岗”,曾多次出土铜器。现仅存中间一个土丘,南北长32米,东西宽23米,高6米。当地农民数次发现商代铜器、石器和陶器。县文物保管所藏有此遗址出土的青铜器15件,且多有铭文。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新城铺商代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士珍神道碑
  1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正定牛家庄墓地,现立于王氏双节祠院内西墙处。螭首,长方形须弥座,碑身高3米、宽1.26米、厚0.32米.天津徐世昌撰文、孟赐珏书丹,哀励准题额,刻立于民国20年(1931年)2月。内容记载了王士珍的生平事迹及对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详细]
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详细]
68、毗佛殿
毗佛殿
  毗佛殿位于正定市,根据我国著名神话小说《封神演义》而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11个大厅组成。整个建筑错落有序,气势恢宏。主体正面为五层楼阁式建筑,并设有地下展厅。宫内按照《封神榜》中的故事情节设置了40多个变幻莫测的场景,包括纣王女娲庙降香、轩辕坟三妖现身、九曲黄河连环阵、姜子牙开榜封神等,500多个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再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效果,置身其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