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房山区旅游

房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千米,处于山区和平原接壤部位。东南面是华北大平原,西北面是山地。周口店附近山地多为石灰岩,在水力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天然洞定,成为埋藏“龙骨”的仓库,该山故名龙骨山。山上有一个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2.5~42米不等的天然洞穴,是50万年以前北京猿人栖息的地方,他们先后在洞穴里群居了40多万年,遗留下他们吃剩的残余食物和用过的器具,还有他们的遗骸。后来,这个洞被塌方的泥沙和崩落的石块所埋。早在1918年发现第一地点后,经1921年、1923年的两次发掘,发现了不少哺乳动物化石,特别重要的是在这些化石中有两颗人的牙齿,它是北京猿人遗骨的最初发现。自1927年以来,又经多次大规模发掘,特别在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家斐文中先生在北京人遗址北裂缝堆积中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证,被誉为中国科学家夺取的……[详细]
云居寺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僧房,并有南北两塔对峙;寺院坐西朝东,环山面水,形制宏伟,享有“北方巨刹”的盛誉……[详细]
北京张坊古战道遗址
  张坊古战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为北宋真宗年间修建的古战道(地道)。战道从地面纵深4米,青砖结构,宽2米,高度为2-3米,青砖墁地,侧边设有流水槽、盛水缸,墙壁有台灯,顶部有通气孔。地道两侧设有宽约2米的藏兵室,室内有土炕。古战道在地下四通八达,迂回曲折,通古镇四门城楼,初步探测为1500米,现已发现和修复的400多米。宋、辽对峙时期,由于古战道能战能守的优良军事性能,曾使幽州一代的辽军专心固守而不能南下。明代古战道的军事性能进一步得到发挥。明洪武年间,元朝贵族溃逃到蒙古漠北,但不时南下犯境,古战道成为明军抗击蒙古的军事堡垒。据房山县志记载:“县西南七十里,张坊街北楼三层门南向,高可数丈。下层空,其中甚暗,下有隧道向西北约二里通任家坟,俗传任为阁老。由下层楼上中层半途转折处有一井,相传其井中设有刀山剑树,颠而入,无生理。中塑碧元君像。上层可远眺,上中两层亦通地道。张坊不仅有古城、古……[详细]
房山圣莲山真武庙
  圣莲山真武庙位于房山区,民国一十五年(西元1926),主持蔡义仙道长洎十方善信募化起之。蔡师文武兼修,尤精医术,悬壶济世,名响京都,直系军阀吴佩孚、梨园名宿杨小楼及时任总统曹锟等人均与之交厚,常往来焉。民国廿五年(西元1936),蔡师仙逝,翌年,日寇犯京,真武庙因之荒芜。共和国之初,栋宇犹存,文革肇乱,祸及斯壤,遂玉石俱焚焉。2004年真武庙恢复重建,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是圣莲山规模最大,最宏伟的一组道教宫观,真武庙的中轴线建筑为三殿二进院。前殿为真武庙的山门,中殿为五祖殿,正殿为真武殿,真武殿是真武庙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宫殿。道教崇尚仙人,因仙人好楼居,所以袭用我国古代高层建筑“观”的名称,作为建筑之名。后来封建帝王把道观封为“宫”,与帝王宫殿,相提并论。所以道教建筑特色之一是道观大殿与帝王宫殿一样雄伟壮观。真武庙估计为明朝永乐年间建,资料不详,无从考证。前殿殿内东西两侧供有王灵官、……[详细]
万佛堂孔水洞
  万佛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孔水洞之上,坐西朝东,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是孔水洞古刹仅存的一座殿宇,原名万佛龙泉宝殿,因殿内嵌有《文殊、普贤万菩萨法会图》,所以俗称万佛堂。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其券门顶嵌石额楷书“大历古迹万佛龙泉宝殿”,落款“大明万历已丑春吉日重建”。现存建筑是歇山顶的无梁殿,面阔三间13.72米,进深一间8.5米。殿内正面及两侧墙壁嵌有石浮雕“万菩萨法会图”,长23.8米、高2.47米,由31块长方形汉白玉石雕组成。主题浮雕是释迦说法的场面。主题浮雕周围,雕万菩萨供奉人侍佛者等层列。浮雕佛像约万尊,其上有“大历五年”的题记,堪称唐代浮雕艺术珍品。孔水洞在房山西北河北镇境内的云蒙山麓。东北洞开,清澈的泉水从孔水洞内涌出,东流而去,汇入大石河。洞前依山势筑砖石墩台,中辟券洞,水出其下,清洌见底,洞券面石砌,中雕兽头,左右二走龙,券用青石平砌,下承条石基础,距水面……[详细]
伊桑阿墓石刻
  伊桑阿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墓地坐西朝东,面积约7500平方米。原有三合土宝顶三座,毁于70年代初。墓前有华表、石狮、螭首龟趺碑、牌坊等,是我国保存相对完好,且规模较大的清代大臣墓之一。伊桑阿,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清初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伊桑阿墓,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皇后台村。伊桑阿墓石刻于2001年7月12日,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伊桑阿墓石刻众多,在石牌楼的前面有华表1对、螭首龟趺碑一座、石狮1对。最前面的1对华表都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底部须弥座呈八角形,须弥座的上、下枋和束腰部位,雕刻着仰覆莲花和云朵。座上置八角形石柱,柱顶蹲坐望天吼,昂首翘尾,雄壮威严。华表后面是石碑一座,即伊桑阿墓碑,螭首龟趺,通高4.8米,宽1.2米。额心篆书“御制”二字。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石牌楼采用汉白玉石料,五门六柱,面阔21米。方形通天柱上浮雕层……[详细]
窦店清真寺
  窦店清真寺始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春(1713年),1994年和2003年分两次对清真寺进行了翻建。是区级重点保护文物。随着窦店小城镇的发展和北京窦店高端制造业新区的建设,窦店地区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原有的清真寺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需求,需要新建一座清真寺。2011年8月9日,窦店新建清真寺在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破土动工,2013年7月竣工,历时两年,占地面积14958平方米,建筑面积12142平方米,新建清真寺雄伟、壮观,按“回”字形布局,将大殿布置在中央,形成“众星捧月”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伊斯兰特色。新窦店清真寺的落成充分体现了党的政策的英明伟大和落实宗教信仰政策的真实性和实在性,是窦店村民族团结的象征和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本陈列旨在通过对窦店清真寺历史沿革、建筑艺术、寺内文物、宗教习俗和文化交流五部分的介绍,展示出窦店清真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历史的巨……[详细]
十字寺遗址
  十字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北三盆山。该寺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317年),为佛教寺庙。唐贞观十二年(638年)重修,辽应历二年至应历八年(952年~958年)再修,更名为三盆山祟圣院。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更名为“十字寺”,改为景教(基督教的一支)寺院。明代复为佛寺,民国后逐渐衰落,今只余遗址。十字寺,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比较完整的景教寺院遗址,殿宇已毁坏,其遗物尚有寺庙地基,五间,坐北朝南;寺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两通,一为辽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山崇圣院碑记”,碑高204厘米,宽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为元碑,碑额顶端圆球内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条石雕云龙,正中刻有“敕赐十字寺碑记”,碑高307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碑附近还有汉白玉雕刻的龟趺石两个,石柱础4个,柱础边长78厘米,高20厘米,柱础上刻有葵花图案,花盘平整,直径54厘米,花盘周围刻有花瓣16个,花瓣上刻有……[详细]
琉璃河遗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北1.5公里大石河畔的台地上。琉璃河遗址是西周初期的一处重要遗址,20世纪4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首先在此发现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遗迹、遗物。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初步探明了遗址的分布情况。遗址占地约500万平方米,在董家林村发现了一座城址,北墙残长800多米,东、西墙探明300余米;墙为夯土筑成,宽10米,质地异常坚实;城墙-有壕沟,城内分布着密集的房基。在城的东南部有一片占地5万余平方米的贵族墓地,目前已发掘墓葬200余座,其中有不少大型墓葬旁有陪葬墓和车马坑,并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青铜器、玉器、骨器等文物。不少青铜器上铸有“匽(燕)侯”铭文,并记述了燕侯赏赐货贝、臣妾等史实。“董鼎”铭文记载了“匽侯”派“董”前往宗周,向太保奉献食物、得到赏赐一事,证实了西周初年召公以其长子封于燕,自己则在宗周辅弼王……[详细]
张飞故里长沟镇
  张飞,名贯千古。西晋史学家陈寿,集三国时期官私著作之大全而编著的志书《三国志》,评价关羽与张飞为“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对张飞更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说他的骁勇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对他的忠义更是赞许有加。志书的真实记载与文学作品的夸张使张飞这位三国时蜀汉大将,至今在中国都有妇孺皆晓的知名度,并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张飞的知名度也走出了国门,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也几乎成了中国儒家所推崇的忠义侠肠、肝胆相照的千古代名词。一个地区,常以史出名人而自豪,这是古今中外毫无例外的共同文化心理现象。那么,张飞这位历史名人到底是哪里人氏?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和繁如星海的典籍中怎样寻出他的故乡踪迹?并非抢注“名人域名”,查史有据,张飞的故乡即为今日长沟镇。2004年3月1日《北京日报》在《争鸣·一家言》栏目中发表了江流先生的一篇文章《张飞究为何方人氏》,明……[详细]
房山灵鹫禅寺
  介绍:灵鹫禅寺位于房山区坨里乡北车营村谷积山,建于元代。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山门、二进殿宇和4块石碑。山门与第一进殿之间,左边有明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碑记一块,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第二进殿是正殿,无梁建筑。第二进殿后搪墙两旁,立辽、元碑各一块。辽碑为大康四年(1078)四月十五日立。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1347)三月”立。寺东配殿南侧有正统五年(1440)四月八日立“敕赐灵鹫禅寺兴建记”碑一块。旁有小石狮一尊。寺后台地上有圆通殿一座。在谷积山中,还有古塔三座。分别立在三座山上,铃档塔建于明代。鞭塔建于辽代,东塔也称和尚塔。明成化十五年(1479)所建,山上还有张公、华公太监墓。景点位置北京房山区坨里乡……[详细]
姚广孝墓塔
  姚广孝墓塔,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位于房山区常乐寺村北。为八角形九级密檐式砖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整座塔坐落在一级四方形的平台上。最下面是八角形基座,基座上立有两层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式塔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菊花、莲花和西番莲花的造型图案,其上为三层外顷的莲花瓣。中间塔身,四正面雕仿木隐作隔扇假门,其它四面则雕有仿木棂假窗。正面门楣之上嵌方石一块,其上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塔身往上是九层叠涩檐,各角均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扬。塔刹铁制,装似葫芦,为莲花形刹座的仰莲托着球形刹身,刹杆串起的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构造清秀匀称。日伪时期,此塔被盗。刹由八条铁链锢之于檐角上。姚广孝墓塔整体结构匀称,塔身上的花卉图案别致,且雕刻精细。整个塔身轮廓清秀而挺拔,充分体现出明代塔的建筑风格。姚广孝神道碑尚存。此碑通高4米,宽1.1米,厚0.33米,螭首龟蚨。碑额篆书“御制御制荣国公神道……[详细]
蔡庄土城遗址
  蔡庄土城遗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南尚乐镇蔡庄村。1959年发现。土城范围北至蔡庄500米,南至板城1500米,西至北庄500米,东至王家碾1000米左右(板城、北庄、王家碾今属河北省涞水县)。城大体呈正方形,长、宽各约300米。仅存东、西、南3面,北城墙早年被河水冲毁。东南、西南两城角保存完整,高约3.5米。南墙和西墙中部各有一处向外突出。城墙为板筑,墙上遗有柱孔一排,柱孔间距1.5米左右,孔径为6厘米。夯窝、夯层清晰明显。夯层厚13~15厘米,夯土内含较多夹砂褐陶绳纹陶片。夯层间有铺草痕迹。夯窝呈圆锥状,直径3厘米左右。遗址地表有大量陶器残片,均为夹砂陶,有红、灰2种,纹饰以粗绳纹为主。地表采集标本器型有夹云母灰陶鬲罐、夹砂灰陶板瓦、筒瓦等。还发现过瓮棺墓、铜铁箭镞等。……[详细]
白水寺石佛
  白水寺石佛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房山区燕山公园内,原名白水兴隆寺,寺前有白水山溪淌过,故称白水兴隆寺,白水寺乃其俗称。白水寺中有三座石雕巨佛,又俗称大佛寺,白水寺为房山著名的寺院,明清两代白水寺冠以“白水异浆”列入房山八景,现在的白水寺为明代所建。白水寺石佛立于石阁内盘形石雕莲花座上。白水寺石阁是一座由花岗石构筑的仿亭阁式无梁建筑,南向,建筑平面呈方形,阁内上部穹隆顶,中央雕龙头藻井,两侧开两洞对称的券形石牖。石佛以花岗岩雕制而成,中间为释伽牟尼,左为阿难,右为伽叶。释伽牟尼高5.8米,阿难、伽叶稍矮一些,三尊石佛线条清晰,衣纹流畅,造型古朴,是古代石雕艺术中的珍品。白水寺石佛是北京地区最大的石佛,是研究北京佛教文化与佛教造像的重要实物。……[详细]
15、铁瓦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瓦寺
  铁瓦寺位于房山区河北镇政府院内,因殿顶满铺铁瓦而得名。铁瓦殿座北朝南,北靠青山,面对大石河。寺院内古柏苍翠,寺后清泉汨汨流淌,景致优雅。泉水长年不断,顺暗沟流入大石河。山门的额楣上嵌匾:楷书“铁瓦禅林”;进山门,两旁各有配殿两间,均厚檐、清水脊;正殿是始建于大明正德年间的铁瓦殿,为清康熙32年重修。铁瓦殿圆柱形建筑,高6米,直径5.8米,发券门窗,殿顶采用攒尖做法,6条脊身朝6个方向垂下,把顶分成6个扇面。顶上满铺铁瓦,共计有458块。每块长0.31米,直径0.13米。瓦表多有铸字,如“菩萨顶正德十年(1515)造”、“五台山菩萨顶铁瓦寺”等。殿尖由宝珠收拢,殿脊和刹也是铁刺,用铁约3000公斤。类似建筑,世界少见。……[详细]